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2012年11月29日,"第三届全国高校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建设研讨会"在厦门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妇联和厦门大学、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汕头大学①等高校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的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妇女/性别学课程和学科建设为主题,旨在交流高等院校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建设的经验,深入探讨如何发挥  相似文献   

2.
由China Gender网络发起、清华大学哲学系主办的"性别与哲学对话平台"首届论坛于2007年7月14日在清华大学举行.来自北京、石家庄、南京等地的专家学者共三十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自从坎迪斯·韦斯特和唐·齐默尔曼的《做性别》一文发表以来,性别研究领域出现了新的范式革命,即社会性别从一种"结构性规定"转变成"互动式达成"。"做性别"视角强调性别的互动性、情境性等特征,性别成为不断进行过程中的社会互动的产物。近些年来,西方学术界在反思"做性别"视角的基础上形成了另外两种性别研究范式,即"消解性别"和"再做性别"。这三种性别研究范式可被统称为"性别互动论",它们都强调性别的达成、解构或重构是在情境性的社会互动过程中实现的。性别互动论的意义在于重新将性别斗争权力归还给个体,使每一次日常互动成为潜在的重要赋权机会。该理论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传统的性别阶序及其运作机制,并促成不平等的性别关系发生根本性改变。  相似文献   

4.
<正>2010年6月30日,华中科技大学跨学科论坛、华中科技大学社会性别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部联合召开了"社会公正视野下的性别问题"跨学科高层论坛。本次研讨会特邀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系主任张廷国教授主持。参会者来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分析1990年、2000年、2010年三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纵向考察了近20年来中国人性别观念的变动趋势及特点。结果发现,性别观念总体上趋于现代与平等,但在社会分工与文化规制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男外女内"、"男主女从"等性别分工观念有向传统回归的趋势,而在子女姓氏及财产继承等文化规制方面则渐渐摆脱传统的桎梏。相比而言,城镇女性的性别观念更为现代,农村男性的性别观念更为保守;受教育程度、职业地位越高,性别观念越现代;但是,性别观念并未随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提高而得到相应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王汉伦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位电影女明星"。本文通过对王汉伦电影人生图景的素描,说明性别现代化的历程同时也是女性视觉化的过程。现代媒介对所谓新女性的图绘,则恰如王汉伦电影《弃妇》二字所做的媒介隐喻。王汉伦通过电影申述了自己的女性观,但个体的努力在媒体角色与社会角色的性别协商中终归影响甚微。现代性权力最终主导了艺术与社会中的性别表演和性别认同。  相似文献   

7.
浅论社会性别主流化与社会性别预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性别主流化"被联合国确定为促进性别平等的全球战略.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方法和途径是多方面的,其中倍受世界各国重视和运用的就是编制社会性别预算.社会性别预算并不是为妇女制定出的单独预算,其目的也不是仅仅增加针对妇女项目的预算.目前,全世界有六十多个国家开展了社会性别预算工作,在促进性别平等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中国应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加强政府部门对社会性别预算工作的重视,将性别意识纳入部门预算体系,并作为每年人大会议审议财政预算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中西方"性别与腐败"关系的研究,聚焦各项研究的解释性框架进行探究性分析,提出应该超越对"女性是不是更清廉"的判断,把问题意识转向探究"性别体制与腐败之关系",询问在具体的政经制度、社会文化语境中,性别体制/性别秩序是如何影响两性对待腐败的态度和行动的。对于中国语境下女性参与腐败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混乱的资本/资源获取+性资本"理论进行对话,提出"性别化的社会转型/性别化的市场社会+性别体制/性别秩序"的分析视角,作为探究女性/性别与腐败之关系的一个可能的路径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年兴起的"参与式性别预算"是指从性别视角审议与监督政府的财政预算,较典型的是浙江温岭的实践,其实质是当地"参与式预算"的延伸与拓展。这种参与式性别预算的动力来自于体制内部,即"人大"推动和党委政府的支持。参与式性别预算的主体是多元的,包括人大、党委、政府、妇联、人大代表和基层民众等,他们各司其职又紧密配合,其运行机制和参与式预算互为依存,或者说依系于参与式预算的基本框架。参与式性别预算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针对女性的专项预算支出;二是与女性关系更密切的预算支出;三是一般性的预算支出。这一女性参与决策的新途径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如果从完整规范的预算周期评估来看,仍有待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0.
子荷 《中国减灾》2012,(9X):8-9
<正>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国际社会最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面前,女性比男性更易面临更多的困难和压力。如何在全球环保减灾行动中纳入性别视角,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强调减灾决策过程中的性别视角在2009年4月召开的由全国妇联和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秘书处联合主办的"性别与减灾国际会议"上,来自43个国家、联合国妇女和灾害管理高级官员、国际非政府组织及学术团  相似文献   

