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日研究生教育和科研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世纪德国洪堡创立柏林大学,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大学理念以来,各国科研与教学的结合便成为近代高等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随着全球高科技化、深知识化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都把注意力转向研究生教育和科研的发展。美国和日本是世界科技水平居于领先地位的国家,而且都擅长借鉴外来经验,比较美日两国研究生层次的教育和科研有助于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以后,泰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它的高等教育规模(相对于人口而言)已经大大超过了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出现了高等学校毕业生大量“过剩”的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当泰国着手进行国家建设的时候,面临着受过教育,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短缺的问题。于是,泰国政府便开始重视高等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事业,规模迅速扩大。特别是70年代和80年代,泰国高等教育发展速度是惊人的。1970  相似文献   

3.
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研究生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面对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和国家创新能力不足.日本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并对研究生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改革的核心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本文分析了日本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背景和动因,探讨了日本研究生教育在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方面的经验与做法.以期对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有所裨益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在高新技术创新能力上的巨大差异,导致美、日间在产业结构和经济战略层次上的差距日益拉大,由此引发了日本研究生教育改革.本文主要介绍了其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背景,并分析了其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特点,以期对我国新时期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市场化改革,是俄罗斯非国立高等教育复苏的深刻社会背景。1992年,联邦《教育法》首次提出并准确定义了"非国立教育",明确了其法律地位。在该法的鼓励和扶持下,非国立高等教育开始了大规模扩张。1996年,联邦《教育法》修订版和联邦《高等及大学后职业教育法》相继颁布,继续鼓励发展非国立高等教育,促使非国立高等教育的规模进一步扩张。尽管国立和非国立高等教育并存、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局面已经形成,但非国立高等教育从复苏之日起一直饱受社会习惯势力的质疑、排斥乃至否定,在实际办学过程中,教育政策不适、法律地位不能有效落实等问题,时刻阻碍着非国立高等教育的发展。90年代末期,非国立高等教育规模无度扩张的负面效应显现,俄政府和学术界开始反思这一教育形式发展得是否合理,同时关注其发展状况和思考它的未来。2000年后,随着俄罗斯强国战略的实施,非国立高等教育作为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进入被国家规范管理的阶段,成为国家发展总规划以及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发展中的转折时期,它拉开了日本近代史的序幕,促使日本从落后闭塞的封建国家成功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并跻身于世界资本主义强国之列。期间,日本政府大力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积极师法西方列强,发起了日本近现代历史上的“第一次教育革命”,日本近现代高等教育即肇始于这一时期。从1877年日本第一所新型高等学校─—东京大学的诞生,到20世纪20年代末,日本近代高等教育体系基本确立。其标志是“第一,高等教育制度和法规初步完善,包括了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专科…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在广义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影响下,日本专门学校制度产生了,它旨在满足人们对高等教育需求量的增加及社会对多种实用型人才的需要,它的产生完善了日本高等教育体系。本文论述了日本专门学校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分析了专门学校制度在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方面的突出作用,提出了我国应借鉴日本专门学校制度的成功经验,大力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相似文献   

8.
德国的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是两个独立的教育体系。随着近年来大学入学人数的不断增加、人口发展趋势对教育的影响以及就业市场对劳动力素质要求的变化,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自身角色理解发生变化,显示出趋同和竞争的倾向,因而两者关系需要重新定义。十分现实的议题是如何促进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融通性,即如何为有职业资质者进入高等教育以及如何为大学辍学者进入职业教育创造可能性。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交叉形式——双元制大学也发展迅速。新的整合发展设想也已出现,而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将是在德国职业资格框架下将不同教育进程的学习结果模块化,从而实现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更大程度上的等值。  相似文献   

9.
韩国企业与高等教育安娜60年代开始的韩国经济腾飞及延续至今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随着韩国各项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化以及“科技立国”战略的确立,企业对各级人才、尤其是高科技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使高等教育作为高...  相似文献   

10.
对于高等教育是否需要均衡发展,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考察日本高等教育发展轨迹,我们认为,日本高等教育的发展实践,是在关注和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尤其是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的前提下,逐步促进均衡发展的。在教育机会均等、为经济发展服务、高等教育大众化、终身学习理念等价值观的指导下,通过促进体系均衡、大学分散化政策、大学扩张政策、大学抑制政策、高等教育计划、建立闪耀着个性光辉的大学等多种途径不断选择和调整高等教育政策,努力消除差别。从战后的改造高等教育体系到自由放任发展再到通过计划调控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体现了日本对高等教育发展路径的主动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适应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形势,近年来,苏联在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了不少改革,如对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专业设置方面不断有所变化和更新,采取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加强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结合,改进政治思想教育工作,重视职业定向和人才预测。在招生和分配方面也作了不少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主要围绕提高专业教育质量的问题谈谈苏联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些倾向。  相似文献   

12.
日本的高等教育,自进入本世纪以来,一直以令人眩目的速度发展.1945年日本只有48所旧制大学,但到1980年时竟高达1025所。高等教育发展的这种迅猛程度,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极为罕见的。这一发展过程是伴随日本教育政策的变化与日本经济界对高等教育领域的逐渐渗透,扩张而相应地展开的。 围绕着人才培养这一核心内容,日本的教育政策是从“发掘人才”、“开发人才资源”向着“人才开发”,进而达到“培养未来型的全面人才”的连续过程。应当说,这是一个循着两条轨迹的复合变化过程。其一,日本教育的主要特点是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来发展,一方面国家为了发展经济和加强国际竞争,在高等教育方面,大力发展理工科教育,培养经济界所需的科学技术人才,政府将整个教育纳入经济发展计划;而另一方面,由经济界向政府提出种种改革意见,到直接介入中央教育审议会和临时教育审议会,公开提出经济界对  相似文献   

