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悦阳 《新民周刊》2022,(25):12-23
百余年来,上海这座城市诞生了无数漫画艺术大家,也为时代留下了许多经典的艺术形象,直至今日,几代漫画人用艺术的视角俯瞰新老上海的时代变迁,讲述中外艺术家与上海这座城市密不可分的关系,用漫画这一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将上海这座城市的时代变迁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经济中心城市代表的上海,怎么做到抗疫和复工两不误?两年来上海大力推行的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机制,也就是白领们口碑中的"云服务"发挥了战略性的作用。新冠收拾了中国,还是中国收拾了新冠?这是韩国友人朴根太先生向笔者发出的疑问。  相似文献   

3.
应琛 《新民周刊》2022,(24):8-15
2022年的这个春天,上海这座超大型城市史无前例地“静下来”,而一些人却夜以继日地玩命“跑起来”——大上海保卫战打响了!  相似文献   

4.
《新民周刊》2022,(11):6-7
3月份以来,上海疫情呈多点散发、多链并行、隐匿传播、快速蔓延态势,这是上海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形势最严峻的一次考验。上海的背后,是沉甸甸的历史责任和国家重托。相信上海这座城市的担当,相信上海人民的品格,一定能够精诚团结、众志成城,度过这场“倒春寒”。  相似文献   

5.
上海是一座超大型城市,但居住其间的人却并没有因为城市的大而备受困扰。原因是什么?答案在上海一个个美好的角落里。上海的城市空间有着舒适的底色,近年来的城市更新更是加强了城市服务于人的细节,让大家出门就能感受到便利与舒适。城市也是家乡,家乡一定是温柔和体贴的。  相似文献   

6.
颜光明 《新民周刊》2012,(38):24-27
上海人提起桑塔纳备感自豪,它就像上海的"外滩",在融入全球化的语境中正在展示一种自信与担当。而今的桑塔纳对于上海而言,已不是车的概念,而是一种物化的文化,融进了上海的城市精神,代表了现代性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7.
应琛 《新民周刊》2022,(11):14-15
在此轮战疫中,上海出现了“管理疏漏引发本土感染井导致传播”的现象,但这座城市的治理基本面依然坚实。面对狡猾的新冠病毒,让我们通过以下数据,来看清这场战疫的“攻防格局”。  相似文献   

8.
莫枫 《新民周刊》2012,(39):90-90
这时候,当年的翩翩少年已经在世界各地成长为中老年人了,他们竞相回来看旧日的城市和街道,缅怀儿时记忆。上海,在犹太民族的集体记忆中,是一座得到宽容和保护的城市。二战时期,众多的犹太人从欧洲逃难来到上海,这一暂住就是六七年。中国政权易手后,他们都风流云散,不管是战时的难民,还是战前就久居且有恒业者,皆不例外。但日后他们忆...  相似文献   

9.
王悦阳 《新民周刊》2012,(44):40-41
上海话并不只是上海人家常的生活语言。事实上,上海话更是展示这座城市文化内涵、市民智慧与城市精神的载体。上海的土特产——独脚戏、滑稽戏深受市民喜爱。而独脚戏、滑稽戏与媒体的"亲密结合",无疑更扩大了上海话的影响力。不过如今,就和各地一样,"讲故事"几乎成了电视机里最重头的方言保留节目。电波传欢笑且不论自戏曲曲艺出现以来...  相似文献   

10.
周洁 《新民周刊》2023,(39):24-27
对于上海市肺科医院来说,临床研究是其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连接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实现医学科技创新的核心环节。生物医药产业是上海“十四五”重点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这是国家对上海的长远规划,也是上海这座城市的使命——上海拥有全国领先的科研院校和医疗资源,在医疗卫生领域沉淀了丰富的科技创新与临床研究资源,正在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上海亚洲医学中心。  相似文献   

11.
《新民周刊》2022,(26):6-7
城市公园最早出现于1843年的英国。25年后,上海也建起了第一座城市公园。直至1949年,上海市区的公园数量仅为14个。2020年,上海拥有城市公园的数量突破400个,其中2/3以上为近20年来新建。近年来,各地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生态视野在城市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布局高品质绿色空间体系,将“城市中的公园”升级为“公园中的城市”。而旨在打造“千座公园”的上海,正在成为“公园中的城市”。  相似文献   

