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南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处,地缘位置独特、发展潜力巨大,在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中占据重要地位。源于南亚重要的地缘格局,中国以互联互通为契机参与南亚共商共建共享顺理成章,但地区安全形势日益复杂、区域内各主体间矛盾依然激烈、贸易对象不平衡现象显著、中国-南亚有限的民间交流是中国推进战略合作的短板。未来中国南亚区域合作更加强调相容性,势必要在国内发展愿景与南亚国家现实利益之间寻求平衡,全面加强无缝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2.
西南周边地缘态势与“南方丝绸之路”新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作为横跨"心脏地带"和"边缘地带"并使二者相连的地缘经济政治大国,与处于"边缘地带"的东南亚地区和兼具"心脏地带"和"边缘地带"的南亚地区在地缘经济政治上已呈互为依托之发展趋势。东南亚和南亚对于中国来说,既有资源价值,又有地缘价值;而中国对于东南亚和南亚而言,可借助中国所处的"心脏地带"地缘优势和发展潜力获取自身独特的地缘经济政治权益。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经济一体化,推动着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和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进而拓展中国经济发展空间。构建"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打通西南大通道,推进"两洋出海"战略已经成为中国西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江苏省的经济增长与东盟、南亚经济增长一直有较强的关联性,同时江苏省与东盟、南亚等国家在产业结构方面具有明显的互补性优势,因此,江苏省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经贸合作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本文提出了加强市场研究,善于利用各种合作基金,大力扶持海外园区建设,提高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水平,扩大投资促进贸易,加强文教与旅游合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亚①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鉴于互联互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基础地位以及中亚地区交通一体化的现状与前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中亚各国交通政策的协调十分必要。构建一个庞大的贯通周边各国的铁路、公路货运网,打破贸易壁垒,凭借地理优势深度参与全球劳动分工,是中亚交通一体化的目标。具体来说,横向打通中国到欧洲,纵向打通俄罗斯、伊朗、波斯湾和印度的通道,是中亚交通一体化的关键。中国从便利化入手,使"一带一路"与当地需求相结合,推进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是互利互惠的好事,必然受到中亚各国人民的欢迎。与此同时,以道路互联互通为抓手,也需注意当地地缘政治的复杂性,各国交通体系的落后性和政策协调的局限性,防范投资风险。  相似文献   

5.
甘均先 《东北亚论坛》2015,(1):107-117,128
中美印三国在建设新丝绸之路的方案上具有不同的战略,其差异在于,美国"新丝绸之路"战略的主要目标是保护美国在阿富汗的战争成果,并服务于美国的中亚和南亚战略,维护美国的世界霸权;中国和印度则将新丝绸之路作为贸易拓展、能源供给和文化交流的通道。三国新丝绸之路战略中,印度跟美国更为相似,路线走向也更为一致;中国的战略包容性更大,持续性更强。若中美印三国在新丝路建设上进行良好合作,将给亚洲一体化带来动力;若展开恶性竞争,则将为亚洲带来地缘政治动荡。中国应当尽力规避地缘政治风险,优先与政治关系良好的邻国开展跨境交通建设,不断促进新丝绸之路的连通。  相似文献   

6.
辨识中国与南亚国家的资金融通问题,是促进"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重要命题。本文综合应用定性分析和因子分析法,旨在对中国与南亚国家资金融通的影响因素及潜力开展综合评判。可见,中国与南亚间资金融通主要面临政治和社会两方面的挑战,且中国与南亚国家的资金融通潜力差异较大。因此,建议要充分认识和发挥中国与南亚资金融通的潜力,在精准识别风险的基础上形成差异化的资金融通政策取向,用动态发展的眼光谋划中国与南亚的互联互通发展,从而构建中国与南亚资金融通的"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6月6~8日,以"互联互通—构建新丝绸之路"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南亚智库论坛"在云南昆明召开。论坛期间,一些专家就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相关问题接受了本刊的专访,现将专访内容整理如下。问:在中国的周边战略中,中国与南亚的合作以及孟中缅印经济走廊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吴建民(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前外交学院院长、前大使):在中国的周边战略中,中国与南亚的合作,包括孟中缅印经济走廊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中东欧独特的市场潜力和地缘优势、正在运营和修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工程以及多方参与机制,为中东欧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了现实基础。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存在不同的路径选择,如"分步推进"、"通道建设"和"东西并举",这三种不同模式的开发进程将直接影响到中东欧发挥作用的内容和方式。目前,推进中国和中东欧丝路"物流通道"建设是一个重要抓手,但面临一系列国内和国际挑战,应务实稳妥地出台相应的政策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以港口建设为核心的海上互联互通是“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点环节,这一建设进程在印度洋区域尤为重要.印度洋区域港口发展相对滞后,中国的港建产能及现有运营基础将为该区域港口联通提供有力支持.目前区域内外大国对印度洋港口建设的关注度不断上升.在该区域建设、投资与运营港口的进程中,中国面临的风险因素主要有地缘政治风险、东道国政治与政策风险、区域性非传统安全风险.中国需在项目层面、双边层面和区域层面,采取措施规避、降低和化解风险因素,以保障“海上丝绸之路”印度洋沿线海上互通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0.
中缅油气管道给中缅两国带来巨大地缘政治利益的同时,也将改变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和南亚的能源地缘战略格局。中缅油气管道的规划建设既有国家层面的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和能源安全战略考量,又有地方省区市政府的利益驱动,更有中国国家石油公司之间的竞争因素。一方面,中缅油气管道的建成运营不仅延续了南方丝绸之路和滇缅公路的辉煌,将中缅睦邻友好关系推上新的高度,而且也是中国拓展与东南亚和南亚能源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缅甸借助中缅油气管道不仅成功开展油气外交使缅甸成为亚洲主要能源国家,振兴缅甸经济以提升缅甸在亚洲的经贸地位,而且提升缅甸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考虑到当前在"中美对抗"的大变局背景下,中国地缘经济博弈的关键领域已转向南亚次大陆,故全面审视南亚地缘经济动态必不可少。地缘经济的核心是产业,分析应从南亚产业格局开始。本文在概括了南亚各国的产业格局演化现状后,着重在时空背景下进行了检验和分析,认为若相邻国家的产业结构(这里指第二产业占比)变动(增加) 1%,本地的产业也相应变动(占比增加) 0.273%,证明了南亚产业结构变动的邻里效应呈现出跨期特征。最后本文结合演化概况、实证结果与当前不同的背景因素影响认为,印度不合理产业结构、大国的南亚地缘政治经济博弈和疫情的应对和影响,都可能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南亚地缘产业格局变迁。  相似文献   

