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韩国从威权政治体系向民主政治体系转型的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基督教的影响、政治精英的战略选择、外部势力的影响、示范效应、合法性危机等。同时韩国在民主转型巩固时期也面临一些主要问题。,包括军部势力的强大阻碍民主权力的发挥、政党制度化水平低影响民主进程的深化、地域主义的存在制约民主结构的形成、财阀规模的膨胀危害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政治民主化及其现代化进程伴随着社会稳定问题,已经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化是更高层次的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中国语境下的政治民主化及其现代化进程不仅面临着体制转型摩擦的内在负面影响,而且还将面临着体制转型摩擦的外在负面影响,包括中央权威问题、民族问题和台湾问题。政治制度化水平要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现状,决定了我国必须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结合现实国情,吸取前苏联东欧国家的经验教训,合理设计政治民主化及其现代化的改革路径,尽可能将政治民主化及其现代化的成本与代价降低到最低限度,实现社会的平稳转型。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爆发后的中国,即刻践行政治民主化。临时国会立法权与临时大总统行政权的分立制衡,集中呈现民主政体的性质构成与民主政治的创试成效。90多年前的事实存在,不仅光耀其时,而且是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民主化被认为主要是国内社会经济文化条件互动的产物,国际因素未受重视.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政治-国内政治"研究范式的兴起以及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学者们在从事转型研究时再也无法忽视国际因素.民主化有两幅面相:国内面相和国际面相.民主化不仅是国内的政体变迁、政治改革的过程,也是对全球、地区政治经济形势的一种回应,是建构强势国家可以接受的政治体系的过程.对民主化中的国际因素进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值得重视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5.
政治民主化与政治稳定是现代化进程中 ,社会发展向政治体系提出的双重任务。它们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中国转型时期的政治民主化与政治稳定表现出许多新特点 ,要探索实现二者协调发展的道路 ,必须正确认识二者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
政治共识有其特定的内涵与理论定位,一定程度的政治共识对于民主政体十分必要。政治共识从合法性、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等三个方面对政治体系和民主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是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来源;是政治稳定的重要支撑;是社会和谐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政治参与是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然而不同的参与行为却给系统输入了不同的压力或支持。改革的平稳开展依赖于公民的政治支持,这决定了我国改革在保证既有的政治支持的前提下,要进一步拓展政治支持资源,可通过改善政治社会化、提升行政效能、加强协商民主的制度建设,减少改革阻力,从而形成与改革进程相适应的、散布性政治支持与特定政治支持共同提高的多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8.
离开对国际因素的分析就无法真正解读韩国的民主化过程,影响韩国民主化的国际因素中美国因素首当其冲。在美军占领下走上资本主义民主道路的韩国,其民主化直接受到美国对韩政策和东亚政策的影响。冷战期间,美国的民主扩散政策和反共政策同时对韩国的民主化产生作用,使韩国民主化在反复中前进。后冷战时期,美国抛弃反共政策,韩国民主化开始有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的重要内容。流动人口的政治参与是我国政治管理民主化和政治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求,因此必须重视流动人口的政治参与问题。提高我国流动人口政治参与质量,必须在消除歧视观念、保障流动人口经济权利、提高流动人口素质以及培育政治文化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
论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文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南龙 《湖湘论坛》2001,14(5):69-71
在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作进一步前瞻性的考察时,学界往往较多地将注意力放在政治体制改革之上,而很少注意到政治文化的泛化性影响。本文试在回溯中国政治经济体制形成的特点及由此产生的政治体制改革、政治文化转型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后,揭示政治文化转型和经济体制改革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揭示我国渐进式体制改革的文化渊源。 一、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政治文化转型及三者的关系 从50年代初开始,我国在建立新中国的政治体制时,主要模仿苏联建立起中央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同时,为了尽快恢复国民经济和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