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子荷 《中国减灾》2011,(2X):62-63
<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亦称踏青节,又叫探春、寻春节。清明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春分"与"谷雨"之间,为三月节,在阳历4月5日前后。这个节气表示春天气候温暖,草木葱茂,改变了冬季寒冷枯黄的景象,在农业生产上多忙于春耕春播。提到清明节,人们常常会想到扫墓、祭祖、踏青、  相似文献   

2.
清明诗话     
正清明节是古代传统的祭祖悼亡扫墓的节日,也是人们寻找春天气息、借以郊游踏青的大好时节。春天,只要读一些古典诗词,便可感受到清明节带给我们的一切习俗况味。清明三月的春天是何等的绚烂、明媚,令人在多姿多彩的春日里感慨万千。杜甫《绝句》云:"江边踏表罢,回首见旌旗。"人们踏青归来,个个兴高采烈,家家杨柳满檐,故韦庄有"满街杨柳绿如烟,划出清明三月天"的诗句,由此可见三月出游的人之多,人潮汹涌,那真是一派繁华的  相似文献   

3.
清明三重奏     
古时寒食在清明前一、二日,上巳是农历三月三也邻近清明,唐以降都融汇入清明节,正好形成清明三重奏。清明节的核心内涵和情感本体是缅怀先人,价值取向是提升生命意义,文化功能是凝聚族群、和谐天人。  相似文献   

4.
清明时节,风和日丽,万物复苏,草长莺飞。在古代,清明节期间,人们除了要到郊外扫墓祭祖、踏青插柳之外,还有荡秋千等习俗。  相似文献   

5.
清明悟新     
“一年甘四节,父老重清明”。从小就接受了家中爷辈父辈常念在口中的这两句短语,于是,“清明”在我心中一直很重要。 说来也是,清明节前后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一改冬日冷峻枯黄的景象。江南有农谚:“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清明  相似文献   

6.
正"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清明时节,花草芳菲,日丽风和,天清地明。柳树抽出嫩绿的细枝,千条万条垂下来,丝丝缕缕。春风如一把利剪,裁出细细的柳叶,青丝万缕,低垂袅袅。这份随风飘拂在清明中的美丽,让人想起一种人生态度:明净而简洁。清明节又称寒食节、柳节。唐代诗人来鹏在《清明日与友人游玉粒塘庄》中写道:"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烟光,便是柳色。袅袅炊烟中,柳枝若隐若现,阳光一照,如烟似雾,一派春意融融好  相似文献   

7.
今年四月五日(农历二月二十九日(是清明节,趁此时机来细细品赏唐代著名诗人杜枚(八○三——八五二年)的诗篇《清明》,是很有意义的。全诗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摇指杏花村。杜枚,字枚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大和二年(八二八年)进土,官至中书舍人。  相似文献   

8.
在编这期杂志时,窗外总是春雨绵绵不断,虽说已到布谷催播.莺飞草长的春天,但霏霏阴雨中仍让人感到一丝丝的寒意、四月正值清明时节.人们在清明节这一天,有去扫墓的习俗,缅怀先辈.祭奠亡是。本期《他累倒在岗位上》一文,  相似文献   

9.
诗意清明     
翟杰 《前进》2015,(4):64
四月清明,桃红柳绿,草木萌动,四野既清也明。清明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演变为节日的节气。清明节,人们一面凄凄切切怀念往事故人,一面从从容容享受明媚春光。可以说,这是一个人情味和文化味兼具的节日。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墨客以清明为题,留下了无数寄托哀思的诗句。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堪称唐代清明墓祭的经典:"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  相似文献   

10.
正新时代当有新风尚。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清明节文明祭扫工作,提升殡葬管理服务水平,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伴随着一丝杏花雨,一缕梨花风,今年的清明时节,再一次如约而至。关于"清明"两字的来历,《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清明承继着太多内涵,既是踏春赏青的节气,亦包含追思先辈、祭祖扫墓的核心内容。祭奠先祖,英魂归乡,公祭先烈……全国各地形式各异的纪念活动表明,清明不仅是一个节气、一  相似文献   

