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需要坚持系统观念,多措并举,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取得新成效。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之源。未来几年,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仍然存在。"十四五"时期要落实好《建议》提出的"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武汉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民生等方面都实现了跨越发展。在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关注民生,增加GDP的民生比重,促进就业,实现居民就业和经济共赢。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利用经济社会发展数据,从总量、结构、增速等方面入手,分析武汉市城乡居民就业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与差距,并深层剖析其原因。最后,在这些基础上提出扩大就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就如何实现更加充分就业、如何加快实现基本社会保障覆盖全民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问:如何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答: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更加充分"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要求。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这个压力主要集中在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群体就  相似文献   

4.
丁昕  张秀荣 《人民论坛》2012,(2):114-115
在我国就业总量压力巨大、结构性矛盾突出的格局下,从就业人数、人才结构和产业结构以及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就业现状,并对"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保障民生、科学发展等相关政策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针对这些政策给相关就业领域带来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以引导大学生更好的择业就业。  相似文献   

5.
杨天兵 《政策》2011,(5):60-61
就业是"民生之本"。随州市人口基数大,农业人口比重大,农村富余劳动力总量大,就业形势严峻。为解决好就业这一"民生之本"问题,随州市委、市政府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市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通过政策引导、空间拓展、就业帮扶、平台搭建、城乡统筹等举措,全力稳定和扩大就业,促进了随州市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翟传豹 《群众》2013,(7):71-72
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之源、稳定之基。近年来,淮安市坚持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目标优先部署,大力实施“优质、稳定、便利”为重点的就业民生幸福工程,以实际行动落实十八大提出的“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新要求。连续三年,全市城镇就业总量年均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始终控制在3%以内,劳动者参加各类就业创业培训人数保持在4万人以上,促进了招商项目的引进、发展成果的共享。  相似文献   

7.
《就业与保障》2013,(8):1-1
7月16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作《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专题报告。尹蔚民指出,在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中,人是关键要素,民生改善是重要考量。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是造福全体人民的两项基本制度,也是中国梦的重要民生篇章。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党的十八大将实现就业更加充分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就业是世界性难题。我国劳动力数量多,城乡二元结构特征突出,又处于转型升级的特殊阶段,劳动力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就业问题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8.
《吉林政报》2013,(13):25-28
国办发[2013]3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以下简称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  相似文献   

9.
李霞  周燕 《传承》2011,(13):40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十二五"规划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我区把扩大就业作为今年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目前,我区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为此,应以"一强化,二健全,三发展,四倡导"为抓手,广辟就业渠道,完善就业服务,努力实现充分就业、稳定就业。  相似文献   

10.
青草 《就业与保障》2012,(Z1):16-17
就业是民生之本,无疑,在人口众多的中国,就业永远是政府谋划民生的头等大事。当下,严峻的就业形势几乎已成社会生活的常态。但是,与有限的就业岗位相比,当前更值得关注的是就业公平问题,它已经成为横亘在基层群众个人发展之路上的一大绊脚石。在就业中,不仅存在性别、学历等歧视问题,所谓的"背景"、"关系"等是更大的不公,其结果是制造阶层摩擦、影响社会和谐。人们期盼政府在着力扩大就业的同时,也能够在落实就业公平方面有新的突破。同时,对于进城务工人员,他们更期待子女的教育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11.
《政策瞭望》2012,(1):48-48
最近天津提出,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实现就业总量、质量双提升。以经济发展为依托,扩大就业总量。依托滨海新区龙头带动,结合"一核双港九区"功能定位,带  相似文献   

12.
沙勇 《群众》2015,(2):58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这是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十七大报告提出"实施扩大就业战略"之后,我国关于就业的理念和实践不断深化的结果,是推动新的发展的战略抉择。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征使得以往许多问题的解决要依靠新的思路与方法,尤其是就业问题。一、我国就业面临总量压力较大和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就业问题与经济增长紧密相连,就业规模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已有的规模及其增长速度,只有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才能相应地创造更多的新生就业岗位。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就业弹性系数呈现下降趋势,表明我国经济拉动就  相似文献   

13.
陈颐 《群众》2008,(3):34-35
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实现“劳有所得”首先必须“劳有岗位”。今后一段时间内,我省的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改善民生首先要实现相对充分的就业,而要真正有效解决就业问题,就必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空间,增加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14.
又到大学生毕业季,就业再次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更引起中央领导同志的关心。习近平同志在天津考察时,勉励当代大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转变择业观念,同时要求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力度,对就业困难毕业生进行帮扶,增强学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有工作、有饭吃、有房住、有学上,也是百姓最基本的愿望。"四有"之中,就业是核心。有工作,就可以自食其力,其他问题,迎刃而解。所以说,就业是民生之本。各项经济指标中,就业率往往受到特别的关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力是宝贵资源,但同时就业也是世界难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日趋发展,把就业“打造”成为备受民生关注的要点和热点。而如今,作为民生之本的就业,俨然成了政府必须精“敲”细“打”的“瓷器活”。胡锦涛总书记于是强调,“促进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在“十一五”期间,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进一步改善、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但是在面对“十二五”时期就业总量持续加大的压力,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劳动力供给与企业用工需求不相匹配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的严峻形势之时,  相似文献   

16.
就业是民生之本、增长之源、稳定之基,不容忽视。促进就业需要不断创新发展思路,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同时引导部分劳动力向农产品加工业和都市农业转移。  相似文献   

17.
河南是残疾人口大省,残疾人就业难问题十分突出。近年来,河南省将残疾人职业培训纳入省委、省政府民生工程,并坚持以"实名制"培训为抓手,以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为目的,以改善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全省残疾人培训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促进和带动了全省残疾人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澄清培训底数为全面掌握全省16至59周岁就业年  相似文献   

18.
贵州在奋进     
"在贵州,最突出的民生是脱贫,最急迫的民生是农村危房改造,最长远的民生是教育,最普遍的民生是社保,最根本的民生是就业。"2011年3月9日上午,本刊记者在位于北京  相似文献   

19.
9月18日,区人大常委会以"民生保障好"为主题,对区促进就业工作情况进行视察。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与会代表认为,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克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不利影响,积极推进促进就业和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确保了全区就业  相似文献   

20.
特别关注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我国在促进就业、努力构建和谐就业环境、深刻践行十七大提出的就业方略,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良好的成效。但是从总体上讲,中国的就业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