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眼眶骨组织因结构的特殊性,眼部受钝性暴力作用后,极易造成眶骨骨折。本文现对受理的45例眶骨骨折法医学鉴定进行分析和探讨。1一般资料45例眶骨骨折,均由CT检查确诊。其中左眼眶内壁(筛板)骨折18例,右眼眶内壁骨折21例(包括同时双侧眼眶内壁骨折3例),眶下壁4例(左眼1例,右眼3例),外侧壁骨折1例,眶外壁、眶下壁及眶内壁合并骨折1例。眶内壁骨折40例占眶骨骨折例数的88.89%。眶骨骨折伴眶内、皮下积气32例,占眶骨骨折例数的71.11%,眶骨骨折相邻窦腔积血33例占眶骨骨折例数的73.33%。眶骨骨折伴球结合膜下出血38例,占眶骨骨折例数的84.44%。…  相似文献   

2.
眼眶内壁骨折的X线片和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眼眶内壁骨折,即眶壁骨折,是外力经过眶内容的传导作用于眶壁所致。拳击眼部的,极易造成眼眶内壁骨折。根据X线片显示的改变,结合CT显示的局部骨及软组织改变,可准确诊断眼眶内壁骨折。本文作者56例眼眶内壁骨折的X线平片及CT表现供同行参考。1 资料及方法 收集自1998年至2000年3年间有完整资料的眼外伤病人,从中挑选56例经X线平片及CT检查确诊,部分病例又经手术证实为眼眶内壁骨折病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5例,左侧45例,右侧11例。受伤原因:这56例中拳击伤52例,物体打击伤4例。  相似文献   

3.
对冲性眶壁骨折的法医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对冲性眶壁骨折在眼眶骨折中的分类及其发生机制以及法医学鉴定要点。方法 对42例对冲性眶壁骨折的法医学鉴定案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全部资料有明确的致伤原因,均进行临床常规检查及双眼影像学检查。结果 对冲性眶壁骨折在眶壁骨折中占6.2%,致伤同侧42眼均表现为眼球钝挫伤,其中视网膜震荡18眼,重影症15眼,CT扫描显示眶壁无骨折。对侧42眼均无眼球钝挫伤及视网膜震荡表现,其中重影症10眼,CT扫描显示均为眶内壁骨折。双侧84眼全部出现视物模糊及视力下降。结论 致伤同侧眼表现为眼球钝挫伤以及对侧眼CT扫描显示眶内壁骨折为诊断对冲性眶壁骨折的主要指标,损伤程度评定为轻伤。  相似文献   

4.
单纯性眼眶内侧壁骨折是间接外力造成的眼内侧壁眶骨质破裂,此类案例在法医临床鉴定工作中较为常见,由于局部解剖学特点或存在先天变异,其影像学改变与眶内壁骨折极为相似,部分案例为陈旧性骨折,在临床诊断及法医学鉴定中,易造成误诊或漏诊.本文通过对2007-2012年113例单纯性眶内壁骨折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总结眶内壁骨折的法医学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5.
法医临床检验鉴定中,眶壁骨折是眶创伤常见的类型之一,多为一侧眼部受暴力打击后致同侧眶壁骨折,但一侧眼部受暴力打击后致对侧眶内壁骨折,相关报道甚少。本文作者曾遇到过2例,现报道如下:1案例资料案例1徐某,男,37岁。于2005年2月17日被人用脚踹伤右眼部,当日以“右眼部外伤半小时”收入院。入院查体:右上睑肿胀,皮下淤血;球结膜下颞侧出血,鼻侧球结膜下片状出血;右眼视力0.5,左眼视力0.3。眶部CT示:左眶内壁骨折,略塌陷;筛窦积液。诊断:右眼钝挫伤;左眶内壁骨折。法医临床学检查:神清,查体合作,回答切题。自诉双眼视力各下降0.5;右眼球结…  相似文献   

