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我们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道义上的义务。正确实施正当防卫不仅有利于制止和预防不法侵害,维护合法权益,而且有利于弘扬正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正确认识正当防卫是正确实施正当防卫的前提,因而正确认识正当防卫十分必要。根据我国刑法第20条的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并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正当防卫行为不承担刑事责任。那么,一个人的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应怎样判定呢?这要对行为…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是为制止不法侵害行为所实施的,符合社会正义,因而它是公民的一项合法权利,通常被称之为正当防卫权。在现代法治社会,刑罚权由国家行使,原则上是不允许个人以实力来处置违法犯罪者的。但是,为何允许在紧急情况下由个人对不法侵害人实施侵害行为,而不负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3.
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造成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正当防卫的成立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必须有危害社会的不法侵害行为的发生,如果事实上不存在不法侵害,行为人误认为存在不法侵害而对假想中的侵害者进行防卫,则属于假想防卫;不能对合法行为实行防卫;对依法执行公务、执行命令的行为,公民或司法工作人员追捕、扭送正在进行犯罪的犯罪人或者被通缉的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对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行为等都不能实行正当防卫。2、不…  相似文献   

4.
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造成的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未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它的法律意义和社会意义在于保护你及时有效地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有利于制止和减少违法犯罪 ,维护社会治安 ,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免受不法侵害。正当防卫不仅是你的合法权利 ,同时必须看到它又是你的法律义务。无论你本人或他人 ,如果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有条件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不进行斗争 ,在客观上是纵容犯…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正当防卫问题正当防卫问题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之一。教学时,要着重讲清其概念。对此,可采用探研法(即提供思维材料。提出思维方向),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出正当防卫的概念来。对于我国刑法第20条第一款规定的正当防卫的概念,即"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应从三个方面予以把握。第一,从防卫的目的、对象、时间上把握。从防卫的目的上看,是为了保卫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  相似文献   

6.
咨询台     
《中国保安》杂志社:我是一名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保安员,现在一家属院执勤,因经验不足,很怕处理不好一些突发事件,特来信咨询一下:假如在我的执勤范围内有人行窃,发现后在抓捕过程中,对方持有凶器,如果无意中重伤行窃者是否违法?读者张飞龙张飞龙同志:根据《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已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一但是应当减轻或者…  相似文献   

7.
2006年5月,中学生李某放学后被马某等人持刀拦住,索要钱财。李某不从,便遭马某等人无故殴打,致使李某头骨破裂。反抗中,李某抢过刀一阵乱捅,正刺中马某胸部,致其出血休克死亡。本案中,李某是否应承担法律责任。我国刑法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根据法  相似文献   

8.
以案释法     
开车撞人也算正当防卫吗?马涛是某单位会计,刚从银行取款出来,正准备开车回单位发放工资,两名男子骑着一辆摩托车从小汽车东侧经过,突然,坐在后座上的一名男子拉开小汽车车门将车上的手提包抢走,之后仓皇开车逃窜。马涛立刻驾驶小汽车猛地加快速度向摩托车追去,并将摩托车撞倒,车上的两名男子从地上爬起后,迅速逃离了现场,手提包丢在了马路上,马涛将包安全捡回。案例:认为马涛的行为应属于正当防卫。因为正当防卫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从上述的案…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熟悉掌握其要件,有利于区分正当防卫与其它罪的界限,有利于及时制止各种不法侵害行为。  相似文献   

10.
案例:马某因其妹妹前不久被刘某打伤,便纠集李某、徐某等来到刘某家寻求报复,以致引起双方斗殴。打斗中,刘某用刀将马某、李某二人扎伤,马某、李某二人被扎后跑出刘某院子。徐某见状也急忙逃跑,刘某紧追不舍。慌乱中徐某被院内的杂物绊倒,刘某趁势用刀扎向徐案例:某。经法医鉴定,马某、李某、徐某三人伤情均为重伤。我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刘某扎伤马某、李某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赵焱 《中国保安》2003,(12):21-22
何为正当防卫正当防卫在结果上给他人造成了损害,看似具有社会危害性,而实质上确实为了保护国家、集体、本人或他人合法权益而实施的防卫,是对社会有益的行为,因此可以不负刑事责任。由于正当防卫是以一定的人身财产损失为代价的,因此它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才能成立:1、必须存在不法侵害。2、必须是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3、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4、必须有防卫意图——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5、防卫不能超过必要限度。刚满22岁的叶晓勇,是浙江省某市的农民,本是安分守己、老实巴交的他做梦也没想到,一场飞来的…  相似文献   

