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洁  张钊 《人民检察》2023,(16):60-61
<正>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出庭意见书,是指在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庭审中,出庭检察官在法庭辩论结束后,结合庭审情况当庭发表意见的法律文书。出庭意见书承担着总结归纳法庭调查内容、引导法庭了解案件事实和证据、全面阐述检察机关保护公益的立场等重要作用。一份高质量的出庭意见书不仅能体现检察机关公共利益守护者的角色定位,实现普法宣传效果,也能体现公益诉讼检察官的业务水平。撰写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出庭意见书,应注意文书的规范性、准确性、说理性与灵活性。  相似文献   

2.
时磊 《中国检察官》2021,(10):37-40
出庭履职是公益诉讼检察官的一项基本功,然而,许多公益诉讼检察官对此却十分陌生。从海南省检察机关诉中某公司等非法向海洋倾倒建筑垃圾民事公益诉讼案庭审中所呈现的问题和特点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公益诉讼检察官出庭时要高度重视庭前会议,注重对鉴定意见的分析研究,加强与出庭鉴定人(或专家辅助人)沟通交流。在此基础上,要对整个案件进行分析研判,制定出庭预案,反复演练;庭审中集中精力,密切配合,灵活应对,确保诉讼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3.
范跃红  邱哲 《方圆》2020,(5):34-34
"我们的蓝天回来了!"近日,在重庆市铜梁区检察院公益诉讼"回头看"活动中,检察干警重返蓝天公司生产现场,迎接他们的是附近村民的一张张笑脸。2019年9月的一天,铜梁区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接到群众举报电话,反映该区主营石灰生产经营的蓝天公司污染大气。举报称,"石灰厂无序排放废气和扬尘,好久都没看到过蓝天了!"蓝天公司是否存在非法排污行为?有关部门是否尽到日常监督管理职责?带着这些问题,铜梁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干警迅速赶到蓝天公司。检察官走访发现,蓝天公司于2019年4月3日取得重庆市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后正式投产经营,属合法经营的小微企业。  相似文献   

4.
宋丹 《方圆》2023,(1):74-75
<正>品牌名称:微检治检察院:四川省崇州市检察院“每天吃完晚饭,我们一家人会沿着家门口的小河边散步,惬意地聊聊天,享受着茶余饭后的悠闲。但是现在,河水中不仅漂浮着垃圾,还散发出恶臭气味,让人不敢靠近……”在接到公益诉讼联络员的反映后,四川省崇州市小罗村河附近垃圾堆放,造成河水污染的公益诉讼线索,就这样进入到崇州市检察院检察官的视线中。  相似文献   

5.
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是实现保护公益目的的最佳司法状态,但目前诉前程序中关于检察官执法权、检察官自身能力和药品安全领域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书等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建设、积极沟通协调、常抓不懈跟进监督等方法提升药品安全领域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实效。  相似文献   

6.
一、公益诉讼的概念和特点公益诉讼是相对于私益诉讼而言的,一般说来,私益诉讼是保护个人权利的诉讼;关于公益诉讼的概念,有三种观点:1、公益诉讼实际上是行政诉讼的一种,是我国学者在谈论行政公诉时制造的概念;2、公益诉讼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公益诉讼仅指国家机关代表国家,以国家的名义提起的诉讼;广义的公益诉讼既包括前者,又包括任何个人、组织代表国家,以自己的名义提起的诉讼,即所谓的“私人检察官”提起的诉讼;3、公益诉讼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和相关的组织和个人,根据法律的授权,对违反经济法律、法规侵犯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或不…  相似文献   

7.
公益诉讼的本质是民治,其需要有民主政治和独立司法的环境,需要有成熟市民社会的力量支撑。然而,中国至今还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一元化政治体制又难以认同、接纳公益诉讼;传统文化更是从精神上抵制公益诉讼。在这种环境下移植公益诉讼法律制度,即使能遂人心愿,其结果也很可能只是一部“死法”。但是,公益诉讼是封中国目前主流社会病态很有针对性的一剂良药,所以,即使是“死法”.也值得移植,因为法能良化公益诉讼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8.
张万洪  丁鹏 《中国法律》2008,(3):38-39,104-106
一、公益诉讼的理念探讨 (一)公益拆讼及相关概念一般认为,在词源上,公益诉讼可追溯至古罗马时期。在罗马程式诉讼中,有私益诉讼和公益诉讼之分.前者是保护个人权利的诉讼,仅特定人才可提起;後者乃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诉讼,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凡市民均可提起。  相似文献   

