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他,揭露"台独"的假面目,愿维护台湾利益充当两岸的谈判代表。在台湾问题上,李敖是一个坚定的统派,主张两岸举行和平谈判,支持统一,支持"一国两制"——李敖反对"台独"旗帜鲜明。记得他的一首七言诗《台湾无处不中国》是这样写的:"妄想海峡两地隔,妄想‘台独’自快活。我且当头来棒喝,台湾无处不中国。"他说:"我早就讲过嘛,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国民党到  相似文献   

2.
安文 《台声》2006,(2):86-86
蔡玲编著的《直面李敖》—记者全景实录李敖神州文化之旅一书,在李大师回岛一周后,由华文出版社及时推出。众所周知,李敖坐岛内56年,不出半步论天下,骂尽他想骂的人,快意恩仇,声称此生不出岛,却突然来大陆进行“神州文化之旅”,让两岸读者大眼福。想当年,台湾开放赴大陆?亲,李敖母亲生前回大陆了,李敖也从大陆来台湾了,很多人关心李敖什么时候回大陆故土看看呢?可李敖并不想回大陆,他说:“如果从感情层面,我以为回大陆‘重温旧梦’,就是‘破坏旧梦’。个旧梦没有了,我希望我不要有意破坏它。如果是理性层面,要了解大陆,不需要这么麻?,不需要…  相似文献   

3.
正他,嬉笑怒骂爱憎分明;他,学识渊博著作等身他,心系两岸爱国爱乡;他,胸怀大义拥护统一李敖走了。那个因其文笔犀利、批判色彩浓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自诩为"中国白话文第一人"的老先生,走了——李敖独坐书斋、独步文坛、独立抗争,狂放不羁。以玩世来醒世,用骂世而救世,用一支笔震撼海峡两岸,用一张嘴影响全球华人。李敖之所以是李敖,是因为李敖做到了只有李敖才能做到的事,先生的一生狂傲不羁,不受限于他人,活的可谓潇洒自由,是一位外表张扬而内心深沉的文人。斯人已逝,两岸民众缅怀、追思这位远去的大师,怀念他的爱国爱乡情怀,怀念他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4.
李立 《台声》2006,(11):62-67
金秋9月,我在台湾作学术研究,有幸与李敖大师长谈,其睿智和敏捷实在是一般人难望其项背——笔者:您提出支持“一国两制”。当时旁边就有人说了,您是支持还是开玩笑,还是觉得这个词不错,拿来可以让别人一下子产生眼球的注意力。支持“一国两制”和《反分裂国家法》李敖的两岸观李敖:当时只有我一个人敢支持,也敢这样讲。因为讲得很逗,我说问题根本不在两制嘛,现在根本就是两个制嘛。台湾有台湾制度,大陆有大陆制度,两制没有争议,争议的是一国。你觉得你这个国不是大陆那个国,我说美国跟中华人民共和国定条约的时候,在签上海公报的时候,都说得…  相似文献   

5.
政经人物     
<正> 李敖:终于回来了9月19日,李敖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开始了他为期11天的神州文化之旅。李敖以其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狂傲不羁的独特性格、深厚广博的文化素养,以及长期以来在两岸文化领域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备受人们关注,而此次大陆之行成为了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的一大盛事。李敖是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既是政治明星,又是电视明星,还是娱乐明星。在岛内,爱他的人爱得发狂,而恨他  相似文献   

6.
潘清  季明  王润  洪虹  丁肇文  张卉  王怡 《台声》2005,(10):15-17
李敖:1935年东北出生,1949年随父母迁往台湾,2000年代表新党参选“总统”,2004年单打独斗竞选“立法委员”,文坛40年,政坛40载。高举统一大旗,疾呼“一国两制”,自称左派知识分子,希望共产党领导中国繁荣富强……古稀之年的李敖,是台湾鲜见的公开支持“一国两制”、反对“台独”的旗帜性人物。 他自登广告骂“台独”,自称,我不是一般的战士,称扁是只会捞钱和搞选举的小气鬼。2004年,李敖公开质疑“公投”,并指出:“希望当局不要挑拨两岸人民的感情”。“整天横眉冷对多累啊,人不快乐,整天生气,就早早死啦。我要做战士,不要做烈士,打败别人,…  相似文献   

7.
“因为我有记忆力,北京和上海使 我有记忆力,所以北京和上海的这个季 节有了春天……”台湾知名历史学者、 作家李敖在上海以简短而富于诗意的言 词,概括了他56年后重返大陆的体验。 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把李敖的神州 文化之旅形容为惊奇,也可能是惊险的 文化之旅。 此前,刘长乐用了很长的时间说服 李敖,使他在70岁的高龄,克服心理 障碍得以飞行。 李敖行前在台北、北京和香港三地 记者会上答谢刘长乐:“我非常同情凤 凰卫视的刘老板,因为他把李敖带进凤 凰卫视。我进凤凰改写了一句成语,这 个成语本来是‘误上贼船’,我觉得不 是误上贼船,而是我,贼上了船,贼进 了凤凰卫视。”  相似文献   

8.
点评李敖     
唐风 《台声》2006,(7):95-95
李敖的神州文化之旅在两岸三地乃至于整个华人世界,掀起了一股意料之中的狂风。李敖以其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狂傲不羁的独特性格、深厚广博的文化素养,以及长期以来在两岸文化领域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使得此次大陆之行备受人们关注,并成为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的一大盛事。《点评李敖》一书分为北大演讲、清华演讲、复旦演讲、对话媒体以及文化情景五部分,其中既有官方的权威点评、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的现身说法,也有知名专家学者的独到评论、著名传媒人的精彩访谈,以及众多高校师生、民间人士的众说纷纭。同时,本书在附录部分收集了《中国青年…  相似文献   

