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加快及大理旅游热的兴起 ,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与白族文化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广泛交流。各族文化间的相互渗透、吸纳 ,在丰富白族文化的同时 ,也淡化了白族文化当中一些传统的与时代不合拍的东西。且不说白族在建筑、习俗等方面与外来文化的交融 ,单就白族服饰而言 ,这种“吸纳”无论在服装的款式、选料及色彩搭配等方面都得到或多或少的体现。如今 ,除了大理农村的白族服饰还保留有较浓厚的民族色彩 ,更注重体现生活气息外 ,城里人的白族服饰已渗透进了一些现代人的简洁、明快的风格而更具有舞台效果 ,或许是这个…  相似文献   

2.
听说过北汤天村吗?这可是一个大有来头的古村落,只可惜知道它的人确实不多,甚至许多大理本地人也没听说过有这样一个村子. 北汤天村是大理市凤仪镇丰乐村委会下的一个自然村,从凤仪镇沿320老国道往东南方向走七、八公里,就可以转进村子了.该村有170多户人家,700多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姓董,还有少量赵、段两姓人家,基本上都是白族,是一个典型的白族传统村落.  相似文献   

3.
白族传统工艺扎染被称为“大理之宝”,至今已传承千年。近日,在洱海西岸的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我们采访了守护、传承这种技术的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技艺传承人张仕绅,了解他与扎染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创造》2002,(10)
在云南古代文明中,白族及其先民占有重要的地位。三千年前,洱海区域在云南率先进入青铜时期,而其后的南诏及大理国的建立更将白族人创造的历史和文化推向鼎盛时期。大理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多彩的民族风情而吸引着世人的目光。美丽、丰富、神奇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使人们看到了充满魅力的大理。七百多年前大理历史上的“兰室居士”段宝姬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能文能武,有很高的艺术修养,独创了“宝姬兰苑”,养殖了三十八种名兰,第一次将白族人的兰文化推向高潮,明代大理白族名士杨安道所著大理兰谱——《…  相似文献   

5.
大理白族人过节、生子、祝寿、农闲、工暇,都要弹唱大本曲。大本曲在他们的婚丧习俗以及宗教祭祀中还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仪式之一。请跟随我们走进大理市喜州镇作邑村,走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赵丕鼎。  相似文献   

6.
白族人崇尚白色,认为它象征纯洁,是"人之初",无污染的形态,而一生的经历又赋予其不同的意义与希望,如同扎染,由白至蓝再至青,每染一次色深一层,即"青出于蓝"。白族扎染在大理的周城村已传承千年。张仕绅家的三代人都开染坊。染坊的命运,无疑是白族扎染百  相似文献   

7.
从宗教信仰的视角探析大理白族传统文化的多元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和分析了大理白族对佛教、道教和本主的多元宗教信仰,以及这些宗教信仰对大理白族传统文化的深层影响,并以此为视角,探析了大理白族传统文化的多元融合特征.  相似文献   

8.
古老新奇的白族火把节罗玉恒(白族)仲夏时节的云南大理,山葱笼叠翠,水碧绿如玉,稻花香,水果甜,白族农家也迎来了传统的农历六月二十五日(公历7月份)火把节。古老的传说白族主要聚居在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大理一带,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其...  相似文献   

9.
徐朝霞 《今日民族》2002,(11):12-14
在著名风景名胜地蝴蝶泉边,坐落着一个中国最大的白族聚居村——周城村:国道214线穿村而过;公路旁,村中央,那座气宇轩昂的典型白族建筑.以及照壁上那四个颇为自信的大字“秀甲天南”总是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过往行人如果你有兴趣就此下车驻足观看。你还能发现。那四个大字旁写有一诗“天生旅游处、地就白族村”。照壁左边是挂有“小康村”称号的大理石牌。右边是挂有“亿元村”称号的铜牌,这都是中共大理市委、市政府分别于1997年10月和1998年1月授予该村的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0.
张海超 《思想战线》2012,38(1):26-29
僰人、白人和民家是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对大理白族的称呼,尽管大理白族始终没有从少数族裔的标签下挣脱出来,但各种文本中的记录都显示他们与汉人日趋相近,我们有必要将大理白族的身份及其认同的变化视为一个不断调整与再定位的过程。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以及由此生发出的族群关系,尽管现在所用的"民族"概念有很独特的中国含义,但无论如何,它都是近现代以来的西方产物,我们的研究必须兼顾中国民族融合的独特进程。  相似文献   