9.
由于社会转型,社会思想观念、社会经济形势等发生了变化,检察机关对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指出借鉴国外立法,赋予我国检察官一定范围的民事公益起诉权和诉讼参与权,保障公民权利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邦建华 《检察风云》2010,(15):43-43
为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宣誓规定》,加强检察官职业道德建设,增强青年检察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近日,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举行了由11名新任助理检察员组成的初任检察官宣誓仪式。  相似文献   

11.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2020年伊始,保护野生动物检察公益诉讼在全国各地打响,警醒人们保持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在公益诉讼中,检察官是保护野生动物的森林卫士,是让未成年人远离香烟的守护者,是母亲河的守卫者。一起起公益诉讼,凝结着检察官的智慧结晶——视频"云"回访,加强警示教育;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协作机制,使各方形成合力,让问题不再"回潮";搭建沟通平台,使各部门有效衔接,解决仅凭某个行政机关一己之力难以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现代法学》2015,(6):108-116
环境公益诉讼并非一种独立的诉讼类型。环境公益诉讼是原告以"凡市民"中一分子的身份诉诸司法之诉讼。环境公益诉讼并非通过与环境行政监管者的结盟为环境行政监管补强,而是通过"监管监管者"来实现环境公益目标之维护。环境公益与私人利益的内在关联是环境公益转化为私主体诉诸司法之权利的最终根据,而"利益归属主体"与"利益代表主体"的疏离为环境公益诉讼提供了诉讼法上的依据。环境公益诉讼的性质、功能定位及诉权基础决定了环境公益诉讼仍具有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13.
为推动我国公益诉讼立法的进步,解决公益诉讼难的困境,郑州的两位市民刘明和郭力用4年时间起草了中国第一部民间《公益诉讼法(草案)》(下称“草案”),并已在网上公布,邀请公众对这部民间法律草案给予批评和建议。他们希望通过联系全国人大代表最终将《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7月19日《第一财经日报》)  相似文献   

14.
对于乡村建设过程中发生的村委会主任在本村基本农田实施非法采矿案件,检察机关会面临侵权主体难认定、生态修复方式难确定等问题。在办理此类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时,检察机关应当贯彻一体化办案机制凝聚检察合力,结合刑事部分梳理固定的扎实证据和民事公益诉讼部分挖掘补充的关键证据,形成完整证据链条;积极推动检行协作,通过特邀检察官助理加强与行政主管部门沟通协调,充分调动各方公益保护积极性,合力破解办案难题;主动践行检察能动履职理念,充分发挥检察公益诉讼监督职能,推动以“我管”促“都管”督促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履职。  相似文献   

15.
行政公诉是一种检察官针对侵犯公共利益的违法行政行为而提起的一种诉讼类型,从国外行政公诉的发展过程看,这种诉讼之所以由检察官提起,是基于其公益代表人角色的定位;行政公诉能够弥补传统行政诉讼仅仅由利害关系人发动的局限,从而更有利于公共利益的维护;同时,这一制度也填补了审判权监督行政权时"不告不理"的空白,有利于检察权配合审判权以实现对行政权的监督。  相似文献   

16.
公益诉讼的程序难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鲁木齐市民李永刚等三人以本市某酒店悬挂国旗不符合国旗法规定而向法院起诉讼一案,引起了众人对公益诉讼的关注。与此相似的公益诉讼案件还有很多,如北京市居民苏增勤以某文物保护点的保护事宜为由,  相似文献   

17.
公益原则与检察官的公正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利益包括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具有普遍意义的公民个人利益。检察机关和检察官作为国家和社会整体利益的代表,应以公益原则即维护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参加诉讼活动,并树立与之相应的公正意识,公正处理案件。  相似文献   

18.
<正>2022年最高法、最高检《关于办理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条明确了检察机关提起的海洋环境公益诉讼包括民事公益诉讼、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近年来,海洋环境检察公益诉讼实践取得新成效。但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必要梳理检察机关提起海洋环境公益诉讼的现状,明确既有规范及实践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优化完善,为惩治违法行为、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注入全新动能。  相似文献   

19.
<正>铁路是交通运输建设的重点,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铁路沿线环境亦是城市形象的一张名片,做好铁路沿线环境公益保护工作意义重大。此前,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辖区内一条铁路沿线两侧堆放大量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破坏市容卫生环境,致使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公益诉讼检察官随即展开工作,制发检察建议督促整改,牵头建立机制促进长效整治,助推铁路沿线环境“顽疾”治理。  相似文献   

20.
论如何完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问题由来已久,但我国法学界对该问题可以实践的理论研究还没有定论。本文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概念、特点入手概括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基础知识,然后从市民社会理论方面、道德失范角度和法律教义学方面着手,研究了我国在本土上如何更经济、效率的解决环境纠纷,以期在立足于本土资源,弃陈就新,可以开拓一个新点来研究如何完善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