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自然生态的日渐恶化 ,生态伦理学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理性反思生态伦理学研究中的扩大道德对象范围、自然生态的价值与权利、人与自然生态的平等观等焦点问题的基础上 ,生态伦理学的核心始终是人的思想观念与行为 ,结合自然生态因素来思考人的伦理道德问题是其根本特征 ,以人的发展为前导 ,人与自然生态和谐持续发展是其根本追求。  相似文献   

2.
伦理学(environmental ethics)或生态伦理学(ecoethics)是当今伦理学的热点之一.有些学者不同意将其划为伦理学的一个分支或应用伦理学,他们认为,环境伦理学蕴含的是一种全新的视域和价值观,它要求将"伦理"扩展到其概念范畴之外,"伦理"原本是用于谈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现在环境伦理学,用来关注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已经与传统的伦理学相距甚远.显然,这样有利于突显环境伦理学的学科地位,强调其在现代社会的思想意义.不过,就严格的学科分类上说,环境伦理学确属伦理学的范围.  相似文献   

3.
生态伦理学又称环境伦理学。它是一门从伦理道德角度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交叉性新兴学科,是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失误引起生态环境危机的哲学反思。当前在我国加强对生态伦理学的研究,对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生态学视野内,以生态伦理学观照人—自然—社会整个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为指导思想是走出生态危机的一条根本途径。生态美学、生态伦理学为“自然美难题”的解决提供了境域。自然美在多大程度上生成和如何生成,是人类摆脱生态危机的一个尺度,也是生态伦理学落实到实践中的一个向度。它祈向的目标是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但其前提和基础则是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共存共荣、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伦理观点主要是围绕着"爱"和"性"规划人生并为之指示路向和提供原则的.弗洛姆的"爱情伦理学"同费尔巴哈的"爱的宗教"有着内在联系,从总体上看有泛爱主义的倾向;马尔库塞的"爱欲伦理学"从存在论的角度对人寻求新的存在,具有相当强的理论感召力和征服力;赖希的"性欲伦理学"是一种赤裸裸的性革命、性解放理论,在许多人还未充分享受到"寓于爱情中的自然的幸福"的情况下,这一理论激荡人们的心灵也不是偶然的.  相似文献   

6.
独立的环境法益是否该当,争议较多。修正的环境法益理论认为基于传统环境功利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上“完备”的环境立法还缺乏独立的环境法益的保护。生态的环境理论基于自然存在的客观性认为生态的伦理学是“生态”(自然存在)与“伦理学”(社会性存在)的结合,在该结合体系下,人处于自然序列而非当然的“统治者”。如此一来,独立的环境法益的存在便只需要法规范的认可了。  相似文献   

7.
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的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而生态伦理学核心内容是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解读生态伦理对于低碳经济的建设有积极意义,马克思的思想中包含了丰富的生态伦理内容,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本论》等著作中明确阐述和论证了马克思生态伦理学基本理念和观点.梳理低碳经济的发展与马克思生态伦理的内在关联性既有理论意义更具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态危机的加剧,有关生态环境的研究渐入佳境,如生态伦理学、生态哲学等成为研究的热点。这也反映出生态环境的治理与解决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本文主要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探讨生态危机加剧的原因,并尝试找出解决之道,能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价值问题作为生态伦理学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对传统伦理学实现突破的切入点。自然界是否具有价值?是否具有独立于人之外的内在价值?这是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争论的焦点。人类中心主义者认为只有人才具有内在价值,自然界没有内在价值,只有工具价值;非人类中心主义者则认为除人以外,动物、生命个体以及生态系统都应具有不依人而存在的内在价值。两者分界的依据是人是否是价值的唯一载体;两者分歧的原因是对内在价值理解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生态女性主义的哲学批判是从思维模式上对西方历史文化中妇女从属地位和自然从属地位的关联性的揭示.它认为,以主宰关系为核心的二元论思维模式是这种关联性的基础.超越主宰-服从关系的二元论不是简单的价值逆反,而是在差异关系中去除等级主宰,建立非等级化差异概念,以重构关系和身份.生态女性主义哲学尝试通过具身认知途径来实现建立非等级化的差异概念,进而达到彻底的非二元论,在自然和人之间建立合作关系的伦理学.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着人民的福祉,关系着民族的未来.江泽民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实践中从哲学、伦理学的视角,对全球特别是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刻地思考,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见解,是我们新时期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思想宝库.  相似文献   

