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和巴西是两个快速崛起的发展中大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巴关系进入稳步快速发展阶段,但到21世纪初中巴双边关系仍然主要依赖经贸关系拉动,战略伙伴关系没有得到完全体现.卢拉执政以来,中巴关系进入历史上最好的时期.随着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和深化,中巴往来与合作日益超越双边范畴,越来越具有全球性、战略性影响.当前,中巴两国在国际格局变化、国家经济建设、市场开发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和发展机遇,与此同时,由于巴西"入常"问题复杂难解,以及贸易摩擦、市场竞争等不和谐因素凸显,两国关系也面临严峻挑战.随着中国在实施外交政策方面变得更加自信和果断,以及巴西继续保持对大国地位的孜孜以求,双方只有不断创新合作方式,在两国关系以及在联合国、国际金融机构和"金砖国家"等更广阔的平台上实现全方位、宽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相互支持,才能推动中巴关系向"深度战略伙伴"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金砖国家合作是当今国际体系转型的重要进展。作为金砖国家合作中的重要代表,中国和巴西两国关系已超越双边范畴,战略性、全球性影响日益凸显。中巴两国力量成长迅速、双边合作日趋全面、多边合作态势积极,在金砖合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巴合作不仅有利于实现各自的大国目标,而且有利于推动国际体系的积极变革。与此同时,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中巴的战略合作基础和战略互信仍有待加强,需要寻求两国关系的可持续发展之道。本文通过分析中巴战略伙伴关系的全球性内涵及其挑战,试图为寻求中巴两国合力促进金砖国家合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和巴西两个重要的新兴发展中国家,从联合国到金砖国家机制框架内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中巴两国在多边框架内的合作虽然面临不少挑战,但未来合作会进一步加强。双方的多边合作顺应了国际形势的发展,符合全球治理发展的需求,有利于两国实现大国目标,同时对国际体系的变革、全球治理的发展、联合国的改革、金砖国家机制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一)中巴战略伙伴关系为双方企业合作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广阔的经贸发展空间 中巴两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双边关系.1993年,中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巴西成为同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第一个发展中国家.2004年,胡锦涛主席同卢拉总统成功实现互访,两国关系进入了全面、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5.
富景筠 《东北亚论坛》2019,28(2):113-126
页岩革命后,美国在能源市场上角色的转变将引发世界能源市场与地缘政治的"系统效应"。美国不仅借页岩革命成为全球最大油气生产国,而且正在利用能源新权力改变油气市场博弈规则,进而重塑全球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特朗普政府的能源外交越来越具有浓厚的新现实主义色彩。能源被当作加强美国全球领导力的重要工具。页岩革命既为中美在能源领域开展合作提供了机遇,也使美国拥有在能源领域对中国施压的可能。如何构建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主要油气行为体的新型合作关系,应成为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土库曼斯坦为实现资源利益的最大化,一直努力实施其油气出口的多元化战略,但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在传统天然气消费市场,土库曼斯坦面临着伊朗在欧洲能源市场的强有力竞争,以及俄罗斯不再购买土天然气的挑战.而且,正在修建的塔彼(Turkmenistan-Afghanistan-Pakistan-India Gas Pipeline,TAPI)管线项目,以及讨论中的跨里海天然气管线讨论中的跨里海天然气管线(The Trans-Caspian Gas Pipeline,TCP)也面临着众多的风险.土库曼斯坦作为中国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其未来油气管线的规划及可能的出口走向,将直接影响中国的能源战略布局和油气进口资源的战略部署,对中国在中亚地区建立油气能源安全战略体系和战略部署具有深远意义.中国应未雨绸缪,加强对里海地区能源地缘政治的研究,同时继续深化与土库曼斯坦的油气工业的合作力度,特别是油气上下游项目的合作力度.