12.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下深化沿线国家,特别是中国与中西亚国家间的贸易安全与便利化合作对促进域内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虽然中国—中西亚国家之间具有进一步深化贸易安全与便利化合作的实践基础和经济基础,但是中国与中西亚国家的合作仍面临不稳定的国际外部环境以及内部制度不规范、文化观念落后、贸易便利化水平有待提高等现实挑战,所以中国—中西亚国家应契合地缘经济发展需要,基于新功能主义的溢出效应,通过国际组织构建多边合作平台,同时深化海关合作与促进互联互通,完善基础设施和加强信息沟通,以及推动建立中国—欧亚经济联盟自贸区等路径来应对挑战,从而加速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3.
广西与东盟的贸易经过"黄金十年"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广西成为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前沿地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建,连通了东盟、南亚、北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形成面向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战略合作经济带,东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沟通南亚、印度洋不可或缺的一环,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则是中国与东盟陆地直接接壤而且海上有港口对接的唯一省份,是大西南的出海口,也是周边省区与东盟联系最便捷的通道,陆海相邻的地理位置意味着广西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有着比中国其他省份更独特的位置和机遇。  相似文献   

14.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国内改革、谋求外部和平发展的大战略,迅速引起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印度和东盟的深切关注。对此,印度小心谨慎终未加入,东盟在支持之下亦存担忧。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压力下,印度和东盟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认知显得尤为重要。积极处理好中国与印度、东盟各国的关系,增强互信,是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中俄打造“冰上丝绸之路”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冰上丝绸之路"作为蓝色经济通道已被纳入"一带一路"的总体布局,成为连接欧洲、亚洲及北美洲之间的最短航道,被誉为"国际海运新命脉"。"冰上丝绸之路"目前主要包括北极东北航道和北极开发两个重要支点,将推动北极国家和近北极国家在海上运输、极地开发和北极治理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以实现互利共赢,逐步构建一条"冰上经济走廊",并极大地拓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地缘空间,创新"一带一路"合作模式与合作理念。同时,"冰上丝绸之路"也面临地缘政治、传统贸易通道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制约。中国作为"冰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倡导者和重要参与者,必须充分挖掘机遇与潜力,正确应对各种挑战。  相似文献   

16.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得到俄罗斯的积极响应和认同。黑龙江省谋划构建的"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省"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以边境口岸的发展为基础,边境口岸建设对加快与俄罗斯互联互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青燕 《亚非纵横》2014,(4):119-124
“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给沿线地区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将这一宏伟战略构想付诸实践也面临诸多挑战。中亚、南亚是此经济带的枢纽地段,在中国大周边链条上占据重要位置,既关系中国西部安全,又同西部大开发战略密切联动。中国与中亚、南亚构建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将为中国稳步推进经济带建设夯实战略基石。  相似文献   

18.
中国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将为中国—东盟合作提供重要动力和契机,有助于推进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合作。不过,南海争端的现实难题,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海路通道建设。因此,通过中南半岛的互联互通建设,构筑从中国西南内陆出发进入印度洋的陆路通道,很可能成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优先选择。对中国而言,以中泰关系为战略支点,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南半岛次区域合作,而且有助于增强东盟国家对华合作的积极性与自信心。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南亚由于其重要区位要素,巨大的投资机遇,已经成为我国"一带一路"推进的重要区域。中印崛起和相关战略规划的实施,尼泊尔的战略地位就显得更加重要,作为中国贸易面向南亚未来的重要桥梁,尼泊尔对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串联南亚,发展西部省份尤其是西藏的边贸以及整合中国、尼泊尔和南亚的次区域合作都具有重要意义。奥利第二次当选尼泊尔总理以来,尼泊尔国内外局势发生了很多变化,在国内推行强硬的治理手段的同时,在外交政策上采取了更加主动态势。  相似文献   

20.
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建设正成为扩大中国西部"内陆沿边开放"战略实施的最为重要的路径选择,也是打通新南方丝绸之路的核心内容和关键举措,它对实施我国对外开放新战略以及推动区域内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中印缅孟四国在贸易结构、产业格局和互联互通上其互补性大于竞争性,具备开展跨境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现实基础;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建设的理论价值则在于实现跨境次区域价值链再造与跨境次区域产业结构协同优化升级;而创新区域协作机制、搭建贸易投资产业合作平台、推进区域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及开展金融、能源、人文等领域合作则成为推进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建设的实践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