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学校德育是整个教育工作的首要环节。在学科教学中体现和渗透德育内容,教师必须改变以知识传授和空洞说教为主的陈旧模式,在充分研究教育对象的基础上,以平等、理解、尊重的态度,构建起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德育实践模式,创造青少年道德成长的有利条件,使学生在互动对话的课堂上萌动、思考;在鲜活高尚的榜样前感动、明理;在真实丰富的情境中感悟、践行。情感是育人的源泉,榜样是育人的动力,情境是育人的桥梁。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修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道德理论,而且还要通过课外的实践活动即“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使共产主义的道德教育落到实处,以保证从根本上完成《青少年修养》课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3.
学校“德育生态”理念的构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学理上讲,德育即道德教育,是指生活于现实生活中的有道德知识和经验的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对他人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系统影响的一种活动。当前我国德育正在实现根本性转换,但这种转变远未完成,学校的德育存在着“危机”。这种危机不仅表现在“德”的无奈———在文化冲突与价值多元的背景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在不同程度上处于困惑之中;而且表现在“育”的无力———教育者的教育努力惊人的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是“德”—“育”冲突的危机。要摆脱危机,必须首先从观念上入手,建构新型的学校德育生态观。  相似文献   

4.
道德理性教育本是一项培养人的事业,囿于传统德育思维的惯性。道德理性教育的本质,从人学哲学的视野看,表现为发展人的目的性,发展不仅包括生理、心理方面的生长和变化,而且还包括具有文化价值取向的、持续不断的、使个体生命富有意义的变化。据此,我们可以说,发展人本身应该成为德育最根本的追求。现行的道德理性教育依旧是“坐而论道”式的“理性教育”模式,无法伸张其育人之目的,导致道德理性教育的实践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实效性极差。因此,道德理性教育欲提高育人之实效,必须回归生活世界,“双向互动”、“和谐”生活,进行“体道”,从而为道德理性教育的实践探索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校德育长期以来存在着“知性化”的倾向,就是将道德看成一个单一的知识体系,以认知代替体验和情感过程,难以使道德理论内化成学生的道德素养。为克服“知性化”德育的困境,高校德育必须超越“惟理性”的观念局限,以实践活动为主体内容、以内化体验为基本方式、以自主生成为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明讲与暗示     
课堂上,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信息,惯用两种方式,即“明讲”与“暗示”。所谓明讲就是教师把知识的来龙去脉直截了当地讲给学生听;所谓暗示,就是教师不直接把知识原理讲给学生听,而是采用旁敲侧击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潜心思考和自我奋进的境界里。常见的手段有启发谈话、设疑发问以及表情传神、动作示意和气氛烘托等等。 明讲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步骤。当教师要向学生传授某种知识时,必须首先考虑到学生对这些知识是否具备了足够的预备知识,如果不足,教师就该通过明讲来充实,以便为暗示打下基础。暗示是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它…  相似文献   

7.
精讲≠少讲     
在现实工作中,一些教师在45分钟的一节课中只讲20分钟甚至10分钟,剩下的时间由学生自由看书,美其名曰“精讲”。这主要是没理解“精讲”的涵义,把“精讲”误解为“少讲”。笔者认为“精讲”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堂语言要精练,不罗嗦;二是传授知识要准确无误,逻辑性强,不模棱两可;三是教学中不能平均用力,面面俱到,而应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四是应明确教学要求,传授知识不能过深或过浅;五是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通俗易懂;六是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时间,教学环节有条不紊,体现…  相似文献   

8.
在诸多的教育传统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早在辛亥革命时期,即倡导德智体“三育并重”,提出“以世界观和人生观为精神教育为本”。解放后坚持德育为首,提出培养又红又专又健的“三优”人材。因而,我校毕业的学生绝大多数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能为人师表。近些年来,在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中,我们又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总结,其中突出的一点是寓德于教铸造师魂。即:运用各种激励机制,强化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提高育人水平,以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好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等素质的跨世纪的中学教师。一…  相似文献   

9.
政治课是对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常识和进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一门德育性质的课程,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要使它更好地发挥作用,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下列三不要是必须把握住的。一、教学过程中不要“天南海北式”。  相似文献   

