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快递是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产物,其服务对象涉及各行各业,在为国民经济增长作出了的巨大贡献。同时由于快递行业的特殊性,快递也引发了不少法律纠纷。在处理快递合同纠纷时,不仅消费者对于责任主体认识模糊,不能及时准确找到责任承担人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法官在处理相关案件时也经常不能够对快递合同法律关系研究透彻,从而导致裁判中对责任分配的不合理。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分清快递合同纠纷中所涉主体,以及各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进而在此基础之上分析各主体的责任承担以及承担的责任份额。  相似文献   

2.
<正>自2024年3月1日起,新修订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这标志着对快递行业服务规范与标准的重新定义和重塑。《办法》要求,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未经用户同意,不得代为确认收到快件,不得擅自将快件投递到智能快件箱、快递服务站等快递末端服务设施。新规能否打通快递上门的“最后一公里”,成为当下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加之迅速便捷的快递服务和低廉的运价,快递市场迅猛发展开来。与此同时,快递行业也面临着市场繁荣与纠纷增多的尴尬。常见的快递纠纷类型有快递延误、快件损毁、快件丢失和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四种。解决诸纠纷,需要建立起企业自律、消费者适用、政府监管的三位一体解决模式。  相似文献   

4.
石秋烨 《检察风云》2023,(17):26-27
<正>随着快递实名制的普及,一张小小的快递面单,往往标有收寄件人的姓名、电话以及详细地址。这些收件人随手扔掉的快递包装,一旦被不法分子窃取、利用,极易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近年来,因为快递面单泄露个人信息导致的各类电信网络诈骗层出不穷。为了避免快递面单上的个人信息“裸奔”,隐私面单应运而生,即通过加密处理,隐去快递面单上的姓名、电话、地址等内容,快递员通过扫描条形码或二维码等方式读取用户信息,并完成配送。然而,能够有效防止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隐私面单,真的有被全面推广使用吗?  相似文献   

5.
《法治与社会》2017,(10):8-10
近年来,快递行业在飞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种种乱象广遭诟病,已成为久治不愈的"社会顽疾".野蛮分拣物品致使到手快递支离破碎;货物还没收到却屡屡显示已签收;物品在快递途中损坏、丢失,消费者索赔难;个人信息被贩卖等等情况时常发生.凡是有过网购经历的人,相信或多或少都有过一些不愉快的体验.这些令人不快的现象,你曾遇到过么?  相似文献   

6.
张建松 《政府法制》2006,(12):38-39
日前,上海珠宝行业一位辞职人员向媒体披露了行业内部“牟取暴利”的种种“不可告人的秘密”,引起轩然大波。珠宝业内人士纷纷不满“暴利”之说,逐条驳斥“内幕”,认为珠宝行业不规范行为仅是“个别商家”;另一方面,报道引起了许多消费者的共鸣。近年来,随着各地人们对珠宝首饰的投诉日益增多,我国珠宝首饰行业正面临“信任危机”。鱼目混珠消费者犹如“雾里看花”上海市工商局、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近日的一次抽查显示,珠宝首饰行业不规范行为已不仅仅是“个别商家”。在被抽到的108件宝玉石产品中,有40件不合格,不合格率达37%。据…  相似文献   

7.
每逢节日,新一轮“网购潮”都会使得快递爆棚、井喷事件屡屡重演,由此导致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笔者收集节日期间的维权案例,或许会对你的网购有所启示。快递成“龟速”,物品变质须赔偿【案例】2012年12月9日,党萍因在“双十一”那天给母亲购买的奶酪一直没到,  相似文献   