11.
<正>导语年年清明,今又清明。2014年,是清明节纳入共和国法定假日的第七年,2014年,是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精神的首个清明节。这一年,举国上下在贯彻两办《意见》新形势下,践行着文明低碳祭扫的理念,树立着文明清新的风尚。清明祭扫是人们缅怀先人和传递亲情的重要方式。"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宋代诗人范成大对清明节途中所见景象的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7,(8)
<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提起清明,华人会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4月4日是清明节,也是连假的最后一天,全台湾都是晴朗无雨、阳光普照的好天气,适合出游、扫墓。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清明节是华人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清明节与纪念亡者有关,在清  相似文献   

13.
正同一个祖先,同一种语言;同一个梦想,同一种命运。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延续2000余年的清明节,寄托着两岸同胞以及海外华侨华人对先人的追忆缅怀,承载着每个家族与家庭繁衍延续的历史记忆,维护着后来者虽居四海而亲情不断的血脉渊源,流布与传承着两岸一脉、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清明祭祖作为两岸同胞共同纪念祖先的中华传统节日,每年的清明前后,  相似文献   

14.
回归清明     
<正>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国家将清明节列为公共假期后,大批人流纷纷返回故乡扫墓祭祖。据统计,2011年清明节假期全国有4.2亿人参与了祭祖扫墓,2012年超过5.2亿人。今年4月4日至6日,民政部对全国150个群众祭扫观察点数据统计,共接待祭扫群众1221.1万人次,疏导车辆168.1万辆。如此庞大壮观的人流、车流,表明清明节具有强大的民间根基。对国人来说,只有清明这个节日,能让人们心甘情愿地堵塞在路途,也要赶去完成这样一场祭奠先人的精神仪式。而由7.4万人次组成的服务保障网络,则彰显了各级政府体察民意的民生情怀。  相似文献   

15.
<正>岁岁清明,今又清明。这个时节,有如一种刻骨铭心的召唤,令亿万儿女不远万里回到故乡,祭祀祖先的灵魂,缅怀先烈的嘱托,感悟生命的意义。在中国传统节日中,很少有清明那样兼具悲欣交集的深厚意蕴。它是缅怀逝者、追思先人、寄托哀思的日子,故而"路上行人欲断魂";可它同样也是花红柳绿、踏青放歌、拥抱春天的时节,因而"春城无处不飞花"。一边是慎终追远,隔世惆怅;一边却  相似文献   

1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之际,全国各地掀起"公祭热"。不仅公祭黄帝、炎帝,还公祭伏羲、华胥氏,以及孔子、老子等。普通民众则用"扫墓"这种最常见最普遍的方式祭奠已故的亲人。  相似文献   

17.
林长华 《黄埔》2013,(2):148-150
春光明媚,莺飞草长。农历三月间,在我国传统习俗中,备受重视的节日就是有情有味的清明节了。清明节包含两层意思:一指节气,二指节日。在我国二十四节气中,节气兼具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不仅是上坟祭祀、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人们认祖归宗、睦亲联谊的一个载体。人们以感恩的心态、敬祖的情感,将一片无尽的思念默默传达,把一种优良的节俗绵绵传承。  相似文献   

18.
修羽 《公民导刊》2008,(4):53-55
今年,清明节首次首次成为法定节假日。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虽然各地习谷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相似文献   

19.
刘强 《台声》2010,(5):10-15
清明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祀和扫墓的日子。祭祀则通指祭神、祭祖,有祭天、祭祖,公祭之分。  相似文献   

20.
正清明是节气,是节日,更是文化。清明文化是两岸共同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作为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清明节将节气日与民俗节日融为一体,是天时与人时的合一,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千百年来,时代虽然在变,但清明的节日文化却一直被两岸人民代代相传并不断丰富着,由清明节衍生出来的各种诗文、谚语、民间口头传说以及各类民俗活动多不胜举,清明节带给我们的是丰盈厚重的文明积淀和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