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文化的支持,中国传统文化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源泉.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和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崇尚自然和谐、社会和谐与心灵和谐.道家哲学,包括"自然之道"、"损益之道"、"无为之道"等多方面内涵,是其和谐思想的内在理论依据.道家思想,在当前和谐文化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具有明显而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红梅 《传承》2008,(6):31-3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文化的支持,中国传统文化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源泉。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和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崇尚自然和谐、社会和谐与心灵和谐。道家哲学,包括"自然之道"、"损益之道"、"无为之道"等多方面内涵,是其和谐思想的内在理论依据。道家思想,在当前和谐文化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具有明显而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人权本是指人们所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它是一个历史的具体概念。一方面,人权的内涵与外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另一方面,不同的国家因其具体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条件和历史传统的差异而对人权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实践活动。人权具有国际性,但本质上是属于国家内政范围的事务,国家间可以就此进行对话与合作以促进人权事业的共同进步,但不能逾越国界而干涉别国内政。而人权外交则是一个国际政治关系的概念,它是指以美国为代表的少数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依据资产阶级的人权价值观念和本国国家利益的需要,利用不同国家人权情况…  相似文献   

4.
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客观条件已经很成熟的情况下,为什么这种过渡未能实现而资本主义制度仍然保存下来了呢?问题首先在于要有政权。而要取得政权,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就应该炸毁垄断资产阶级政权这道堤坝。但在这些国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发达的国家,垄断组织政权不单有强力维持着自己,它还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并得到了统治阶级的联盟的支持。为了夺取政权,工人阶级就必须破坏国家垄断组织统治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家庭既是社会组织的基本构成单位,也是个人与国家的连接纽带。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家们通过梳理家国关系,逐渐形成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套由"内圣"而至"外王"的知行次序。围绕这一次序,传统儒学敦本实践,形成了旨在致君泽民的经世之道。  相似文献   

6.
以“孔子”和“棋子”为象征的“两子文化”是衢州区域文化的核心,是“衢州精神”最主要的传统文化根基,也是衢州人创业创新精神的文化基石.富有衢州特色的创业创新精神,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汲取“两子文化”中超越时代的思想精华,结合衢州实际而形成的.它主要包括仁义之心、勇毅之气、科学之理、智慧之道四个方面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7.
论儒家的忠恕之道——兼对普遍伦理的历史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干的儒家思想 ,被概括为忠恕之道。儒学经典著述也极力倡导忠怒之道。伴随着中国古代社会儒家思想的发展 ,各个历史时期的儒学代表人物都对忠恕之道的内在合理性根据和外在价值评价标准进行了理论探讨和论证。在倡行普遍伦理的当今世界 ,儒家忠恕之道及其理论论述 ,既作为一种道德认识和伦理反思 ,又作为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将为我们关于普遍伦理的思考提供具有认识价值和启迪意义的思想资料。  相似文献   

8.
论马克思晚年的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当代形式景中强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不仅包括马克思对西方经济文化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分析,而且还包括对东方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国家的论述。前者称之为西方社会主义或早期社会主义理论,后者则称之为东方社会...  相似文献   

9.
诚信思想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中华传统文化积淀下来的深厚道德底蕴,是立国之道、做人之本及修德之基,也是当代大学生立身处世必备的重要品质。当代大学生群体出现诚信缺乏的问题,其原因与社会、高校和大学生群体自身有重要关系。培养大学生诚信品质需要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发挥社会的道德教化功能、高校的教育功能,同时倡导大学生的自律精神。  相似文献   

10.
儒学是推动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精神力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是西方“贵斗”哲学的产物。其错误是:第一,过分夸大文化的作用,而忽视经济、政治的因素;第二,“贵斗”哲学非人类文化性的要求。事实是文明的对话而不是文明的冲突,才是人类文明前进的方向。儒学提出人类社会道德的基本原则,即仁爱忠恕之道,而且它具有贵和的传统。孔子提出的“和而不同”的理念,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强调平等、和谐和共同发展,正与当代文化多样性的理念和宽容精神相合。儒学可以促进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  相似文献   

