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是国际法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有一元论和二元论两种不同的理论观点,而且各国立法实践中对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看法也有很大区别。尊重国际法,忠实履行国际义务,是中国对待国际法的基本立场,它充分反映了国际法与国内法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问题是国际法基础理论问题之一,这一的问题的认识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正确处理国际法与国内法实践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文章首先阐析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相关理论;其次,阐述各国处理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的国际实践;最后,对于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进行总结,得出正确处理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3.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是国际法理论和国际法实践中重大而基本的问题。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法学家都曾经或者正在积极而认真地探讨二者的相互关系。有的著名学者如伯格卜母、凯尔森、特里佩尔、安吉洛蒂和奥本海等人还为此写下了浩繁的学术专著。我国的各部国际法学著作无一不论及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世界各国也在不断实践自己关于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主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也不例外,通过  相似文献   

4.
传统国际法上,外交保护的法律性质是国家的权利。但是随着国际法人本化思潮的日益发展,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外交保护的性质已经转变为国家的义务。然而,无论是各国国内法的趋同,还是人权保护的需要,都不必然导致外交保护法律性质的转变。在国际法上,外交保护的法律性质仍然是国家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WTO规则与国际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TO规则与国际法的关系 ,WTO规则与国内法的关系 ,都是我们亟待研究的问题。WTO规则是国际法一般规则的一部分。WTO规则与国内法的关系亦即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国家有保证其政府、宪法和法律能够履行其国际法义务之责任。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将国家管辖海域分为两大类,并设立不同的法律制度,犯罪罪名海陆不分,海上犯罪国内法和国际法犯罪不分。这种刑法规制模式难以应对日益严重的海上犯罪。借鉴域外海上犯罪刑法规制的主要模式,我国海上犯罪刑法规制模式应转变为:对各种国家管辖海域给予平等的刑法保护;区分特殊罪名和一般罪名,并增加特殊罪名的数量和种类;区分国内法犯罪和国际法犯罪,并及时转化国际法犯罪;采用刑法典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将国家管辖海域分为两大类,并设立不同的法律制度,犯罪罪名海陆不分,海上犯罪国内法和国际法犯罪不分。这种刑法规制模式难以应对日益严重的海上犯罪。借鉴域外海上犯罪刑法规制的主要模式,我国海上犯罪刑法规制模式应转变为:对各种国家管辖海域给予平等的刑法保护;区分特殊罪名和一般罪名,并增加特殊罪名的数量和种类;区分国内法犯罪和国际法犯罪,并及时转化国际法犯罪;采用刑法典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8.
论死刑犯器官捐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死刑犯器官捐赠问题进行探讨,主要从器官移植的民法概述、死刑犯人权的国际法保护与其人格尊严的国内法保护三方面入手.在目前情况下,国家立法机关应该进一步完善器官捐赠的相关立法.将死刑犯器官捐赠相关的问题明文规定并形成相配套的法律体系,既能够保障死刑犯自身的基本人权,也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共道德和伦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消除基于宗教或信仰原因的一切形式的不容忍和歧视宣言》的国际法精神,对照我国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以期阐明中国国内法与国际法在保护宗教自由方面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WTO法律适用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必然会产生WTO法的国内适用问题。依据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一般原理 ,WTO法具有优先于我国国内法的效力 ,国内法不得与之相抵触。因此必须排除当前国际法适用中的某些障碍 ,从立法、行政和司法角度积极创造条件 ,为我国在WTO法构建的“游戏规则”中成为真正的赢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外交保护与领事保护的对比,分析了外交保护和领事保护在国际法上的不同作用,旨在探讨如何发展国际法,使国际法更好地调整新形势下的全球关系,尤其是在保护本国国民在海外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突破传统国际法在外交保护方面的局限,高效利用领事保护的优势,配以国内立法的自主快捷,是本国国民在海外安全保障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产品的增多以及世界人们交往的密切,以前认为具有严格地域性的知识产权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特别是在国际私法领域。国际私法以法律冲突与法律适用问题作为自己的核心内容,对传统的权利诸如物权、债权的法律冲突与法律适用问题已经被广泛接受了,但是作为一种人类智慧结晶的知识产权是否存在法律冲突与法律选择适用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分析论证,揭示知识产权的法律冲突本质与法律适用种类。  相似文献   

13.
弱者利益保护原则是国际私法追求实质正义和人文关怀的体现,它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突破和延伸,保护弱者利益原则已被各国国际私法所接受,并在立法中有所体现。文章从保护弱者利益原则的法理学基础入手,分析在具体的国际私法制度中,公共秩序保留、干涉性规则、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适当限制在弱者利益保护方面发挥的特殊作用,从而更好的推动我国国际私法对弱者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Traditional theory often emphasizes the abstract national sovereignty not private rights. The value and rules of the method to choose applicable law need to be constructed. In the theory based on the protection of people and the private rights, The method to choose applicable law should be on the premise of respecting national sovereignty, which should attach more importance to the protection of private rights, respect the principal position of people, give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body of the people, safeguard the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pay attention to the value of people, be placed in the equal statu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law, emphasize the foreign-related civil and commercial disputes solved properly and protect the civil right from damage.  相似文献   

15.
上海是我国人口国际迁移的重要进出地,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国际迁移的情况.对上海市国际迁移变动进行回顾,从领取出境护照的公民情况和申请入境的外国人情况这两个主要方面进行简要的统计分析,可发现上海市国际迁移的有关变迁及其成因与规律.  相似文献   

16.
外交保护是国际法中的老问题,就公司、股东外交保护问题来说,我们必须通过积极参与国际法规则的制定,努力实现两大目标:其一,对于外国在我国国内的投资,要依法对其合法权益进行保护,出现纠纷,要立足国内法律体系给予救济,防止其母国滥用外交保护;其二,我国的企业正在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当我国的海外公司企业遭受损害之后,也要积极利用外交保护规则来保护我国海外国民的权益。  相似文献   

17.
国际投资法中的外交保护是指本国国民在国外遭受损害,依该外国国内法程序得不到救济时,本国可以通过外交手段向该国要求适当的救济。外交保护作为一项传统的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曾是一种主要的解决投资争端的方法,但是随着国际投资争端法律解决机制的完善,外交保护失去了其原有的地位。并且遭到发展中国家的反对,甚至在卡尔沃条款出现之后一度引发了其效力的争议。  相似文献   

18.
论欧洲和非洲人权保护制度对国际法主体理论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传统的国际法理论 ,国家是国际法的唯一主体。现代国际法理论则认为 ,享有国际法主体资格的只能是国家和政府间国际组织以及正在争取独立的民族 ,长期以来 ,个人和非政府组织一直被排除在国际法主体范围之外。但实践中 ,区域性人权保护制度特别是欧洲和非洲人权保护制度已逐渐发展到赋予个人和非政府组织以国际法主体地位 ,这就对国际法主体理论提出了挑战。欧洲和非洲人权保护制度对个人和非政府组织有关国际法地位的规定 ,应当被视为国际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刑事诉讼的人权保障功能 ,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 ,这一方面表现在人权从国内立法保障到国际标准的形成和各国的普遍接受 ,另一方面也表现在人权保障的内容不断发展。在我国 ,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内容有了很大发展 ,也正和国际标准趋向一致 ,但是 ,还存在着值得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