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19世纪末,西方人类学界在研究宗教起源的问题时,有一种“原始一神论”的观点,认为所有的宗教最初起源于“原始至上神”(Primitive supreme being)观念。较早持此观点者是苏格兰学者A·兰格(1844~1912年)。他根据当时的民族志资料,在其《宗教的形成》(1898年)一书中指出,在澳洲东南部的土著、菲律宾丛林中的小黑人、马来半岛的塞芒人、印度洋的南安达曼人、亚洲东北部的爱努人以及非洲腹地身材矮小的人种当中,皆信奉一位造物主的至上天神,而且这类天神具有明显的道德属性。它们不是从基督教世界传来的上帝,也不同万物有灵或祖灵观念发生联系,因为在这些原始民族中既没有发现外来基督教的因素,也没有发现对万物之灵魂的精灵和祖先亡魂的崇拜现象。他称这种唯一被崇信的天神为“原始至上神”。他的所谓“原始一神论”的观点能否成立,可以探讨,但被他指出原始民族信奉一位至上的天神这一现象,确是事实。他认为原始至上神的观念非常古老亦颇高级,它不是从进化论学者所主张的万物有灵或祖灵等观念演进而来的,也不是低级神发展的产物,而是有其独立的来源,即原始民族有制造东西的观念。他们将这类观念投射到一位具有非凡力量的世界造物者身上,并赋予它们原始伦理道德的种种属性。他说:“人类最早的宗教  相似文献   

2.
风俗是构成民族独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虽风俗的具体形成和发展、演变,影响其因素无疑是多方面的。然而,一般地说,于风俗影响最为深刻且最广泛的,我以为莫过于万物有灵论的宗教观念,以及与之构成整套体系的宗教情绪和宗教活动。 马克思曾指出:“宗教本身是没有内容的,它的根源不是在天上而是在人间”恩格斯亦说:“宗教是在原始的时代人们关于自己身体的自然和外部自然的错误的最原始的观念中  相似文献   

3.
一 灵魂观念在一切宗教中都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观念之一。按照近代西方宗教学的奠基人爱德华·泰勒的“万物有灵论”,灵魂观念是整个宗教信仰的发端和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全部宗教意识的核心内容;如果没有超自然的不朽的灵魂观念,就不可能有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灵观念,从而也就不会有所谓宗教信仰本身。在很多民族的观念中,生命与灵魂休戚相关,魂即生命,是生命形体的主宰。 纳西族称灵魂为“哦哼”(o he),有时单独用为一词,有时把“哦”、“亨”分开用为二词,都指“灵魂”。如失魂叫“哦亨媲”或“亨媲”。“哦”或“哦亨”也指人或物体的影子,水中的影像等。“灵魂”与“影子”一词二  相似文献   

4.
最近,本刊编辑部邀请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学院、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及本校从事哲学、文化学、人类学、文艺学教学和研究的部分同志,就神话思维模式问题进行了讨论。大家认为,近年来神话之所以倍受学者们青睐,除了它具有丰富的内涵这一原因之外,还在于它的思维模式本身。讨论中有的同志认为,从思维学这个角度看,神话既是原始人对世界万物秩序的解释模式,也是解释者自身的思维模式。也就是说,在神话中,既包含着被解释着的世界万物的秩序,也包含着用来解释世界秩序的思维程序,这二者在神话中是尚未分化的。事物都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思维形式也是这样。用现代人解释世界秩序的思维程序往前推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神话思维模式的特点。现代人用来解释世界万物秩序的思维程序,可以归纳为下列四种:因果序、行为序(行力效果)、矛盾序(对立统一)和系统序。用这种思维程序往前推移,我们可以发现,原始人在神话中,在解释世界万物秩序时,把一切都简化为行为秩序,是一种简单的刺激反应,即把世界万物及其变化都投射为一种行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例如天下雨与庄稼成长、太阳落山与天黑,都是行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由此,有的同志又提出,人类最早的观念是万物有灵这一提法不一定确切。从神话解释世界万物秩序的思维程序来看,万物都有行为,但万物不一定有灵,如“雨”、“太阳”、“树”就不一定有灵。万物有“行”论要早于万物有灵论,灵的观念的出现,要比“行”的观念晚得多。马利诺夫斯基不同意泰勒、弗雷译的万物有灵论,但他没有提出新的概念来代替,这个新的概念,是否就可以叫做万物有行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羌族民间宗教与道教的关系源远流长。道教在西蜀的初创和传播,吸收了不少羌族民间宗教的成分。羌族巫师传承的历史文化背景,反映出羌族民间宗教与道教古来关系甚密。道教的多神崇拜,正建立在民间由“万物有灵”的原始观念演绎而出的原始多神信仰的基础之上,这自然就与羌族民间多神信仰相融汇或取而代之。而佛、道合一的信仰形式,则表现了羌族民间道教信仰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6.
黄友贤 《新东方》2008,(10):60-64
黎族群众认为世间万物诸如日月、山川、江河、树木、风雨、雷电等都有灵魂,因此产生了以“万物有灵”观念为主的原始宗教信仰,衍生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等宗教信仰意识。黎族社会中蛙崇拜的产生也是源于“万物有灵”观念,主要表现的是对蛙魂、蛙神的崇拜。和广西壮族社会的蛙崇拜相比,黎族的蛙崇拜没有种类繁多的祭祀方式,也没有宏大的祭祀场面,而是以一种特殊的表现方式存在于黎族社会中。  相似文献   