9.
只爱一点点     
<正>李敖写过一首诗《只爱一点点》:"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的爱情像海深/我的爱情浅……"针对这首诗,李敖自己解释说:"我相信,爱情本是人生的一部分,它应该只占一个比例而已,它不是全部,也不该日日夜夜时时刻刻扯到它。  相似文献   

10.
能有机会在台北与"台湾文坛老顽童"李敖交谈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当我请他画龙点睛谈谈当前两岸文化的异同时,面对如此复杂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正李敖对死亡是有着自己的理解,2005年,李敖在复旦大学逸夫楼演讲时,有同学向李敖提问,"从《李敖大全集》中看到他对生命的留恋、对死亡的恐惧"。李敖回答,《新旧约全书》最后的启示录有一段说,"见有一匹灰色马,骑在马上的,名字叫死,我告诉你,我随时会骑上灰色马,再见!"如今,一语成谶,他果真乘着灰色马西去了。2018年3月18日,台湾著名作家、评论家、  相似文献   

12.
孟波 《统一论坛》2004,(3):39-40
李敖是一个在两岸都知名的公众人物,特立独行的台湾文化名人,在他手术后不久的一个下午,他欣然接受了笔者的电话采访。笔者:您怎么看两岸文化的联系? 李敖:我们都是中国人嘛。文化人类学研究揭示,两岸同胞都是炎黄子孙,有着密切的血统关系。从祖源地学说,人类体质、语言、文化特质以及发祥地传说三方面入手,我们可以推定远在七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0,(8)
<正> 连日来,被两岸媒体普遍关注的李敖之子李戡(kan),7月19日经北京大学招生办确认,已经被北大经济学院录取。李戡是著名的台湾作家、时事批评家李敖的儿子,在今年的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验(以下简称"学测")中成绩优秀被台湾大学录取,但他则放弃了台大,而选择了北大。弃台大选北大日前,台湾文化名人李敖之子李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同时考取  相似文献   

14.
徐忠友  李震宇  林云龙 《台声》2010,(10):38-39
<正> 75岁的李敖或许真的就是最后一次回祖国大陆了。在作别上海、浙江之际,他意味深长地留下了一句欧阳修的话—— 8月26日,台湾著名作家李敖先生携全家从台北搭机飞赴上海、杭州两地观光访问,也成为继2005年9月"李敖神州文化之旅"5年之后再度访问大陆。 "没有蒋介石的浙江真好" 8月27日上午,李敖和夫人王志慧(也称王小屯)、儿子李戡、女儿李谌在香港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刘长乐的陪同下,来到上海世博会浙江馆参访,受到了浙江馆工作人员和在场参  相似文献   

15.
《两岸关系》2010,(8):8-8
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出现转折,出现和解,和平发展到今天,这是60年来未有之大成就。这不仅仅是两岸的和解,而且从深远看,两岸的和平才是台湾人民最大的安全利益,也是两岸人民的福祉。现在两岸签订了ECFA,两岸经济有了更紧密的关系,两岸的和解或者和平也有了更扎实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七种关系     
朋友关系。英国著名的《金融时报》,用篡改的名句来概括互联网时代的人际关系:“天涯若比邻,海内无知己。”凤凰卫视的评论员石席平深有同感:“过去在饭桌上是酒逢知己千杯少,现在是酒逢千杯知己少!”李敖也有惊人之语:不是敌人就是朋友,该是错了;不是朋友就是敌人,才是对的。  相似文献   

17.
美国具有强烈的"敌人"情结,不仅在不断地寻找敌人、发现敌人,而且在不断地塑造敌人。强烈的"敌人"情结可能导致其对外战略出现重大失误,对国际关系造成消极影响。当前,美国单方面挑起的对华贸易摩擦就是美国"敌人"情结的主要表现,对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  相似文献   

18.
走近澳门     
写下这个题目,不禁哑然失笑。我,一个从未到过澳门,甚至至今尚未踏进广东地界的北方汉子,有资格说澳门吗?有。古人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李敖先生没有去过北京法源寺,不也写出了长篇小说《法源寺》吗?凭借当今丰富快捷的资讯,我知道澳门。那  相似文献   

19.
择善而居     
正参加梁鸿老师新书《出梁庄记》的讨论会。讨论会上,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听众提问,一个青年男子说:"你们只一味强调农民工的可怜,去农村生活过就知道,农民的素质真的很低。"这句话乍听起来有政治上的不正确性,不正确到了其他听众起身反驳的地步:"你去过农村么?"青年男子说:"当然去过,农村的人都乱扔垃圾、随地吐痰……"我忍不住想,这个男子只是在公开场合说出了很多人不敢说的心里话吧。同情弱势群体、关注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20.
尤俊杰  刘顺 《传承》2011,(28):52-53,55
思想教育和公共关系分属两个不同领域。其实,它们也是"近亲"。从二者之间的异同点出发,探究大学生思想教育融入公共关系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公共关系思想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整体思路:结合教学的特点和要求,自觉将公共关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教育和思想教育之中;结合专业实习的新特点、新趋势,积极开展公共关系活动;以公共关系思想为指导,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中积极融入公共关系教育;在指导大学生就业、择业、创业的过程中积极融入公共关系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