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司法实践中,对短期自由刑的适用效应,目前处于争论之中,笔者就处短期徒刑盗窃犯的改造,谈一点粗浅之见。一、对盗窃犯处短期徒刑总的来说弊多利少(一)短期徒刑对盗窃罪犯的威慑力不足刑罚作为一种惩罚手段,给犯罪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和心理痛苦,使其明白犯罪必须以受惩罚为代价,从而在服刑期间和刑释后萌发再犯意念时,基于前次受刑之苦的畏惧而放弃犯  相似文献   

2.
盗窃犯罪在刑事犯罪中所占的比例一直居于榜首。在青壮年刑事犯罪中,盗窃犯罪约占70%—80%。犯罪嫌疑人常常不是因为生活贫困去盗窃,而是把盗窃钱物作为享乐、寄生的手段。盗窃犯中累犯、惯犯的比例较大,盗窃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极大,  相似文献   

3.
乞丐,指的是那些流浪在街头抓吃抓喝的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人员的大流动中,使乞丐大量地流入城市,有些人已经加入盗窃案犯的队伍,由于这些人好逸恶劳,无人管教,特别是那些不够法定年龄的人,逮捕收审不准,中小城市又无工读学校,人犯无法处理,致使此种犯罪形成了恶性循环,仅公主岭市一九八九年上半年就查获乞丐盗窃犯十二人,破获盗窃案件三十四起。经审讯和初步调查,发现乞丐盗窃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4.
罪犯教育主要是指监狱在执行刑罚过程中,对服刑罪犯所实施的旨在转变其犯罪思想、行为恶习,教授其文化知识和生活技能的各项活动的总称。应该对罪犯教育的强制性原则、罪犯教育的内容、罪犯教育的实施方法进行中外比较研究,找到不足和差距,进而吸收借鉴,修改完善我国罪犯教育法律规定:一是尽快修订《监狱法》;二是完善罪犯教育的基本原则;三是修改刑罚执行、罪犯教育具体原则;四是规范罪犯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5.
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自2001年1月至2003年10月,抢劫、抢夺("两抢")、盗窃犯罪案件居高不下,盗窃犯罪呈现出盗窃车辆案件多,盗窃公共财物多,共同盗窃犯罪多,盗窃目标明确的犯罪多等特点."两抢"犯罪呈现出犯罪手段形式多样,危害性大,车匪路霸案件突出,罪犯流动作案多,犯罪主体以青少年为主,团伙犯罪较为普遍等特点.其原因主要受社会上拜金主义、片面追求物欲风气,社会主体贫富差距拉大,有关部门管理混乱,控制弱化,司法机关打击不力,某些人素质不高、法律意识不强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
转化型抢劫的实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化型抢劫是指实施盗窃、诈骗、抢夺、聚众“打砸抢”等行为过程中 ,具备法定的情形 ,而以抢劫罪论处的犯罪。由于此种犯罪并非典型意义上的抢劫罪 ,而我国刑法又把这种犯罪以抢劫罪论处 ,所以我国刑法对转化型抢劫的规定与其所确立的“罪刑法定”原则和“罪刑相适应”原则发生了冲突且司法实践中出现的一些情况正好反映了这种冲突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刑法修正案(八)》将扒窃行为单独规定为盗窃罪的一种行为方式,不再附加数额较大的要求,具有合理性。扒窃未得手的,在以数额巨大的财物为目标或者具有严重情节时可以认定为盗窃未遂而定罪处罚。当对象为数额较大甚至较小的财物时,扒窃未遂的认定不能拘泥于数额的限制,应该结合其他犯罪情节综合予以认定,不排除刑法"但书"条款的适用。  相似文献   

8.
狱内侦查是指监狱的狱内侦查部门运用公开、隐蔽手段,防范和打击在押罪犯中重新犯罪活动所进行的一项专门工作;而狱内侦查中的反常行为则是在押罪犯中重新犯罪分子在实施重新犯罪行为以后,其心理不能保持平衡状态,使其主体行为违反本身正常活动规律,表现出与平时或者他人截然不同的行为特征。由于在押罪犯的重新犯罪行为总是在一定的犯罪动机  相似文献   

9.
"被害人自愿"与诈骗罪认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为人通过实施欺诈手段取得财产的行为不一定构成诈骗犯罪。诈骗犯罪中的欺诈手段和其他侵犯财产罪中实施的欺诈手段的根本区别是 :诈骗犯罪中的欺诈手段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 ,其基于意志自由“自愿交付”财产。区分诈骗罪与盗窃、抢夺、抢劫、敲诈勒索等其他以实施欺诈手段侵犯财产的犯罪 ,必须从被害人在受到欺诈时的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两个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盗窃犯罪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使盗窃犯罪在改革开放以后,成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导致社会治安形势恶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也给司法实践带来了许多复杂疑难的问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一、关于盗窃罪理论和实践的几个问题我国刑法第151条、第152条规定、1982年3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以及1984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就盗窃案件联合发出的《关于当前办理盗窃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这些法律规定和司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学"理性人"假设的前提下,老年人实施盗窃之前会权衡犯罪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通过构建老年人盗窃犯罪的成本—收益模型,分析影响老年人盗窃行为的各个因素作用的大小,结论表明,当前我国老年人盗窃犯罪防控应以提高犯罪惩罚可能性为首要战略,辅之以提高罚金数额和犯罪预期机会成本。  相似文献   