10.
高校德育建设有自身的发展过程,从教育的规律来看,教是教会学生学会自治,即怎样学习;育是为了不育,即学习的自觉、习惯养成的自觉、价值取向的自觉、道德情感和行为的自觉。在自治与自觉之间,德育教育的主体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作用,把来自外部的道德压力转化为道德知识和道德内省,并逐步搭建道德自觉的通道,从而把有意识的道德行动转化为自觉的道德行动。高校德育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就必须依据这种过程,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者首 先要实现德育观念的创新:必须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 向,确立“德育首位”的战略观念;必须超越狭窄的功利主义 德育倾向,贯彻“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必须全面拓展德育 实施渠道,建立“全员参与”的大德育观;必须始终坚持与时 俱进的理论品格,树立“科学发展”的德育理念。  相似文献   

12.
政治总复习,与平时的教学一样,都必须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上下工夫。如何将“知识、能力、觉悟”三者融为一体,贯穿于复习的全过程呢?笔者认为,在总复习中要特别重视“准、细、全、活、实”等五个字。所谓“准”,是指传授和掌握知识时,要讲究准确性、科学性和针对性。复习中,要注意  相似文献   

13.
陈华 《理论月刊》2003,(9):134-135
传统的高校德育重视"规范伦理",忽视"德性伦理";重视显性德育课程,忽视隐性德育课程;重视德育知识的传授,忽视德育的"内化"与"外化".究其原因在于忽视对学生道德主体意识的培养.高校德育应该转变观念,明确目标,注重实践环节,加强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单忠献 《前沿》2006,1(6):108-111
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育人新理念。科学德育观是科学发展观在德育工作领域的特殊体现,主张学校德育工作应以“以人为本”为贯穿指导理念、以主体性德育为基本实施途径、以“三教育”为基本实施内容、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教育目标。为了落实科学德育观的要求,实现德育工作的实效,就必须在树立德育首位观念、强化德育队伍建设、提高育人能力、改变教育方法、凸现学生主体地位和开拓教育渠道等一系列方面采取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15.
在大学课堂里,上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为思政课教师,必须不断的探索上好“概论”课,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方法.提高“概论”课教学效果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也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四个维度入手寻求解决方法.教师只有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概论”课教学质量才有可能提升,而学生才有可能从中收获知识、收获成长.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三·四·四”教学模式,收到了较好效果。“三”就是“三点一体”的教学结构,即把基础知识点、基本技能训练点、思想教育渗透点融为一体。“四·四”就是“四个优化”和“四个结合”。“四个优化”,即优化教学目标,突出综合性;优化教学内容,突出系统性;优化教学方法,突出多样性;优化学科联系,突出协调性。“四个结合”,即智育与德育有机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有机结合,共同要求与因材施教有机结合,教与学有机结合。改变“灌输——吸收——消化巩固——储藏”的陈旧式教学模式为“质疑——探索——转…  相似文献   

17.
人文素质教育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性能、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个人内在品质 ,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人文素质教育是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的实践 ,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 ,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的一种教育活动。它致力于用人类在漫长社会活动中所积累的智慧、精神陶冶人、教育人 ,强调人的道德精神价值 ,注重对善与美的理解与追求。一 “师本位”与“生本位”关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 ,不少人主张“师本位” ,认为在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 ,必须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为前提 ,教师的素质如何 ,直…  相似文献   

18.
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是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政治课教学中,语言艺术直接关系着教学活动的成败。因为“假如在语言旁边没有艺术的话,无论什么样的道德训诫也不能在年轻人的心灵里培养出良好的高尚的情感来”。政治课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觉悟。而启发人的觉悟本身就是一门高超的艺术。这就使政治课教学的语言艺术不能不定位在很高的水平标准上。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政治课教学的语言应突出以下艺术特点。一、清真意切,以任感人“情”可以说是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的灵魂,…  相似文献   

19.
叙事作为一种德育方式有着悠久的历史。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说故事”在古代德育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近现代社会知识观的转型,使得德育叙事逐渐为道德灌输与说教所代替。随着美国新品格运动的兴起,德育叙事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回归叙事已经成为当前提升我国学校德育有效性的必然选择。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德育叙事仍然是我国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难结,尤其是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叙事方式培养学生德性更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课堂教学作为德育的主渠道,在学生德性成长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探究叙事法在德育课堂中的应用策略,以…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充分发挥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提高政治课的实效,吉林省松原市教育学院、吉林油田教师进修学校在吉林油田高中进行了提高政治课实效的课题实验。在教改实践中,我们确定了政治课教学的浅层次目标和深层次目标相结合的教研实验(简称“双层次”目标)。通过浅层次目标教育和深层次目标教育的有机结合,实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统一。所谓浅层次目标教育,即传授知识,实现认知的智能教育。所谓深层次目标教育,即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教育。双层次教学法的中心思想是:导为主线,学为主体,重在开发智能,以提高觉悟为归宿。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