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政策执行是政策循环中的关键阶段,是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基本途径。而政策执行的核心就在于如何选择和设计有效的政策工具。作为政府政策工具和政策执行环节的政策宣传,直接影响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关系到公共政策能否实现预期的政策目标和政策效果。政策宣传不仅是一种信息工具。而且也是一种引导性工具和劝诫性政策工具,是公共政策执行的重要工具、手段和方法,具有政策信息传播功能、政策行动引导功能和政策行为劝诫功能。同时,政策宣传作为一种非强制性的政策工具,其对于目标群体的影响力又有着现实限度。因此,新时期我国的政策宣传应随着其政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创新,包括:更新宣传理念、改进宣传方式、创新宣传体制、优化宣传环境以及提升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2.
研究统一战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政策需求,首先要了解统一战线的政策构成四要素:一是制定和执行政策的主体;二是政策的调节对象或社会关系;三是政策本身的价值目标;四是实现政策目标的方法、载体和手段.统战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应有5个方面的政策需求:一是政策定位;二是政策调适;三是政策升级;四是政策创新;五是政策载体。  相似文献   

3.
政策工具是政府赖以推行政策的手段。从公共政策工具和教育政策工具两大范畴入手,分别梳理相关文献,以期较全面地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基本主题及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加强我国教育政策工具研究的前景和展望。我国教育政策工具研究尚处于萌芽阶段,理论研究的前景十分广阔。在教育政策工具研究过程中,既需要积极借鉴国内外公共政策工具研究最新成果,又要充分考虑我国教育政策执行的特点。加强对我国社会转型期教育政策实践的工具性解读,对于丰富政策工具的研究内容和改进教育治理方式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清代边疆政策是中国边疆史地学传统研究项目.主要研究范围有:陆疆政策和海疆政策;边疆开拓、边疆管理、边疆开发和研究;民族宗教政策、边防政策.以及与边界问题有关的外交政策研究等。清代边疆政策的宏观考察,对于现代中国治理边疆制定政策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和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科学政策是一个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科学发展任务而制定的指导方针和行动准则。目前我国学术界对科学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策理论研究、政策评估研究、各国政策比较研究。然而对于科学政策的内涵、演变史、内容的研究却很少。为此,本文在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科学与科学政策内涵,总结和归纳出科学政策研究内容,为科学政策制定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公共政策有周期性,研究政策周期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提高政策决策性和完善政府理论的重要方式。本文主要介绍政策周期及政策终结的含义,探讨政策周期与政策终结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而明确认识两者关系对提高行政决策科学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参与性政策分析与政策科学的民主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是政策科学发展历史中的两条主线,而民主则是政策科学自诞生之日起的宏大抱负。政策科学发展的历史说明了实证主义的研究并不能实现政策科学的民主内涵,因此,许多科学家开始研究如何通过整合实证与规范研究来促进政策科学对于民主的回归。弗兰克·费希尔就是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学者,其参与性政策分析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讨论平台。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倡议联盟框架,采取访谈、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等综合途径获取数据,对甘肃农村低保政策在2006至2016十年期间的阶段变迁加以分析。研究发现:该政策过程中存在资金主管、业务主管和市州政府三个重要的倡议联盟。不同联盟因职责、专业背景等方面的差异而赋予政策深层信仰和政策核心不同的注意力配置。每一联盟都在对政策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更好理解的基础上运用丰富多样的行动策略和手段推动政策目标的实现或政策设计的适当修正。联盟之间基于政策目标实现或政策设计修正的政策亚维度冲突对政策制定的科学与执行的有效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政策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能够一并影响各主要联盟的高级公务员协调并试图形成合理的政策方案。最后,结合个案研究对运用倡议联盟框架分析我国社会政策提出两点建议:一是超越原有范式对政策过程参与主体的界定,更好聚焦公众舆论以及可以被划归为不同主要联盟的专家智库的行为逻辑对政策学习和政策过程的影响;二是超越对联盟之间竞争性冲突的原初设定,探析既有的工作分割、职业信仰特别是跨(政府)层级政策学习活动对政策变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刑事政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刑事政策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决定了刑事政策无法被直接执行,而只能通过相关的法律或制度表现出来,这些配套制度是否完备直接影响到刑事政策执行的准确性和程度.  相似文献   