11.
张尚仁 《思想战线》2013,39(1):79-83
中华传统文化积淀于"道"文化中,中国因"道"文化维系中华民族而成为是世界上惟一延续5000年的国家。"道"文化贯通于中华文化的百家之中,又是民众的普遍意识。"道"文化的基础是道家哲学。道家哲学认为,"道"是世界的本体和万物的本原,具有惟一、无限、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精神、信息等多重本质属性。"道"的哲学早已发出人类生存存在深沉危机的预警,这一危机深藏于人的自然本性与人为生存而"人为"的内在矛盾之中。这一矛盾的发展,使人类历史呈现"失道"过程,持续下去,甚至可能导致不可往回的灾难。"道"文化就是要人类正视生存危机,为人类建立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理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道"文化,使之走向世界,是拯救人类摆脱危机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传统政治谋略是中国传统管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蕴涵在传统“治国之道”管理思想之中,以儒、道、法为主,诸子思想谐协融合而形成的传统“治国之道”成为传统政治谋略的运作空间和思想基础。从管理文化角度可以对传统政治谋略进行知识资源与特征的辨析,认识传统政治谋略的主要管理思想内容、特征及结构依存性,分析其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传统政治谋略为当代企业经营管理在管理控制等方面提供了很多借鉴,但需要关注其在运作空间和思想基础上与传统治国管理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现代企业不仅要创造出高度发达的生产力,而且要创造出既有 历史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的、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高度发达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社会大文化在企业中的体现,它的培育必须遵循社会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固有规律。 一、人的因素第一的原则。人的因素第一的原则,是迄今为止国内外企业文化理论的精髓和核心内容,是培育现代企业文化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日本著名企业家盛田昭夫在他所著的《日本造》一书中写道:“日本公司的成功之道并无任何秘诀和不可与外人言传的公式。不是理论,不是计划,也不…  相似文献   

14.
<正> 太平天国虽然曾通过一些激烈的方式来极力排斥以儒、道、佛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从而标榜其所尊崇的拜上帝教,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就完全抛弃了传统文化。事实上,太平天国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从太平天国对待儒、道、佛三教的态度看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儒、道、佛三教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干。太平天国对佛、道二教的排斥,从酝酿起义到革命失败,都是极其猛烈的。洪秀全认为,崇尚虚无的“怪人佛老之徒”、“自中魔计,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蕴含着许多精华.而作为儒家文化的核心和精华的"修身之道",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影响和作用不可忽视.它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  相似文献   

16.
文化场与南北对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物理场出发引伸到社会场,提出了"文化场"的概念,认为文化是信息和机制,它制约着人才和资金的运行;探讨了东西方(或南北方)国家落后和发达的根源,以及韩、日为什么发展后劲不足等。  相似文献   

17.
资本主义是一个世界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资本主义各国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地位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则处于不发达状态。资本主义并不是经济文化发达的同义语,它在创造发达的同时,也在创造不发达。  相似文献   

18.
中国蒙古族妇女的心理模式─—民族传统文化与妇女在家庭社会中的地位研究李鸿泉21世纪是人类社会更快发展的时代.对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民族来说,这是决定自己能否急流勇进,摆脱落后状态的重要时机.在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深度撞击融和中,怎样一方面顺应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19.
正互联网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里程碑,它弥补了传统信息传递的弊端,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信息革命将成为人类史上范围最广、意义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它已经深入渗透到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信息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一部分,与国家安全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对国家安全的其他方面,诸如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军事安全、科技安全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果一个国家的信息安全得不到  相似文献   

20.
民族素质是体现和反映一个国家强盛与否的精神标志;政治文化则体现和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与发达的状况。这两者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探讨两者的关素,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民族素质和政治文化的基本内涵民族素质是一个民族的社会经济、政治、生活方式以及地理环境的特点在该民族精神面貌上的反映。它是一个民族特殊的精神现象。在一般意义上民族素质有它自己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