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纪宏 《法学杂志》2012,33(12):1-8
评价宪法实施状况必须要建立在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基础之上,而对宪法实施性质的正确把握以及对宪法实施作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考察都是正确认识宪法实施状况的有效手段。宪法实施状况主要在于考察宪法实施的监督、宪法适用以及违宪审查的状况,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法治状况下,只有宪法适用状况较为容易评估,特别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因为有具体的法律文本可以进行实证性的评估。目前现行《宪法》文本中存在着结构性的实施状况不平衡问题。《宪法》序言、总纲和公民的基本权利部分相对于国家机构和国家象征部分实施状况要差一些。要全面改进我国《宪法》实施的总体状况关键是要树立"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法律意识,让政府和社会公众都来主动关注《宪法》作为根本法的应有权威和对人们行为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2.
论宪法效力的终极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中 《政法论丛》2011,(2):79-85
在法律的效力链条中,宪法常常被置于效力的终端。但是,宪法本身的效力依据,却是一个值得追问的终极性问题。宪法序言,就是宪法效力的终极依据。中国宪法序言是通过"历史"向宪法提供了终极性的效力依据或正当性依据。相比之下,美国宪法序言是通过"契约"向美国宪法提供了终极性的效力依据。  相似文献   

3.
包容性增长理念在我国《宪法》文本中初步生成,是社会主义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特色的浓缩。其体现了保护人的尊严的最高宪法价值,映射出保障社会权的社会主义《宪法》结构。宪法视域下实现包容性增长,国家协调经济社会发展是基本措施、促进对经济增长的平等共享是关键、保障弱者基本生存是最低要求。  相似文献   

4.
现行宪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宪法依据、有机统一的宪法规范体系和宪法保障体系。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工业化”“四个现代化”入宪,到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入宪,再到形成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核心的宪法规范体系,现代化话语贯穿于我国宪法制定、修改与实施的历史进程。宪法序言中的历史叙事和对国家目标的表达,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规范语境。宪法正文中的基本国策规范、基本权利规范、国家机构规范等,为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提供了规范基础。全面实施宪法,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效保障。为更好发挥宪法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规范和保障作用,应认真对待宪法文本,体系性地运用宪法解释学方法,深挖宪法基础范畴与概念,建构具有历史意识、面向现代化实践的中国宪法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一、宪法权利体系理论的历史担当宪法改变中国,此言或许不虚。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行于社会转型的特定时刻。在改革仍然处于试水期、人民对改革前景尚不可期之时,宪法以国家根本法之形式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掀开了改革开放的新篇章。如果说现行宪法序言和总纲部分引领了改革开放时代的基本精神,那么宪法  相似文献   

6.
论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与高级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端洪 《中外法学》2008,(4):485-511
<正>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1982宪法序言  相似文献   

7.
2012年12月4日,是我国现行《宪法》颁布实施30周年的纪念日。现行宪法被公认为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制定的最好的宪法,其全面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基本内容,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法制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8.
现行宪法第1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宪法》序言第六段中“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的表述,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为人民民主专政。那么,什么是人民民主“专政”,如何理解它与宪政的关系,就成为我们必须探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核心精神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全面实施宪法成为国家、民众与政府的基本共识,也成为法治国家建设的关键问题。《决定》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强调宪法监督和宪法实施的重要性,并提出一系列完善宪法监督的措施,要求"切实在宪法实施和监督上下功夫""把实施宪法要求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如何达到宪法监督的"新水平"?为什么我们  相似文献   

