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姿亚  邵华 《求索》2012,(12):60-61,157
对于日益细化和深入的中国社会研究而言,民间社会中日常的文化观念、思维方式、生产生活实践等在民众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湖南地处中国内陆,开发较晚,且是一个多民族、多移民的省份,其民间文化观念便形成了极端保守、排外,坚守程朱理学信条,讲气节血性、团结强悍刚烈的民风以及崇拜鬼神等特征。正是这些特征对晚清湖南社会的变迁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吴正东  姚伟钧 《求索》2011,(12):257-259
明清时期,湖南社会风俗发生重大变迁。主要原因一是外来移民的增多;其二是商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他们对社会风俗如婚姻、服饰、诉讼之风等产生重大影响。风俗变迁的结果催生了一大批城镇和乡市镇的兴起,加速了湖南与全国各地间商品贸易的联系,昭示着湖南近代化的开端。研究这一时期社会风俗的变迁,有助于认识和了解明清时期湖南的社会及其变迁。  相似文献   

3.
董辉 《长白学刊》2010,(3):130-132
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在商业贸易危机的冲击下,催生了以“商战”思潮为核心的重商主义的复兴。影响所及。引发了近代中国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和制度变迁,诸如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晚清政府所实行的重商主义政策以及制度重构等等,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4.
国家城乡发展战略的调整深刻地影响着农村社会政治生态的变迁,这种变迁又不断影响和塑造着村级党组织的各种具体功能。建国以来我国城乡二元体制形成和发展的不同阶段,概括和归纳了村级党组织功能定位与转型的整个历程。在进行历史分析的同时,结合当前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实际,指出了村级党组织实现自身功能转型的具体目标,即构建政党导向型组织,并分析了村级党组织实现这种转型的系统化路径。  相似文献   

5.
晚清以来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形态,影响及于民国政治的变迁过程。缘于复杂的国内外政治及地域诸多因素,传统的中央集权被逐渐分解,发展成为有研究者所言的"内外皆轻"形态。在这一变迁过程中,军事权势的转移成为影响中央与地方关系变化的重要变量,古代中国政局失序形态下出现的政治区域化景象再次在晚清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逐渐呈现。  相似文献   

