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张岩 《时事报告》2009,(3):58-58
今年春节我在一家鞋店买鞋时,看到店里的伙计向一个外国人推销一款“A”货鞋。凭着自己对鞋的了解,我一眼便看出这双鞋绝对不是“A”货。正当那个外国人准备花300元买下鞋子时,旁边的一位中国顾客拿过鞋子,告诉外国人这双鞋根本不值300元。于是,外国人打消了买鞋的念头。  相似文献   

2.
补鞋     
我的皮鞋虽然不是经常地穿,但还是不到一年就坏了,坏的不是别的部位,是鞋子底部后跟外缘被磨穿了一个洞,二只鞋子都是如此。因为面料还不错,丢掉异常可惜。所以,我便产生了修补一下的念头。昨天,与朋友w逛街,路过市场路口的时候,看到许多补鞋摊位,于是,我便对朋友说:“我补一下鞋”,说完,便向第一个摊位走去。  相似文献   

3.
难忘的鞋     
我始终忘不了曾穿过各种各样的鞋子 ,且护鞋如脸 ,尤其是近两年更爱惜鞋子了 ,无论是在单位上班 ,还是出差、下乡 ,甚至在家休息 ,都将脚上的皮鞋擦得干干净净。  我从事了近 2 0年的机关后勤工作 ,平时穿鞋很随便 ,晴天穿布鞋 ,雨天穿解放鞋 ,天热时穿塑料鞋 ,偶尔也穿皮鞋。 1 999年 3月 ,我由市机关后勤单位调入市外事部门工作。有一次 ,我穿了一双新布鞋上班 ,同事们的目光都盯着我脚上的鞋子 ,我还以为穿的是新鞋格外引人注目。后来 ,一位同事对我说 :“外办的外事活动比较频繁 ,建议你将布鞋放在家里穿 ,上班时最好穿皮鞋 ,各办公室…  相似文献   

4.
临出门,老母亲总递给我一把鞋刷。我三十多岁了,她还把我当个孩子,叮嘱我,一定要把皮鞋擦亮。多少次后,我忍不住问母亲,我本来对服饰就不太讲究,单单擦亮皮鞋有什么意义呢?母亲说,穿什么衣服不要紧,你要见的人,如果是个有修养的人,他不会嫌弃你贫寒,衣服好坏,只能表明一个人的经济状况,鞋子有没有擦干净,人家可以看出你的生活态度,精神邋遢是任何人都不能原谅的。弯一下腰的动作,就可以把皮鞋擦亮,费时费力都不多。可是,擦与不擦是两码事,虽然一身清贫,但你至少皮鞋是亮的,至少为自己赢得了一个“亮点”,尽自己之所能,尽自己之心智,身边的眼…  相似文献   

5.
滚烫的冰     
太阳无情地晒着,我束紧腰带,漠然地站在厂门口。心里烦极了。人们出入时主动掏出工作证,我懒得看,便挥手请便。我一个大小伙子来干保安门卫工作,有啥出息,谁看得起呢? “冰棍,雪糕。”一声吆喝,打断了我的沉思。我一看,又是她。前几天她硬给了我几个雪糕不收钱跑了。结果让同伴说是我的相好。怎么她又来了。稍走近,她说:“喂,你别在这儿喊了,去别处卖吧!”她说:“我在大门外边你也管吗?”我没话说了,瞪了她一眼。她却又笑着说:“宝鸡人真有意思。”“你咋知道我是宝鸡人?”  相似文献   

6.
孩子像谁     
<正> 先生常常看着女儿的样子得意地说:“这孩子真像我!”那副心满意足的神态,颇为滑稽。可是有时女儿根本不领他的情。为了表示自己坚决捍卫妈妈的立场,她一准会说:“不,我像妈妈”!实事求是地讲,女儿的“宏观”象爸爸,比如整个“框架”,一眼望过去的感觉;而“微观”嘛,那个尖下巴、大额头则颇得妈妈的“真传”。  相似文献   

7.
1996年,张寿华老师从苏州大学退休了。一天下午,张老师走到学校的一座小桥上,无意间听到父女对话。一位穿着破旧的父亲一个劲把几块钱塞给刚刚到校报到的女儿,女儿含着泪说:“爸,路这么远,你回去车上总要吃点东西呀,这钱你一定要拿着。”父亲说:“还是你留着,你要读书,不能吃不饱肚子,孩子,没关系,我忍忍就可以到家了。”女儿哭了。张老师被眼前的情景震撼了。回到家,他怎么也平静不下来。他又想起两天前在校门口看见一位刚来报到的长得很清瘦的新生,只带着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几件旧衣服。他问这位新生为什么只带这点行李,这位新生说:“咱…  相似文献   

