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台声》2015,(10)
<正>去年三四月间,台湾岛内"反黑箱服贸民主阵线"等反对签署《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团体发起"太阳花"抗争运动,迫使台当局接受"搁置审查、先行制定两岸签署协议监督条例,之后再重审两岸服贸协议"的举措。由于岛内部分青年群体在抗争事件的过程中,及其后岛内地方"九合一"选举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加上岛内媒体一波波所谓的"中国人认同民意调查"结论,两岸一些学者、专家也开始对台湾整体政治发展走向感到忧心。就事实而言,岛内"太阳花学运"阻滞了两岸签署协议的进程,确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太阳花学运"呈现出的"反服贸"表象要比各  相似文献   

2.
无论从规范还是实践看,台湾地区立法机构对两岸协议的审议和监督活动均遭遇了一定的现实困境。在台湾地区爆发了反对《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太阳花运动"后,台湾当局行政机构提出了"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草案"。该"草案"对立法机构审议监督两岸协议的程序、方式、形式等问题做出了规定,在相当程度上代表着台湾岛内各方对两岸协议审议监督问题的共识。这一"草案"一旦获得通过将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台湾立法机构参与两岸协议监督活动的空间将逐步增大,民众了解两岸协议的渠道将得到拓展;另一方面,过分依赖两岸协议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格局也将受到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纪焱 《台声》2014,(5):38-38
<正>4月10日,历经3周吵吵闹闹的"太阳花学运"落幕,但台"立法院"的争斗却依旧方兴未艾。自"太阳花学运"提出"两岸协议监督机制法制化"诉求后,已有包括台行政主管机构版"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订定协议处理及监督条例草案"、"反服贸"团体支持的民间版"两岸协定缔结条例草案"、民进党版"台湾与中国缔结协议处理条例草案"等7个不同版本的"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草案",交付岛内相关委员会审查。如果仔细审视"反服贸"团体所支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6,(5)
正摘编自2月15日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开春之后,以民进党为多数席位的"立法院",将以处理两岸协议监督条例为优先法案。迹象显示,民进党原来在党主席蔡英文带领下,气势嚣张地草拟了两岸"一边一国"的监督条例,如今已不得不打退堂鼓,毕竟他们自知执政后,冲撞台海红线的后果是承受不起的。两年前所谓"太阳花"的群众运动后,民进党来势汹汹地坚持今后两岸所签署的协议,必须通过监督条例规范的程序,于是趁此收割他们近年煽动"逢中必反"的社会效果,拟订了"台湾与中国缔结协议处理条例草案",摆明了要把"台湾、中国,一边一国"的"台独"立场制订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5,(11)
<正>摘编自5月16日台湾《联合报》近来,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启动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参选行程,她的政治语言大多是开"选后支票",兑现与否反正是以后的事。但她也承诺了几件选前要做的事,其中重要的有两件:其一,当初蔡英文呼吁召开"国是会议",谓此为攸关整合岛内政经共识的平台;其二,她在前段时间发表的参选声明中说,"坚定推动完成‘两岸协议监督条列'的立法",但如今条例仍卡在台"立法院",  相似文献   

6.
2014年3月18日至4月10日,台湾爆发了以学生为主,部分团体参加的反对"两岸服贸协议"、推动"两岸协议监督条例""立法"的"太阳花学运"。此事件对台湾政局和社会造成了强烈冲击和动荡,充分暴露出民进党利用学运,进行"台独"分裂势力活动;渗透、培植、争取、扩大绿营后备军;煽动民众对马当局不满,从而达到削弱国民党年底"七合一"选举能量,为其夺取政权制造舆论之目的。"太阳花学运"对两岸关系造成一定冲击,进一步证明"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仍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大障碍,也使两岸"两会"授权签署的协议权威性面临挑战,深刻地反映出大陆争取台湾同胞民心工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4,(8):55-55
彼岸,习近平应邀赴韩访问,双方宣布加快中国大陆与韩国自由贸易协议(FTA)协商进程,预计年内可生效实施。此岸,两岸服贸协议被"两岸协议监督条例"硬生生挡住,寸步难行,而后者又在朝野杯葛之下难有进展,"自由经济示范区特别条例"同样卡在台"立法院"动弹不得。主谈两岸货贸协议的大陆官员表示,中国大陆与韩国自由贸易协议生效后,台湾企业在大陆市场的领先优势将转为落后劣势,对台湾来说很可惜!为什么可惜,其实岛内各界心知肚明。  相似文献   