8.
张晶 《法制与社会》2014,(7):248-249
快递行业近年来飞速发展的同时,实践中也出现了大量的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纠纷,问题的根源在于法律法规在这方面的空白及缺失。本文探讨了快递服务合同的主体及合同内容中的格式条款、超范围经营等相关问题,最后对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形做了针对性探讨,以期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司法实践中相关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快递行业的迅速发展导致纠纷的急剧增加,在诸多纠纷中,快递业往往以"行业习惯"作为免除自身责任的理由。针对消费者反映强烈的一些问题,以"习惯"为理由显然不能为快递业开脱。通过考察习惯的形成与发展路径,发现快递行业的习惯需要秉持理性的发展道路,而合理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行业自律与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0.
快递是邮政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快递行业飞速发展,显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等发挥着重要作用。2009年4月,历经多次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正式实施,在新《邮政法》下,我国快递管理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为快递行业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本文就是从法律管理制度的角度,具体解读新《邮政法》出台后对我国快速行业发展带来的各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刘海明 《检察风云》2014,(23):14-15
快递业在方便网上购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对于快递业存在的问题,舆论往往把责任推给快递员,认为这是因为快递员素质偏低所致。不可否认,素质决定行业的服务质量,但素质是个颇具歧义的词语,因为素质包含的内容实在太多,所以也没有包治“素质营养不良”的灵丹妙药。在我看来,导致这个行业问题丛生的主要原因,与快递员赖以生存的职业环境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2.
法律福音     
《法律与生活》2011,(17):61-61
国家邮政局: 出台快递行业“新国标” 2011年8月11日,被称为快递行业“新国标”的《快递业务操作指导规范》出台。该《规范》明确要求快件分拣脱手时,离摆放快件的接触面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30厘米,易碎件不应超过10厘米。5000克以下的快件,分拣用托盘,确保小件不落地:5000克以上的快件,码放遵循大不压小、重不压轻、易碎件单独摆放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时下,很多消费者喜欢便捷的网上购物,网络购物的盛行,也促进了快递行业狂飙式的发展。然而由于一些快递公司服务不够规范,延时送达、送错地址、货物损毁等成为消费者投诉焦点。快递业潜规则太霸道很多有过网上购物经历的消费者都反映:快递业最突出的一个不成文的行规就是不允许现场验货。不让验货就是快递公司要逃避责任。在广州某杂志社工作的张晓红说,快递公司的职责就  相似文献   

14.
滚艳 《法治纵横》2014,(1):34-3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了满足日益频繁的交易需求,“物流公司”成了正在快速发展的一个行业。由于物流公司良莠不齐,业界鱼龙混杂.因货物丢失损坏、理赔难等问题引发的法律纠纷此起彼伏.消费者在货物受损后,往往面临维权难的困境,而解决这些纠纷的唯一办法就是货物运输途中的风险合同。物流纠纷是如何产生的?它的理赔是怎样的?到底有多少人签订了货物运输风险合同?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展开了为期3天的调查。  相似文献   

15.
《法庭内外》2011,(4):56-56
一是快递不快。《快递业服务标准》对快递投递的服务时限有明确规定:同城快递时限不超过24小时,异地不超过72小时。消费者为了保证时效性,通常选择以快递的形式运送急需物品或者特定意义的物品,因快递公司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延误,造成上述物品无法及时使用或延误送达,引发快递服务诉讼。  相似文献   

16.
国家邮政局于5月6日公布的今年首季邮政行业发展情况显示,由于受网购促销等因素的强力拉动,我国快递业整体发展迅猛,全行业单月业务收入已经突破60亿元大关。这一数据似乎表明,正在以其迅猛发展之势而成为前景光明的“朝阳行业”的我国快递行业,一直是通过令人称道的优质服务和符合市场要求的规范化发展来获得增量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经常可以看到许多经营茶楼、餐厅和酒店等饮食娱乐服务的商家在其经营场所设置“最低消费”标准,消费者无论消费了多少,最后都要按商家设置的“最低消费”标准支付费用,超过部分则按实际价格计算。这种做法虽无法律明确规定违法,但明显与《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价格法》不相符,应该休矣。  相似文献   

18.
沈洋 《中国审判》2020,(5):32-37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彻底打乱了许多行业的阵脚。疫情之下,部分餐饮企业暂停营业,而快递、外卖行业却人手紧张。一边是“闲得慌”,一边是“用人荒”,许多企业纷纷试水“互借员工”。“共享员工”模式由此应运而生,一场跨行业的协助互救行动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义乌市是著名的小商品市场,随之而来的是快递物流行业十分发达。 由于快递企业的服务标准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服务时限、物件重量、查询期限和赔偿标准缺乏规范,有36.5%的消费者遇到过物件丢失或受损。而物件丢失后赔偿难、赔偿少,让消费者蒙受损失。为此,浙江省义乌市司法局成立了义乌市快递物流行业协会人民调解委员会。  相似文献   

20.
朱晓燕 《人民司法》2023,(19):35-37+57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快递物流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对于新发展格局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推动物流通达能力跃升,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过程中,涉及快递物流领域的法律问题也在不断凸显。浙江省桐庐县是中国民营快递之乡,近年来“三通一达”(国内4家知名快递企业的简称,“三通”指申通快递、圆通速递、中通快递,“一达”指韵达速递。“三通一达”占据市场份额约六成)项目陆续回归,快递物流产业发展迅速。为此,笔者以浙江法院近5年审理的快递物流纠纷案件为研究样本,分析案件特点,研析纠纷成因,总结创新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