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东地区长期是世界能源地缘政治的焦点地区。当前中东地缘政治格局仍处于深刻变动进程中,具体表现在域内外大国间的影响力对比变化及各种力量的分化组合。中东地缘政治格局演变将对我国的能源安全产生重要影响。在国际能源价格方面,短期内中东地缘政治冲突导致石油供应大幅减少的可能性较低,页岩油产量增加也可抵消有可能出现的中东石油供应量下降,基本不会出现油价大幅上涨的情况。中期或许会出现页岩油增加的供应量无法抵消地缘政治冲突导致的中东常规石油减少的供应量之状况,引发国际油价较大幅度上涨。在国际能源投资方面,中东地缘政治格局演变导致多国进一步开放油气领域的外部投资限制。我国应抓住机遇扩大在中东油气上游的投资规模,同时科学评估中东地缘政治冲突,合理布局能源投资以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2.
美俄中东能源战略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谁拥有中东石油,谁就拥有世界".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大国--美国,与持"能源牌"重返中东的俄罗斯战略相遇.美俄两国中东能源战略中存有异同,在利益上也存有共识与矛盾.本文通过对两国中东能源战略及政策进行比较,旨在对中国参与中东的能源角逐提供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际能源供给的日趋紧张和能源价格的飙升,世界大国对能源的依赖也日显突出。能源资源储有量十分丰富的中亚地区,其地位和重要性也在世界能源供给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得到确认,大国对该地区的争夺渐呈白热化。美俄之间在中亚地区的争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石油与天然气资源的控制权之争;二是石油与天然气运输线之争;三是对该地区军事主导权的争夺。俄美之间的争夺与斗争,不仅威胁中亚地区政治稳定,也给中亚相邻地区和国家、特别是我国西北边疆地区带来安全隐患。中亚地区国家只有积极开展经济一体化合作,增加相互信任和共同利益,才能使大国无机可乘,才能使该地区经济在安全轨道上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美国“倒萨”的战略意图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九一一事件后 ,美国认为萨达姆统治下的伊拉克对美国构成威胁 ,美国总统布什强调必须推翻萨达姆政权。本文认为美国“倒萨”主要有四大战略意图 :一是控制中东石油资源 ,中东特别是海湾地区是世界石油最丰富的地区 ,而美国则是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和能源消费国 ,控制中东石油一直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点之一。二是改造中东伊斯兰世界 ,九一一事件后 ,美国与沙特阿拉伯的关系面临严峻考验 ,美国意欲借反恐推翻萨达姆政权 ,制衡沙特的影响力 ,以利于美国为所欲为地改造伊斯兰世界。三是牵制西方盟国 ,欧盟、日本对海外石油 ,特别是对中东石油依赖程度很深 ,控制中东石油可防止它们进一步离心。四是遏制中国和俄罗斯的兴起 ,推翻萨达姆政权可在战略上对中俄形成包围 ,达到遏制中俄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中东石油出口流向变化及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抗 《西亚非洲》2007,(10):18-24
中东是世界上储、产石油最丰富的地区,也是最重要的石油出口区。石油危机前,中东石油出口主要流向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石油危机后,中东石油出口流向主要由向西方转为向东方,亚太新兴工业国家在中东石油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上升;20世纪90年代,世界政治形势的变化使这种世界石油贸易新格局得到进一步加强,中东石油的出口方向主要是东亚和南亚。世界石油贸易格局的重大变化,为中国与中东国家加大石油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机遇。同时,中国也应借鉴西欧国家的经验,坚持节能及发展可再生资源、实现进口来源多元化的能源和油气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东正经历的历史性剧变,不仅引发阿拉伯世界的集体大动荡,而且严重冲击地区政治、安全和地缘政治关系,也对大国的中东政策构成重大挑战。未来中东局势改革已势在必行;伊斯兰政治力量将增大,阿拉伯世界长期陷入内乱,伊朗、土耳其将谋求发挥更大地区影响力;美国全球战略与中东政策面临多重结构性挑战;欧盟在外交、能源、安全、移民等方面遭遇前所未有的压力;国际原油市场受冲击从而影响全球经济复苏。  相似文献   

7.
卢武铉的“能源外交”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能源消耗巨大,但国内资源匮乏。其经济发展需要的能源严重依赖进口,解决能源短缺问题成为韩国历届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卢武铉上台以后,中东局势动荡不安,国际能源竞争愈演愈烈。因而,卢武铉政府高度重视“能源外交”,即继续保障中东石油的稳定供给,同时展开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以及东南亚、南美等地区产油国的能源合作,鼓励国内企业参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能源开发。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能源形势日趋严峻,借鉴卢武铉政府的经验,我国的“能源外交”应从实施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与世界能源生产国建立长期稳定的贸易伙伴关系、积极参与国外能源开发、加强国际能源合作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8.
拉美能源资源的利用和能源工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拉美能源资源的利用和能源工业的发展魏红霞一、拉美的能源资源拉丁美洲是各种能源储藏量丰富的地区,其中石油的储藏量最为丰富。据英国《经济学家》援引的该国石油公司的统计数字,拉美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的12%,居世界第二位(中东地区居第一位,占65%)...  相似文献   