12.
阿晖 《新民周刊》2022,(8):66-69
在上海市民的眼中,作为上海地标再度翻新的上海体育馆,换了新衣,但依然是心中那个充满情怀与激情的“万体馆”。虎年新春伊始,上海徐家汇体育公园内,综合馆“万体汇”启动部分试运营,迎来了众多“以球会友”的申城市民。这座未来占地达到35.96公顷的新型城市体育公园,除了新规划建设的综合馆“万体汇”。  相似文献   

13.
孙华良 《新民周刊》2015,(12):93-93
一座城市,只有一种正式的居住文化内涵;一座城市,只有一种正版的居住文化底蕴;一座城市,只有一种正统的居住文化传承。城市居住文化的内涵、底蕴、传承,肯定与单纯的豪华奢侈建筑无关。但城市居住文化肯定与建筑所处的居住区域密切相关,且包含着历史建筑内涵,人文环境底蕴,以及国际居住文化的传承。上海居住文化的传承"血统论",是一种价值的体现,是一种财富的象征。上海的豪宅区,或者说是高档社区的创建,不能仅仅靠建筑打造,还  相似文献   

14.
绿茵荣光     
刘朝晖 《新民周刊》2023,(29):12-17
<正>足球,一直是凝聚这座城市人心的一种力量,也一直是上海积极的城市精神和独特城市文化的标牌与名片。2023年的7月,中超赛程过半,上海海港和上海申花暂列积分榜前两位,在中国足球顶级职业联赛中领跑。沪上双雄的精彩表现,再次为申城的球迷带来了惊喜,人们也期盼着,在赛季结束时,能够以足球的名义,让上海再次骄傲。  相似文献   

15.
唐羽 《新民周刊》2012,(33):83-83
130年前,外国资本在上海英租界建起了第一座发电厂,上海开始亮起电灯,响起了马达声,工业革命的能量为上海增添了活力与创新力。130年后,上海要"重新发电"了,一帮人将通过艺术的手段向世人宣示:上海这座  相似文献   

16.
拿到本期杂志的时候,正是2016年与2017年交接的时分。岁月更替,回望刚刚过去的365个日夜,上海,有哪些事情让人记忆深刻?讲一个大城市里的小细节。上海这座举世闻名的大都市,在这一年里正式表明,将一步步坚定地迈向全球卓越城市。8月22日,上海向社会公示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在这份规划里,...  相似文献   

17.
王悦阳 《新民周刊》2022,(26):F0003-F0003
上海这座城市与漫画有缘,从上世纪30年代起,漫画这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就在上海这座大都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曾几何时,上海的漫画家如星斗璀璨,无论是以诗意、抒情闻名的丰子恺,还是以夸张、幽默为特色的叶浅予,或是风格多样、大胆前卫的张光宇,针砭时弊、入木三分的张乐平……抒情漫画、讽刺漫画、漫画肖像、连环漫画……各种形式的漫画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广为流传,成为老百姓最喜欢、最欢迎的通俗艺术。  相似文献   

18.
金姬 《新民周刊》2024,(13):22-25
<正>开埠181年来,上海滩上的面包品牌来来往往,有的已有百年历史,有的只是昙花一现。但它们都见证了这座城市对于面包的热爱和享受。上海,作为最早大规模食用面包的中国城市,也是中国拥有最多面包品牌之地。数据显示,上海坐拥8000多家烘焙甜品店,每月新开面包店近百家,几乎每个上海人都能说出几家自己心仪的烘焙店。开埠181年来,上海滩上的面包品牌来来往往,有的已有百年历史,有的只是昙花一现。但它们都见证了这座城市对于面包的热爱和享受。  相似文献   

19.
对于生活在上海的朋友们来说,一座座镶嵌在本埠街头巷尾的宝藏小店,一张张穿梭其间的生动面孔,早就成了最温暖的一抹回忆,最深切的一份惦念。三年前,上海曾推出支持海派特色小店发展的“十条举措”,收效显著。三年后,经历了疫情的严峻考验,作为一本上海出品的杂志,《新民周刊》忍不住关心:上海的小店们尚安好否?又该如何伫立寒风、踏雪寻梅,发掘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20.
何映宇 《新民周刊》2012,(44):38-39
"毋庸置疑,保护母语和家乡话就像保护参天大树的树根一样,是对曾经哺育滋养我们这代人成长的城市最好的回馈。"上海人唱上海话,天经地义。"汏脚水么烧",王厂长王昊一张口,上海人就hold不住了,一个个手舞足蹈——听惯了粤语京腔,突然听到上海人搞笑《圣斗士星矢》,确实让人耳目一新,心情乃为之大快。上海人唱上海话,非自王厂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