6.
1案例资料9例伤者,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20~40岁3人,40~60岁6人;左眼5例,右眼3例,双眼1例;受检时间2~30天不等。7例初次CT检查时,报告为眶内侧壁骨折,但经复查CT薄层平扫及三维重建后发现眶内侧壁骨仅向内凹陷,骨质连续,未见明显骨折;2例在初次CT示眶内壁凹陷,骨质连续。9例的损伤评定结果,均未构成轻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眼眶爆裂骨折的CT表现特点及其法医学鉴定问题。方法对76例眼眶爆裂骨折的临床法医学鉴定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单纯头部CT以及X线检查诊断眼眶爆裂骨折漏诊率较高,其中CT诊断阳性率高于X线;眼部CT检查是诊断眼眶爆裂骨折的首选方法。76例骨折中以眶内侧壁骨折多见,其次为眶下壁骨折。CT直接征象主要表现为眶壁骨质连续性中断和眶壁移位,间接征象主要为骨折处积血和软组织增厚;临床表现以眼周瘀斑、肿胀、视力下降及复视为主。眼眶爆裂骨折对伤眼视力影响不明显,患者伤后视力多在0.8以上,但是容易出现复视;损伤程度以轻伤为主。结论单纯头部CT及X线检查诊断眶壁爆裂骨折有局限性,对眼部损伤患者,建议法医鉴定时将眶部CT检查作为常规;眶壁骨折对伤眼视力影响不明显,但是容易出现复视,法医鉴定时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8.
爆裂性眼眶骨折(blowoutfractureoftheorbit)是指眶内压突然增高引起的眼眶骨折。多为眶底骨折,少数病例合并内壁骨折。该种情况在法医检案中主要见于眼球钝挫伤后。因其较难发现,易被遗漏,故笔者将自1992年至1997年在检案中遇到的8例案例提供给大家,供参考。检验资料1.一般情况:男、女各4例,年龄15岁~59岁,平均31.7岁;右眶5例,左眶3例。2.骨折部位:眶底骨折6例,眶底合并眶内壁骨折2例,其中1例又合并眶顶骨折。3.检验情况:主观视力1.0以上者3例,0.1~0.5者4例,光感1例。眼球内陷2~7mm6例。眼球陷入筛窦1例,无眼…  相似文献   

9.
法医临床鉴定中眼部外伤致眶壁骨折非常常见,因其早期不易诊断,故鉴定中存在较多问题.笔者现就外伤性眼壁骨折的法医学鉴定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4例眶壁骨折的样本均系我单位201 1年度受理的案件.44例眶壁骨折者年龄、性别分布见表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眶壁骨折的损伤特点,探讨眶壁骨折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方法 收集2010 2012年在某市公安局涉及单纯性眶壁骨折的130例案件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包括年龄、性别、致伤物、眶壁骨折的部位和形态、眶内及眶周的复合性损伤以及伤后6个月回访等. 结果 130例案例中,青壮年男性伤者比例较高,主要为拳头击打,单纯性眶内侧壁骨折的比例最高(81.5%),眶内及眶周复合性损伤致眼睑挫伤(挫裂创)和筛窦(上颌窦)积血最为常见,6个月回访发现眶壁粉碎性骨折30例伤侧眼较健侧眼球略有凹陷. 结论 单纯性眶内侧壁骨折不宜评定轻伤,应待伤情稳定后再予以评定,全面详细的眼科检验是单纯性眶壁骨折鉴定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1.
眶下裂和眶下沟横断面CT表现及其解剖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u LM  Zhang SZ  Xie XF 《法医学杂志》2004,20(1):18-20
目的研究正常人眶下裂和眶下沟横断面CT表现及其解剖基础,避免将其误认为眶壁骨折。方法正常颅骨25个,肉眼观察眶下裂和眶下沟解剖形态。5个颅骨和20名正常人,眶横断面CT扫描,观察眶后外侧形态,15例辅以多平面重建和三维立体重建。结果在标本和正常人横断面上,眶后外侧面同时反映眶外侧壁和大部分眶下壁,其表现有:(1)单处缺裂,两侧对称或不对称;(2)双处缺裂,缺裂之间夹有片状小骨,小骨长轴与眶外侧壁平行一致;(3)类似双处缺裂,缺裂之间出现片状小骨,小骨呈锥状,长轴在前后方向上。大体标本和眼眶重建图像显示,上述三种情况分别对应的解剖基础是:(1)棒球杆样眶下裂;(2)V形眶下裂,即眶下裂分内外两支,内支位于蝶骨大翼下缘与下颌骨后缘间,外支位于蝶骨大翼下缘与颧骨之间,内外支间形成一向上开口的“V”字形;(3)深陷的眶下沟,伴有突出并向内倾斜的外侧壁。结论熟悉正常人眶下裂和眶下沟的横断面CT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可以避免将其误认为眶壁骨折。  相似文献   