8.
智君 《协商论坛》2006,(10):63-63
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在教育电视台举办的小学生辩论赛高年级组中一举夺魁,妻自然是女贵母荣,硬逼着百忙之中的我请了一天假,陪她参加女儿的颁奖典礼。女儿是优秀的,她集中了我和妻子的长处,外表像妻,智商随我,看她在台上自如地与故意刁难她的主持人兜圈子,我掩饰不住满脸的骄傲。颁奖结束时,主持人把获奖学生们的父母请上了台。主持人第一个就把话筒递给我,要我谈谈感想。我说,董妍,你才11岁,你的人生还刚开始,爸爸希望你取得了成绩不要骄……一个“傲”字还没出口,妻急忙打断我说“:是12岁。”主持人不解地问“:怎么?孩子的年龄你们夫妻没有…  相似文献   

9.
做街边小生意的,往往为了多赚点钱而推荐有需要的顾客买更贵的东西。谋生不易,小本生意这么做,也无可厚非。但总有一些店主,尽管做的也是小本生意,却能够让人感受到善良的温度……多年前一个夏天的傍晚,我下班回家正在做饭。这时门口响起了自行车铃声,就听到母亲喊我:“小新,快给我端一碗凉开水来。”我赶忙放下手中的活儿,迅速舀了一碗凉开水,送了过去。母亲刚把自行车停好,便抓.过我手中的碗,一口气把水喝了下去。喝完后,她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说:“再给我来一碗。”我诧异地看了她一眼,又去舀了一碗递给了母亲。喝完后,母亲又站着歇了一会儿,才吩咐我帮着把后车架上的东西卸下来。  相似文献   

10.
前两天,一位友人问我是否听说过“0-1等式三角”,我说没有。于是,他找来一张纸,写下了这样两个三角形的等式方程:他把纸递给我看。我只扫了一眼,就没好气地说:“你真是无聊,0+0当然等于0,你加到天黑它还是等于0,1+1=2,这个连3岁的孩子都知道!”我瞥了他一眼,“无聊的人搞这些无聊的东西,你不会是想让我做陈景润、华罗庚,搞数学,然后搞‘哥德巴赫猜想’吧?”我随手把纸条扔给了他。他只是笑了笑,然后又把纸条递给我,说:“你再仔细看看,别把它当成简单的数学等式。”我看了看,依旧弄不清其中有何玄机,便摇了摇头说…  相似文献   

11.
一位农民的儿子因涉案被公安局传讯。这位农民跑到公安局门口大喊冤枉,理由是:“我儿子不是干部,怎会犯法?” 听来这是很荒唐的逻辑:当干部才会犯罪,不当干部就不违法。这位农民把“当官”同“犯法”划了等号,既是对法律的无知,又是对干部的偏见。 可是,最近偏偏有位干部而且还是一位大干部,站出来为这位农民提供“理论根据”和“直观论据”。某市市长因受贿罪被查处,在反省中总结了这样的教训:“我是栽在市长这个职位上的,如果我不当市长,就不会犯罪。”  相似文献   

12.
一天,两岁多一点的女儿突然仰着小脸问我:“妈妈,你幸福吗?” 我并不吃惊,因为女儿常常会问一些让我感到很意外的问题。 我说:“你是妈妈的女儿,你幸福妈妈就幸福,你快乐妈妈就快乐。” 可没等我说完,女儿却小身子一扭,毫不客气地说:“我不幸福!” “什么?你不幸福?” 我和老公赶紧凑过去追问她:“你为什么不幸福呀?妈妈天天给你洗衣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3月8日"把玻璃天花板打得粉碎"我在战后的韩国长大,小时候我注意到当地有这么一个传统:孕妇在进屋分娩之前,都先把鞋脱了放在门口,然后满脸害怕地回头看自己的鞋,我问妈妈这是为什么,妈妈解释道,"她们都担心自  相似文献   

14.
在公司的大楼旁有个小鞋匠,每天晚上路灯刚亮起,便会看到他的身影,但我从未找他修过一次鞋。上个礼拜天,有一双皮鞋开了胶,想随手扔掉,又感觉可惜,傍晚闲来无事,便提着鞋找到了那个修鞋匠。修鞋匠的生意并不是很好,破旧的修鞋机,在公路两侧急驰而过的车鸣声中,“喀哒、喀哒……”响个不停,老鞋匠低着头,借着昏黄的路灯认认真真忙着自己的活计……老鞋匠见我走来,显得很高兴,“老板,等一两分钟,等我把这双鞋补好,马上给你修……”他边说着随手递给我一个小板凳。“不急,不急……”我笑了笑,在小板凳上坐了下来。我趁老鞋匠忙活之机,随便和鞋…  相似文献   

