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习语是文化的产物,它们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从习语中反映出中英文化差异,这些差异要求我们在学习和运用习语时,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把握习语翻译的方法和规律,这样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使跨文化交际得以流畅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2.
文化差异对翻译具有重大的影响,只有了解英汉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才能使英汉双语之间的翻译更为准确。中西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历史典故、动物习语、词汇等方面的差异均对英汉翻译产生制约和影响。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仅仅了解语言本身远远不够,必须熟悉原语言的文化及其构成该文化的各种因素,才能深入透彻地理解原语含义。  相似文献   

3.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跨文化语言交际活动。由于中西文化千差万别,因此,作为跨文化语言交际活动的一种形式,翻译离不开文化差异对其产生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文化差异在语言上的表现角度,探讨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习语是人类在长期的劳动和实践中所积累的语言精华。习语蕴涵着丰富的民族特色文化,折射了各民族的自然环境、宗教信仰、习惯、认知以及历史典故等独特的文化意蕴。只有正确把握中西文化差异,探析汉语与英语习语的文化背景,掌握习语翻译的方法,才能准确地理解英语习语文化丰富的内涵,做到事半功倍,真正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左宁  刘国伟 《工会论坛》2014,(3):157-159
在中英成语、习语中,动物词汇出现的频率极高,而且意义往往相去甚远,这既反映出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的审美情趣,也说明了动物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各异。因此,认识、了解英汉习语中动物词汇的差异,可以让我们从中获取更多的文化差异信息,并有助于我们从文化源头上认识其异同之处,从文化内涵上把握其出入,从文化发展的脉络上理清文化之于语言的影响。同时,把握英汉习语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的差异,对于我们英语教学以及对外交流实践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习语作为一种相对固定的表达用语,渗透着人们的日常语言活动。英语习语以习语特有的结构和特征占据着英语语言学习相当重要的位置。本文将从探讨习语与文化的关系入手,分析习语的特点及体现的文化差异。希望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掌握习语,对外语教学也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在英语口语教学的高级阶段着重导入知识文化,从中西文化差异的深层入手,介绍中西方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认知行为、交际关系以及言语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英美人士比较注重定量分析,进行逻辑推理,而中国人比较注重直觉与先验理性。善于以经验为依据来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学生通过中西文化此类差异的学习,增强文化差异意识,了解西方的人际关系及交往的深层次模式,从而学会得体地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   

8.
英语动物习语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其内在的含义是通过运用各种比喻形象体现出来的。而这些比喻形象受到人类文化的进化、各民族的审美观及所处的地理环境所影响和制约。本文就试着从这些方面分析英汉动物习语的文化差异。同时在进行英语动物习语的翻译时,注重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异同以及言内关系,采用"形神兼备"或"弃形保神"的方法,从而实现源语和目的语最大限度的对等。  相似文献   

9.
文化因素是影响警民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警察亚文化因素、社会对警察的刻板印象、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本土文化等。文化因素对警民关系的影响突出体现在文化的差异性:警察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差异、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差异、中西文化差异、地域文化的差异性等等均可影响警民关系的和谐发展,甚至引发冲突。合理利用文化因素,解决警民关系中的文化差异问题。实现警民关系文化融合的有效途径是:加强警察文化体系建设、配备专职的文化沟通人员、提升警察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0.
文化与语言密不可分,中西方文化差异是影响学生掌握和运用外语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适当加入中西方文化知识,通过词汇教学、文章分析等各环节,引入一些重要的中西文化现象和文化内涵,对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实现外语教学的目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毛泽东的中西文化比较观的探讨,从三个层面展开.首先阐述毛泽东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重在揭示古今之异,亦即把握封建文化与资本主义文化的对立;其次通过对毛泽东早年有关论述的具体分析,以说明毛泽东的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尤其关注中西文化在道德方面的差异,借以强调中国文化为伦理形态的文化,不重视知识论意义上的文化,只重视道德文化;再次阐述毛泽东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不是一种纯理论的探索,而是为了提倡向西方学习.  相似文献   

12.
习语乃语言之精华,是文化内涵积淀最深厚的部分,在各民族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作者通过对英汉习语文化内涵差异的分析,旨在进一步论证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文跨化意识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3.
孔飞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2(12):134-134,140
习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能充分体现出某一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是一种语言的核心和精华。习语的翻译历来是翻译中的难点,本文从不同类型的习语着手,本文首先诠释习语,接着作者结合实例论证英语习语的翻译方法,力图兼顾习语翻译中的"信"与"达",进而做到理想的翻译。  相似文献   

14.
英汉习语文化差异及翻译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与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英汉习语在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和习俗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在翻译英汉习语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变的翻译方法,即直译法、意译法、直意结合译法、增注释译法、减译法、等值译法,才能使译文既达意,又能保持原习语的民族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5.
由于复杂的历史背景,两岸政治文化产生了甚为巨大的差异。本文以阿尔蒙德的政治文化理论来分析辛亥革命百年时两岸领导人讲话中所体现的政治文化差异,并从政治社会化理论的角度来探讨差异形成的原因,具体分析了台湾地区80年代以来的"去中国化"运动对两岸政治文化差异的影响。并就如何促进两岸政治文化的融合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6.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互译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语是一种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联,不可分割。对英汉习语的形式进行详细的归纳、比较与分析,对理解翻译中的文化因素难点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后殖民主义是讨论“帝国主义文化霸权”和批判西方的“东方学”及讨论第三世界学者和艺术家内心的对抗与矛盾。它是跨国资本主义时代的新现象,这些理论在国内获得了强烈反响。然而有些人囿于后殖民主义裹足不前,不能直面后殖民主义。我们应正确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以一种跨文化的开放式姿态,勇敢借鉴和吸收西方文化,进而推动中西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宋扬 《工会论坛》2009,15(3):155-156
英语习语是在英、美国家的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条件下产生并延续下来的,它本身是英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记载、传承历史文化的作用。本文从探索语言与文化、习语与语言的关系入手,分析英语习语与英语民族的历史发展、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寓言神话等几个主要文化侧面的关系。旨在向语言学习者说明只有对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有所了解,才能学好语言,用好语言,使语言真正成为能传神达意的交际工具。  相似文献   

19.
英汉语言中有大量的习语,两种习语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它们的产生、发展、使用和流传皆与其思维方式、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乃至语言内部规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习语是各民族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是语言的精华;习语的翻泽是一种信息转换的过程,这种转换的过程处处体现了对等原则一内容相等,形式相等,格调相等。但是在翻译习语时,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要达到绝对相等是很难的。正如尤金·奈达在“功能对等”理论里提到的,翻译不应该只寻求两种语言在词、句子或语法方面的埘等,而应从交际和文化的角度寻求对等。本文试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探讨英语习语汉泽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