9.
日本中东能源外交简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月 19日 ,经过近四年的谈判 ,日本与伊朗终于就阿扎德甘开采问题签署了合同。这不仅为日本今后的能源供应奠定了基础 ,也表明长期以来日本所推行的中东能源外交在新世纪又取得突破。进入 2 1世纪 ,日本历届内阁都高度重视中东能源外交 ,并把维护能源安全视为重要国家战略。进入本世纪的第一年 ,日本就瞄准了伊朗新发现的阿扎德甘油田 ,并不遗余力地与伊朗谈判。尽管这期间中东地区局势动荡不安 ,但日本政府却能突破各种阻力 ,并最终促成开采合同的签署 ,这无疑得益于其能源外交策略。第一 ,政府重视石油自主开发 ,将阿扎德甘油田开采列为重…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主要油气产区的大国争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进口国的美国,出于保障自身能源需求和维护世界霸权地位的需要,积极抢占油气这一重要战略资源,力图控制世界主要油气产区,而欧盟、日本、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等国家为保持本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也加入到这场油气大战之中。由此,世界各国在中东、非洲和美洲等世界传统油气产区,以及俄罗斯和外高加索地区、中亚和里海等新兴油气产区掀起了新一轮开拓和争夺的浪潮。一、中东中东地区石油探明储量约占全球总储量的62%①,待探明可采石油资源占世界总量的25%②。中东地区95%以上的油田储量…  相似文献   

11.
我国石油消费量的50%需要中东供应,但中东地区安全形势并不乐观,时刻威胁着我国的能源安全。对于要摆脱对中东石油的绝对依赖、实现石油来源多样化的中国来说,俄罗斯丰富的能源资源以及稳定的供应能力,颇具吸引力,我国加强同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既存在有利因素,也存在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中东石油战略与中国能源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中国和美国这两个石油进口与消费大国来说,有世界油库之称的中东的战略地位不言而喻,但美国的中东石油战略实质上是一种霸权战略。美国这种霸权稳定论下的石油安全观及其中东石油战略,不仅排斥和谐世界理念下的中国和平发展石油安全观,而且成为引发或激发中东政治与石油形势动荡的深层根源之一。美国对中东石油霸权战略的实施和推进,对中国以商业原则与和平方式安全而稳定地获取中东石油形成了严重的制约和挑战。  相似文献   

13.
俄中石油天然气领域合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俄罗斯和中国分别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和进口国之一 ,资源互补为双方能源合作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未来俄中两国在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合作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因素———世界能源市场的反常形势的影响。美国始终把控制能源放在国家利益的重要位置 ,在成功推倒萨达姆政权后 ,美国必将加强对中东的控制 ,从而控制世界能源的关键部分 ,获得未来世界石油市场中的主导权并主宰新世纪的石油价格。俄罗斯目前的主要战略问题是加强国家对油气田的控制 ,需要解决 3个根本任务 :1 在全球扩张的各种文明之间保持平稳 ;2 由国家控制自然资源的开采 ;3 国家加强对能源公司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在中东地区的油气投资从本世纪初开始起步,早期的油田开发主要集中在阿曼、也门等石油资源并不富集的国家。2004年以后,随着中国对海外投资力度的加大,中国石油企业在中东的投资全面展开。中东国家正逐步成为中国企业能源开发、投资的热点地区之一。尽管受中东产油国特殊政治环境、法律条约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中国在中东国家的能源投资面临着不可避免的风险和障碍,但双方未来油气合作的前景依然广阔。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远东合作开发油气资源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油田是黑龙江省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依托该基地形成的石化产业是黑龙江省的支柱产业。从60年代起,以大庆油田为代表的我省油气产业为国家能源生产和石化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由于大庆油田产量逐年递减的趋势不可逆转,它不仅不能为国家提供更多的重要战略资源———石油和天然气,而且也使我省的石化工业面临原料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黑龙江省充分利用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地缘优势和传统经济联系,积极拓展与该地区油气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合作,对于缓解国内、省内油气资源供需矛盾,拉动我省乃至我国石化工业快速增长,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地处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的伊尔库茨克州油气资源丰富,尤其是天然气资源极为丰裕。伊尔库茨克州石油资源稳步开采,可为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运输管道提供可靠油源保障;天然气资源合理有效开发,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保障当地能源供应、提供清洁型能源、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同时,因地缘优势,该州天然气可沿计划中的中俄天然气管线东线输入中国,为中国天然气稳定供给民生工程的安全增加筹码。伊尔库茨克州可作为中国重要海外油气选区。  相似文献   

17.
奥巴马治下的美国对外政策的重点仍将是“大中东”。从伊拉克撤军,与伊拉克在政治、经济和安全关系协议方面作出规划,以解决美国在伊拉克长期利益和军事存在;可能与伊拉克进行谈判.但难度很大;中东和平进程有可能取得进展;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将成为美国的反恐重点地区;中国因素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中东地区历来是大国战略博弈的重点区域。自阿拉伯国家陷入群体性动荡以来,美国、欧洲、俄罗斯等大国或地区力量围绕中东变局纷纷进行政策与战略调整。美国中东战略调整的根本目标是既要避免类似伊拉克战争的深度卷入,又要保持对中东事务的主导权。欧盟尤其是法、英两国对中东变局的积极干预使欧洲对中东事务的影响明显增强,欧盟正力图确立统一的中东战略,但其内部分歧不容忽视。俄罗斯中东战略的核心特征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实用主义外交,并极力维护其地缘战略利益和能源利益。中国应进一步增强对中东战略地位的认识,冷静客观地认识中东变局对中国国际环境变化的影响,并在坚持原则的同时适度扩大对中东事务的参与。  相似文献   

19.
With its recently adjusted Middle East policy,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is seeking to strengthen its control over Middle Eastern affairs and establish a more balanced and coordina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its Asian and Middle Eastern strategies.By doing so,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is trying to Eastern to prevent its Asian strategy from affecting its strategic interests in the Middle East,while also ensuring that its Middle Eastern strategy will help check its rebalancing towards Asia.  相似文献   

20.
After the 9/11 incident, the United States further shifted its strategic focus on the Middle Eas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trategic dilemma faced by the U.S. in the Middle East and the origins of its Middle East strategy. It uses a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by comparing former strategies with current poli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