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4 毫秒
1.
一、有关管制法律概述日本枪支管制法律,是旨在对不同类型及用途的枪支进行管理而建立的。管制的核心法律是《枪刀管制法》,它管制枪支的持有和进口业务,《武器制造法》对其进行法律补充.它本段管制武器的制造和贩卖。与此同时,有关枪支管制的法律条款还可在以下法律中体现:《海关法》、《关税法》及《保护野生动物法》等。弹药的管制受《爆炸物管理法》管制,但手枪、步枪、机枪等抢用于弹受《武器制造法》管制。刑事处罚条款可在有关惩罚暴力犯罪的法律、有关危及航空飞行的惩罚法律以及旨在对付具有轻微过失行为的枪支犯罪等法律中…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是否要对枪支进行管制,长期以来一直是个引起争论的热点问题。许多法律专家和有关人士各种观点分歧之大形成尖锐对立,且意见一片混乱。  相似文献   

3.
枪支管理理念从根本上讲是行政管理理念,也就是行政权和公民权利的关系。当前,世界各国有两种典型模式:一是强调权力本位,否认或严格限制普通公民(猎、牧民等除外)持有枪支的权利,如中国和日本等;一是强调权利本位,保障普通公民拥有枪支的权利,如美国、也门和瑞士等。这主要是基于文化、历史传统和政治传承的不同。我国的枪支管理制度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保障公共安全价值优位的前提下,凸显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精神。应在注重行政效率、行政权威,继续严格管制枪支前提下,加强民用枪支的立法,适当扩大民用枪支的配置范围,保障公民生产、生活安全和休闲、娱乐等合法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我国严格管制枪支,但对于什么是法定意义上的枪支,即"枪"与"非枪"的分类,以及"军用枪支"与"非军用枪支"的分类,"公务用枪"与"民用枪支"的分类,却在立法环节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实务界在认识上存在重大偏差,同一行为在追究法律责任方面差异很大。这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在我国推进依法治国和经济体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探讨"枪"与"非枪"、"军用枪支"与"非军用枪支"、"公务用枪"与"民用枪支"等问题,对枪支进行较为合理的分类,可以为新形势下的执法、司法工作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我国严格管制枪支,但对于什么是法定意义上的枪支,即"枪"与"非枪"的分类,以及"军用枪支"与"非军用枪支"的分类,"公务用枪"与"民用枪支"的分类,却在立法环节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实务界在认识上存在重大偏差,同一行为在追究法律责任方面差异很大。这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在我国推进依法治国和经济体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探讨"枪"与"非枪"、"军用枪支"与"非军用枪支"、"公务用枪"与"民用枪支"等问题,对枪支进行较为合理的分类,可以为新形势下的执法、司法工作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涉枪案件的侦破工作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对枪支的识别问题。在刑事侦查技术的验检工作中, 一般将枪支分为制式枪支和非制式枪支。对于制式枪支来说,我国有非常严格的制度,对其认识相对清楚容易。但非制式枪支的问题尚处于研究探索阶段;其中,识别非制式枪支是研究非制式枪支各种问题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警察用枪事件频发,警察枪支使用问题的矛盾日益突显。警察枪支使用立法对整个警察执法活动起着引导和规范作用。笔者在概览美国相关立法与司法现状的基础上,考察其法规的成长与发展环境,进而分析美国相关立法的优越与瑕疵,期望能对我国的相关制度构建提供具有背景价值的合理参考。  相似文献   

8.
英国警察盘查权经历了由没有立法约束到加强立法控制再到适当放宽的过程,美国对警察盘查制度采用了双重立法的模式。英国只有专门化的武装警察才配发枪支,且枪支使用需要恪守一定的理念,美国在警察使用枪支的原则、条件、程序以及辅助制度方面都作出了细致化的规定。  相似文献   

9.
笔者就当前警察查缉行动中使用枪支问题开展调查,归纳出警察查缉行动中使用枪支时存在枪技不熟、用枪不当和畏惧用枪的问题,并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加强训练,掌握使用枪支技能,不断提高警察的临战处置能力;全面掌握使用枪支法律,大胆依法使用枪支;牢固树立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执法观念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人权是一种为人人所享有的权利。人权保障离不开立法活动,人权需要国家首先在立法层面予以保障,加之严格的执法,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从人权保障的视角看,应深刻剖析我国枪支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唤醒枪支立法领域的人权保障意识,即枪支不仅是制止违法犯罪、维护行政权威和行政效率的工具,也是广大公民生产、生活和休闲娱乐的工具;不仅应该依法用枪,保障行政相对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也应该保障广大公务用枪人员的基本人权。  相似文献   

11.
自然垄断领域国有企业的改革是当前我国国企改革的重中之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针对自然垄断领域的国有企业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长期的政府强管制导致我国自然垄断领域国有企业仍存在市场竞争不充分、内部低效率、腐败严重等问题。因此,放松政府管制仍是我国自然垄断领域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取向。由于自然垄断领域国有企业的业务一般包含自然垄断性业务和竞争性业务,放松管制改革也要针对不同性质的业务,采用不同的管制改革措施,实施分类管制改革战略。  相似文献   

