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斌庆 《世纪行》2010,(3):36-37
<正>我以极大的兴趣和毅力,用楚简文字书写了一遍老子《道德经》全文,形成了一幅50厘米宽、50米长的楚简书法长卷。我之所以能完成这一较大的工程,是因为我十分热爱和敬重这部中华民族古老的经典。老子《道德经》是中国文化的根基,  相似文献   

2.
一、《老子》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在世界上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德国十九世纪辩证法大师黑格尔读过《老子》,极为赞赏,他的辩证法受到《老子》对立转化思想的影响,是很可能的。马克思继承和改造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创造了唯物辩证法,从而形成了一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在人类历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到中国访问时,有人向他介绍《老子》中几段文字后,他极为惊叹,认为两千多年前能有这么深睿的思想,简直不可思议。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一书中对《老子》也作过高度评价。他说:“在…  相似文献   

3.
杨师群教授的论文《老子政治思想批判》深入批判了《老子》政治思想对中国社会的消极影响,实为对中国传统文化之扬弃和开新的学理探索。“杨文”的批判对象指向比较模糊,在批判中存在多重逻辑,个别论断有失公允。一是把理论与实践、价值与事实相混同,有断章取义之嫌;二是以现代学科分化视角审视《老子》思想,不予以历史的分析,有苛责古人之嫌;三是没有辩证地看待《老子》思想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有厚今薄古之弊。《老子》政治思想的扬弃和开新,应当明确批判的对象和进路,整体把握“南面之术”和“有道治世”的思想主题,以及“正言若反”和“形而上学”的言说特征,在“《老子》注我”和“我注《老子》”的辩证统一中探析《老子》政治思想跨越时空的的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4.
《老子》中的自然含义,历来解释众多,而其各种解释之间又大相径庭:有人认为老子的自然是指自然界;而有些人则认为其主要是指人文自然,是一种莫知其然而然的不加入人为的任其自然的状态。研究梳理了各家对自然一词含义的阐述,从词源和文化背景意义上对自然进行解读,借鉴海德格尔的有关思想,最后对《老子》中的自然进行了尝试性的重新释读。  相似文献   

5.
蒋昌和 《湖湘论坛》2001,14(6):64-66
楚简《老子》(下称简本)的发现与发表,是中国哲学界的一件大事。郭沂先生在《哲学研究》(1998年第7期)和《光明日报》(1999年4月23日第五版)发表了两篇关于简本与今本(指汉魏以后传本)源流关系的论文,将简本视为老聃原作完整传本,将今本近三分之二的文字视为太史儋第二次创作。我认为此观点极为不妥,简本的形式与内容是残缺的,性质上是《老子》部分原文的辑录本。这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证明。(一)简本的思想主题是玄同无为郭文断定简本是老子原作的完整传本,把今本不见于简本的章节全部视为太史儋的二次创作,论证…  相似文献   

6.
道德经画集     
张乐群 《前进论坛》2011,(3):65-F0003
《道德经》是2500年前老子的著作,是中华民族的国宝,是人类史上的璀灿明珠,是世界上发行最多的巨著。《道德经》画集八十一章,配八十一幅国画,并加有作者的解读,更适合各种年龄的人学习、理解,老子的智慧让我们一生享用。  相似文献   

7.
拉祜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古老民族,尽管20世纪前没有文字,但却创造了底蕴丰厚、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并在悠悠岁月中口耳相传、奔流不息,为丰富祖国的文化宝库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政府帮助改进了20世纪初由外国传教士设计、只限于少数宗教上层使用的老拉祜文,形成了比较科学完善的新文字后,拉祜族文化更是进入了健康发展、全面繁荣的新时代。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  相似文献   

8.
笔谈老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年11月10日至15日,全国老子学术思想讨论会在湖南湘潭市召开。来自全国21个省市的13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紧紧抓《老子》一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及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展开了讨论。这里从代表们的贺信、发言和论文中,选择几种有代表性的意见发表出来,略示会议风姿。限于篇幅,所选对象不多和已选对象的文字都不长,敬请鉴谅。  相似文献   

9.
读书偶感     
偶翻《道德经》.便去查阅老子的资料,可遗憾的是,老子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两大哲学流派之一道家的鼻祖,其身世、生平事迹,远在汉代司马迁那里就已经很茫然了。《史记-老子列传》为他作了一个四百多字的传记.而且其中有许多揣测性的词语.所以对老子的生平后人只能知其大概。书店里有关老子的传记也只能是带有演义性的传奇了。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为纪念这位伟大的航海家.中央电视台录制了郑和下西洋的电视剧。但,当年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日志,  相似文献   

10.
《老子》一书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本文拟对《老子》作些综合性的文化史的考察,就正于方家学者。 对中国文化史前史的考索 我认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上有一段并无信史可稽、仅为后世所传的“史前史”时期。西周之前的数百年乃至数千年久远的初民生活斗争和意识形态可以从现存的先秦典籍中得到曲折的断续反映,其中《老子》是一块无价之壁。  相似文献   

