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国家助学贷款出现学生拖欠还贷和银行“惜贷”等问题,主要是因为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机制的不合理性。本文从现代企业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需求出发,在国家助学贷款的准公共物品的属性基础上,建立国家助学贷款的PPP项目,实现企业、政府、高校、银行和学生五方共赢。  相似文献   

2.
《新长征》2000,(1)
我国一些贫困大学生将获得一份新的礼物──国家助学贷款。 新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将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武汉、西安等8城市的一些大学中展开试点。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有望仅支付一半利息就获得助学贷款,并在毕业后有4年的宽限还贷。 这种新的助学贷款形式由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开展,中国工商银行经办并具体实施,属财政贴息贷款。 需贷款的学生首先向学校提出申请,接受资格初审。校方将经过教育部学生贷款管理部门核准后的贷款申请送到指定银行审批。申请得到批准后,学生与银行签订贷款合同。家庭经济特别困…  相似文献   

3.
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9年试点、2000年推行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施,在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助学贷款风险大,贷款毕业生还贷能力低,社会信用机制不完善,造成了学生贷款的供求矛盾。只有充分发挥政府的牵头作用,发挥高校的中介作用,加大失信惩罚力度,提高银行的积极性,才能使助学贷款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特征分析及现状调查,提出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具有教育和激励功能;对如何挖掘和体现国家助学贷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了探讨,提出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发挥受助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实现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国家助学贷款在我国的推行存在总体规模小、结构不均衡、违约严重、配套政策缺失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承担更多的责任,构建更有效的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明确各助学贷款实施主体的职能与责任、采取更加有效的配套措施。同时,还应该注意到国家助学贷款也不是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唯一形式,需要将奖学金、助学金和勤工俭学等与助学贷款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大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认知、态度,及认知偏差下的行为选择、探讨相应对策,笔者对武汉大学100名贷款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认知程度、态度看法、行为选择存在差异;贷款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细节了解程度偏低;不同认知程度会影响大学生对助学贷款政策的态度看法及相应的行为选择,对助学贷款政策认知程度越高,贷款的意愿越强,还款压力越小,还款计划更加明确;贷款学生违约还贷的行为按贷款学生主观意识主要分为有意违约和无意违约两种类型,要减少两类违约行为,前者可用诚信教育和健全信用体系的方式,后者则可通过早期干预并提供充分的信息咨询和重点宣传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大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认知、态度,及认知偏差下的行为选择、探讨相应对策,笔者对武汉大学100名贷款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认知程度、态度看法、行为选择存在差异;贷款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细节了解程度偏低;不同认知程度会影响大学生对助学贷款政策的态度看法及相应的行为选择,对助学贷款政策认知程度越高,贷款的意愿越强,还款压力越小,还款计划更加明确;贷款学生违约还贷的行为按贷款学生主观意识主要分为有意违约和无意违约两种类型,要减少两类违约行为,前者可用诚信教育和健全信用体系的方式,后者则可通过早期干预并提供充分的信息咨询和重点宣传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我国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重要步骤。文章分析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优势,拟提出进一步完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颜三忠  洪萍 《理论导报》2005,(10):30-31
一、高校助学贷款的困境及成因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中央和省级政府共同推动的一种信用助学贷款,由国家指定的商业银行负责发放,对象是在校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高职生和研究生,目的在于帮助他们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和日常生活费,顺利完成学业.国家助学贷款的主要特点,一是无需经济担保,二是由中央或省级财政贴息50%.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高等学校在校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中家庭困难学生的人数迅速增加。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自1998年出台以来,经各部门、各地方和金融机构共同努力,业务取得明显进展。对有关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近期应注意做好以下宣传:1、国家助学贷款开展以来,全国及各地开展此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经验及典型事例;2、为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国家有关部门推出的举措、实效及进一步推进此项工作拟采取的措施、办法;3、各地各高校如何提高认识,组织和指导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成功经验及做法;4、各商业银行如何克服困难、采取有效措…  相似文献   

11.
构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推进国家助学贷款事业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家助学贷款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大决策,助学贷款可使需要帮助的学子得以顺利完成学业.但是目前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却相对滞缓,远远无法满足贷款学生的需求.其根本原因在于大学生贷款拖欠率高,诚信意识差.为了促进国家助学贷款的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制度;加快诚信立法,严惩失信行为;加强对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2.
对大学生信用评价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在大学生中推行信用(无担保)国家助学贷款,突破了现行贷款政策的瓶颈,解决了学生的实际困难,着实让学生和家长兴奋。但银行却忐忑起来:学生有信用吗?能按时归还贷款吗?市场经济以交易为前提,交易以双方的信用为基础。在我国,由于市场经济发育不充分,市场信用交易极不发达,人们的信用观念比较  相似文献   

13.
国家助学贷款为何停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读背景:1999年,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先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武汉、沈阳、西安、南京8个城市进行试点,2000年9月1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为体现国家对经济困难学生的优惠政策、减轻学生的还贷负担,财政部门对接受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给予利息补贴。学生所借贷款利息的50%由财政贴息,其余50%由学生个人负担。财政部门每年按期、按规定向学生贷款管理中心拨付贷款贴息经费。学生所借贷款本息必须在毕业后4年内还清。据统计,截至2004年3月底,我国共有180万名学生申请助学贷款,申请总额达140亿元;有85.5万名学生申请成功,获得总计69.5亿元…  相似文献   

14.
政策顾问     
《党的建设》2009,(6):53-53
大学生赴中西部基层服务满3年者国家代偿学费财政部、教育部日前下发通知,自今年起,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应届毕业生如自愿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基层单位工作、服务期达到3年以上(含3年),可享受相应的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通知规定,在校学习期间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含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代偿的学费优先  相似文献   

15.
庞春酉  王华彪 《世纪桥》2007,(11):78-78,80
随着"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深入发展,许多贫困大学生相继从困境中走出。同时受经济、就业和制度不完备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还贷失约的现象日趋普遍,导致他们受到银行机构、用人单位及至全社会日益严重的"诚信"问题指责。解决这一问题,应从以下三点做起: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建立失信约束惩罚机制;加强个人诚信自律。  相似文献   

16.
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要决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利用金融手段加大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的一项重大举措熏它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高等教育规模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自1999年我国开始试行国家助学贷款以来,可以说是取得了很大成绩,但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信用等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集政策、福利、教育、金融为一体的贷款,是一种以信用方式提供的个人教育消费信贷。目前,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信用管理很不健全,大学生信用意识淡漠,拖欠贷款问题突出,信用问题已成为制约国家助学贷款工作顺利开展的瓶颈。因此,研究大学生信用问题,建立大学生信用评价体系已是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个人信用评价问题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FUZZY-AHP(模糊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评价方法的大学生信用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等学校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中家庭困难学生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引入金融力量,运用贷款助学的手段,是解决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国家助学贷款的发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9.
信息广角     
《支部生活》2005,(6):32-33
我国拟在三年内完成煤矿安全措施,我国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全面展开,云南启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程,国家助学贷款出新举措支边学生贷款本息国家还,建立城镇房屋拆迁公示和听证制度  相似文献   

20.
2007年8月,国家助学贷款再推新举措,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开发银行在湖北、重庆、江苏、陕西、甘肃五省市开始试点实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这意味着贫困大学生可以在“家门口”申请助学贷款了,每名大学生每年贷款上限为6000元。据悉,这一助学新举措有望从明年起逐步在全国铺开。据有关专家介绍,由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具备诸多“人性化”的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