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动力机制的驱动和保障,而"政企学民"四位一体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驱动主体,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条件。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政企学民"四位一体驱动保障,以及"政企学民"不一体已成为影响生态文明建设驱动效果的制度障碍为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动力机制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为了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驱动效果,需要充分发挥"政企学民"各自的主体驱动作用,整合各方驱动力量,完善动力保障机制,才能更好地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陶国根 《桂海论丛》2014,(3):104-107
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和"志愿失灵"现象的共存表明,仅靠市场,仅靠政府,亦或是仅靠非政府组织都是不够的,协同治理是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由于生态文明建设中多元参与主体间的利益冲突和博弈,使得生态文明协同治理格局的形成遭遇了重重困境。从利益协调的观念途径、经济途径和制度途径共同入手,建立健全各方利益相协调的机制,实现多元参与主体利益和谐共生,成为当前化解生态文明协同治理困境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刘旭芳  王明安 《传承》2014,(8):84-85
工业文明必将被生态文明所取代,生态文明呼唤生态城市。生态文化引领城市永续发展,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和动力。城市生态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其基本框架是"一条主线、二大内容、三个主体、三种途径"。  相似文献   

4.
人是文明建设主体,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主体的生态公民,其素质高低关乎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在"生态文明"理念下,寻生态规律之真、达生态道德之善、臻自然诗意之美这三个方面构成生态公民的基本规定性.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上述内容包含了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即部分合成整体,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整体生态文明的前提和基础;地域发展各异,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各有重点和特色。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浙江实践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大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不仅是理念的提升、思路的拓展,更是实践的突破、制度的创新。浙江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方面的实践探索和机制体制创新,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注入了"浙江元素"。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理念认同源于主体对工业文明及其负面影响的反思性构建,主要涉及如何认识生态文明以及如何定位自身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与身份。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同。但这种认同并不必然带来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应然定位。现实存在的诸多消极的社会认同,如旁观者认同、受害者认同、自利性认同等,虽具有一定的现实合理性,却从深层次上制约着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来讲,以个体主义和工具理性为内核的社会认同,不可能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应基于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构建和培育以整体主义和生态理性为内核的生态文明理念认同。本文从认知、情感、行为、利益四个层面,探讨了重构生态文明理念认同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并提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用制度推进生态文明"的具体制度要求。作为国家首批"生态省"建设试点省,吉林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就,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但是仍然面临着很大的困难:生态环境问题依然形势严峻,生态保护资金投入不足、渠道单一,生态治理效益不明显,地区生态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等。"制度和机制"建设具有根本性、  相似文献   

9.
"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政治建设"的实质要求是:作为中国政治责任主体的政府担负起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职责。这决定了"生态政治建设"的质底是政府实行"生态执政"。"生态执政"的内涵有三个层面:在观念层面,确立"生态型政府"的执政理念;在规则层面,根据"生态型政府"的责任来构建法律制度体系;在操作层面,借助生态法律制度之宏观机制与微观机制的运行,来落实观念与规则层面的内容。在这三个层面中,规则层面最为关键,这是由中国政治的"公共行政"本质决定的。所以,应根据具体国情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0.
建设"和谐大连"的生态文明,要弄清"和谐大连"生态文明的涵义和特点,深刻认识"和谐大连"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积极探索"和谐大连"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以来西方生态思潮经历了四次值得注意的论争:一是生态悲观主义和生态乐观主义的交锋;二是生态现代主义和生态后现代主义的分野;三是无差别主体指向与差异性主体指向的纷争;四是绿色生态思潮和红色生态思潮的辉映。西方生态思潮发展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如下借鉴意义:一是建设生态文明要警惕盲目的技术乐观主义;二是建设生态文明要发挥理论先导的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的生态文化;三是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注意社会制度的协调跟进,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环境公平等。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重要课题。我国在资源环境问题的凸显期,以"十八大"报告的形式重点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课题,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结合十八大报告和中共中央建设生态的方针政策,系统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体系,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系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脉络,基本条件和路径等。本文梳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方面阐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另一方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建设事业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贵州是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两者的良性互动是贵州实现同步小康的重要保障。在新时期,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与精准扶贫互动具有必然性。在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和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贵州呈现出了不少两者良性互动的闪光点,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认识上存在误区、政策法制建设薄弱、体制机制制约等,应加强宣传教育、完善政策法规、健全体制机制,以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成为事关人民福祉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文对生态文明内涵及生态文明制度进行了论述,分析了公众参与制度在生态文明制度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在把握中国公众参与现状基础上,结合国外成功经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以促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的重大战略决策,民主党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有明显的优势,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选择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在实践中的全方位推进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避一步增强民主党派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作用,需要对中国政治生态环境的优化、多党合作制度的发展、参政党整体实力的提升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6.
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人类必须想好下一步的出路,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提倡生态理性的作用,但是生态理性要想发挥作用必须以生态非理性作为辅助,生态理性动力机制的不足要求生态非理性的协助,生态非理性的扬弃帮助生态理性重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对生态非理性的作用要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
传统生态知识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这些价值主要体现在实践经验、技术技能、社会保障和精神支持等四个方面。研究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尽可能地传承和发扬各民族的传统生态知识,使这些传统生态知识更有利地支持生态文明建设,让生态文明建设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该文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破解中国农业农村发展不可持续难题的根本出路。建议通过完善生态农业建设的政策措施、健全生态农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加大生态农业科技扶持力度、深化生态农业发展工作机制、加大生态农业宣传力度等措施,推动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该文阐述了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研究的重要意义,在论述了建立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指标体系框架。确定了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核心,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两大主线为支撑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并以厦门市为例对生态文明指标体系进行了可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0.
"时空压缩"是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显著特点。"时空压缩"给我国生态文明带来影响是双重的:它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给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择优综合"的外部条件,也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合作共赢的国际环境。同时,时空压缩性也使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国内外的双重挤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