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当前,经济犯罪的特点是发案数量持续上升、流动作案日益增多、智能型犯罪严重、团伙、单位犯罪突出等.在打击此类犯罪中,存有观念上的偏差、工作运行机制不规范、经侦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基础业务工作薄弱等问题.对此,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采取严厉打击、严密防范,理顺关系、加强培训等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汶上县的征地领域职务犯罪呈现出涉嫌罪名集中,犯罪主体学历偏低,共同犯罪突出,社会危害巨大等一些基本特点;此类犯罪原因复杂,主要有犯罪主体法制观念淡薄,相关法律滞后,权力缺乏监督,征地事务不透明等;预防此类案件,需要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加强权力监督,加大打击力度,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3.
内幕交易罪是证券市场违法犯罪行为中具有较大隐蔽性的一类犯罪,打击难度较大。作为一种法定犯罪,对其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以及犯罪客体和犯罪的客观方面进行认定,应当结合《证券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正确把握,从而有效打击此类犯罪。  相似文献   

4.
跨境电信诈骗犯罪除了具有一般电信诈骗犯罪的欺骗性和隐蔽性特点,还具有跨境犯罪的特殊性,公安机关在赃款追缴工作方面难度较大。为了更好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打击与防范此类犯罪过程中,职能部门要不断加强对电信、金融等行业的监管,公安机关要把加强跨境侦查协作工作作为打击此类犯罪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经济犯罪作为一种新的犯罪形态,是当前刑事法学研究的新课题。它具有犯罪性质的模糊性、主体的智能性、行为的预谋性、空间的跨区域性、现场的不明显性等特征。对此,必须搞好侦查立案的审查和调查取证工作,以有效打击、预防此类犯罪。  相似文献   

6.
当前涉黑犯罪是执法机关的打击重点,然而由于刑法遏制上的缺欠,影响了打击效果。本文从当前刑法典对涉黑犯罪的惩治以及当前刑法对打击此类犯罪的缺欠之处进行分析,提出惩治涉黑犯罪的对策建议,包括完善刑法;在警方内部设立专门机构进行打击;坚持反腐,进行社会综合治理;加强国际合作等。  相似文献   

7.
当前非法经营食盐犯罪呈现犯罪手段愈加隐蔽,犯罪后果加剧等特点,目前适用的司法解释不能适应打击此类犯罪的需要。笔者建议在非法经营食盐犯罪的概念,立案标准、法定刑的设置等方面加强司法解释和立法完善,主要是增加此类犯罪情形的规定、降低立案标准、增加“睛节特别严重”的具体情形规定、调整法定刑设置、增加特别累犯规定等。  相似文献   

8.
电信诈骗犯罪是当前我国境内高发的一类诈骗犯罪,具有犯罪主体高度有组织化、犯罪形式多样、使用高科技犯罪工具作案和极强的反侦查手段等特点,对其侦查存在若干难点。在侦查策略上,应当采取建立全国性打击电信诈骗犯罪协作平台,成立打击电信诈骗犯罪的专业队伍,加强国际和区际合作,抓捕跨境犯罪嫌疑人等方法,才可能有效控制此类犯罪的蔓延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盗抢汽车犯罪日趋严重,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公安机关在侦办此类犯罪案件中尚存在经费不足,未能形成打击合力等困难,为此,应从强化基础工作,提高案件侦破过程中的科技含量,构建多警联动的联合打击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盗抢汽车犯罪的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10.
“新疆扒手”现象是我国南方部分城市出现的一种新的犯罪形式。本文就此类犯罪的现状、特点,成因及防范对策开展探讨,为推动公安机关打击此类犯罪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侦查行为与犯罪行为经常处于“道魔争高”的状态,这是规律。目前一些公共场所团伙侵财犯罪突出,犯罪手段和工具诡异。实战中打击此类犯罪存在一定难度,侦查效益较低,犯罪证据不易提取和固定.为此,侦查主体必须掌握此类犯罪行为的特点和规律,采取相应的侦查对策.做到精确打击、斩草除根。  相似文献   