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中国与巴西双边贸易不对称问题,巴西政府及部分学者表示严重忧虑,担心中巴贸易会使巴西经济重新回到单纯依靠大宗商品出口的时代,中国向巴西出口廉价工业品会冲击巴西的工业竞争力。显然,这种担忧是没有充分理由的。中巴贸易发展不仅不会损及巴西利益,反而更加有利于巴西的经济发展。中巴两国应努力消除在双边贸易不对称问题上的争议和干扰,不断促进双边贸易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美国和巴西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航天领域开展了较为密切的合作。美国积极寻求与巴西的航天合作不仅出于维护太空安全以及占据世界航天技术制高点的需要,还希望借此加强与巴西的关系以维持在拉丁美洲的影响力。对巴西而言,与美国的合作是提升本国航天实力的现实需求,是发展本国经济、凸显巴西拉美大国地位的必然选择。巴美两国在航天实力上的优势互补也推动了两国的航天合作。两国在国际空间站建设以及阿尔坎塔拉基地的使用问题等方面展开了合作,并通过双边合作机构及相关对话机制来加强合作。美巴航天合作客观上促进了双方的科技进步,但也使得巴西更加依赖于美国的航天技术,对巴西的国家主权构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美国与巴西的航天合作为中国与巴西的航天合作提供了一些启示,即中巴两国不仅要扩大航天合作领域,加强航天机制建设,还要促进科技合作与经贸合作的有机结合,增强两国航天科技的核心竞争力,以实现两国航天合作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面对严峻的能源形势,中国通过海外投资获取“权益”油气资源已成为当前保障中国能源供应稳定的有效途径。中东、非洲等动荡地区是中国油气公司海外投资合作的主要对象,风险难以回避。中国油气公司的海外投资合作因带有“国家色彩”引发了西方社会的诸多猜忌和干扰,使中国能源国际合作面临西方的战略“挤压”。中国应审时度势,转变能源国际合作的单一模式,采取“双边纵向合作”与“多边横向合作”“纵横”运用的“复合模式”,在同资源国保持良好双边关系的同时,通过加强与西方能源消费大国的协调与合作,积极融入全球能源市场。  相似文献   

10.
中亚里海国家具有相当的油气出口的潜力,并希望与我国加强油气资源及其他能源的开发、勘探与运输。这为我国发展与这些国家的能源合作提供了前提条件。但在里海油气的争夺与合作中,受美俄的能源战略和政策调整的影响,我国应从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高度,加强政府对中国石油企业与国家能源合作的宏观战略指导,并注意规避在合作中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加强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 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当前我国能源特别是石油进口持续增加 ,能源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存在来源风险、运输风险和市场风险 ,需要通过区域能源合作来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东北亚区域除我国外 ,既包括油气资源丰富的俄罗斯 ,又有缺乏油气资源但资金雄厚的日本和韩国 ,发挥各国优势加强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 ,是防范我国和区域内其他国家能源风险、避免对能源资源恶性竞争的有效途径。在参与东北亚地区的能源合作中 ,我国应建立一种整体的、相互协调的战略思路 ,寻找各方的利益共同点以促进区域内能源合作 ,同时还必须增加与区域外的联系 ,实现能源进口渠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与巴西的经贸关系及其新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21世纪以来,巴西的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和利用外资都获得了快速发展.2006年,巴西出口额居世界出口贸易排名第23位,进口额居世界进口贸易排名第24位,对外投资位列世界第12大投资国,利用外资在世界位居第19大投资目标国.目前,巴西是中国在拉美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也是中国从拉美地区进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于2005年超过德国并连续3年成为巴西的第三大贸易合作伙伴国,并于2008年成为巴西第二大贸易伙伴国,仅次于美国,是巴西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但是,中巴之间的贸易摩擦与贸易壁垒、投资壁垒和投资环境问题影响中巴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中国应该积极反驳"中国经济威胁论",塑造良好的经贸环境,充分发挥澳门的独特优势,构建中巴经贸合作的平台,高度重视互补性经贸合作,服务中国国内经济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3.
