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发展简史》第四课原始社会(下)“原始社会是没有压迫的社会”这一框题里,共分六个层次分别论述了前氏族公社到氏族公社的发展,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发展及其原因,管理氏族集体事务的机构——氏族议事会,部落、部落联盟,原始社会的文化、艺术及思想观念和怎样认识原始社会等六个问题。根据教学大纲及教材内容,这一框题里所  相似文献   

2.
1984年高考政治试卷的命题好,就是难了一点。这是师生中普遍的、基本的反映。好在那里? 一、命题的覆盖面大,跨度大,狠抓了基础知识和关健问题。《政治经济学常识》大小题共八题,占40分。内容涉及第二课至第十课,而且又是每课的关键性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常识》大小题共十二题,占50分,题的内容涉及到每一课,也是带关键性问题。二、命题既紧扣大纲和教材,又灵活多样,联系实际。如第七题,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命题采取了教  相似文献   

3.
第一课青少年要学点法律常识复习要点: 一、《法律常识》的性质和学好这门课程的作用二、学习《法律常识》的意义 (要点见课本第一课第一节的三个框题) 三、《法律常识》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的态度、方法 1.学习的主要内容与目的要求 2.学习的态度、方法复习重点: 学习《法律常识》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第二课原始社会的生产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原始社会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极低,这种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原始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特点;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原始社会是没有剥削的社会,从而使学生认识剥削制度并不是永恒的。教材分析本课分为两个框题,分别说明原始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特点。第一框题的内容共13个自然段,叙述了原始人是怎样改造自然的。由于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区别历史上各种经济时代的根据。所以教材在描绘原始社会生  相似文献   

5.
中专《写作》课是介于高等学校的《写作》课与中学《作文》课之间的一门基础文化课。它虽没有高等学校《写作》课的专门化、系统性,但也决不等同于一般的作文训练。它具有较丰富的学科内容和较系统的研究方法。《写作》课的教学把常用文体的学习和训练作为自己的主要课题,因此中专《写作》课在比较重视写作实践的同时,还重视讲清写作基本理论和各种写作技法,给学生以较系统的理论修养和知识武装,这就要求在教学内容方面,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要加强写作能力的培养,把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经济常识》的前言课虽然仅占一至二课时,但它是很重要的。上好前言课,可以使学生对《经济常识》一书有个基本的、概括的了解。了解该书的内容、学习目的及学习方法,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自觉地、努力地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中去,为理解好宣传好当前我国经济方面的改革开放政策打下基础。《经济常识》(天津版本)的前言课,在其教学参考书上没有任何参考资料,这无论对教师的“教”,还是对学生的“学”,都带来一定的困难。对此,我是这样讲授的。  相似文献   

7.
《法律常识》第七课第一、二节和第八课第二节应根据新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内容进行教学。为此,我们保留了现行教材中这些课节的体系和结构,按新《条例》修改了这些课节的内容。 (一)修改了第七课第一节第二个框题和内容。我们将原框题改为新《条例》的制定和公布  相似文献   

8.
一堂作文讲评课1965年末,《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篇重要文章,提出中学生作文要突出政治,突出阶级斗争这个主题。文章还批评1962年的高考作文题《雨后》是要把青年学生引向资产阶级修正主义道路云云。此文一出,中学生作文教学来了一个大转变,作文题都变得有很强的政治内容,如《阶级斗争的重要一课》、《发生在我们周围的阶级斗争》、《革命前辈讲家史》、《我与父亲(或雷锋)比童年》(这类题目使得一些出身不好的同学很为难,问老师老师也想不出什么好法子)等。在这种风气下,作文中的空话、大话、套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分析本框题的地位和作用。本框题是人教版高一《经济常识》第七课第二节第二框的内容,与上一框家庭消费的内容一脉相承,着重向学生阐明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这是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0.
新教材五读     
一、指导读课题。课题是每课书的主旨,最鲜明扼要概括课文内容的中心和线索,它展现课文总体结构和基本体系。如初一教材第一课《正确认识自己》,课题开宗明义点明了全课的核心内容,由此而阐述四个问题:个人是社会的成员;社会影响着个人;善于认识自己;做有益于社会的人。通过读课题,使学生首先领会课文主旨,抓住中心,形成强烈的印象,并启发学生展开思维,引起学习兴趣,领会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生活在社会时要正确认识自己,积极进取。二、启发读框题、目题。框题、目题是总课题之下展开的知识要素和培养目标的提纲…  相似文献   

