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7 毫秒
1.
在影响辛亥革命成功与失败的诸多因素中,地方主义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作为近代中国一个突出的政治现象,地方主义在晚清以后逐渐产生、膨胀和恶性发展,使中央与地方关系一直处于复杂而混乱的状态之中,对辛亥革命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辛亥革命又深刻地影响着后来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和地方主义走势。一在近代中国,地方主义主要包括三种因素:一是爱护家乡故里(包括省、县、乡、村等)和排斥异地他乡的一种乡土情感和地方观念;二是地方机关权力膨胀,从而使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遭到损害的一种政治现象;三是反对中央集权,主张地方分…  相似文献   

2.
历史时期边疆地区族群或地方政权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一直在变化中发展,云南边疆从"要荒之域,蛮夷居之"发展至与王朝国家政治形势密切相关的形态,正是边疆或边疆族群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构建互动关系的重要表现内容之一。制度是一种规范,但并非恒定,常随形势而转变。观察清朝在云南实行的省级地方行政体制的变迁,既要注意"自上而下"地考察清朝对云南边疆的认识及具体政策的实践,也不能忽视云南边疆政治形态对王朝政策或制度实践"自下而上"的制约性;既要考察王朝中央力量对边疆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对边疆地方政治形态于王朝国家政制调整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论晚清湖南社会组织的转型与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湖南社会组织的转型与变迁对湖南的社会变迁和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晚清社会组织的变迁主要包括政治组织的兴盛、经济组织的转型、文化教育组织的变迁和秘密社会组织的消长以及民俗组织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近代湖北与中央财政关系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湖北省与中央的财政关系也逐渐向近代转型。经过晚清、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曲折历程,湖北省逐渐同中央政府建立起制度化的具有近代特征的财政关系。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两次体制变迁,分别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以及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期,由此带来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化.虽然两个阶段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过程和最终取向并不相同,但中共几代领导人的理论思路是共同的.因此无论是前一阶段的行政放权,还是后一时期的不断磨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迁都为我国提供了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6.
南宋时期,内忧外患伴随政权始终,使得南宋政权不得不日益将地方财务聚集中央,导致地方官府行政治理能力严重不足,百姓赋税重于前代。唐宋以来崛起的财富力量“富民”阶层,历经北宋,到南宋时期,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乡村社会强弱关系、贫富关系、官民关系等重要社会关系的主导力量,使南宋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富民”阶层在强弱关系、贫富关系、官民关系中不断加深着与国家、与小农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既推动了乡村经济的繁荣发展,更保障了乡村社会的协调稳定,为维持国家政权稳定和社会安定奠定了基础。同时,“富民”阶层逐渐成为地方社会的经济文化引领者,而且促成了吏强官弱的地方政治治理模式,成为乡村社会治理与教化的主要力量,使南宋社会呈现出政治力与社会力共治的形态,形成明清以来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形态的雏形。  相似文献   

7.
清末各省巡警道的设立是在清廷推行官制改革的背景下进行的,中央与地方督抚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纠纷和权力纠葛在巡警道人选的争夺上表现得较为明显。受此影响,湖北巡警道的选任调黜便成为晚清官场吏治腐败、中央与督抚权力纷争政治生态的一个典型缩影,并在一个侧面上反映出晚清湖北警政建设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农业宗法社会被迫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在这场整体性的社会结构变迁过程中,晚清军事变革起了决定性的牵引作用。主要表现在: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办揭开了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序幕;近代军事教育的兴起促进了西方近代思想的传播;军人地位的提高使“兵”阶层与传统四民社会实现了有机契合;军队私家化趋势削弱了清中央政权的社会整合能力;军人的政治逸轨促成了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终结。  相似文献   

9.
地方主义是晚清以来中国政治转轨、经济转型时期的一大政 治特色:在晚清以来的政治崩溃中,各地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造就了许多凭借军事实力割据一方的地方实力派的崛起。这些地 方实力派承认中央政府,但又总是与力图重建其最高权威和集权 主义理想的中央政府形成矛盾和对抗,与中央政府的关系若即若 离。其实地方分权系统形成的地方主义一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 重要现象。地方主义直接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下移、地方分权系统 的形成和地方政治势力的崛起。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史上的"官场内生腐败"现象是一种整体性、结构性、系统性、联动性的内生拓展型权力腐败。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原来的"全能主义"中央威权政治逐渐式微,全民政治动员性的国家意识形态逐渐淡出,一些地方政权中滋生出"腐败了的既得利益集团",并且正在向群体化、集团化、规模化、半公开化大面积扩散的趋势发展,衍生出一种具有封建社会政治色彩的地方政治庇荫制关系。最终将形成一个能左右当地官场政治生态、与中央政府相抗衡的"地方性权力实体"。这种家族化、帮派化、圈子化的地方政治退化现象被称为中国式的"地方政权苏丹化",究其根源在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互相脱节,地方行政体制改革与财政体制改革互相脱节,实行"党内民主"与扩大"基层民主"互相脱节。  相似文献   