12.
眶壁爆裂性骨折法医学鉴定相关问题探讨(附21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眶壁爆裂性骨折在眼损伤鉴定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有关其法医学鉴定相关的问题,在法医临床学方面少见分析报告。本文对21例眶部爆裂性骨折案例进行统计分析,对其致伤方式,眼部X光片与头颅CT及眶部CT片比较,眶壁骨折伴有眼球结构的损伤情况,眶壁骨折部位及复视情况,鼻眼相关损伤等问题分别进行了统计分析;进一步阐述了眶壁爆裂性骨折是一种人体保护机制的理由;提出了眶部爆裂性骨折早期易于漏诊、眶部X光片显示率低易造成眼损伤鉴定失误的临床特征,以及鼻眼相关损伤的问题。同时,提出了作者就此类损伤法医学鉴定的一些建议,以资法医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Hertel突眼度计及CT测量两种眼球突出度测量方法的差异,探讨其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6例眼部无损伤及疾病的正常人作为正常组,在确定规范的CT影像工作站上测量眼球突出度绝对值,并比较双眼眼球突出度有无差异。选取47例单侧眼眶骨折的伤者,根据两眼有无眼眶骨折,将其分为伤眼组及健眼组,分析Hertel突眼度计及CT测量两种方法测得同一眼眼球突出度绝对值的差异以及同一受检者双眼眼球突出度相对差值的差异。结果 CT法测量正常人双眼间眼球突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健眼组CT法测得眼球突出度绝对值为(16.66±5.41)mm,Hertel突眼度计测得眼球突出度绝对值为(16.16±4.45)mm,两组测量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眼组应用两种方法测量的眼球突出度绝对值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测量方法测得的眼球突出度相对差值在伤眼和健眼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法与突眼度计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运用于法医学鉴定实践。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普通CT和X线在骨折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MSCT)、普通CT与X线3种检查法,评价它们在骨折法医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6例受检者(已接受其他影像学检查)行MSCT薄层扫描并行SSD,透明化X线模拟投影和MPR处理。统计分析MSCT、CT常规与X线检查在各部位骨折中的诊断正确率和漏、误诊率并行χ2检验。结果鼻骨、肋骨、四肢及关节、眶骨、颅骨骨折MSCT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普通CT或X线(P〈0.01)。MSCT与普通CT对脊柱骨折的诊断正确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MSCT、普通CT与X线的总体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9.45%、70.27%和59.17%。常规CT、X线与MSCT诊断结果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MSCT对骨折的显示更准确,可作为法医鉴定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明确薄层螺旋CT扫描及其图像后处理功能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取2018年在本鉴定所进行肋骨骨折摄片复查的被鉴定人为研究对象,年龄为41~80岁,共计125例,所有对象均在本鉴定所进行薄层螺旋CT扫描,根据现场CT影像学检查进行图像后处理并作出诊断,采用卡方检验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本所复查的案例中,64...  相似文献   

16.
眼眶骨折的影像学诊断及法医学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ao YL  Qin QS  Qiu QH 《法医学杂志》2001,17(4):252-254
在眼眶骨折的法医学鉴定中常常出现漏诊和误诊。目前影像学技术在研究眼眶骨折的法医学特点和评价外伤的严重程度中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眼眶骨折的分类、发病机制和影像学诊断的特点,对于眼眶骨折的法医学评价和鉴定有较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等速肌力检测在法医学鉴定中辨别伪肢体瘫的应用价值,为建立规范、统一的法医学肌力评价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骨折或神经损伤者57例(损伤组)和伪装者128例(伪装组),应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对损伤组两侧膝关节与伪装组膝关节进行检测,对双侧膝关节屈、伸肌的峰力矩(peak torque,PT)、峰力矩角度(peak torque angle,PTA)进行比较,归纳两组膝关节的力矩-时间图特征。结果损伤组膝关节屈、伸肌的双侧PT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伪装组膝关节屈、伸肌的双侧PT、PTA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组两侧膝关节力矩-时间图主要为单峰前置型,伪装组膝关节力矩-时间图主要为多峰型。结论在法医学鉴定中,等速肌力检测在辨别伪肢体瘫方面可以通过力矩-时间图的相关特点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