11.
初一新编教材《公民》第二课的第二框题是“正确认识纪律和自由的关系”,其中第一个问题就是“没有不受约束的自由”。它的内容比较枯燥,必须要讲一番大道理。对于这样的问题,弄不好就会变成空洞的说教。为了把这一内容教好,我便在“活”字上下功夫,尽量把干巴巴的理论讲得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活力,提高学  相似文献   

12.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自我保护》。首先,我对本课进行分析。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教材地位:《自我保护》是粤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七单元《法律护我}第三节的第一个框题。在此之前,学生前两单元《特殊保护》《处处保护》的学习为本课学习打下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今年高考第九题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文中,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哪个好?当然是社会主义制度好。’请你运用所学政治经济学的原理加以展开论述。”这个命题确实好,它体现了教育部关于组织高中学生学习《邓小平文选》的通知精神,又紧密配合中学《政治经济学常识》课的教学,既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相似文献   

14.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所见到的教学参考资料几乎都一致认定“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是教学的重点。我却认为,《简史》第三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原始社会的生产发展”。其理由是: 首先,我们从总体上看。原始社会生产发展是原始社会部分的核心,是教材主要内容之一。从理论知识角度来讲,“生产力”这一概念又是贯串整个《简史》教材的最基本的概念。因此,着重讲清原始社会生产发展,对学生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至关重要。其次,从物质资料生产对社会的存在、发展的作用上看。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分,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原始社会的社会制度、私有制的产生和原始社会的解体。使学生初步学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社会的性质,认识原始社会是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但不是理想的“黄金时代”,认识私有制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不是“从来就有”和“永恒”存在的。教师导入新课: 通过第一框题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在原始社会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没有生产资料私有制,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也没有私有观念。那末,  相似文献   

16.
对《青少年修养》这门课的教学,不少人认为内容简单,理论性不强,谁都看得懂,谁都可以教,班会课的内容也不外是这些内容,要设专职老师来上这门课,是多余的。就是我们有的任课老师,也认为教这门课没有意思,对教学经验的积累,没有多大的帮助,教材也没有什么研究的价值,甚至认为教《青少年修养》低人一等,面对这些错误和片面的看法和认识,该怎么办呢? 我们充分发挥了备课小组的作用,认真钻研教材,找出以前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制订了课外活动计划。我们初一备课小组,注意过好“三关”,即吃透教材、熟悉学生、研究教法,由于我们都教过一次这门功课,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认真过好后两关。我们认为,初中学生是十二、三岁的孩子,在这个时期中,他们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朝气蓬勃,求知欲强,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大,但缺乏生活斗争经验,对剥削阶级缺乏认识能力和抵制能力,易受侵蚀,  相似文献   

17.
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修订后的初中政治《课程标准》加强了教学的实践环节,教材中每一课都设计了若干活动内容,每一节题都有活动要求。客观地讲,初三学生面临中考、学习紧张,课下可容支配的时间有限,用于活动的时间过多是不现实的。而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开展有效的活动,解决《课程标准》的规定和学习时间紧张之间的矛盾,并且保证活动的实效性,这就要求初三政治教师采取一定的策略,统筹规划,精心设计。在实际操作中笔者做了以下尝试和探索。一、选题策略1.分清主次,确定重点(1)《课程标准》规定的重点或难点。比如,新修…  相似文献   

18.
新课的教学,都有一个导入新课的教学环节,初一《公民》课的教学也不例外,许多有经验的老师总是在导入上下一番功夫。导入引人入胜,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们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讲故事导入。在教新课前,教师根据本课时的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搜集或编写紧扣本框题教学内容的故事,使学生在听讲故事的过程中,初步领会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从而导入新课。如在讲授《公民》第七课的“赡养父母”这一框题时,有位老师口述了课文所述的一个故事:一位85岁的老太太,在短短的一个月内连续被他的四个儿子“抢走”。  相似文献   

19.
过去两年,每当我讲完《原始社会》这一课以后,都采用了读书、作文、讲演三段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考查。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布置作文题目“原始社会我的一天”。要求学生以所学过的知识为素材,以原始社会为背景,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描绘原始人的生活。其次,辅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本和有关的参考资料,在这个基础上,经过大胆合理的想象,写出几百字乃至上千字的作文。最后,组织课堂讲演,学生将自己写好的稿子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讲演,并由科代表和班干部评分。这种考查学生学习的方法,能把枯燥的知识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考查变为主动迎接考查,使过去的单纯考查过程变为学习过程,使学生的死记硬背变为思考和理解。因此,学生对这种考查很感兴趣,就连较差的学生也做了认真的准备。同学们勾画  相似文献   

20.
一、解读教材"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六课第一框题的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本课通过对中华文化悠久发展历程的追溯,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上惟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引发学生对"中华文化为什么会源远流长"这一问题的深思和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