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投资者行为理论变迁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投资者行为理论的变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传统阶段、金融经济学阶段和行为金融学阶段。传统阶段对投资者行为研究局限于产业投资者对投资产业的选择和投资回报的分配;金融经济学范式下的研究基于理性预期、完全价格弹性和完全信息的假设,侧重于对资产组合的定价和风险分析;行为金融学范式下的研究把心理学和金融学联系起来,提出了不确定性下的决策行为理论,投资者反应过度和反映不足理论,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理论,行为组合理论和行为资产定价理论。  相似文献   

2.
法律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人们又是如何予以反馈?法律的实然是怎样?法律如何增加人类的福祉?行为法学的诞生在某种意义上要试图解答以上这些问题。而且,行为法学也是将行为经济学融入法律分析的一个首创性的成果。在过去的二十年,社会科学在研究人类如何决策方面已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些研究大都依赖于理性选择模型和法律的经济分析等现代社会科学研究重要范式。然而,这些模型对一般事件通常无法给出正确的预测,因此其理论价值很值得商榷。虽然人类不是像经济学所假设的那样是永恒不变的理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的行为对社会学家来说是不可预测,不成系统,不成规律,不符规则以及不可琢磨的。相反,人类行为是可以被描述、被预测、甚至被模型化研究的。在本文中,笔者将对行为学和选择理论在法学研究上的运用作出更为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张飞岸 《前沿》2005,(8):62-64
公共选择理论是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分析工具来研究政治制度结构和运行效率的一个新政治经济学分支。它把“经济人”假说由经济市场行为分析推广到政治市场行为分析,把人的任何行为动机都假定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十六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情况下,正确评析公共选择理论中的“经济人”范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经济人”假设的历史考量:源流、批判与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隆刚 《求索》2008,(8):35-37
经济学是以人为研究对象,分析人的经济行为与经济后果的一门学科,“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理论体系得以建立的核心前提。从经济学史方面考量,“经济人”假说经历了纯粹“经济人”、“理性经济人”和“有限理性经济人”等几个阶段。各时代的经济学家之所以不断对”经济人”进行抽象与修正,主要是为了更有效地分析人类的经济行为,解释由此产生的各种经济现象,为建立经济学理论体系提供分析的理论支撑。基于传统“经济人”的伦理缺陷.在生态文明时代.提出“生态理性经济人”可能是“经济人”假设的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5.
金碚 《求索》2023,(6):5-13
从经济学范式演变逻辑、工业化文明形态、经济全球化演进等视角可以大致理解域观经济学的缘起过程。应在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微观—宏观范式承诺中,引入域观范式承诺,形成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域观经济学三大体系构架。其中,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范式主要以经济理性为支柱,而域观经济学范式则以经济理性、价值文化和制度形态三维框架为支柱,并且充分吸纳经济学的史观范式因素,使经济学更具人类发展的实践性现实关切。域观经济学的形成不仅源于理性认识的演进,而且基于对文化多元性和文明形态多样化的范式承诺。由此,经济学既有坚实的理性基干,也有深刻的文化基因,并由以工具理性和形式主义主导的主流经济学范式承诺,向具有文明形态内涵的新范式承诺转变。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向,而人类所要回答的是:如何实现可行的经济全球化?这深刻体现了市场经济自发性与建构性共存的辩证关系所决定的制度演进特质。域观经济学的缘起,则顺应了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和可行趋势。  相似文献   

6.
<正>市场经济与诚信原则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历史得益于法治保障,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主体用经济学术语表述就是"经济人"。经济人是理性的、自私的人(追逐自身的、自私的利益),假设人们都试图增加自身的效用并努力追求个人利益(理性的、自私的行为的假设)。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也就是民商法(市民法)中所谓的"人"——"民(商)事主体"。民商法为他们设定了平等的权利,允许其在法律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行为经济学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周华 《前沿》2004,(7):36-39
行为经济学兴起于 2 0世纪 90年代 ,它对传统经济学的基础 ,即假设人的行为准则是理性的不动感情的自我利益 ,提出了挑战 ,正式承认了人也有生性活泼的一面。行为经济学采用心理分析的方法 ,研究市场上人们行为的有限性和复杂性。这一学说是西方国家经济学研究的前沿课题 ,并已在多个领域指导人们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现代法经济学从广阔的背景上看属于实证法学的范围,应用研究是现代法经济学实证性质的最佳体现。首先,现代法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理性人”具有与传统法学研究所采取的“道德人”、“性本恶”等假设具有更高的现实性。尽管存在着众多的证据论证说人的行为并不总是“理性”的,尤其  相似文献   

9.
速继明 《前沿》2011,(6):84-87
古典经济学对市场信息的假定极为苛刻,然而事实证明,这样的假设与现实相去甚远。本文引入经济哲学的分析范式,从对称性破缺的视角来分析古典经济学信息完全假设的基础、信息不对称产生的根源以及现代信息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论等问题。这样一种分析,是一种打开信息经济学研究视野、丰富信息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徐延辉  孙梅 《学习与实践》2008,(11):151-156
本文从经济学最基本的假设条件出发,分析无限理性和完全信息等经济学传统假设条件存在的局限性,通过分析有限理性和不完全信息等假设条件的特征,说明信息占有和交易成本等变量在经济主体获得福利方面可能存在的积极功能。  相似文献   