11.
周城过春节     
赵勤 《今日民族》2006,(1):43-44
在中国白族第一村——云南省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春节是具有浓郁的大理白族本主文化色彩的节日。这个白族村自古以来一直供奉着两位本主,一位是天郎文明新官景帝赵穆郎,因为他是开辟周城村的始祖,他在周城生儿育女,繁衍后代而成为全村的本主;一位是主国太清真常灵帝杜朝选,因为  相似文献   

12.
张瑞 《今日民族》2012,(6):42-43
作为云南大理白族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白族传统家具现在主要以木框石心的雕花家具为主。而曾经在白族传统家具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的雕花彩绘家具现在越来越少见,只有在一些传统文化习俗保存较好的地区,以及一些具有一定历史的传统老宅院内方能见到。  相似文献   

13.
杨冰 《今日民族》2002,(3):39-40
大理白族民居是典型的文人式建筑。步入其中,流连于“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构筑的空间,就进入了白族文化的领地,捕捉、感受着白族文人镌刻于自己居室之上的每一页艺术华章,每一片心灵流璨。中国传统建筑大致可分宫室建筑、文人建筑、市民建筑和宗教建筑几类。白族民居属文人建筑,与传统宫室建筑的威严、华丽、恢宏,与市民建筑的拘谨、简单、逼仄,与宗教建筑的庄严、肃穆、巍峨相比,白族民居文雅、庄重、疏朗、平易的建筑风格,正是文人精神的写照。彰显文人气质的建筑特色有“三绝”:照壁、木雕和彩绘。“三坊一照壁”是白…  相似文献   

14.
为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积极为贫困地区经济建设服务,最近,大理白族自洛州政协组织部份委员对贫困村(全州共有478个贫困村)中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的海源县花碧乡松鹤村,有所发展的漾濞县河西乡花椒园村,以及脱贫难度仍然很大的云龙县民建乡岔花村分别进行了调查。调查情况表明:少数民族贫困山区的面貌已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变化。然而,欣喜之余也令人担忧,要想彻底改变贫困面貌,仍需做艰苦的努力。可喜的变化上述三个行政村是1985年人均纯收入在200元以下,由州界定的贫困村。共有IO34户5961人,少数民族人口占86…  相似文献   

15.
杨冰 《今日民族》2009,(8):19-20
白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积淀的民族,文化遗存内容十分丰富,形式多样,是中华民族的一份珍贵遗产,具有重要和多重的抢救和保护价值。目前白族文化遗产中得到政府部门及各种社会组织着重保护的文化遗产内容有: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有着独特风格和浓厚的文化内涵,其建筑工艺堪称一绝;门窗木雕,处处展现白族木工高超的技艺;大理三塔,是大理典型的代表和象征,看到三塔就让人想起大理;本主祠,  相似文献   

16.
本主崇拜是大理白族长期以来稳固的民间信仰,白族先民博采中原文化之长,形成了以儒家文化承袭和转化为主,佛道共济,"三教共拜"为特征的本主信仰。基于自身文化的特殊性,促使"三教合一"在白族地区呈现独有的样貌。具体表现在丰富的多神崇拜、多层次的文化结构和形式多元的宗教活动中,可以说,白族汉化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即是儒释道三家在大理合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刘文颖 《人民论坛》2012,(17):216-217
在大理白族民俗旅游中,喜洲镇周城村民俗旅游的发展和社区参与模式较为典型,但同时它也还存在诸如村民利益分配不公,精神参与与实体参与不同步,旅行社参与力度弱等问题,需要从探索白族民俗文化资源进行资本转化的有效途径等措施入手,提升大理白族民俗社区参与层次,从而实现该社区对旅游的有效参与。  相似文献   

18.
距昆明市仅30多公里的太平镇老青山西边,有一个历史悠久的白族村——妥睦村。妥睦村有538人,因农耕面积宽阔,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发展前景可观。2006年,被确定为昆明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相似文献   

19.
杨红文 《今日民族》2012,(9):65-F0003
云南很多地方都有制作和使用瓦猫的习俗。昆明周边的彝族村落,大理的白族村落,都会在正房的屋脊正中安放一个瓦猫。在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的村子里。我见到了坐镇在屋脊上的那个精灵,造型夸张。张着的大嘴基本就是它的头。在路边的砖窑旁打听后,我找到了制作瓦猫的人——猫福,真名郜金福,他家里有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瓦猫。猫福给我展示了制作瓦猫的过程。制作瓦猫不需拉坯,  相似文献   

20.
<正>白族的文化,以大理地区最为典型,无论是大众还是学界,提起白族,都想到大理。事实上,白族在云南的分布,不局限于大理州,在楚雄州的南华县雨露白族乡,就有5000余人的白族生活在这里,他们与彝族、汉族、苗族杂居,有着与洱海地区的白族颇为不同的文化和习俗。其中正月举行的灯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