12.
律师伦理学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这门学科在我国尚处在初创时期,因为这样研究的人甚少,研究起来也较为艰难。然而律师的实践活动和人民的伦理观念,却十分需要我们加强对律师伦理学的探索与研究。本文拟从有关方面对律师伦理学作一些分析归纳,以期对律师的实践活动有所禅益。一、律师伦理学的概念与性质伦理学是一门板为古老的学科。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人伦”、“道德”概念和“人伦以为理”的说法。到了秦汉之际,形成了“伦理”概念。所谓伦理,就是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①。在我国古代没有伦理学的概念,现在使用的伦理…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 ,中国伦理学会道德建设研究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委党校和中共文登市委在济南和文登联合召开了“新世纪伦理学发展展望”理论研讨会 ,与会的专家学者结合对文登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就的考察、学习和研究 ,热烈地讨论了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伦理道德建设的现状、面临的难题以及新世纪伦理学发展的基本趋势等问题。与会学者一致认为 ,要科学的认识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建设的总体状况 ,克服道德评价中的盲目乐观和消极悲观倾向 ,首要问题是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仔细的解剖世纪之交社会发展的“时”与“势” ,确立着眼于宏观的历史比较、着…  相似文献   

14.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一切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生态环境危机趋势的发展,使许多学者抛弃了人类中心论的伦理学,去探索把自然包括到人的责任范围内的可能,去探讨当今人类在自然界、环境状况、人同地球上生命关系的深化和发展等方面对子孙后代所负的责任。因此,对生态伦理道德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强调道德行为者的品质特征一面.近年来,人们在反省西方近现代"规范伦理学"一些流弊时,提出要重新推介亚氏伦理学的价值.本文指出,亚氏的"德性论"与种种后起的"规范说"固然论题各异,但其中又显现着理路上的脉络贯通之处,这就是长期左右着西方伦理学研究方法的那条普遍主义形式化的认识路线.为对亚氏理论的实质有一个较准确的判断,文中以孟子的哲学立场为据,分三个层次对两种"德性"观的不同特点做了分析.进而认为,在"德性"问题上亚氏和孟子各自持有的"理论旨趣"或"实践感"值得人们深思;对亚氏伦理学及其对西方人感悟道德的方式所具的深刻影响,更有必要引发一种清醒认识.  相似文献   

16.
环境伦理学是旨在解决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学科.在建构环境伦理学的逻辑起点问题上向来有以人为中心和以自然为中心之争.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对人类中心论和自然中心论进行了重新审视,并从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人的主体地位、代内公正和代际公正、环境道德实践等方面,提出和论述了人与自然协同共进是建构环境伦理学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7.
作为"国内黑格尔研究第一人",张颐不仅通过对黑格尔文本的系统解读,梳理了黑格尔伦理学说的内部体系,分析了黑格尔伦理学说的基本特征,也基于他本人的东方文化背景,对黑格尔伦理学说中的一些特殊内容,特别是家庭伦理观进行了独特的解读和批评。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心理学中,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与行为倾向。受以儒家伦理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际关系模式具有浓厚的伦理色彩,大多表现为“情感性关系”。西方哲学的人际关系学说则是建立在个体主义与利害关系之上的,因此西方人际关系具有可选择性和契约性,就事论事,公平是西方人际交往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科技”还是“伦理”,都是现代人耳熟能详、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汇,但两者相联构成的“科技伦理学”一词频繁见诸书刊杂志并引起学界普遍关注,却是近年来才有的事,尽管“科技伦理学”这门学科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以一种应用伦理学的形式从道德哲学体系中分化出来。或许有人觉得,科技是求真的事业,偏重的是事实研究,而伦理学研究则是为了求善,偏重的是价值分析,两者本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但这正反映了科技伦理学处在科学技术与伦理学的交叉地带,因而是一门具有交叉性和边缘性的学科,也正是因此才使得科技工作者和伦理学工作者任何…  相似文献   

20.
让—保尔·萨特是战后法国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他把人的问题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把人的自由作为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萨特的自由概念既是本体论范畴,又是伦理学范畴。从伦理学角度研究人的自由,可以认为是解读萨特哲学自由观思想的通幽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