12.
《刑法修正案(八)》颁布后,对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行为进行单独犯罪化处理。司法实践中,应结合具体情况,对多次盗窃进行司法认定。“多次盗窃”可界定为一年以内三次以上非较大数额的一般盗窃。应当将盗窃预备、中止、未遂行为纳入“多次盗窃”的认定范围,当且仅当纳入多次盗窃认定范围的各盗窃行为均系未完成形态时,多次盗窃构成的盗窃罪才可能存在未完成形态。  相似文献   

13.
《刑法修正案(八)》颁布后,对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行为进行单独犯罪化处理。司法实践中,应结合具体情况,对多次盗窃进行司法认定。“多次盗窃”可界定为一年以内三次以上非较大数额的一般盗窃。应当将盗窃预备、中止、未遂行为纳入“多次盗窃”的认定范围,当且仅当纳入多次盗窃认定范围的各盗窃行为均系未完成形态时,多次盗窃构成的盗窃罪才可能存在未完成形态。  相似文献   

14.
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自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3年 1 0月 ,抢劫、抢夺 (“两抢”)、盗窃犯罪案件居高不下 ,盗窃犯罪呈现出盗窃车辆案件多 ,盗窃公共财物多 ,共同盗窃犯罪多 ,盗窃目标明确的犯罪多等特点。“两抢”犯罪呈现出犯罪手段形式多样 ,危害性大 ,车匪路霸案件突出 ,罪  相似文献   

15.
转化型抢劫罪,又称准抢劫罪,构成该类犯罪须具备的前提条件是“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从抢劫罪构成特征考察,并结合司法实务,先行的盗窃等行为不必受数额较大标准的限制;由于主观意图结合的中断,盗窃等罪的预备、中止形态不符合转化的条件;另外,以盗窃等方法实施其他犯罪,又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能否转化,应作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16.
盗窃犯罪的手段,是行为人实施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具体行为.这种具体行为方式的确定,是在一定的心理愿望支配下产生的.有什么样的心态支配,就有什么样的具体行为的确定和产生.由表及里研究这些现象,弄清行为人作案的具体手段及心态的相互关系,对于我们正确采取审讯对策,完成打击盗窃犯罪的任务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盗窃是一种古老的犯罪。人类社会进入原始社会末期以后,社会劳动产品出现了剩余,一部分人就有可能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劳动成果。这种占有的一种特殊形式就是“盗窃”,它以秘密窃取为行为特征。这种行为不但使被盗人遭受财物的损失,而且加剧社会矛盾,危害社会秩序的稳定。所以,当阶级产生、国家出现后,统治阶级在制订法律中,都注意惩处盗窃犯罪。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颁布的汉穆拉比法典就已规定对盗窃犯罪的惩罚;我国秦代早期的云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网民数量和网上银行用户的快速增长,网络盗窃也急剧上升。网上银行盗窃案件具有高科技性和高智能性,地域跨度大,反侦查意识强,侦破难度大。因此,深入研究网上银行盗窃案件的作案手法、案件特点和行为流程,对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此类犯罪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所谓技能是指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技能又分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动作技能是指肌肉、骨骼和与之相应的部分神经系统,把为完成某种任务所涉及的一系列动作,以完善、合理的方式组合起来并顺利进行的活动,如警察学校警体教学中的射击、擒拿、超越障碍等就是动作技能。心智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在心智技能中,动作对象是非物质性的观念,是事物的信息,动作本身是通过头脑内部内潜的言语运动来实现的。如警察侦查案件、管理治安所运用的主要就是心智技能。从认识与行动统一的观点来看,动…  相似文献   

20.
我市自去年以来已发生21起抢劫出租汽车的案件,遭劫的出租司机有9人被害,6人重伤。近年来,抢劫出租汽车的犯罪呈上升趋势,它已严重危害了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打击这类犯罪已成当务之急。一、抢劫出租汽车犯罪的特点1.预谋性明显。根据犯罪分子的交待,他们为了能够顺利地实施犯罪,大都经过精心策划,特别是团伙犯罪,谋划更为慎密。罪犯根据不同的犯罪目的,在选择车辆、确定作案时间和地点、准备作案工具、人员分工、方法步骤以及作案后逃跑、隐蔽等方面,都事先进行过周密的谋划,这是抢劫作案得手的重要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