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卢嘉锡传连续选载(四)于细微处见精神卢嘉锡从科苑、教坛走来,成为20世纪后期登上中国最高政治舞台的少数科学家之一。要说做“官”,他已经做得够大的了,但他的“官”念非常淡薄,一点“官气”也没有,填写履历表时,他总是先写教授、研究员,然后才填“官”职。他...  相似文献   

2.
做“官”是领导干部的本份,做人是做“官”的根本,做事是做“官”的天职,做学问是做“官”的基础,四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是一个领导干部必须认真思考和躬身践行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泛职称时代     
在这个泛职称时代,我一直对咱们五行八作职称的级别,不知所以。过去,我只知道有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以及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实习研究员这两个职称系列。我对于有这样职称的人是很崇敬的。但是这里哪是高级,哪是“副高”,哪是中级,哪是初级,两个系列如何对应,却辨别不清。比如,“助理研究员”是中级,但是“助教”却是初级———助教,不就是“助理教授”或“教授助理”的简称吗,应该与“助研”相当,为什么比后者低一级呢?好在,这种“乱”只是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之事,老百姓没必要操这份心。现在不同了,职…  相似文献   

4.
时下流传一句话“为人莫作官,做官都一般”,言下之意,做了官就会身不由己,就会放松做人的原则,就有别于普通人。或者说,做了官搞点特权,犯点错误什么的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谁叫咱是官呢?其实不然。传说,广州石门那地方有个“贪泉”。旧时,到广州去做官的人,喝了泉里的水未来好好的官jh竟变得贪脏枉法起来。晋朝有个吴隐之,去广州做刺史,走到“贪泉”,偏不信这个邪,说:“古人云此水,一款怀千金,试使夷齐铁,终当不易‘C”,喝了一瓢,、果然不见怎的,官做得照样清正。他在广州为官数年,卸任北归时,依然两袖清风,“装…  相似文献   

5.
做人做事做“官”翟振序说到做人、做事、做“官”,不同的社会、不同立场的人们,见解往往大不相同。我们所说的做“官”,是指做“社会负责的公仆”,即人民的干部。这本来是我们历来所坚持和要求的,但在新形势下,有些人却经不起考验,背离了党的要求,背离了共产党人...  相似文献   

6.
蒋高明教授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员。蒋高明教授认为“吃饭是大事儿”,粮食生产和食物安全是他研究的课题之一。他在老家山东雀平邑县蒋家庄村带领村民建立了弘毅生态农场。在农场里,村民养牛、养鱼甚至养蝗虫.在40亩土地上尽力恢复一条完整的生态链.以做到从现有的生产方式逐渐转变为生态、无污染的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7.
“内协外争”、“创新法则”、“全胜谋略”、“形儒、内道、重法、敬佛”、“规则革命”……这一系列新颖而富有前瞻性的理念,出自于同一位战略管理专家的创举。他就是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上海所研究员陈荣耀,一位深耕经济学研究四十载的学者。  相似文献   

8.
这位被当地人誉为“学者市长”的熊清华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学者。他曾是云南省政府研究室、省政协研究室的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和云南几所大学的经济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相似文献   

9.
这位被当地人誉为“学者市长”的熊清华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学者。他曾是云南省政府研究室、省政协研究室的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和云南几所大学的经济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相似文献   

10.
过年了,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人们在过年的时候,常常相互恭贺,以让亲情、友情在年节的温馨中得到升华。然而,近几年,“每逢佳节倍思亲”已被某些人“异化”成“每逢佳节倍思官”了。“思官者”情形有二:一是无官思有官,二是小官思大官。这些人大都借年节气氛和谐,时间宽裕之机,以“拜年”之堂皇名义,纷纷到“官家”亲近亲近,联络联络,为日后晋级升官向上爬打基础。“思官”者进得官家门,彼此寒喧一番,不显山不露水,献上礼盒,然后静候佳音。之所以出现“思官”现象,原因在于有极少数掌权人对“思官”者特别偏爱。他…  相似文献   

11.
魂牵梦绕红楼情──记中年红学家胡文彬教授柯斐早就听说在人才济济的农工党内有一位勤奋耕耘、著作迭出的红学家,他就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研究员、吉林大学兼职教授胡文彬先生。最近,笔者专程采访了他。胡先生是一位典型的关东大汉,豪爽而又热情。在他的“红...  相似文献   