12.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日益成为影响人民群众财产安全较为严重的犯罪,针对此类犯罪的侦查打击存在多重难点,实践中犯罪预警是治理此类犯罪较为理想的手段。通过梳理全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立案、破案、资金损失等数据,分析当前形势,调研X省及T市公安机关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预警现状,结合文献研究,探讨难点及问题,提出改良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严厉打击拐卖人口犯罪是我国政府长期坚持不懈的政策,但是拐卖人口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屡打不绝。其发生的根源有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需求旺盛的买方市场、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以及缺乏"打拐"长效联动机制等原因,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大力发展经济、建立"打拐"长效联动机制、利用新技术"打拐"、做好被解救妇女儿童的善后工作等,以有效预防、打击此类犯罪,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4.
从山东省1999年经济犯罪的基本情况看,此类犯罪具有犯罪主体复杂、隐蔽性强,作案手段智能化、专业化程度高,内外勾结、团伙作案突出,涉案价值高、区域跨度大等特点,其原因主要有经济利益驱动、打击不力等五个方面,对此应采取得力措施加以预防和打击。  相似文献   

15.
农村小城镇涉众型经济犯罪手段多样,如以招工为名的传销犯罪、以民间高利借贷为名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以种植或养殖为名的非法集资犯罪等。由于受害村民众多且村民法制意识淡薄等原因,此类犯罪往往比城市里发生的同类犯罪更易引起村民上访事件。为维护农村治安稳定,在打击此类犯罪时可适当修正刑罚配置,如废除集资诈骗死刑,令犯罪分子有机会对村民做出补偿、尝试适用刑事和解制度、扩大适用资格刑等。  相似文献   

16.
窃听、窃照犯罪包括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等犯罪行为。窃听、窃照犯罪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政治生态、侵犯个人隐私、污染文化环境、造成公众安全感下降等方面。窃听、窃照犯罪防控难点表现为认定难、监管难、打击难。完善立法、严格监管、积极预防、链条式打击是应对此类犯罪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利用固定电话、手机、网络等通信工具实施的非接触式的诈骗犯罪在我国各地迅速蔓延,呈爆发式增长,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分析电信诈骗犯罪的起源及发展,发现电信诈骗犯罪发展之迅速、手段翻新之快的原因,能够为打击预防电信诈骗犯罪做好基础性工作,进而可以做出有针对性的打击防范此类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盗掘古墓葬犯罪是妨害文物管理罪中危害最大的一类犯罪行为。我国盗掘古墓葬犯罪呈现集团化、专业化、暴力性、腐蚀性等特点。公安机关和文物管理部门应当充分依靠群众,从事前、事中和事后等各个环节,全方位地对此类犯罪予以预防、控制和打击。  相似文献   

19.
资金密集型经济犯罪是指犯罪活动中涉及资金量较大,难以实行现金交易,资金交易频繁的一类犯罪,其类型有非法集资犯罪、传销犯罪、证券领域犯罪、地下钱庄类非法经营犯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和POS机套现犯罪。此类犯罪具有犯罪组织严密、职业化趋势显现、犯罪涉及账户众多、涉案金额巨大、资金交易频繁密集、流向具有规律性,犯罪隐蔽性强,不易发现等特点。应从强化犯罪宣传、提升群众主动防范意识,建立防控预警体系,提升主动侦查能力,建立资金交易模型,优化经侦战法战术,建立沟通交流机制,促进区域侦查协作等方面提升行政机关对此类犯罪的整体防控能力,提升公安机关办理此类案件的侦查效率和打击经济犯罪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20.
对于网络诈骗犯罪的管辖,如果盲目沿用固有的管辖规定,会严重影响打击防范网络诈骗犯罪的效果。为了方便侦查取证,此类案件的立案管辖需要在沿用传统管辖理论的基础上,针对网络诈骗犯罪手法的多样化、犯罪空间的虚拟性和犯罪的高科技性等特点进行新的解释和变动。传统的管辖规定将被害人所在地排除在管辖地之外,然而通过研究发现把被害人所在地作为管辖地更能满足打击网络诈骗犯罪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