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王亚男 《人民论坛》2011,(10):84-85
我国《法律适用法》第44条首次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引入侵权责任领域。对意思自治原则在涉外侵权领域适用的必要性及国际立法实践进行研究,认为将意思自治原则引入涉外侵权领域并对其进行适当限制引领了当今国际私法立法发展的一个潮流,体现了国际私法追求实质公平公正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我国《法律适用法》第44条首次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引入侵权责任领域。对意思自治原则在涉外侵权领域适用的必要性及国际立法实践进行研究,认为将意思自治原则引入涉外侵权领域并对其进行适当限制引领了当今国际私法立法发展的一个潮流,体现了国际私法追求实质公平公正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胡秀娟 《理论月刊》2006,(11):111-113
国际私法对弱者权益进行保护,使意思自治原则或受到限制或发生变异。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社会经济条件变化导致公权渗透到私法领域的结果,也与国际私法追求的价值取向的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我国的国际私法立法也应该重视对弱者权益的保护,对意思自治原则进行一定的修正。  相似文献   

4.
公共秩序保留是国际私法内部制衡的重要方面,但与国际私法的内在品性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应当慎用。涉外亲属法领域的公共秩序保留具有特殊性,适用难度较大。我国涉外亲属法中公共秩序保留的立法与司法实践值得肯定,不过仍应注意把握其适用尺度,如界定为国内公共秩序、以亲属法基本原则为限、恪守"客观说"的适用标准、适当考量当事人利益等。  相似文献   

5.
当事人意思自治作为私法领域的一项原则应予以大力提倡和保护,但其不能超越强行法的范畴,法律规避行为在与强行法冲突的范围内应予以限制。同时,盲目地排除或限制一切外国法的适用是不明智的,国际私法立法不仅应该保护国家的利益,也应该兼顾国际整体秩序的协调。近年来,我国的国际私法立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现有立法仍存在盲点、缺漏等有待完善的地方。法律规避具有独立的制度价值,它应成为我国未来单行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总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规避本国强行法无效,规避外国强行法也应认定无效。  相似文献   

6.
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与国内民法上的公共秩序不完全相同,必须把国内民法上的公共秩序和国际私法上的公共秩序加以区分。相比较而言,国内民法上公共秩序要比国际私法上公共秩序的范围更加广泛。本文结合相关立法,分别从民法的角度和国际私法的角度分析公共秩序的含义,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我国公共秩序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做的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何长松 《求索》2005,(4):64-66
文章通过对国际私法历史演进的分析中发现,三次重大国际私法理论出现都有其法哲学依据。古典自然法理论是法则区别说产生的法哲学依据;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导致法律关系本座说的出现;法社会学理论使国际社会本位观念成为当代国际私法立法的主导。  相似文献   

8.
黄梓东  冯霞 《求索》2012,(7):244-246
反致制度虽然一直受到国际私法学界的广泛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在国际私法发展各个时期展现出不同且无可替代的实践价值,因此受到各国立法的普遍接受和司法实践的青睐。在冲突法变革中,反致制度在国际私法制度中的作用与地位发生了改变,承载着现代国际私法新的价值追求,在许多国家和国际公约的制度设计中占据着一席之地。反致制度的有效利用已经成为一种国际趋势,我国应当改变以往回避的态度,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在立法上予以承认和设计,以便实践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9.
民商法是国际私法的基础,而最密切联系原则则是当代国际私法的核心问题,也是学术界一直在热烈讨论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任何一个具体的法律关系在客观上绝对存在着一个“最适应”的法律与之相适应。在这一理论基点上,本文对其本质加以探讨,运用历史的、比较的和逻辑的方法,揭示国际司法中最密切联系原则的本质,深化对最密切联系原则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对立统一规律是人们认识一切事物的根本原则,可以用来解释国际私法的范围问题。国际私法的方法与国际私权关系的矛盾是从国际私法规范中离析出一对主要矛盾;其中,国际私权关系是该矛盾的主要方面。该矛盾足以解说国际私法规范范围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冲突规范是国际私法的主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弄清了冲突规范,也就基本上了解了国际私法的一般规律,掌握了处理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主要方法。分析冲突规范的结构和种类,探讨冲突规范的缺陷和立法趋势。  相似文献   

