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新加坡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令世人瞩目。作为新加坡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思想的李光耀精神文明理论,它的形成和发展有两方面重要因素一是新加坡的社会历史、国情和现实;二是李光耀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新加坡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2月中旬,我们从成都出发,经广州,去新加坡考察。几乎在同一个时刻,却经历了不同的季节:成都0°——10℃,广州10°——20℃,新加坡20°——30℃。成都是冬,广州是春,新加坡是夏。 我们来到了新加坡。新加坡,又称狮城,鱼尾狮像,是新加坡的象征。  相似文献   

3.
华侨欢庆话同源——新加坡华源会5周年庆典集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2月27日,新加坡华源会举行隆重的5周年成立庆典。新加坡华源会是由中国新一代移民组成的非盈利性社团组织,2001年5月在新加坡成立,成员大多数为上世纪80年代之后从中国移民新加坡定居的具有一定专长人士。新加坡华源会的宗旨是“协助新移民更好地融入新加坡多元种族社会;促进会员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发扬互助友爱精神;促进新加坡和中国的经贸文化友好往来等。”新移民来自五湖四海,有着更为丰富的学识、前瞻的观念、广阔的视野和更高的社会地位,在新加坡社会各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新加坡华源会自成立以来,开展了“为同济医院筹集科…  相似文献   

4.
1819年是新加坡历史的转折点,英国人莱佛士登陆新加坡并将此开埠为自由贸易港。英殖民政府一开始就鼓励各方移民迁入新加坡,这吸引了大批来自中国华南地区劳工移民。独立建国之前的新加坡,华侨国家认同的偏好更加倾向于中国而非新加坡,移民以“侨居”心态居于此。20世纪50年代是华人国家认同的转向期,随着国内国际环境的激烈变化,动摇了新加坡华人认同的根基,产生了转向的迹象。李光耀带领下的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致力于树立一个健全的国家意识,使全体国民都认同于新加坡,国民以作为新加坡人为荣,终极目标是建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新加坡”。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证券市场管理对我们的启示肖芍芳新加坡是仅次于伦敦、纽约、香港的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而证券市场是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加坡在证券市场管理方面有一套系统严密、行之有效的措施,这些措施保证了新加坡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使证券市场在筹集资金...  相似文献   

6.
蔡葩 《新东方》2009,(8):22-24
近代新加坡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进入20世纪以后,新加坡华人华侨大量接受了来自中国内地和沿海地区文化的影响。清末民初,新加坡就成为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东南亚活动的中心之一。当时的孙中山多次到新加坡活动,并于1906年2月亲自主持成立同盟会新加坡分会,陆续入会的新加坡华人达400多人,  相似文献   

7.
苇笛 《协商论坛》2008,(3):58-58
新加坡是个岛国。1965年独立之后,淡水无法自给的新加坡:不得不向邻近的马来西亚买水。不过,连接新马两国的淡水输水管却是双向的,一条由马来西亚流向新加坡,而另一条则由新加坡流向马来西亚。  相似文献   

8.
伍振 《传承》2009,(3):44-45
新加坡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新加坡的魅力正是在前卫与古韵的穿插撞击中,一点点折射出来,或许这也代表了新加坡的气质。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的民族关系调控无疑是新加坡取得的成功经验之一,其成功得益于政府的动态治理。以双语政策为例研究了新加坡民族关系调控中的动态治理,从中了解新加坡政治领导人的价值观和执政经验,为多民族国家调控民族关系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博览文汇     
<正> 引水与引智马来半岛南面有一个小岛,它就是著名的岛国新加坡。新加坡于1965年独立后,在自强、自立的道路上,开始了艰苦不懈的探索。可以说,新加坡的探索是从引进国外智力开始的。第一位被请进新加坡的是荷兰著名经济学家温斯敏。温斯敏不负厚望,提出了振兴新加坡经济的七大措施,贯彻始终的精神是加大科技投入。新加坡淡水不能自给,不得不从马来西亚买水。不过,连接新马两国的淡水输水管是双向的:一条由马来西亚流向新加坡,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节能降耗的主要做法 新加坡是一个国土狭小、资源匮乏的城市型国家,然而近年来新加坡高度重视绿色环保节能建设,从而为其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新加坡的节能措施主要体现在全民节能、废水利用、垃圾处理、推广“绿色建筑”、发展清洁能源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好政府是新加坡成功的关键。好政府的核心是"廉"和"能"。为此,新加坡制定了一套严格的制度,这包括领导人选拔制度、公务员高薪制度、反贪制度等。这些制度是新加坡领导人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诚实地看待政治与人性的基础上制定的;新加坡的实践证明,这种制度的运行不仅以低成本保证了新加坡经济发展的成功,而且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但这种权力控制制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新加坡好政府实践的成功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只有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法律,才能取得好的社会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刘蓉 《新东方》2006,(4):49-52
这里讲的东亚主要是较早发生政治转型,走上民主化发展道路的国家,主要包括日本、新加坡、韩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泰国等。新加坡、日本两国政党制度的比较新加坡虽然是小国,但作为亚洲甚至世界上经济发展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其政治发展的模式对其他国家的示范效应和影响却不小。新加坡作为最富裕的非石油生产的发展中国家,其人均GNP已经超过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但在政治上走着独特的发展道路。这使一些西方学者感到大惑不解。他们有的认为新加坡“没有民主体制”,有的把新加坡视为“亚洲式民主”,认为其主要特点是“一个垄…  相似文献   

