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上海人大月刊》2008,(11):34-34
近期要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入手,重点抓好五项改革:一是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较大幅度提高参保率,妥善解决流动人口医保问题,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二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控制药物价格;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城市小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看病难”问题日益成为民间舆论的焦点之一。“看病难”突出地表现为“看病贵”。事关民生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成为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充分利用社区卫生医疗资源,优化城市医疗资源配置,是缓解“看病难”的根本举措。武汉市委市政府立足于为民办实事,在年初郑重承诺,将“推进基本医疗保障进社区”列为今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头件大事。短短几个月,以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为依托的“低水平、广覆盖”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展开。“看病难”问题在武汉正悄然破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医疗市场和城市社区医疗市场中的逆向选择导致了城乡之间医疗资源配置结构失衡,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以"管办不分"为基本特征的医疗卫生体制又进一步强化了逆向选择。医疗卫生资源整合的前提在于"管办分离",落实各级医疗机构的法人独立地位。在此基础上,通过市场机制组建医疗集团和推行社区守门人制度,推动医疗资源的有效整合,从而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相似文献   

4.
完善基层医疗机构人员机制,保护高层次医疗人才利益 新医改方案着眼于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理念更加创新,目标更加清晰,措施更加具体,为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指明了方向,充分体现了政府决策的谨慎、科学和民主。我们在肯定新医改大方向的同时也应该对一些细节给予重视,其中有两个问题尤其应该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5.
“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的症结在于:我国没有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疾病风险没有分摊给社会大多数成员,没有真正实行“一人有难大家帮”的机制。如何落实总理的指示,逐步解决群众医疗卫生问题。我认为应抓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在城镇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将所有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实行社区首诊制度,恢复过去我国在医疗保障方面的成功经验:建设城、乡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实行划区、分级、分工医疗制度,以医院为中心扩大医疗保障范围,即每所医院都开展地段保健、指导基层,逐步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大病才上医院的城镇医…  相似文献   

6.
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当前我国新的民生三大问题之一。为了缓解、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很多措施,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卫生主管部门也积极努力,多方面采取措施,但根本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任重道远。“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既有医疗服务“供给”和“需求”的总量矛盾和结构矛盾,也有医疗服务“供给”和“需求”各个环节之间的利益矛盾。因此,必须从体制、机制上进行规范协调,才能根本解决问题。笔者认为:第一、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加强管理“看病难、看病贵”至…  相似文献   

7.
《创造》2008,(10):41-44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始终贯穿坚持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这条主线添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总体目标,近期改革重点从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入手。 近期五项改革重点与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密切相关,分别为: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二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相似文献   

8.
声音     
《上海支部生活》2012,(12):39-39
十八大报告把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作为推进重点,强调要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不但进一步明确了深化医改的目标,而且部署了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可以预见,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将得到进一步缓解,百姓“病有所医”的要求能够得到满足,少得病的愿望也将逐步实现。——中华医学会党委书记饶克勤  相似文献   

9.
健康公平——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延中 《政策》2006,(3):47-48
当前,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医疗卫生和健康保障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医疗资源整合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是我国新一轮医疗改革的重点之一。"管办不分"的医疗卫生体制阻碍了医疗资源的有效整合。制度设计的前提在于改革现行医疗卫生体制,实现"管办分离",消除行政壁垒;进而通过市场化路径组建医疗集团,推行社区守门人制度,提升医疗资源整合的效率,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相似文献   

11.
“看病难”、“看病贵”,这是近几年在中国社会引起强烈反响的一个话题。2005年7月,一份权威研究报告认为,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不成功”,之后的一年多以来,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如何体现政府责任,体现公益性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进入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将突出抓好卫生工作,着眼于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从年初开始,一场以化解“看病贵”、“看病难”为宗旨的城市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率先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进行。随后,内地省份的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也相继拉开。那么,内陆地…  相似文献   

12.
当前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看病难、看病贵是当今社会最为关注、群众最不满意的社会问题之一。其根源在于社会公平性差,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低。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是社会公平性差的重要表现,缓解社会不公平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高昂的治病费用感到失望,看病难、看病贵”越来越成为国人无法承受之痛。针对“看病难、看病贵”的困境,不少人开始置疑医疗体制的市场化取向,其理由是大部分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都把卫生医疗看作是公共产品,由政府公款支付其主要费用。笔者认为不能遇到  相似文献   

14.
在今年的两会上,医患矛盾层出不穷,针对医院以及医务人员的暴力攻击愈演愈烈,医生被患者家属殴打侮辱致伤致残致死等恶性刑事案件引起了两会代表、委员们的关注。医患关系已不单是医学问题,也成为了社会问题。针对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状况,代表们诊断出大原因并开出药方:一、政府的公共职能没有完全到位全国政协委员宋晓华:医疗保障体制建设滞后、医院体制改革成果不尽人意、政府对医疗卫生投入不足以及对药品价格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导致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顽疾得不到有效缓解,医患双方必然矛盾不断、关系紧张。随着国家医疗体制的改…  相似文献   

15.
杨敬 《今日浙江》2015,(4):23-23
今年,浙江卫生计生系统要继续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大"双下沉、两提升"工程推进力度,探索组建区域医疗集团。  相似文献   

16.
《前进论坛》2009,(5):35-36
农村巡回医疗工作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集中中心城区医疗资源,深入农村持续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协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诊疗水平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缓解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保护农民健康,提高全区人民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17.
看病贵、看病难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看病难问题主要在农村,看病贵问题在城镇比较突出。其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包括:医疗资源不足;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合理;各种医疗保障覆盖率低;政府投入不足;药品、医疗设备、耗材生产、流通、价格体系的秩序混乱;政府对医疗机构监管不力,对医疗资源的配置缺乏宏观调控;医疗成本增长过快,超过人均收入增长幅度;由于在界定医疗责任事故方面规定举证责任倒置,这就要求在给病人提供诊疗服务的同时,必须具有足够的依据,特别是在不排除某些严重或恶性疾病时,会给病人做一些相应的检查,这样也…  相似文献   

18.
医疗改革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我们承认任何一项改革亦会有阵痛期,也承认任何一项改革不会绝对的“一碗水端平”。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最需要解决医疗难题、“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恰恰是处于社会医疗保障最薄弱环节的,最广大的贫弱群体。  相似文献   

19.
对老百姓的医疗保障,最根本的是要突出和实现政府主导, 让政府先兜底管起来;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缓解了,医疗卫生行业存在的其他问题自然会相应减少。  相似文献   

20.
朝着全民医保的目标迈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9月7日报道,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副司长熊先军透露,到2010年,我国所有城镇居民将全部享有基本医疗保障,而呼声颇高的全民医保问题,也已经成为政府医保改革的远期目标。人民网2006年10月10日报道,9月初,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医药行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意见》明确表示,中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全面配套的综合改革势在必行,新的卫生体制改革目标是:2010年实现我国对WHO(世界卫生组织)“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承诺,所有居民全部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经国务院批准,国家11个有关部委组成的医疗体制改革协调小组已经成立。国务院医改小组设在国家发改委,由发改委主任马凯和卫生部部长高强任双组长。如果不出意外,医改大方案今年底或明年初即可出台。此举是为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高度关注人民健康,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认真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任务要求。同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其网站上开辟“我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言献策”专栏,面向全社会征求医改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