12.
枪支管理工作作为公安机关治安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民生产生活和娱乐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枪支管理在立法方面仍然存在较严重的行政管理痕迹,突出地表现为在立法上强化公务用枪管理、弱化民用枪支管理;强调行政权的优越性,忽视个人权利保障;同时还存在枪支概念不完善、枪支分类不科学、规范枪支使用的法律缺失等问题。因此,要加强枪支管理,从枪支管理立法上加以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前,基层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枪支存放设施、保管不完善,对持枪人员培训工作不到位,枪支使用环节较多,枪支装具及配套工具缺失,以及认识方面的误区等主要问题。对此,加强枪支管理的重点应提高对枪支管理的正确认识,进一步细化责任,狠抓落实,强化对民警的培训力度,健全枪支配发、保管制度,依法配枪、用枪,最大限度减少民警的伤亡和枪支的丢失,使枪支真正成为公安机关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警察枪支使用在日常警务活动中,特别是在处理突发紧急事件时是必不可少的。枪支使用效果事关公民切身利益和警察执法效力,警察枪支使用后期的法律程序是监督和推动枪支合法、恰当使用的重要保证。在此方面,我国目前在立法和实践中都存在不少问题,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非常值得我国借鉴。笔者正是以此为参考,在深入剖析我国警察枪支使用后期法律程序立法与实践的基础上,较为创新性地提出了若干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交警存在使用枪支执法不规范、其行为与行政法基本原则不符、严重违反比例原则等问题。现行法律规范中,使用枪支仅适用于严重暴力犯罪行为等紧急情形,而对于民事纠纷、治安类和交通类的行政案件等则明确禁止使用枪支。因此,必须明确枪支在法理上的使用条件,规范警察用枪行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北大法宝法律数据库中持有"仿真枪"入罪的143例个案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此类案件罪刑特征体现为持枪数量对定罪量刑起主导作用,判决结果以宣告缓刑为主、管制刑缺乏适用空间,案件本身的社会危害性、持枪动机、枪支来源等实质性考量因素对于量刑影响有限。最高人民法院分别于2009年、2018年出台的关于涉枪案件的司法解释在定罪量刑的形式与实质判断中存在关系衔接不明的情形,客观上造成主观动机、枪支来源、枪支性能等实质因素无法突破"唯数量"、"唯杀伤力"等形式主义法定量刑幅度的桎梏。最高人民法院2018年涉枪案件司法解释适用标准不明确、法官自由裁量权过大,造成司法实践中持有"仿真枪"入罪个案的量刑失当。实现此类案件罪刑均衡、量刑适当的对策包括:构建行政违法与刑事犯罪衔接分级的双层次阶梯化枪支认定标准,同时参照"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立法规范完善枪支认定模式,构建依据杀伤力进行阶梯化改造的枪支认定分类模型;以形式判断为基准、实质判断为核心,构建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法定量刑幅度,以此来保障该类案件的罪责刑相适应。  相似文献   

17.
美国社会性管制始于20世纪初,经历了以食品药品安全为起点的初级阶段、以权利保护为基础的管制阶段、反思社会性管制阶段以及走向风险管理的管制改革阶段。美国社会性管制的发展对正在走向新型监管型政府的我国,其启示主要包括保护公众基本权利,引入公众参与,完善法律法规和注重管制成本的效益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警用枪支在储存、使用过程中有生锈的可能,这会导致警用枪支使用性能下降,从而导致警用枪支性能下降,直至影响人民警察使用枪支的信心和决心。通过介绍警用枪支生锈的成因,介绍警用枪支维护保养的技巧,目的是确保警用枪支的性能,确保人民警察更好地履行职务。  相似文献   

19.
不扩散出口管制是美国政府为维护其国家安全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政策。在21世纪初,美国不仅重视其自身的管制建设,而且非常重视在出口管制上与国际多边组织及其他国家的合作。在美国看来,参与多边出口管制体系所需投入较低,未来的回报较高,可以在全球推广自己的安全理念,符合美国的不扩散战略。同时,这些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也希望对美国发挥影响,促使其改变某些过时的出口管制政策。  相似文献   

20.
美国以《出口管理法》和《武器出口管制法》为基本框架建立起宽泛而严厉的出口管制法律制度,其目的是通过对特定物品和技术的管制维护国家安全,落实美国外交政策。诱惑侦查频频亮相于出口管制执法活动中,呈现出介入的超前性、高度的欺骗性、极强的诱惑性等特征,并且更多地体现出一种“将犯罪意念植入无辜者脑子”的倾向。近几年来美国出口管制执法部门频繁地将这一策略运用于在对中国的出口贸易管制中。有鉴于此,国家应当建立预警和宣传服务机制,加强领事保护和外交保护,企业或个人应遵守美国出口管制法律制度,善用合同中的“鉴于条款”,诉讼中可以借助“陷阱抗辩”等相关的司法规制以维护自身利益和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