14.
正如果说到国家的治理,那么新加坡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要理解李光耀如何塑造新加坡,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阅读关于李先生的书《李光耀:新加坡赖以生存的硬道理》。就让我们看看李光耀通过哪些方法治理了新加坡,以及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百年后可能消亡全书中最打动我的,是当记者问李光耀,您觉得新加坡一百年以后能发展成怎样?李光耀并未如  相似文献   

15.
“高薪养廉”论者.经常举的例子是新加坡。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几年前.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宣布成立由独立人士组成的检讨委员会.重新制定合理的部长薪金制。这宣示了新加坡高级公务员的高薪制需要“检讨”,因其并不“合理”。  相似文献   

16.
<正>一、新加坡社会治理概况(一)建设一视同仁的多种族包容社会新加坡很小,建国总理李光耀曾经说,一个小岛想成为一个国家是政治上的笑话。但是,这么多年来,新加坡的社会治理已举世闻名。新加坡建国时面临的最严峻挑战是种族和谐问题,相比于中国56个民族,新加坡只有三大种族。但是不同于中国少数民族基本上是住在一个地方,新加坡的华人、印度人、马来人每天都在一起工作,一起学习,一起居住。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宗教在建国初期语  相似文献   

17.
正据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网站消息: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为保存新加坡的历史文化,并鉴于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一本完整的从开埠至今,以新加坡华人为主线的历史著作,遂决定出版《新加坡华人通史》(A General History of Chinese in Singapore)专著,作为宗乡总会成立30周年暨新加坡建国50年的献礼。《新加坡华人通史》记录了新加坡社会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陈祺 《新东方》2016,(4):74-77
新加坡的政治结构曾一度被国际社会认为是威权政治的体现。在经济快速发展,文化愈加多元的新加坡,如何在威权政治与民主政治的区间内选择一个均衡的位置,是对其政府与政党的一个考验。在李光耀逝世一年后的今天,人民行动党仍是新加坡唯一执政党,在国内的政党竞争中仍占据着绝对性的优势,但与此同时,其余23个政党也在不断发展,年轻一代的新加坡人开始思考推行全面两党制的优点。新加坡的政治格局还会笼罩在李氏威权下多久?这样的格局是否还会带领新加坡不断开拓更好地发展方向?相信这不仅是值得新加坡政府深思熟虑的问题,更是许多借鉴着新加坡模式的国家正在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贪污调查局所处的组织文化主要是东方式的组织文化,即中央集权政体、儒家思想、御史制度等;新加坡贪污调查局面临的组织环境是指新加坡刚独立时生存压力很大,同时,1959年前,它面临的竞争环境或行业环境是指反腐败模式受英国的影响,主要依靠警察部门进行反腐败,效果不佳。通过强制同构,修订了殖民时代留下来的反贪法。新加坡建立贪污调查局(CPIB)是制度模仿同构的结果,它模仿了古代中国御史制度,从而产生了模仿同构过程;同时,采用独立反腐机构这一模式适合了新加坡的组织文化。通过规范同构,贪污调查局的成员掌握了专业化知识,并通过专业化网络把新加坡的反腐经验向其他国家传播。从新加坡贪污调查局的运行机制来看,它与古代中国的御史体制有许多共同特征,更加体现了制度的同构性。  相似文献   

20.
林双林 《人民论坛》2021,(5):134-137
新加坡在吸收西方发达国家财政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政治经济体制和基本国情,形成了具有新加坡特色的非土地财政模式,尤其是其“居者有其屋”一直被世界各国所关注,独立于政府财政的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也正在逐步演变成一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新加坡非土地财政体现在政府主导、合理配售,以及低廉的政府场地租金上,推动着新加坡公共设施不断完善、经济飞速发展。鉴于土地财政的本质是融资,可通过完善地方税收体系等方式提高财政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