13.
90年代韩国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0年代韩国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金承权一直到60年代初,韩国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83美元。朴正熙上台后,为了扭转经济形势,实现经济现代化和“贸易立国”的战略目标,及时实现战略重点转移,把发展经济置于一切工作的首位,同时...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亚洲的冷战活动持续扩展。以文化和教育为特征的意识形态战成为美国在亚洲反共产主义的主要手段之一。恰在此时,东南亚华人酝酿数年的华文高等教育学府——南洋大学——在新加坡成立。这使美国对中国借华文高等教育向东南亚扩张影响力的担忧进一步增强。由于亚洲特殊复杂的冷战形势,美国对南洋大学的政策经历了几次调整,到艾森豪威尔执政后期才最终明确了"推动华人学校逐渐融入所在国教育系统"这一优先政策目标。美国的政策和行动间接影响到了包括南洋大学在内,东南亚华文高等教育的走向。  相似文献   

15.
中日近代高等教育的比较--以戊戌变法、明治维新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高等教育交流自古不断,隋唐时期,日本曾向中国派出大量使节及留学生来华学习,并于八世纪初仿照唐朝的国子监在日本设立了古代的大学--大学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一直是日本学习与借鉴的对象。但到了近代,中日高等教育的交流开始发生变化,中国在高等教育方面开始向日本学习与借鉴:京师大学堂章程仿自东京大学,《壬子学制》仿自日本学制,甲午战争后,中国更掀起一阵留日高潮,1906年留日学生达12000~13000之众①,1909年来华任教的日本教习达405人②之多。教育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什么中日高等教育的相…  相似文献   

16.
高升 《俄罗斯研究》2006,3(4):72-77
马克思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从历史的角度分析,马克思提出这一设想是与马克思思考当时俄国的实际历史相联系的,是为了使俄国革命与西欧革命相配合而提出的一种设想,并不是一种成熟的革命理论.历史证明这一设想也是不能实现的.因此后来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并不是马克思跨越设想的实现,而只是在俄国生产力不发达的历史条件下的一次社会主义实践,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性.但是,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实践严重违背经济发展规律,企图人为地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结果带来的却是历史的倒退和人民的灾难.  相似文献   

17.
印尼教育简史、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尼教育大致分为三个历史时期 ,即宗教教育、殖民教育和国民教育。自公元 1世纪 ,婆罗门教、印度教的寺院和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及小礼拜寺先后成为教育中心 ,以讲经布道为主。印尼独立初期 ,将小学到大学的学习时间由原来的 14年缩短为 12年 ,取消了荷兰语作为教学用语。195 0年政府颁布了基础教育法 ,旨在实行小学 6年级义务教育。新秩序时期 ,政府重视发展教育 ,196 9年 10月成立了教育发展局 ,负责研究、规划和协调教育工作。 1984年 6月在全国开始对7- 12岁的儿童实行强制性初级教育。 1989年 3月 2 7日通过了印尼国家教育法 ,教育宗旨为“实现以建国五基为本的繁荣公正社会”。在实施国民教育中 ,实行义务教育制度 ,宪法规定 ,所有儿童在满 6岁时 ,有最低享受六年义务教育的权利。印尼高等教育始于荷兰殖民时期。 195 0年 2月 2日 ,印尼共和国高等师范学院与印尼大学合并 ,称作印尼大学 ,并发展成今日印尼最高学府。印尼高等教育发展迅速 ,高校数量自 195 0年的 10所发展到现在的 10 0 0余所。面临的问题 :1 经费不足 ;2 教师待遇低 ;3 在实行特别自治的地区 ,教育问题将突出。  相似文献   

18.
亚洲开发银行对东盟国家的高等教育进行了大力援助。针对不同类型的国家,亚洲开发银行的援助侧重点不同:对后发展型国家如老挝、柬埔寨高等教育的援助主要是帮助其扩大规模和开展能力建设;对经济转型国家如泰国,则重点帮助其进行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高等教育改革;对菲律宾这样高等教育发展相对较好的国家,则在财政体制改革、教育质量提升和机构组织建设方面施以援手;对于体制转型的越南,则力促其高等教育与市场化改革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缅甸华文教育产生的背景与发展态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缅甸华文教育曾经有过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上个世纪60年代中,缅甸政府将华文学校收归国有,从此华文教育转向非正规教育,即中文补习班。但华人对华文教育需求的热情从未减弱。70年代后以孔教和佛经教育方式出现,大小规模不同的华文教育,又逐渐多起来,而且其他族裔的人也参与学习华文,这和近年在世界各地掀起的华文学习热潮息息相关。由于受1979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获得空前发展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影响,华文在世界上的作用和地位受到重视。近年来,缅甸政府鼓励开办电脑班,因此华文学校开始放弃佛教的色彩,纷纷向电脑进军。此外,原先亲台湾的学校也放弃政治分歧,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致力于弘扬中华文化,把华文教育办得有声有色。  相似文献   

20.
当代韩国高等教育发展述评袁韶莹当代韩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全过程表明,韩国高等教育的一切方面(教育方针、办学方向、发展规模、管理体制、层次结构、科类结构、专业设置、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招生制度、教育评价等)无不受到市场经济发展的制约和影响,无不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