10.
刑事政策是国家针对犯罪而采取的防治方略,宽严相济是我国基本的刑事政策,从和谐社会的理念和要求出发,认真研究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公安机关中的运用,对于有效预防控制犯罪、高效服务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公安高校招生就业政策问题的不同看法主要集中在是主张还是反对“按需招生,计划分配”政策上。“按需招生,计划分配”政策是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公安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及培养职业化警察的需要,有其必要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必须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完善和激活,以促进公安高等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公共政策创新与政策生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公共政策创新是政府应对信息化、全球化和社会转型而开展的有价值的政府行为,但政策创新的“价值”必须置于政策生态的框架下进行衡量。在政策生态视野下,政策创新研究有变量分析、过程模型、主题分析和限度分析四个角度。本文着重从主题上阐释了公共政策创新包含政策主体、政策内容、政策手段和政策过程创新四个方面,进而分析了在我国当前的政策生态下,公共政策创新应有三个限度:以市场为基础、以法律为准绳和均衡健全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的政策科学研究纲领中,政策问题是硬核,政策过程阶段论是保护带。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的政策研究框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这一新的政策研究纲领中,硬核与保护带转化成为政策行动者以及政策行动者之间在系列约束条件下的互动,公共政策不再被视为公共权力机关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或行为,而是政策行动者可资利用实现其利益、目标和价值的载体或工具。尽管建构主义的研究纲领没有为政策研究编织出一个真正标志其科学性的花环,但它确实为人们理解公共政策的复杂性提供了一个不同的窗口。  相似文献   

14.
叙事政策框架(Narrative Policy Framework, NPF)是在叙事学与公共政策分析日益融合背景下,运用政策叙事分析和解释复杂性公共政策过程的一种全新的政策过程理论。对叙事政策框架的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批评与回应、理论融合探究、实证案例分析3方面;现有创新性研究方法运用的分布特征可归纳为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因果理论假设的完善和检验、框架的完善和发展都将是未来NPF研究重点探讨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旨在完善研究生教育资源配置模式,缓解高等教育供求矛盾,并通过健全奖助学金制度来建立和完善研究生科研激励机制,全面激发研究生创新活力,但是政策作用发挥和达到预期的程度具有不确定性,表达为政策的内生性缺陷或缺失,即为政策的限度,政策限度分析的视角可能更客观合理地审视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利于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调整和修正,从突破政策限度的层面来尽可能提高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的达成度.  相似文献   

16.
政策网络的结构影响着政策工具的特征及选择,而不同的政策工具则反映出政策网络中行动者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政策工具的选择应该随着政策网络的改变而变化。我国政府在计划经济时代偏好于管制类工具,到了改革开放初期,则实施以经济激励类工具为主,辅以信息传递类工具。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政府需要对政策工具进行更为理性的选择并适时创新。  相似文献   

17.
建立在代议制和官僚制基础上的现代民主出现了"赤字"问题.协商民主理论的兴起和公民参与运动的发展为政策过程的民主化提供了学理和实践的基础.政策过程的民主化关注到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的利益、需求和偏好的直接表达,有助于克服委托一代理过程中的信息流失.政策过程的民主化推动了民主制度的变革,更新了民主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8.
在人们的传统认识中,公共政策与政策问题的关系似乎是直接的、对称的和静态的。但是对二者关系重新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公共政策与政策问题是一种交互影响关系,这种关系本质上是非对称的、间接的和动态的。对这种关系及其本质的准确把握,将直接影响到公共政策的质量,因而应当成为人们理解公共政策与现实联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公共政策与社会政策是多学科的交叉研究领域,二者行动主体和作用客体是存在差异的。公共政策的主体更多的是社会权威机构,以政府和利益集团为核心进行政策制定和决策分析;社会政策的主体是以政府为先导,更加依靠非政府的民间组织发挥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功能。公共政策偏重权威资源的调配,其制定和决策更多是从宏观层面、整体布局上解决问题;而社会政策由于有社会民间组织的积极参与,使得它有可能关注具体而微的个体生活困境,直接面向需要解决困难的社会成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