11.
老子的哲学及智慧对中国人的谋略艺术有重要影响。《老子》的智慧可以概括为八个方面。《老子》智慧的哲学基础是老子的深邃的辩证法。《老子》的智慧对历代中国人包括现、当代一些革命家在谋略方面有深远而广泛的影响,老子精深的智慧还将在未来无尽的历史长河中对无数人的谋略提供智慧帮助。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世纪,我们应该吸取古今中外一切智慧包括老子的精深智慧来应对各种挑战,解决各种复杂的矛盾问题。  相似文献   

12.
陈善 《青年论坛》2008,(2):150-152
《老子》一书可视作一本政治学的著作,其目的在于提出让当时的社会走出混乱局面的治世良策。在《老子》中,老子分析了东周时期社会混乱的根源在于统治者实施“有为”的政治。为此,老子认为要想天下太平,人民安宁,其根本方法就在于实行一种所谓的“无为而治”,既要求统治者应该谦退不争,清静无欲,与民无事,改变人民的心智和生活,同时又注重为政的技巧。  相似文献   

13.
蒋昌和 《湖湘论坛》2002,15(6):76-77
本人于《湖湘论坛》2001年第6期发表《楚简〈老子〉的性质辨认》一文,论证了楚简《老子》是《老子》部分原文的辑录本而不是老子原作完整传本或摘录本的观点。该文主要指出了楚简《老子》与汉以后传本(即今本)原文错简雷同的事实,说明简本与今本应是源于同一错文母本,而由于简本缺文过多,故不可能是完整传本。另据简本的制作规格不一致,简书内容部分重复,章序排列与今本不一致,证明该书三卷不是同一时间制作,简书内容来源具有随机性,因而简本只能是随机收录的辑录本而不是读书笔记式的摘录本。但是,关于老子其人其书仍然存…  相似文献   

14.
老子《道德经》是一部维护生态良性循环的经典著作。通过众多的自然界现象、社会上人际关系的行为和人们一般的思维准则,总结出宇宙总规律,即“道”的含义。过去有许多人对老子的学说有误会。从道德经中的“无为”误解为:老子的哲学是消极、落后、无勇气,反历史、反对军备、提倡妥协。其实老子的学说继承了当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其哲学的中心思想是“道”。从《易经》中“一阴一阳之谓道”继承下来。“道”先天地而存在,“德”因人世而建立。这个宇宙总规律“道”,要求人们接这总规律去办事,不要按不合规律的主观愿望去变干,不破…  相似文献   

15.
向军 《求索》2011,(12):147-148
《道德经》是一部有着宏伟完整思想体系的智慧之作,它以其特有的视角,探究了万物的本原、宇宙的形成、国家的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的哲学和政治问题。“道”是老子哲学中的最高概念,也是老子哲学中最为根本的概念,要了解老子的思想及影响,必须首先探讨《道德经》之“道”,揭示老子“道”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6.
反思历史,我对“打倒孔家店”这样的口号或者对将古文等同于封建腐朽文化的思想,一直保留着一种沉重的质疑:是否我们在倒掉了洗澡水的同时也倒掉了孩子?人文教育如果舍弃诸如《论语》、《老子》、《诗经》等这类高级文化,那么教育绝对要成为培养文化与道德的侏儒的乐园,而后循环着侏儒制造侏儒的轮回。于是,在而后的人文教育中,犹如《风波》中的九斤老太的哀叹——一代不如一代。那何止是一种无奈?  相似文献   

17.
江凌 《长江论坛》2009,(1):70-75
本文在论述图书的起源与“编辑”、“出版”概念演变过程的基础上,梳理了两湖地区出土的主要竹简、帛书文献,并以郭店楚简为例,通过分析其形制特征,比较郭店楚简《老子》、帛书《老子》与通行本《老子》三种版本的异同及其版本学价值,探讨了先秦时期两湖地区竹简帛书的编辑版本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美玉 《黄埔》2013,(2):154-158
上一期,我们一起品读了《老子》,遨游于老子构建的宏大世界里,我们深深感受到道家思想的博大精深。提到道家,提到老子,还有一个人我们不能不提,他就是庄子,道家学说的另一位重要代表人。在他离世100多年后,又一部道家学说的经典之作被创作出来,它就是——《庄子》。  相似文献   

19.
汉字文化     
谭舯 《统一论坛》2012,(1):35-37
文字是人类由蒙昧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历史上,各大古代文明都曾创造自己的文字系统,如古埃及圣书文字、苏美尔楔形文字、古印度印章文字和玛雅图形文字等,但是除了汉字以外,绝大多数古文字后来都没有延续下来。汉字是世界上唯一在古代就已出现、留存至今并被广泛使用的文字。汉字作为文化载体,不仅记录和见证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且本身也成为一种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0.
一老子之道表述于《老子》书中。《汉书·艺文志》说“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这说明老子之学主要还是一种社会政治哲学,其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当时的社会政治现实。在《老子》书中,老子把春秋末年天下大乱的原因归结为人类的开化,归结为仁、义、礼、智等道德规范的建立,归结为人类智慧的增长,认为这些东西打破了原始人类的敦厚纯朴,造成相互之间的纷争。他眷恋无知、无欲、混沌而蒙昧的人类原初时代,在他看来,这种时代是人类德性最完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