6.
李红英  汪远忠 《前沿》2010,(6):108-111
直隶在近代时期是自然灾害的高发区。本文试图从农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和植被的破坏、社会政治因素等几个方面探讨一下晚清直隶灾荒的成因。其灾荒频仍,与近代直隶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以及灾荒救助体制的陈旧腐败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7.
民间社会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与服务他人,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改革开放30多年来,政府转型、市场发展、需求扩张、互联网革新共同助推社会“自组织”进程.虽然“自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占据党政的传统空间,影响对社会的整合,但同时也为政党、政府转型提供了机遇.青年是“自组织”的重要力量,影响着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心态的走势,乃至经济社会的未来发展.现阶段,重构政社关系与党、团组织重新嵌入社会,应该成为社会管理与党的青年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黄璜 《传承》2013,(9):121-123
晚清中国自然灾害频繁,对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当时的社会矛盾的发展并使其激化,并与其相互纠结在一起,影响着整个近代的中国。从晚清中国的自然灾害入手,分析自然灾害给社会带来的一系列的影响,以及自然灾害与晚清社会出现的各种矛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黄璜 《传承》2013,(7):121-123
晚清中国自然灾害频繁,对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当时的社会矛盾的发展并使其激化,并与其相互纠结在一起,影响着整个近代的中国。从晚清中国的自然灾害入手,分析自然灾害给社会带来的一系列的影响,以及自然灾害与晚清社会出现的各种矛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古今中国治安体制截然不同,晚清警察的创建是中国治安体制转型的枢纽。清季社会巨变,固有治安体制弊病日益彰显。趋新官绅效法域外,开始试办警察以应对治安难题,并借此培植民气,因应外交困局。警察的创建得到清廷的认可与提倡,警务局所迅速向全国推广,警察制度在中国立足。虽然创办初期的警察规制不一,章则互异,但各项警务的开展,改变了城市面貌,并移风易俗,介入民众日常生活,由此带来了政府职能的扩张,促进了政府治理方式的变迁,并冲击了固有官僚体制,对中国社会与晚清政局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阳信生 《求索》2005,(2):183-187
晚清湖南绅权与政权之间经历了由基本一致到矛 盾斗争日益激化的演变过程。特别是清末时期,由于绅权 的膨胀,湖南绅权与政权之间的矛盾斗争日益复杂和尖锐。 绅权与政权的矛盾斗争早期主要表现为权绅、旧绅、劣绅与 政权的冲突,到后来已演变为新绅、正绅与政权的对立和斗 争。这对清末湖南政局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为辛亥革命中 新式绅权最终离异政权开辟了道路。这可为探讨晚清中国 绅权与政权的关系提供一个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12.
晚清时期,湖南出现了一个考订经史、训诂文字的学术高潮,并涌现出以周寿昌、王先谦、叶德辉、胡元仪等为代表的诸多著名学者。受湘地学术传统和时局环境的共同影响,晚清湖湘汉学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经世取向,表现在具体的研究中就是强调学术研究的社会价值与功用,注重学术研究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实际作用。这一研究取向在为湘人注入更为深厚的学理素养的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湘学关怀现实、注重实用的为学倾向,使得关怀现实、经世致用成为这一时期湖湘汉学区别于其他地域学术最为鲜明的特征,并对近代湖南人才群体的兴盛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与有组织犯罪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在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 ,也给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传统等带来了冲击和挑战 ,从而在多方面助长了有组织犯罪的产生和发展。跨国金融、贸易的发展为有组织犯罪创造了生存和发展空间 ;经济体制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有组织犯罪提供了依附形式和组织成员基础 ;社会结构的变迁导致的社会失范和社会控制力弱化 ,腐败的大量滋生 ,家庭教育功能弱化和家庭暴力日益普遍为有组织犯罪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西方文化的冲击 ,不良亚文化的产生也是其孕育的土壤。上述因素对有组织犯罪的心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是在国家对原有的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领域制度安排不断调整和变迁的基础上而深入和发展的,随着它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社会的政治生态也出现明显的变迁:1.国家政治系统原有权威的刚性结构不断受到侵蚀;2.国家政治系统整合社会的组织资源流失严重;3.国家政治系统面临着民间社会日益强烈的要求其制度创新的压力。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拙文认为改革转型时期的我国的整合模式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社区公共性既是转型社区治理的价值追求,也是社区治理的秩序基础。转型社区的快速结构性变迁使传统的社区共同体维系机制发生断裂,带来了集体意识的失落和共同体认同的下降,各种矛盾冲突加剧,社区出现异质化、碎片化的公共性困境,影响了转型社区的良性运行。通过围绕公共性生长所需要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内生动力体系的构建,强化制度供给、发展社区自组织、培育社会资本、塑造公共精神等多个维度重构社区公共性,成为转型社区善治达成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6.
晚清举人龙绍讷的六首《榕城竹枝辞》中,首先描写晚清贵州苗侗社会的自然环境,然后涉及歌舞娱乐、饮食习惯、民族交流等几方面。既体现苗侗地区本来特色,也将晚清大变革背景下苗侗地区经济文化的新发展体现出来,是研究晚清贵州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7.
罗爱华 《求索》2008,(10):185-187
晚清西方叙事中的西方形象是在近代中国向西方逐步开放的过程中出现的;西方形象承载着中国想象中的中西关系与世界秩序,见证了中国人西方知识的进步和西方观的变迁过程。对它的研究不仅将导向对晚清中国文化的认识,对于理解晚清以后的文化潮流、甚至对理解我们目前的文化处境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兆辉 《前沿》2008,(8):180-182
晚清军工战略所启动的不仅是近代中国的军事变革,也不单是经济、政治变革,更是一种文化、观念上的深层次演进。在军工战略的指导下,通过设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促使近代中国人才的现代转型,改变了近代中国的社会风气面貌,并为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奠定了人才基础与智力支持。在晚清军工战略的推动下,各种资本主义现代思潮的兴起则更新了近代中国的人文知识结构,丰富了现代人文思想内涵,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形态意识的转型。  相似文献   

19.
在观察中国社会风俗变迁的视角下,改革开放体现为社会风俗变迁动力机制的全面转型.这一转型在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体现为一种谋求各动力要素在相互平衡、相互配合中保证整个动力机制协调运作的思路,从而有效促进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风俗变迁的健康发展,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面推进过程中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借鉴要素与相应保障.  相似文献   

20.
冯鹏志 《桂海论丛》2003,19(1):60-62
文章对由于知识经济的兴起而在社会结构的不同层面包括财产结构、社会分层结构、权力结构和社会组织结构等方面所引发的巨大转换与变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展现了一场社会结构转型新浪潮的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