12.
从票据当事人行为能力、票据行为方式和票据债务三个方面,考察和比较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以及日内瓦统一冲突法分约中的有关规则和判例。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票据法》和国际私法“示范法”关于票据当事人行为能力、票据行为方式和票据债务的冲突法规则傲了简要评析,并提出了修改和完善《票据法》和国际私法“示范法”相关规定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连接点进行软化处理是现代国际私法立法的突出特点。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于2011年4月1日起生效,该法将国际上对传统连接点进行软化处理的潮流推向新的高度。该文主要讨论了连接点软化处理在新法中的体现以及对此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贺琼琼 《理论月刊》2007,(2):122-124
最密切联系理论被认为是20世纪最富有创意,最有价值和最实用的国际私法理论。为了达到该原则最初意欲实现的宗旨,各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通过各种方法用尽其优势并限制其缺陷,表现的方法各有千秋,中国也不例外。本文意在分析各国的做法以检讨该原则在中国的实施情况,以期对我国充分利用该原则保证案件得到合理解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产生于美国冲突法革命时期的政府利益分析学说,是20世纪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冲突法理论之一。尽管该学说存在缺陷,但因其全新的分析方法及对冲突法本质的揭示而受到美国冲突法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高度关注,欧洲大陆的国际私法理论和实践也在一定程度上采纳了该学说中的合理成分。我国国际私法应当借鉴该学说的精华,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引入利益分析,同时在冲突规则设计上更加注重灵活性。  相似文献   

16.
现代国际私法中的反致制度,在继承和整理原有价值的基础上,又被赋予了若干新的价值追求,如实现较好法律的选择、克服传统冲突规范僵化呆板缺陷、实现国际民商事交往的秩序化和安全等,这些价值内容与当代国际社会的具体情况、国际私法的总体发展趋势和追求是相匹配的。在具体适用上也越来越体现出与最密切联系原则相一致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7.
周后春 《求索》2010,(8):180-181,136
涉外物权法律适用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法律选择规则是适用物之所在地法,随着物权客体的变化,物之所在地法原则的适用也会发生一些新的变化,中国国际私法应适用这一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海峡两岸新近制定或修订的国际私法立法中均有关于涉外继承法律适用的规定.两岸涉外继承法律适用立法分别就继承、遗嘱、无人继承财产的处理等问题作了规定.两岸立法不仅立法体例不同,在具体的条文设计上,除了在遗嘱形式要件与无人继承财产处理等个别方面相对较为接近外,在其他大部分问题的规定上均差异较大.通过对比两岸立法可以看出,由于借鉴了西方法制发达国家的法律理念,台湾地区的立法相对更为合理、完善,而大陆地区的立法不仅在立法体例的选择上不够妥当,在具体条文设计上,有些条文如第33条也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19.
胡炜 《求索》2010,(3):145-147
当前《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已经被列入全国人大立法议程,《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起草工作也即将开始。定性问题是国际私法的基本问题,也是处理涉外民商事案件的前提。我国涉外民商事审判实践中定性错误时有发生,深入研究定性问题并对《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定性条款进行设计和论证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被认为是国际贸易法领域最成功、最重要的一部统一实体法,但它并非毫无漏洞.公约规定,结合使用援引一般原则与援引国际私法规则进行漏洞补缺.在两者之间,公约是有倾向性的,后者只能是对前者的补充.根据不同的政策手段和目的将公约所依据的一般原则组织成一个有机、连贯的体系,同时借助诚信原则的最后保障作用,运用一般原则对公约进行补缺解释,更有利于实现公约统一国际货物买卖法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