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伴随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道德观提出新的挑战。理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内涵,从当前国际国内环境出发,从目前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出发,提出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的必要性,提出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一些建议,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使大学生能够健康而全面的发展,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网络道德观。  相似文献   

2.
郭晓莉 《学理论》2009,(15):262-263
当今社会,伴随着网络的普遍使用,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凸显出来。网络对大学生道德的消极影响表现在价值观念的错位、网络道德失范、诚信缺失,言论不负责任等方面。解决办法就是要正视它,通过积极的方式去引导、调整和重新规范网络世界中大学生的道德生活。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3,(35)
互联网的普及为大学生成长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其开放自由的特点使得大学生容易产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导致部分大学生道德价值观低俗、法制意识弱化和网络心理异常。应通过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加强网络监督管理和强化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等对策来减少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对青少年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领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某些负面的、消极的影响,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网络严重地冲击着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导致青少年严重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已十分严重,这也给我们的青少年道德教育带来严峻的考验,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一大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成为大学生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在提供丰富的资源、开阔的视野、方便交流的同时,也造成大学生价值观、网络语言、网络诚信、网络交往等方面出现道德失范。大学生自身、网络技术、社会大环境、学校教育等方面是引发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实现改善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可以通过利用网络技术、完善法律法规、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等措施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6.
论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红英 《学理论》2009,(14):161-164
网络在给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道德问题。由于网络社会中难以形成道德他律,网民的道德行为主要靠个人的道德自律来维系。道德自律精神是解决网络道德失范的最佳手段之一。笔者认为要从确立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地位,调整和充实高校德育内容,加强网络法制教育,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引导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进行“慎独”教育,等方面,来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精神。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3,(31)
大学生网络言语失范问题日益严重,规范网络言语环境,建构网络时代的言语道德体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法律和道德难题,也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课题。从表现、成因等方面探讨了网络行为主体、网络自身、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并从法律、道德、技术等层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3,(31)
随着大学生网络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失范、网上人际交往的道德弱化等现象日益突出,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进行相应调整以增强实效性:树立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最终结合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水平的目的,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和教育模式,促进长效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郭鹏超 《学理论》2010,(14):217-218
网络的广泛应用在给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高校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显得尤为严重,这同时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文章列举了高校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并在探究了高校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缘由的基础上,从高校学生自身和高校德育工作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解决好高校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超  张道明 《学理论》2010,(14):59-60
互联网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又带了深层次的负面影响。针对互联网给社会带来的种种不良现象,如何找到正确的途径和方法促进网络的科学发展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从这一视角出发,通过分析网络道德现状,把握网络道德失范现象产生的原因,联系科学发展观,在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文静  李学锋 《学理论》2014,(3):292-294
网络道德失范就是不道德或者不符合伦理规范的网络行为。青少年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有三种常见的类型,即害他行为,逐利行为以及宣泄行为。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并极易导致青少年犯罪,还会影响青少年价值观。所以,对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防范与治理,也是救助青少年免受网络伤害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沙靖宇 《学理论》2013,(9):68-69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感官享受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倾向严重;网络中的双重人格的倾向;价值观呈现多元取向;传统美德受到严重挑战。其原因在于:文化原因——网络生活缺少网络文化价值理性的关照;社会原因——法规不健全与监管制度缺失;高校原因——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缺位;个体原因——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3.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伦理道德出现了一些问题,即网络道德失范,主要表现为散布虚假信息、侵犯知识产权、追求刺激生活、侵犯他人隐私、实施网络欺诈。对于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就网络时代如何培育大学生伦理道德、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四川省8所高校1414名大学生抽样调查表明,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比较普遍,对网络法律法规的知晓度与认同度以及对网络道德的认同度都较高,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知识教育还比较滞后,社会资本还不够丰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网络法律法规、网络道德、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知识以及社会资本都有助于防范大学生的网络失范行为。  相似文献   

15.
陈永华 《学理论》2013,(15):380-381
网络伴随时代的发展越来越贴近大众的日常生活,在方便大众的同时对人们道德的考验也愈加明显。通过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进行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现状不容乐观,网络道德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人格出现异化现象。本文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发起问卷调查,从大学生上网习惯、网络道德行为、网络道德观念等方面分析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人格异化现状,从而为重塑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而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7.
杜红英 《学理论》2009,(15):256-261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中国网民数量也跃居世界第一,而大学生又是网络社会的主流群体。本文用调查问卷方式,从研究这一群体的网络道德现状入手,分析了大学生网络范的原因并提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对策与途径,为解决这一问题及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赵萱 《学理论》2012,(22):239-240,243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是巨大而又深远的,这其中既有实现自由发展、扩大道德认知来源等积极影响,也有网络成瘾、网络人格异化、网络行为失范、网络剽窃的消极影响,我们要利用好这一“双刃剑”,扬长补短,使网络真正成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19.
在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的同时,我国社会核心价值观和传统道德观受到严峻的挑战,道德失范日益严重,道德回归迫在眉睫,在我党群众教育教育实践活动的大背景下,亟须探索道德回归宣传教育的大众化路径之对策。  相似文献   

20.
迅猛发展的信息网络在促进社会整体进步的同时,也显示出一定的负面效应--网络道德失范.为了及时有效地克服网络中的消极影响,净化网络社会环境,必须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