8.
正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4月4日发表评论说,民进党"立院"党团日前通过"两岸订定协议监督条例"草案,删去了审查逾期"自动生效"机制,也使谈判过程中全程都受台"立法院"监督;但这项号称"史上最强监督版本"真若照案实施,非但民进党要自食恶果,全民也要共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4,(6)
<正>继两岸服贸协议争议后,关于台湾岛内设立自由经济示范区(简称自经区)条例草案在台"立法院"再掀波澜,一些"反服贸"团体也转而反对自经区。所谓理由是如果让大陆资金、劳工、货品、服务业进入台湾,自经区形同"自杀区"。此前有人认为,岛内"反服贸"运动实质是对大陆的恐惧。这番关于自经区的言论,无疑坐实了这种判断。曾几何时,两岸经济合作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6,(4)
正两岸目前处于一个"各方不急、先搁着"的观望状态。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蔡英文"520"就职演说,都是民进党两岸政策的重要观察指标,但两岸不确定因素带给民众的预期心理进而拖累现实经济,值得观察。对民进党而言,目前对两岸议题似乎也不急。选前,民进党就对马当局的两岸关系处理方式抱持了怀疑态度,才会以两岸协议监督条例来放大检视。再说,民进党对两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5,(3)
<正>摘编自1月11日台湾《中国时报》去年底岛内地方"九合一"选举反映出民心思变的事实,两岸各界对岛内政坛变化与两岸关系未来何去何从忧心关切。败军之余的国民党,能否改变外界对其老大颟顸、政商权贵的刻板印象重新出发?而"大位"有望的民进党,能否改变其分离主义立场,调整"恐共"、"仇中"的"中国政策"?这些问题国、民两党"?。皆须严肃面对。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5,(2)
<正>2014年底岛内地方"九合一"选举以民进党的大胜而告终,不少观察家认为岛内形势及政局发展似乎对民进党重返"大位"变得相对有利,但角逐岛内"大位"之役远比地方"九合一"之战要复杂得多,所涉层面也更为广泛。对于民进党而言,大陆政策依然是其能否重返"大位"的关键"最后一哩路"。如果民进党刻意无视现实,不能提出令岛内民众真正有感的两岸政策,最终对其重返"大位"的冲击和挑战是不言而喻的。岛内地方"九合一"选举中民众用选票对国民党的施  相似文献   

13.
由于台湾岛内复杂的政治生态,两岸两会领导人在第九次会谈上正式签署的《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简称“两岸服贸协议”)至今仍未完成内部审议程序,两岸服贸协议的生效进程遭受人为延宕.台湾立法机构关于两岸服贸协议的备查与审议之争、径付二读之争以及“保留”之争,既凸显了台湾政坛向来存在的蓝绿之争,也隐含着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对立.尽管如此,从两岸服贸协议对台湾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岛内蓝绿板块的力量对比以及民进党杯葛两会协议的既往实践等要素来看,两岸服贸协议的生效仍值得乐观期待.  相似文献   

14.
鲁洪柯 《台声》2010,(5):34-34
<正> 3月30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接受台湾《旺报》专访,就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两岸基层民众交流、大陆对台采购等台湾各界关心的问题回答了《旺报》的提问。王毅对《旺报》的谈话是迄今为止大陆方面对于ECFA问题最详尽的一次说明,谈话有助于化解岛内基层民众对于ECFA的误解和疑虑,有助于两岸加  相似文献   

15.
大破与大立     
《台声》2015,(4)
<正>民进党主席蔡英文说,今年岛内社会氛围是"大破大立"的改革。经过去年一整年的喧腾,"大破"气势已经形成,但是却丝毫闻不到"大立"的气息,实在让人心焦。去年自"太阳花学运",岛内社会挡住了两岸服贸协议的进程,也卡住了台当局诸多政策的实施,也间接促使国民党在地方"九合一"选举中落败,马英九为此辞去党主席之职。岛内地方新任县市长上任后,延续着"改朝换代"式的连续剧,于是台北市急速拆除了争议许久的公车专用道,重审台北大巨蛋等建设案,台中市的台湾塔不做了,桃园市要改铁路地下化,  相似文献   

16.
人物     
《台声》2014,(5)
<正>张庆忠:审查争议鞠躬致歉3月17日,在台"立法院内政委员会"审查《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时,国民党籍"立委"张庆忠以30秒宣布完成服贸协议委员会审查引起岛内争议。最终引发18日"太阳花学运",参与学生占领台"立法院"议场抗议审查程序。3月31日,张庆忠针对媒体询问是否会为30秒通过服贸协议而道歉时表示,服贸协议审查会时他曾三度上台,但民进党籍"立委"占据主席台,最后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两岸经贸合作持续、全面发展,尤其是在两岸经贸合作机制化、制度化建设方面取得新进展,成果显著,对于促进与深化两岸经贸合作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出现一系列新变化,两岸经贸合作机制化、制度化建设成果丰硕,金融合作取得多项重大突破,两岸贸易与投资则涨跌互见,赴台游"团队游降温、个人游升热",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在岛内引起很大争议,岛内出现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0,(4)
<正> 在3月14日上午的两会新闻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指出,两岸同胞是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他还特别提到一幅分为两半并分别珍藏于两岸的古画,希望两岸如画早日合一。当日10时48分,台湾《联合报》记者提问:总理您好。想请教您有关商签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问题。您两会之前和网民交流的时候提到说,在商签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时候,考虑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8,(2)
正台湾《旺报》2017年12月27日社评指出,2018年台湾县市选举热战提前开打,岛内"反中"势力又告抬头,意图重演2014年"太阳花"老戏码,扭曲两岸关系,获取选举利益。社论指出,2014年县市长等"九合一"公职全面改选时,民进党和"白色力量"挟"太阳花运动""反中"声势,卯足劲丑化两岸关系、抹黑两岸经贸交流合作机制,居然大获全胜。3年过去,2018年又是这项大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5,(2)
<正>台湾岛内"九合一"选后,国民党重挫,民进党大胜。国民党内外对马英九的批判与攻击排山倒海,最终迫其辞去党主席一职。从历史来看,任何一个政治人物,多少都会受到个性、用人风格、政治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也一定有功有过。但在今日台湾岛内,似乎对马英九的评判只有过,完全没有功。2008年马英九执政以来,面对岛内乱局与困境,打破两岸僵局、维护台海和平,拓展台湾地区"国际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