11.
<正>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语境里,"性别研究"常常会处于尴尬的境遇中:一方面,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父/夫权制以及由此造成的不平等的性别秩序,使得妇女问题一直是个饱受关注、亟待解决的真实的社会问题,性别研究从而具有存在的天然合理性;然而,另一方面,性别研究的兴起又与"女性主义"这一盛行于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理论资源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被引进中国息息相关,后者与本土语境之间客观存在的断裂与落差,又使  相似文献   

12.
公共政策是政府对社会公共利益做出的一种权威性分配,公正性是其本质要求,中国公共政策的公正性应以"实质的平等"为追求目标,注重对弱者的保护。社会性别是分析问题的一种新的理论或方法。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公共政策对于改善女性地位、调整原有的性别利益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湖北省DC乡的新农村建设公共政策进行社会性别分析,发现存在着决策层中女性的势单言轻、价值目标中女性的工具化、性别定位中复制传统以及性别中性化的现象,导致新农村建设在推进城乡公正的同时,却忽略了两性的公正,背离了公共政策的"公正性"价值追求。而要推进社会性别的主流化进程,需要赋予妇联监测公共政策的权力,提高女性决策者的数量和影响,对决策者进行社会性别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加强对现实社会性别问题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刘慧姝 《思想战线》2005,31(4):120-124
麦克因斯的性别理论揭示了现代性与性别身份的关系,并认为性别主导着文化的各个方面,现代性的矛盾冲突在于为真正平等的公共权利而进行的持续、艰巨的斗争.该理论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的自由政治,系统地瓦解了父权制,为女性斗争创造了条件,同时,反对把"个人的"看作"政治的",提出只有在一种更平等的性别分工前提下,才能谈社会性别身份的解放和发展自我人格等话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秩序"问题入手,社会性别理论逻辑辨析,并结合中国的本土化实践对社会性别研究进行反思,试图从凸显出来的问题中找到有价值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5.
《妇女研究论丛》2007,(2):74-75
一、东北师范大学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 东北师范大学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是在东北师范女性研究中心基础上组建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2010年对14~17岁全国总人口的随机抽样调查,其中包括19.5%的校外少年。数据从主体建构的角度出发,考察当今中国这个年龄段的少男少女对于多元社会性别认同与男性气质、女性气质的认同;从心理与行为两个层次的六个角度展现他/她们的"同性恋取向程度"。然后针对常见的社会偏见与认识(刻板印象),分性别地分析性别气质、异性交往等因素与"同性恋取向程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在问卷中体现多元社会性别敏感性的尝试,通过高质量实证数据的展现,让社会更好地了解少男少女们的多元性别成长现状,挑战社会偏见,期待目前的性教育能从正面的态度积极地、主体地看待少男少女们的社会性别。  相似文献   

17.
无论中外学术界,都存在着将"性别传播研究"、"女权主义媒介研究"、"性别与传播研究"混为一体的现象。而事实上,这三者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文章通过论证"性别传播研究"的本体及研究范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演变,可以明确这三个研究领域在认识论层面的根本差别。  相似文献   

18.
性别社会化是个人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其核心在于性别差异和性别不平等的塑造与传递。社会结构不但把性别规范作为性别社会化的目标,同时也通过家庭、同伴群体、媒体等各种社会因素来塑造性别社会化。影响性别社会化的深层结构是经济生产领域中的性别分工秩序。工业生产型社会向服务型经济社会的转变,促使更多妇女进入服务业,并影响了男女性别的分工秩序。因此,来自职业社会化的性别无差异研究,开始挑战性别社会化对于性别社会差异的强调。  相似文献   

19.
中国性别工资差距实证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年来关于中国性别工资差距的实证研究作了系统综述。对每一项研究,本文都从内容、方法、使用的数据、结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该领域的研究有两个发展趋势:第一,由研究男女在平均工资上的差距发展到研究他们在整个工资分布上的差距;第二,由单纯研究男女在工资方面的差距发展到研究性别工资差距与性别职业(或行业)隔离、性别劳动参与率差别等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0.
刘颖  付天海 《求索》2013,(2):157-159
性别叙事学作为一种文本阐释的实践方法.将性别研究和经典叙事学纳入了同一视域,使得两种本无联系的文学批评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文学批评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和分析模式。性别叙事学不仅注重对女性作品的性别化解读,它还把研究对象扩展到男性作家及作品.揭示了叙述结构和文学技巧所蕴含的性别关系本质。本文从叙事模式、不可靠叙述、叙述视角、叙事空间和叙事时间等诸方面阐述了文学的叙事形式与性别意识的相互作用及其表现形式.尝试使用叙事学的分析工具对文学文本进行性别意义的阐释,希冀为文学的性别叙事话语研究提供一个切实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