11.
《南京条约》的签订使晚清国人切实体会到了被迫以签订国际条约的方式来解决和国际社会种种纠纷的痛楚与无奈。条约也逐渐成为中国处理与其他国家之间经济纠纷及政治冲突的主要方法。晚清时代国人对国际法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靠近的转变,无不体现出中国在面对西方列强的"西方国际法"时的"主权"意识。  相似文献   

12.
对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再思考刘建军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最基本和重要的关系之一。各国政府都面临如何处理好这一关系的共同课题。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13.
罗爱华 《求索》2008,(10):185-187
晚清西方叙事中的西方形象是在近代中国向西方逐步开放的过程中出现的;西方形象承载着中国想象中的中西关系与世界秩序,见证了中国人西方知识的进步和西方观的变迁过程。对它的研究不仅将导向对晚清中国文化的认识,对于理解晚清以后的文化潮流、甚至对理解我们目前的文化处境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海外"游历"与经学接受是晚清新型知识分子特殊行为方式的重要体现和表征。王韬、黄遵宪在亲身接触西方文明的过程中开始反思和怀疑通经致用的晚清"今文学"价值阐释模式,并且对其表现出一定的疏远与拒斥立场。在海外"游历"和经学接受的双重视阈中,王韬、黄遵宪的诗学观念在脱离传统束缚后于"见闻"中体现出较为开放的现世意识与进步理念,进而为晚清诗学的演变开启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面向,成为中国古代诗学近代转换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5.
十八届三中全会释放出清晰的改革信号,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五位一体"全面改革时期,全会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概念也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敏锐的危机意识。中国已成长为全球关键性大国,中央与地方关系更是中国政治结构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正确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关系,有助于在"四个全面"的总体布局下营造和谐的政治生态环境,更是中国共产党调适治理方式、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水平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6.
中央与地方关系:演变与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与地方关系是国家生活中至关重要的问题,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的一个时期里,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长期在不合理状态中运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始终没有解决。改革开放后,中央与地方关系虽然打破了旧的格局,朝着合理化方向发展,但建立科学合理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仍然是一个难题。目前,我国正处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深入探讨和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建国以来中央与地方关系演变过程的考察,在』总…  相似文献   

17.
西南边疆的内部差异及南京国民政府治策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金生  段红云 《思想战线》2012,38(1):110-114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西南边疆地区的社会政治结构大致呈现出"全国性的、官僚制度的上层结构"、"由各种不同的地方团体组成的广大基层"以及土司、政教合一等多元边疆民族政治结构等三种类型。它们既有同质性,但也存在着极大差异。南京国民政府治理西南边疆的政策,既要考虑到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层面政治因素的影响,也不能忽视西南边疆各省区内部社会政治结构差异性。这些因素导致了西南边疆各省地方实力派与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各不相同的政治关系形态,南京国民政府对各省的治策自然呈现出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8.
晚清民国是近代中国学术体系转型与知识体系转换的关键时期,西方政治学的引入则是这种变动的知识性基础。但是我们在对新世纪以来晚清政治学学科史研究成果稍作梳理后便不难发现,目前学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并不充分,存在的问题与误区也较多。已有研究片面强调日本对于中国政治学的影响作用,忽视了日本政治学与中国政治学之间的互动与差异。西方政治学在近代中国的引入除了要考虑外部因素的影响外,还必须重视西方政治学的本土化过程,并反思这一过程中学术与政治的双向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央与地方关系视角下的民主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地方关系是国家结构中最基本的关系之一,民主政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永恒的价值追求.虽然分别谈论它们的专家和学者很多,但把二者结合起来讨论的著作和文章却很少见到.本文将从纵向分权、地方自治、"政府集权"几个同中央与地方关系和民主政治都有着密切联系的概念出发,来讨论中央与地方关系视角下的民主化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从转型政治学看三十年中国变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现行的中国政治模式是一种介乎于完全没有社会多元化的全能主义旧体制,和具有中国特色的未来民主政治之间的一种过渡性政治形态.相对于世界各国已有的转型模式而言,这种可以称之为"中国--越南模式"的体制,是转型分类学上的一个新的"物种".这一发展模式所具有的对变迁过程的可控制性,经济动员能力与整合资源的优势,以及它在转型中面临的问题、困难与矛盾,均可以从这一模式的结构特点中得到解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发展路径的研究,理应成为国际范围内的"演化政治学"研究最有希望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