7.
东巴教是纳西族的一种古老宗教,其特征是多神崇拜和万物有灵。用象形文字书写的东巴经典有1500种,30000余册,内容包括哲学、历史、宗教、医学、天文、历法、民俗、文学、艺术等,被誉为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东巴”意为智者,他们往往集巫、医、学、艺、匠于一身,是东巴教  相似文献   

8.
东巴教中有一种特定的“巫力”(魔力)崇拜,即纳西人所称“汁”( rherq)的威力、威灵观念.这种类似“玛纳”巫力观念的内涵比较复杂和丰富,既包括了天地山川河流日月星辰木石老虎牦牛白鹤雄鹰等自然物、动物等的神秘力量,也包括了各种神祗、精灵、祖灵、酋长、头目、传说中著名的巫师、祭司等宗教专家的威力,还包括了厉害的敌手、对手以及各种厉害的鬼怪的威力.显然,这是一种从万物有灵观和泛灵观中衍生出来的巫力崇拜观念,这种威力、威灵观的有关善恶的社会性特征不明显.对“汁”(rherq)威力的崇拜,则主要存在于宗教专家——祭司和巫师这个阶层里,是一种特定的社会阶层内的“巫力”(魔力)崇拜.  相似文献   

9.
西欧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举起科学和民主两面旗帜,批判封建神权和宗教迷信,打破各种形式的蒙昧主义和专制主义的束缚,做得比较彻底。但资产阶级一旦掌握了政权,仍然需要利用宗教。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伏尔泰,深刻地揭发了天主教的罪恶,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准备起了重大作用,但是伏尔泰说,为了约束“平民”,保证“秩序”,“即使没有上帝,也要创造出一个上帝来。”不过,一般的说,资产阶级的上帝,是不反对科学和资产阶级民主的。原始宗教起源于祭祀,由于幼稚的人类对自然界怀有朦胧的敬畏、希望和神秘感而产生的。人类按照自己的想象和希望造神。希腊神话所包含的万物有灵论的观念具有异乎寻常的  相似文献   

10.
远古时代,人类就有了"万物有灵"的观念,并由此产生出对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巫鬼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我省一些苗族地区的丧葬习俗就是原始宗教中灵魂崇拜、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的混合形式.由于苗族的丧葬习俗孕育于宗教背景之下,是在灵魂观念产生不久随之产生的,因此,它是苗族所有习俗中形成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习俗.通过纳雍地区苗族丧葬习俗的探讨,我们不仅可以窥见苗族宗教之一般,而且对于我们研究人类古代宗教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马玉珍 《求索》2016,(4):188-192
上古时期人们所认为的“神”的世界,其实是无比强大的外部世界和当时人力局限二者产生冲突后衍生出来的“第三世界”,只是当时人们无法自知这一点。“神”的世界主要通过宗教祭祀仪式展示出来,并非纯虚化的世界,具有实体存在的形式。从原始宗教祭祀活动与上古神话生成的内在逻辑理路来分析,先民受万物有灵观念影响,“神”是先民根据自身“原型”,将自我形象高大化了的结果,是先民“自我”意识觉醒前的一种尝试和探索,神力主要通过原始宗教祭祀活动中负责人神沟通的巫祝来体现。上古时期规模化的宗教祭祀活动表达先民最基本的生命诉求,其中有意识无意识地生成了上古神话中的诸多神,以祭祀活动表现人对神的依赖,神对人的护佑,人神的互化,从而成就一种神圣的人格,成为人们尊崇的对象。  相似文献   

12.
正郎万平,富源县古敢乡人,作为水族传统信仰圣物——吞口的传承人,他孤独地坚守着这片水族传统信仰的土壤。吞口是水族的一种宗教法器,是水族民间信仰体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水族人过去相信世间万物都有灵魂,而吞口正是用来降服这些灵魂及灾难。  相似文献   