12.
人称“儒官”的教授副市长朱福林,讲究收受贿赂的“技术含量”与“科学手段”,但终究东窗事发。读罢《民主与法制》杂志上这篇《教授副市长的“捞钱术”》,感叹它不过是再次印证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的说法。  相似文献   

13.
为“官”与做人,从古至今都是人们探讨的两个既有所不同又相互关联的话题。讲究修身养性,重义尚德,主张先做人,后做“官”,只有会做人,才能当好“官”。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优良传统。今天,尽管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历史性变迁,为“官”与做人在内涵上也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有的方面甚至是质的变化,但怎样做到既当个好官,又做个好人,处理好二者关系,使之很好地结合起来,仍然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中高级领导干部值得严肃思考和认真对待的问题。通过前一阶段的“三讲”教育,尤其是研读中央三代领导人阐述“讲…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与实践》2008,(5):42-42
“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明确要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是有机统一的,讲党性必须重品行.重品行才能作表率。其中.重品行具有基础性意义.也是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做官先做人”。做人应有人品.做“官”须讲“官”品。一个人品德高尚、行为端正.才能认真地做事、干净地做“官”,才有吸引力、凝聚力和号召力.赢得群众支持.带领群众前进。  相似文献   

15.
<正> 我的两位朋友,一位是“耍笔杆子”的,另一位也是“耍笔杆子”的,一位一生只会做事,没做到官。促膝谈心,不免牢骚曰:“吾辈是给做官的抬轿子,吹喇叭……”他等自认为,没有他们做事,做官的便做不下去。这话我信。“红花也要绿叶衬。”然而他们能给别人“抬”得做了官,或“吹”得升了官,而他们自己没有做到官,到老还是一块做事的料!可见做官的和做事的还是隔着“山”。做官的不一定能做事,做事的不一定会做官!  相似文献   

16.
说“隐”     
说到“隐”,自然让人想起历史上隐居不仕的隐士。上古时代的许由,尧要把君位让给他,他逃到箕山下农耕而食。尧又请他做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这颍水据说就是安徽巢湖城内的一汪池塘,后人便称之为“洗耳池”。  相似文献   

17.
凡是读过《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中间地带的革命——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等书的人,对杨奎松这个名字都不会陌生。1982年他从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毕业后.历任中共中央党校《党史研究》编辑、中国人民大学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现任北京大学教授及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日前,利用杨奎松到大连“一校两院”大讲堂讲学的间隙,本刊独家专访了他。  相似文献   

18.
十五而学三十而立子姜许多乡亲不理解他──能到北京,端上铁饭碗,当这么大的“官”(在乡亲眼里,能进北京大机关的都是“官”),还不满足?还想折腾什么?他不满足,他“折腾”了,他成功了。他自己当自己的老板是不是很带劲?他有钱了的生活过得怎样?“历史为我们这...  相似文献   

19.
似乎孙中山先生曾说过,我们要做大事.不是要做大官。从孙中山先生一生的行迹上看,他是实践了这句话言的。就在他被表世凯这个官迷逼出“大总统”的位置之后,仍甘愿在“国民政府一里做个配角,专管全国的铁道建设等实事,希望以个人的特长为民族的振兴作出贡献。这在袁世凯等辈官迷来说,是万万做不到的。一是以做事为目的;一是以做官为目的。这就是做事与做官的本质区别。以做事为目的,就不会戚戚于官职的去日升降,只以事业的盛衰成败为念;以做官为目的,就会汲汲于一官半职.得一官如获至宝.失一职如丧考批。当然·“设官任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哲学史学会与中国现代哲学专业委员会于1999年11月15日至20日在海南省委党校联合召开了“做战斗唯物主义者”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位代表,大都是著名大学、党校和社会科学院的教授和研究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任继愈教授发来祝词;北京大学的博士生导师黄楠森教授还以《把战斗唯物主义旗帜举得更高》电传来书面发言。会议由中国哲学文学会副会长、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李振霞教授主持。与会者认为:当前正进行的反对“法轮功”的斗争,实质上是唯物主义同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