15.
我是穿土布鞋长大的。那是一种用穿烂的衣服改做的布鞋,妈妈去地里把魔芋挖回来磨成浆,再放锅里烧开,把换下来的旧衣服布一层一层地糊成“布壳子”,把“布壳子”晒干,然后妈妈就用这“布壳子”铺鞋底、做鞋帮。用这种“布壳子”做成的鞋,妈妈给取了一个形象的名字:“粑粑鞋”。记忆里,妈妈总是在灯光下纳鞋底,那个时候队里正搞大集体生产,没有闲工夫做布鞋,妈妈就利用晚上的时间坐在煤油灯下一针一线地纳鞋底、撩鞋帮、上鞋子。每次当我一觉醒来,总是看见妈妈坐在那里纳呀纳呀。那麻线抽过鞋底时发出一声声悠长的声音,就像妈妈的一声声叹息,…  相似文献   

16.
备课卡片     
科目修养第3课任弼时不接受照顾解放初期,任弼时住的房子很挤,又靠近大街,不适宜养病。组织上给他找了个安静的地方。任弼时不答应,他说:“那房子住着一个机关,我一个人怎能牵动一个机关呢?当干部的一丝不能特殊。“后来,组织上又给他找了一所房子,准备花钱修理,又被他拒绝了。他说:“现在国民经济还在恢复发展时期,还是把钱用到工业建设上去吧!”就这样,一直到他逝世,始终住在原来的房子里。谢觉哉的自我批评有一次,谢老女儿要到外地,没有跟他说,就叫司机到火车站买票,谢老知道后,严肃地对女儿说:“国家给我的汽车,是工作时候才用的。你们没有权利叫司机开我的车外出。”接着又对他的爱人说:“你外出也不能动用我的车。”之后,谢老如数付了车费,还在党组织生活上,就此事作了自我批评。  相似文献   

17.
小事三章     
当警察的时间长了,经常会见到一些不该发生的事情,非理性、无意识铸成的错误往往会让当事人付出沉重的代价。一张刚是个机关干部,属于比较节俭的那种男人。那天骑自行车上街,突然发现车胎漏气了,恰好路边有个修车的摊子,张刚就推了过去。修车的是个老师傅,60多岁了,三五下就把轮胎卸了,将漏气的轮胎往水盆里一放,很快就找到了漏气的位置,补了,装好车胎,说:“好了,6块。”张刚说:“怎么是6块?补胎一向是5块,你怎么能多收一块呢?”老师傅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说:“我就是6块,来我这儿补胎的我都收6块。”张刚说:“那你先前也没开价,6块不行,我就给…  相似文献   

18.
女儿的心愿     
从女儿上小学时起,我就害怕到学校开家长会。这倒不是因为自己是聋哑人而感到难为情,而是怕孩子因父母是残疾人受到歧视。在女儿上幼儿园那会儿,有一天和小朋友吵了架,那个小朋友很不友好地说:“你妈妈聋哑。”女儿回家后直流眼泪,问清哭的原因,我的心里也酸酸的。 女儿上了初二,有一天,她气呼呼地说:“妈,总有一天我要让同学们觉得我的妈妈很光彩。”我吃了一惊,问她怎么回事,原来,她班的同  相似文献   

19.
“这个杀人犯很像隔壁那个男的。”吃完晚饭,正看着一本休闲杂志的小丽猛地一惊。杂志上有一篇纪实叫《一个死刑犯的自白》,说的是一个变态杀人狂的经历,他已经杀了20多名18岁至35岁之间的女性,每次都是先奸后杀,然后碎尸……太可怕了,更可怕的是杂志上登着那个杀人犯的照片,非常像隔壁那位。小丽又看了一遍照片,然后起身到门口把防盗门和木门的保险都上了。“这么早就插门,说不定过会儿还会有人来串门呢。”老公坐在沙发上说。“你不知道,隔壁那位很像这本杂志上的杀人犯,你看看!”小丽把杂志递了过去。老公看了一眼,笑了。“天下相像的人…  相似文献   

20.
到布鲁塞尔的第二周,我就到家附近的一所幼儿园咨询女儿进园的情况。幼儿园金发碧眼的女秘书面带笑容接待了我。按照规定程序,秘书女士收了女儿护照复印件、照片,详细介绍了上幼儿园的情况,最后和气地说:“如果你愿意,下周一就可以把你女儿送过来。”然而,她却一直不提学费这个关键性问题。我以为她英文不好听不懂“学费”这个词,反复换种方式询问,秘书牛头不对马嘴地说:“如果你家小孩中午吃学校的饭,要交饭钱。”“别的还有吗?”我又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