13.
一 强调道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周敦颐十分注重道德教育的目的。他认为 ,道德教育的目的是要为封建社会培养圣人、贤人。他在《通书·志学》中说 :“圣希天 ,贤希圣 ,士希贤。”周敦颐竭力主张圣人在位 ,由圣人作一国的领导人。他说 :“以仁育万物 ,以义正万民。”①凡一国的领导人都要修圣德 ,纯其心。周敦颐指出 :“天道行而万物顺 ,圣德修而万民化。”②“仁、义、礼、智四者 ,动静、言貌、视听无违之谓纯。心纯则贤才辅 ,贤才辅则天下治。纯心要矣 ,用贤急焉。”③ 在周敦颐看来 ,心纯能得到贤才的辅佐 ,有了贤才的辅佐就能平天下 ,因此 …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宗教的人是一些努力在“圣”的空间中求存活的人。他们的生活体验和心路历程对于许多不拥有宗教感情的人,是难以理解和缺乏真实的。为了完成对傅主教的这次采访,在1998年的这个“圣周”里,我三次走进教堂,跻身于虔诚的教民中间。我默默地注视着他们祈祷、注视着他们流泪、注视着他们分享基督的圣体。傅主教站在高高的祭台上,与他身后的所有圣职人员一起,重宣着他第一次领受司祭圣职时的誓言——天籁般的声音漫过人们的心田。我追随那声音而去,渴望着能够听到他内心的微语——  相似文献   

15.
苗族是一个古老而迁徙频繁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苗族人民饱受各种自然灾害和统治阶级的盘剥,其社会生产力几伏几起,经济生活时表时盛,因而反映在祭祀活动方面,也是时断时续,时简时繁。本文拟就叙述这一过程。 苗族和各民族一样,当在远古时,科学、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情况上,均认为万物有灵,尤其是对死去的先人认为其幽灵还在,更是他们五体投地的崇拜者。认为只要求得祖先灵魂的支持和护佑,事事就能如愿以偿,就能欣逢太平盛世,雨顺风调。因此凡是经过自己劳动而获得的成果,他们都认为是祈求祖神所得到的恩赐,于是大加祭祀,以报其“恩”;如遇自然或人为造成的灾难,他们则认为是祭祀不周而未能得到祖先神力的支持所致。正如恩格斯说:“在远古时代,人们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了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悟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从这个时候起,人们不得不思考这种灵魂对外  相似文献   

16.
清教的家庭伦理观主要由家庭构建观念、婚姻观、夫妻观、子女养育观等方面构成,其伦理实践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目标是组建一个有良好秩序的属灵家庭,并以家庭为单位构建一个理想的社会体制.清教家庭伦理观念继承了中世纪欧洲家庭伦理观念,由于受到宗教改革运动和资本主义的兴起等多方面影响,清教家庭伦理观又具有相当的“现代性”,如他们伴侣式的婚姻观念、对性的积极态度、对子女的良好教育以及从家庭出发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等.可以说,清教家庭伦理观念是西方社会从中古家庭伦理向现代家庭伦理过渡的一个重要形态.  相似文献   

17.
<正>传统中国的社会救助系统中,宗族互助是一个最基本的内容。通过祭祀活动,怀念祖宗的恩德,祈祷祖先保佑子孙的平安发达。去年底,有几位博士“郑重呼吁国人慎对‘圣诞节’,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他们惊呼“西洋文化在中国已由‘微风细雨’演变成‘狂风骤雨’”。其实一般中国人过圣诞节,只是商业文化与娱乐文化,看着西方的圣诞节热闹而又丰富多彩,借来自娱自乐一番,何必大惊小怪?这与其说是西方文化,毋宁说是传统中国文化的现代版。为什么中国人能这样做?蔡元培在上世纪初的一次演说中说:“吾国本无宗教,何必更有所提倡?”所以,中国人的宗教观念是淡泊的,也是很包容的。他们过完  相似文献   

18.
苗族的巫术文化以信鬼好巫、多神崇拜为内容,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过较大的影响。《永绥厅志》上说苗民有七十二堂神,其实,细究起来,还不上这个数。苗族受万物有灵论的影响,认为鬼神无处不有。比如我省榕江苗族认为,人不能生育就是“期者留”鬼在作祟:秧苗长得不好,是“期者牙” 鬼在暗中毁坏;人被溺死,罪责不在于水,而是“西翁”鬼在拖脚。因此为了使一切顺利,就必须借助那些可能与他为善的超自然力中得以保证,或者防范那些可能对他贻害的超自然力以避免灾星。要达到这两个目的,苗族认为非通过巫术不可。  相似文献   

19.
神话是怎样产生的呢? 有的说:“神话是原始人好奇轻信才发生。”有的说;“神话是某种思想状态的产物。”有的说:“神话为宗教观念所产生。”……以上各说有一共同特点,就是将神话仅仅归结为一种观念、思想、心理的产物。我认为神话是一种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的产生,不能仅仅归结为一种观念、思想、心理,应该追溯到它是物质基础的反映,是物质基础上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  相似文献   

20.
宗教“五性”,是指我国宗教具有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长期性和复杂性,是党和国家制定宗教政策的基本依据。 1、关于宗教的群众性。宗教群众性是由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属性决定的。宗教之所以能够存在,就是因为有相当一部分群众信仰它。全世界信仰宗教者占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二,我国信教群众在全国总人口中比例不大,但绝对数字不小,已达到1亿多人。从某意义上说,正确对待宗教问题就是正确对待信仰宗教的那一 部分群众的问题。正如朱钅容基总理所说:“我国有上亿人信仰各种不同的宗教,宗教工作是关系到把上亿人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把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