11.
投资者理性与本质之争,是金融学研究范式分类和理论建立的基石。长期的金融理论与实践中,学者们以经典金融学的投资者完全理性经济人本质、以及行为金融学的有限理性行为人本质,作为金融市场投资者的基本假设,对投资者的各种投资决策行为进行研究。然而,最新的金融研究表明,实践中的金融市场是一个复杂演化系统。因此,本文从综述投资者理性与本质理论变迁出发,结合金融演化背景进一步放宽投资者本质假设,界定和描绘出投资者的学习理性过程,并提出本文的创新性观点——金融市场的投资者具有学习人本质。  相似文献   

12.
黄永新  郑友强 《前沿》2010,(16):80-83
在我国农村经济研究中,由于我国农村社会特殊性及多学科参与研究,农民理性假设一直饱受争议,至今仍没有取得统一的认识。本文首先从弗里德曼实证研究角度探讨经济学中理性假设的必要性及合理性,其次从方法论视角审视国内外关于农民理性之争,分析在特定社会、文化、制度及多学科研究情况下坚持理性农民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经济人假设在公共领域的适用性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绕经济人假设所产生的诸多争论,很大程度上源于对这一理论假设的错误理解。本文认为,经济人假设作为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和自由民主政治制度建构的前提和基础,是关于人的动机模式的假设,它反映了人的社会选择和社会行动最原初的动力来自于人对自我利益的理性计算和理性追求。经济人假设既可以适用于人的经济行为取向的分析,同时与近代西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关于人的动机模式的看法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此也可以扩展到经济领域之外,适用于对人的政治行为取向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社会资本已经成为解释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范式,它突破了经济人理性假设的局限,进一步缩小了经济理论与现实的差距,它扩展和延伸了资本的内涵和外延,这个原本产生于西方的社会学概念,目前已经被经济学、管理学接纳并广泛使用,但是,由于分析方法的多样性、分析视角的复杂性导致社会资本的概念不统一,本文在对国内外的研究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试图从系统的角度对企业社会资本进行定义,并以此对企业社会资本的内涵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行为法经济学研究关注在现行法律规则下人的各类涉法非理性行为,试图通过制度设计对个体行为决策的影响以助其实现经济理性。大学生涉法行为的成本分析包括青春成本与人生经营、机会成本与发展成本、法律成本与道德成本、个体成本与社会成本分析。引导大学生进行人生规划和经济收益最大化的进路在于利益激励机制、成本效益分析、坚持理性选择、培育法治信仰。法经济学分析的价值考量在于提升个人经营效益、倍增家庭收益、减轻社会税负、催生阳光教育。  相似文献   

16.
杨思留  辛其兴 《求索》2008,(10):132-134
契约理论是政治经济与法领域的重要理论渊源。从卢梭“自然状态”的古典契约到罗尔斯“无知之幕”的现代契约思想,都表达了“普遍同意”的社会理念,揭示了社会存在主体之初始地位之平等性,体现了市民社会法治思想的政治思维,成了现代宪政的逻辑起点。从经济学思维范式的演化看;以秩序和规则为核心的制度分析是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而宪政处于一切制度框架的最上端,是生成制度的制度。生成制度的“源规则”就是宪政。据此,宪政经济学从宪政思维的视角分析经济问题,这一分析范式将是研究包括中国经济问题在内的经济学研究不可避免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17.
一、经济哲学学科的标识性旗帜:经济的智慧理念和经济的人文关怀 1999年11月13日,张雄教授在《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哲学家再也不能漠视经济学和经济活动,经济学家也不能再拒绝哲学。他提出了经济学和哲学“联姻”的观点。哲学智慧理念和人文关怀对于经济学发展和拨开经济实践中的种种迷雾,都是重要的。经济学和哲学如日月相互辉映,本来是经济学的固有传统。经济学家的哲学思维传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埃里克·罗尔在《经济思想史》中指出,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位具有分析头脑的经济学家。”理性是古典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经济理性是从哲学理性即自然法中脱胎而出的,熊彼特在《经济分析史》中指出,“自然理性是理性之母”。关于“经济人”  相似文献   

18.
新制度主义肇始于经济学,近年来发展为具有学科特征的研究方法。新制度主义的研究范式在试图解释制度在社会活动中扮演的角色主要有历史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等三种分析方法。新制度主义研究的这一路向对伦理学研究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曾俊森 《理论月刊》2013,(2):136-139
通过梳理经济社会学的理论贡献与发展逻辑,不难发现经济社会学的发展是在对传统经济学的批判与修正中完善起来的。经济社会学重新定义了经济利益,引入了整体利益与非经济利益,改进了行动者的定义,提出了社会化的行动者,用有限理性代替经济学的全部理性,用场域、网络等理论对经济学进行了补充,提出社会化的经济行为,从而用能动的系统论代替经济学的原子论视角。未来经济社会学的发展前景在于如何完成经济学个体主义视角与社会学广域视角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不仅消解了我国传统经济学范式的解释力,也对西方经济理论本身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栏刊发的一组笔谈,从经济哲学的角度对西方市场经济理论中的“经济人”假设、经济理性主义、经济自由主义以及财富的本质等四个热点问题进行了理论反思,旨在正确认识和把握市场经济的本质,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