中日石油博弈与竞争下的合作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和日本作为亚洲近邻的两个世界能源消费大国 ,近年来在海外 ,特别是在俄罗斯所展开油气资源的较量 ,为世人所密切关注。从地缘政治经济和能源对外依存度的角度看 ,两国在世界范围争夺油气资源在所难免。如果中日双方能够避免对抗性、排他性的“零和”式传统博弈结果 ,走向建设性“非零和”式竞争下的合作 ,则不仅可以实现各自能源安全的“双赢”局面 ,而且还有助于世界油气市场的稳定和资源的公平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概括中国与印度尼西亚油气资源现状的基础上,详细阐释了两国在油气资源领域合作的途径,进而分析双边油气资源合作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并对深化双边能源领域的合作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5.
巴西政府在联合国气候谈判中的立场及其气候政策的变化总体上经历了一个从消极参与逐步向积极推动转变的过程,可以分为前卢拉时期、卢拉时期、罗塞夫时期三个阶段。2015年9月巴西政府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上发布国家自主贡献报告,其减排目标在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肯定的同时,被指可以更进一步。在巴西立场和政策演变的基础上,结合其近期动向,文章从不同角度对巴西气候变化政策及其谈判立场进行了解读与评价,将其主要影响因素归结为环保主义的政策影响力、碳排放源结构的特殊性、参与全球治理的战略考量和可再生能源市场前景。中国和巴西同为新兴发展中国家和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且各自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两国在气候变化领域存在共同利益和合作基础,但在某些问题上也存在立场分歧。基于巴西的气候变化政策及其气候谈判立场,中巴两国可以增进沟通,减少分歧,重点加强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体系和能源研发与应用等领域的务实合作。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年来努力深化与巴西的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坚持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的理念,通过在石油领域的合作,战略伙伴关系得到再升级.中巴石油合作现已取得多元化、多层次的长足进展,但未来仍存在诸多应予重视的障碍与挑战.中巴石油合作与中巴战略伙伴关系符合两国根本利益,具有坚实而持久的合作基础.展望未来,中巴两国石油合作应更加注重合作的良性发展,深入挖掘合作潜力,进一步夯实合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化发展,加上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海啸肆虐与蔓延,中俄能源合作出现了新的发展形势:俄罗斯急需吸引外国资本开发油气资源、俄罗斯将愈来愈重视同中国和东北亚国家的能源合作、中国将积极开展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国际合作、中国能源开发利用的多元化国际合作战略将促进中俄能源合作的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拉美在中国外交战略中地位的提高,中国为拉美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日益提升,拉美国家希望与中国加强经贸合作的愿望在上升,与美国的关系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中拉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宽,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中拉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也面临挑战,中拉双方的相互了解有待加深,拉美的"国家风险"不容低估,拉美国家对中国经贸政策有新的期待,对推动中拉战略合作缺乏长远考虑,美国对中拉关系的发展心存芥蒂。为了使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取得早期收获,中国应尽快实现中拉经贸关系的多元化,进一步加大在拉美投资的力度,加强双方在全球治理中的合作,正确处理中拉整体合作与双边合作的关系,加强对拉美的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文化产业合作能够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巴经济走廊为中巴文化产业合作,乃至为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合作开辟了新通道。本文旨在分析中巴两国文化产业的文化资源禀赋差异,结合经济走廊区域内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文化特色,通过"企业,政府和社会"三层联动合作机制,探索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中的中巴文化产业合作路径及两国文化产业合作模式。在文明互鉴的基础上,坚持文化认同与文化创新,促进中巴文化产业合作,推动两国"民心相通",深化中国与南亚区域的"一带一路"全方位合作,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能源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世界各国开始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生物燃料作为一 种可以替代油气的可再生能源成为许多国家主要发展的方向。其中美国和巴西是世界上最主要的 两个生产生物燃料的大国,两国都力图在世界生物燃料市场上发挥领导作用,而美国更希望建立 一个“乙醇欧佩克”来主导未来的世界能源市场,因此两国为了共同的目标选择合作。但两国在生 物燃料领域的合作是一个复杂博弈的过程,不仅在国际层面受到双方政策的影响,也在国内层面 受到各自社会行为体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