10.
《现代法学》2017,(5):3-10
《宪法》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制定的依据,也是其实施的保障。《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关系是基本法理论与实践中值得研究的重大问题。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过程中,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发挥了价值引导与规范保障作用,为香港的繁荣与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宪法保障。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人民法院裁判文书援引《宪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产生了人民法院在判决书中援引《宪法》条文的实例,宪法学界和司法实务部门对援引《宪法》的性质和作用有不同的看法。作者认为,我国人民法院在判决中援引《宪法》,虽然不是适用宪法解决案件,但援引《宪法》条文仍然对法律适用产生积极影响。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援引《宪法》条文,表明公民的某种权利是受法律保障的权利;或者表明人民法院选择法律适用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建政后所制定之五部宪法性文件中,八二宪法最为特别:《共同纲领》和五四、七五、七八宪法都是革命宪法,这一点充分体现于其序言,它们均立足于革命历史叙事,而以革命证成统治之正当性。由此正当性论证,则确定国家了基本政治精神:继续革命。这样的继续革命必定是对中国文明的革命。八二宪法则与上述四部宪法有明显不同,最重大的区别,已由该宪法序言第一段表达出来:"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本文旨在疏解八二宪法序言第一段之大义。本文从本段宪法序言中梳理出中国历史条款、中国文化条款和中华各族人民条款。这三个条款,在政治上承认了文明相对于革命之优先性。由此,统治正当性的论证部分实现了从革命到历史连续性之转移。对中国文明的继续革命失去了正当性。这三个条款部分实现了国家的政治精神从继续革命到文明之转换。正是这一新的宪法精神改变了权力与文明之间的关系:国家权力不再凌驾于文明之上,法律不再凌驾于生活之上。相反,权力在一定程度上顺承国民的生活,对民众自下而上的制度创新保持开放。由此而有了人们以"改革开放"一词所描述的中国过去三十多年来的制度变迁。就其实质而言,改革开放是中国文明之复兴。从宪法技术上说,由于放弃了继续革命之宪法精神,与此前宪法的短命不同,八二宪法也就具有生长之品质,而得以不断修订,始终具有效力。宪法序言第一段也敞开了中国未来进一步变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宪法序言的裁判规范性问题与宪法序言有无法律效力之争密切相关,然而这种争论在理论上虽有必要,但毫无意义。宪法序言有无效力之争的实质是宪法序言是否具有裁判规范性。宪法序言在法官处理违宪性纠纷时可以成为宪法解释的判断基准,但是不能直接成为裁判规范,不过法国宪法由于序言的特殊结构而存在例外。我国宪法序言也符合宪法序言的一般规范,其不仅同宪法正文一样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构成宪法修改的界限,而且可以成为宪法解释的判断基准,但不能够直接推导出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4.
陈珺 《中国律师》2002,(12):22-23
2002年12月4日是现行的“八二宪法”公布实施20周年的纪念日。“八二宪法”是历史经验总结和现实发展的产物,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的继承和发展,是建国以来最好的一部宪法。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宪法的完整概念应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宪法是以法制权之法。尽管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其内容涉及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其基本内容仍然只分为两大块,即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和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现行的“八二宪法”在序言  相似文献   

15.
王惠玲 《法律科学》2008,3(1):57-68
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探讨宪法序言形式和内容的实然规定状况具有不可抹杀的意义。定量分析表明,规定宪法序言是普遍的现象,大多宪法序言是有关宪法本身的规定。不同地域、不同发达程度、不同文明、不同法系之间宪法序言的形式和内容差异不显著,但不同国家性质的宪法尽管在是否规定序言上差异不大,但在内容上差异显著,进而影响到序言字数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战后日本宪法的人权序言中包含了所有现代人权宣言所应具有的要素,并将自由权、社会权均一同视为基于"人之尊严"的、具有自然权性质的权利而加以保障.其宪法第13条后半段所规定的"国民对于生命、自由及追求幸福之权利"即为"幸福追求权".它是日本宪法"概括性人权"的总称,是推导宪法未列举权利的根据.在宪法学理上,它可容纳所有对人格的生存不可欠缺的概括的权利;而在宪法实践中,法院则借助个案通过宪法解释从而实现对于"幸福追求权"所包含的具体新权利的确认与保障.  相似文献   

17.
周道鸾 《法学杂志》2012,33(10):29-34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重要原则。生命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刑法修正案(八)》首次取消13个非暴力性经济犯罪的死刑,彰显了生命至上的价值,充分体现了严格控制和慎用死刑的刑事政策和《宪法》规定的人权保障原则,标志着《刑法》修正向取消死刑罪名的方向发展。应当在刑事法治领域继续大力贯彻人权保障原则,从立法上进一步减少死刑的适用,从司法上严格控制死刑的适用。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国现行宪法序言的效力问题,学界存在不同的观点。目前争议的焦点集中在宪法序言中的非规范条文是否具有效力的问题。从宪法序言与宪法正文的关系来看,我国现行宪法序言作为独立的宪法组成部分,其本身不但具有法律效力,并且具有高于宪法正文的效力,同时对宪法正文也具有约束力。宪法序言对宪法正文的内容具有指导性。  相似文献   

19.
世界各国宪法保障社会福利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在宪法中列举各种社会权利的"社会权"保障模式,另一种是仅在宪法中明确建设社会国家的原则或者类似条款的"社会国"保障模式。从我国《宪法》的现有规定及其变迁、宪法的解释与学界的解读看,我国属于"社会权"模式。"社会权"保障模式的缺陷是随着民众追求平等意识的成长、市场机制的扩展和公民权利意识的增强,社会福利可能借助宪法无序、无限地扩张。通过淡化社会福利的权利性质、转变社会权的合宪性审查的方向、扩展反射利益推进社会福利以及贯彻宪法设立的可承受性、适度性原则,可以推进我国社会福利宪法保障模式由"社会权"模式向"社会国"模式转换。  相似文献   

20.
许崇德的一生与宪法相伴,纪念他的最好方式是更好地维护宪法、推进宪政,将他坚持的理念发扬光大,让宪政之光照进现实。2014年3月3日晚上11时59分,一代法学大家许崇德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随即,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焦洪昌发布微博称:"许崇德老师今晨走了,终于没有等到他参与制定的第一部《宪法》60年纪念日。"屈指算来,许崇德去世之日离我国第一部《宪法》60周年纪念日仅相差半年多的时间。这位26岁就参与新中国首部《宪法》起草工作、最终统稿我国现行《宪法》、负责《港澳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修订的宪法大家,将生命的痕迹永远留在了我国的宪法史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