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一、不定项选择题 1.对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正确理解有 A.国家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所有公民一律平等 B.所有公民在制定和解释法律时一律平等 C.所有公民平等地享有法定的权利,平等地承担法定的义务 D.任何公民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之上的特权  相似文献   

2.
如何理解在不同社会制度下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或“一律平等”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所谓“人人平等”、“一律平等”,均是指任何公民或“一切”、“所有”公民无一例外地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中,为了反对封建特权而提出的口号。它最早是在1789年的法国《人权宣言》中,作为资产阶级法制的一个原则被确认下来的。从《人权宣言》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规定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是新宪法中规定的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社会主义法律实施时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它是对资产阶级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批判继承。早在1954年我国的宪法中就曾有明确的规定,后来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这一正确的原则遭到批判和否定。1978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重申“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接着,1982年新《宪法》恢复了1954年《宪法》的这一规定,并在文字上作了一些修改,把原来的“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提法,改为现在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当前,  相似文献   

4.
《群众》2014,(11):1-1
<正>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在党章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依法规定的平等权利和义务,谁也不能占便宜,谁也不能犯法。不管谁犯了法,都要由公安机关依法侦查,司法机关依法办理,任何人都不许干扰法律的实施,任何犯了法的人都不能逍遥法外。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师在授课中以主观随意性取代教材的客观性、科学性的现象。本来很好的教材,经过教师主观随意的“发挥”,偏离了航线。如,某教师在讲授“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法律常识》第二课)的含义之一——“任何公民在触犯法律时,在适用法律上都同样对待”时,用了大半堂课的时间举例。绝大部分例子是说“当今社会”公民在法律面前不平等的现象“比比皆是”。如某书记、某乡  相似文献   

6.
正基本权利篇一、平等权1、对平等权的一般性规定。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分散在宪法各部分的具体规定,主要有:第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第五条第五款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第三十三条第四款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第四十八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99高考政治辨析题第36题(题为:在我国,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公民,享有的公民权利越多。)从命题角度来看,此题继续保持了近年来高考政治辨析题的"群中有辨,群中套辨"的命题特点。因而,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是一道好题,但其答案却略嫌不足。表现在:一是答案过于简化,导致理由不充分。例如,答案第(l)要点在"我国法律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前提下,就作出了"公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不应影响公民享有权利的多少"的结论。这一推理的前提理由是不充分的胭为,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或人人平等,不只是我国独有的规…  相似文献   

8.
党是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的关键□孟基常宪法和法律是否有权威,能否保证实施,关键在执政党。邓小平要求全党直至中央都要自觉地把自己的一切活动纳入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任何党员包括党员干部,都要遵守“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在党章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  相似文献   

9.
我国1954年宪法曾规定:“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1975年和1978年宪法取消了这一内容。现行宪法恢复了这一内容,并将“法律上一律平等”改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现行宪法的这一表述,明确表明我国在立法上并非是人人平等的。这里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法律已经制定出来,在这个已经制定出来的法律面前,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任何人都平等地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力,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法律平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它为保障公民平等.反对歧视现象奠定了原则和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公民的权利义务与公民的年龄是有关系的。公民年龄与法律规定直接相关的有如下内容:六周岁:儿童应当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法第5条)。七周岁:六周岁儿童接受规定年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推迟到七周岁(义务教育法第5条)。十周岁以下: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民法通则第12条)。  相似文献   

12.
《人民日报》发表的吴邦国委员长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和尊严。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讲话阐明了法制社会的一个基本原则:宪法与法律是全体公民必须无条件遵守的根本大法,容不得任何人以任何手段打一点折扣。  相似文献   

13.
人治与法治之争自古以来就延续不断。人治与法治大体上是治理国家与社会的两种不同方式。实行人治的国家,虽然也有法律,甚至有很系统很严格的法律,可是有特权者凌驾于法律之上,可以对法律随意进行解释,自己违法不究,有罪不判,或者重罪轻判,法律只是惩治百姓的工具。实行法治的国家,则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是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人人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不允许随意解释法律,不允许任何人超越于法律之外。人治与法治问题不能孤立地看,它与政治体制息息相关。一般说来,在君主专制政体之下,实行的大都是人治。只有在民主共和政体之下,才有可能实现法治。然而,在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国,由于民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法律主要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产阶级的统治,所以真正的法治仍然难以实现。按理说,只有  相似文献   

14.
问:我是一名人大代表,人大代表与普通公民违法后,在处理程序及法律后果上有何不同? 陈健康律师答: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人大代表也不例外,人大代表与普通公民违法后,其法律后果是平等的。人大代表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为保障人大代表执行职务,法律规定了人大代表与普通公民违法后在处理程序上的不同: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非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许可,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非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  相似文献   

15.
平戈 《公民导刊》2006,(6):33-34
司法公正,是现代社会政治民主、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为了达到宪法所设定的原则,公正司法应是必然和无条件的。一把锁,为何六年才被打开?一段委屈,为何积聚六年才消解?一起民事官司,为何六年申诉才得终结?开锁的这把钥匙,便是在人大的监督下,司法活动中公平、公正的精神得到了更好体现。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这无疑对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利益关系趋于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法律常识》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违法与犯罪的联系等知识。我认识到:做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我们既然要守法,就必须知法,要知法就必须学法。但是,也有的人认为学不学法律与已无关。由于不学法,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普及法律常识的教育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法律的阶级性与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互相矛盾的。”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对于搞好这场教育以及司法实践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此谈一点肤浅的理解。法律从它产生的第一天起,就是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法律和国家一样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社会生产发展的一定阶  相似文献   

19.
新版《法律常识》第二课中增加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及其特点》这一框题。对它的理解可以使我们认清社会主义法律在本质上区别于以往一切类型法律的特点和进步性。下面就如何讲解这一内容谈一下肤浅的看法。一、社会主义法律的强制性和普遍性是真实平等的。讲述这一点时,首先联系前一节讲过的法律的一般特点。紧接着导入本课,说明一切类型的法律都有强制性和普遍性的特点,但能做到使其真实平等的只有社会主义法律。就是说,只有社会主义法律才能真正实现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相似文献   

20.
8、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的意义何在?人权是人依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应享有的权利,包括人的权利、公民的权利和特殊群体的权利。我国宪法所确认的人权是广泛的,包括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和住宅不受侵犯;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公民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