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德育课程改革是德育创新的基础,也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关键。文章从人本理念出发,分析了我国当前德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而提出了德育课程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基于"美德是否可教"来探讨德育的实效性问题,首先产生出德育的可能性问题,而可能性问题是探讨德育实效性问题的前提。在德育实施过程中,德育的复杂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深入探讨德育的实效性问题应以可能性论证为基础,以复杂性把握为依托,以有效性提升为重点。总体来看",人性向善"保证了德育的可能性,德育内容的庞杂及其矛盾与道德价值观念的冲突削弱了德育的实效性,道德认知与行动的有效性则提升了德育的实效性。简言之",人性向善"提供了理论支持,矛盾冲突明确了问题所在,认知行动指出了解决策略。这三者明确地回答了如何完整把握德育的实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作为高校德育新观念的“德育亲和力”,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新时期高校德育的理解力、认同感、接受度和参与性,有利于提高和增强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及工作效果,也有利于新时期高校德育的科学发展。解决当前高校德育实效性差的现状,提高高校德育亲和力是较为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围绕解决德育的有效性问题,近几年来,教育界特别是广大德育工作者作了大量的工作和有益的探索,然而,德育工作实效性差的问题仍是困挠中小学教育的难点之一。笔者认为,增强德育的有效性应着重从以下八个方面去做些工作。 1.领导端正教育思想。这一条是解决德育有效性问题的决定性因素,领导由口头重视德育变为实际行为上重视德育,一切事情就好办了。领导  相似文献   

5.
人本德育是一种新的学校德育范式。目前高职院校德育教学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实效性低下等问题,各类高职院校在新形势下应积极研究和探索德育教学与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及新方法。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指导,尝试将人本化自主体验德育模式运用于德育教学与德育管理工作中,以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德育实效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目标。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德育的实效性,教师应从自我审视的角度,针对存在的问题,增强自身素质和育人意识,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合力。  相似文献   

7.
《湘潮》2007,(7)
德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年来德育实效性低下,帮助学生奠定正确的思想道德基础,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增强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成为了困扰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从德育的工作本质、高校的德育工作实质及目前高校德育工作的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努力探索适合高校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工作途径。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德育的研究与实践力度空前地加大了,德育内容与目标体系的研究、德育理念与方法的研究、德育机制的研究、德育系统论的研究等学术研究异常活跃和深入,但是,“道德滑坡”现象却十分严重。在这样一个令人困惑的德育态势面前,全面而深入地分析造成这种不能令人满意的德育收效之原因,积极寻找改善德育工作的不利局面之对策,对推进学校德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模式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出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网络作为科技进步的产物,一旦浸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便由技术层面上升到文化层面,从而形成网络文化。高校德育在网络文化背景下出现了那些新特点?如何构建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模式?笔者试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的新特点1.德育信息的海量化和更新的快捷性。网络信息内容十分丰富,极大地丰富了高校德育的信息资源,扩大了高校德育覆盖面,拓展了高校德育的空间和渠道,为高校德育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增强了高校德育的时代性、实效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0.
高校德育模式的建构策略,是由高校自身的任务、性质和特点决定的,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解决当前高校德育中存在问题的要求;高校德育模式的建构策略,旨在探讨提高青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方法,其目的是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文章从高校德育模式的研究背景、基本理论着手对高校德育模式建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德育在素质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但是,其缺乏实效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造成德育低效的原因很多,其中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及其在德育活动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即忽视学生作为独立生命个体的存在,是根本性的原因。因此,要切实提高德育实效性,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关注生命,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指向生活世界视域中的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的德育理论与实践活动过程中,解决德育失范,德育机制失灵,德育实效性低的现实,仅靠德育自身的隐性博弈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传统德育中的政治化、知识化和功利化倾向,也只是德育活动过程中的表面现象,其深层原因在于研究德育的哲学观和方法论上存在形而上学的倾向。因此,超越传统思维定势,在更为广阔的理论空间寻找德育创新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3.
德育实效性问题一直是道德教育中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从道德脱离控制视角探讨了通过心理辅导提高个体的移情和道德认同能力,降低犬儒主义,提高主观道德强度等措施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少年,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地研究周围世界,而且仔细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只有当他不仅努力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而且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这里说的就是学生的精神生活的一切领域里的自我教育。”深刻理解著名教育家的自我教育理论,分析目前德育工作现状,使我认识到,忽视学生的自我教育是德育工作实效性差的主要原因,德育工作者应增强自我教育意识,积极探索通过德育实践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路子。  相似文献   

15.
李艳 《求实》2006,(Z1):207-208
认识德育新特点,是为了深刻揭示德育新规律。对新形势下德育新规律的揭示,是对传统德育认识的深化和升华。近年来,德育不断推行改革,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在整体上,我们不得不承认德育实效低,究其根源,德育内在要素之间缺乏互动是我们所面临的德育的基本现状,也是造成德育实效低,知行脱节的根本原因。因此,研究和自觉遵循德育主体间多向互动规律,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德育主体间多向互动规律,是指德育成效如何,主要取决于主体参与德育活动的广度和各个主体之间多向交往互动的深度。从与传统德育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全面认识德育…  相似文献   

16.
学校道德教育实效性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教与学的二元对峙,即德育目标的统一性与教育对象的多样性之间的矛盾、规范性德育理念与学生道德主体性之间的冲突、理论型德育范式与学生实际道德生活的分离、理性泛化德育模式与学生道德情感的断裂。造成这种二元对峙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主客二分思维模式的影响。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现道德教育真、善、美的统一,即实现教与学之规律的统一,实现从主客体到主体间的转换,进行欣赏型德育教学尝试。  相似文献   

17.
音乐德育模式是在音乐艺术教育的基础上,根据音乐艺术教育与德育教育主体及客体的需要所形成的有利于提高客体音乐艺术素养和道德水平的一种教育方式;是一种音乐艺术教育的新理念,一种德育教育的新视角,更是高校德育改革和发展的一条新路径。文章在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视域下,论证了高校构建音乐德育模式的可行性和意义,阐明了高校音乐德育模式的构建策略与方法,以期为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提供新的思路和举措。  相似文献   

18.
少先队工作要彰显个性和特色,增强德育实效,校本化是必由之路。伴随着“主动发展教育”为中心的整体改革实验,在整体办学校本化的过程中,应城实验小学强化少先队工作的德育功能,以校本德育阵地为基础,以爱的教育为突破口,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多途径拓展少先队工作领域,建立具有校本特色的,对学生道德养成发展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开放性的少先队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9.
德育的实效性,既是指德育的内在效果,即德育要求能够顺利地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也指德育的外在效益,即德育通过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学校德育的实效性还表现在德育效率上,即以一定的人、财、物、时间投入获得最佳的效果和最大的效益。德育的效果、效益和效率共同构成了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基本内涵。基于以上  相似文献   

20.
《世纪桥》2017,(3)
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刻影响着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行为习惯,这使得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环境。为此,高校德育工作者要正确认识新媒体传播的长短,立足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发挥新媒体传播的优势,加强研究学习,转变教育理念,优化德育内容,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切实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