12.
正当防卫防卫不适时假想防卫防卫过当正当防卫:指对正在实施不法侵害行为的人造成一定的损害,以防止或者减少合法权益遭受实际侵害及其损失的行为。防卫不适时:指对尚未开始或者已经结束的不法侵害行为实行所谓“防卫”的情况。假想防卫:是指把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侵害行为误认为是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并进而实行“防卫”而致人重伤、死亡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宝音图 《前沿》2008,(11):117-119
“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中设立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正当行为的一种,是法律赋予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一种重要权利和手段,是法律赋予公民在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可采取的正当行为。其目的是鼓励公民与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作斗争,从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及公民的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相似文献   

14.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在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可采取的正当行为。为避免其被滥用,法律对此防卫行为在起因条件、时间条件、对象条件、主观条件等方面规定了严格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5.
正当防卫是我国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是同违法犯罪斗争的有力武器。正确行使正当防卫应避免以下几种错误。一、假想防卫假想防卫是指由于行为人主观认识上的错误,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不法侵害,臆想为存在而进行了所谓的“正当防卫”,结果造成他人无辜受伤害的行为。从我国刑法对正当防卫的规定来看,正当防卫针对的是不法侵害。如不法侵害不存在,正当防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前提,行为人所进行的“防卫”,不能认定为正当防卫。二、防卫挑拨防卫挑拨是故意地挑逗对方进行不法侵害而借机加害于不法侵害人的行为。正当防卫是当事人为了保护一…  相似文献   

16.
正当防卫必要限度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刑法理论界对此有许多种说法,但都未能科学地解决必要限度问题;判断是否超过必要限度要把握一个基本原则,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把握:一是把足以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的实际需要作为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二是没有造成不应有的损害;无限防卫并非没有限度,它是指对特定形式的特定犯罪的防卫,即使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7.
正当防卫制度在我国刑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于维护国家、集体、个人、他人的合法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受传统国家本位思想以及法条自身规定过于简洁等影响,正当防卫制度在司法适用中出现异化,背离其保障公民自救权利的初衷。其中,对正当防卫的前提性条件——不法侵害的误读是目前实践中正当防卫认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实践中,过分限缩不法侵害的范围、模糊被害人过错与不法侵害的界限等原因造成大量不法侵害难以被认定,从而导致防卫人行为的防卫性质被否定。只有明确界定不法侵害,才能更好地保障正当防卫制度在实践中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8.
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需要弘扬一种什么精神﹖一个崭新的时代,需要造就什么样的英雄﹖当今中国制定的统一完备的新刑法典为正当防卫行为确定了法律保障。面对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防卫致不法侵害人死伤,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每一个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早在1979年,刑法第十七条规定:“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我国刑法设立正当防卫制度实施十几年来,为鼓励广大公民敢于…  相似文献   

19.
保安员在工作中经常会和违法犯罪分子接触,尤其是在派出所辅助执勤的保安队员。面对歹徒我们的保安队员是勇敢的、忠于职守的。但是,由于一些队员对于法律知识的欠缺,往往会给自身带来不必要的困惑,尤其是在与歹徒搏斗时不知道该如何把握分寸。对于正当防卫的规定在《民法通则》、《刑法》及《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均有论述,如何在工作中更好的运用正当防卫来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是每一个保安员都需要掌握的。在《刑法》中规定只要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  相似文献   

20.
在对正当防卫进行具体分析时,其中的不法侵害之紧迫性的判断标准一直是非常难以认定的问题。而不法侵害之紧迫性成立与否的判断标准会直接影响正当防卫是否成立的具体认定。尽管不法侵害之紧迫性并不是正当防卫认定过程中的唯一考虑因素,但为了有效地解决正当防卫认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争议,就需要对诸如正当防卫之不法侵害的紧迫性判断标准等问题予以一个刑法教义学意义上的类型化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