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康》2007,(11):27-28
如果把中国社会不公、贫富分化的弊病、国有资产流失的弊病归结到经济学家身上,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冤枉,是找错了目标。我认为现在不是"要不要改革",实际上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改革的情况下配套。  相似文献   

2.
小康月报     
《小康》2012,(8):16+18+20+22+24-25
微观@许小年:经济学家就是一职业,谋生的手段,和医生、科学家、艺术家一样,不必赋予这职业太多的社会含义。论社会功能,法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的重要性远在经济学家之上,因众所周知的原因,无法充分发挥影响力,才使经济界的"竖子成名"。别把经济学家当回事,经济学家也别把自己当回事。事件:最近很多人都在诟病中国的经济学家素质不高,往往成为某些利益集团的代言人。点评:太把自己当回事,和不把自己当回事,是一样的。@花开半夏半边莲:想不到我国的地沟油也可以出口了,这个我们国家倒可以考虑用在我们的飞机上还省了石油了。  相似文献   

3.
法学家想当然地认为,应该制订更多的法律对社会加以调控,这是法治国家的需要;而经济学家敏锐地看到了法律过多带来的过度规制问题:法律越多,律师、法官也越多,社会成本就越大,效果反而不好。有一种说法是,经济学家把蛋糕做大,法学家把蛋糕分好。  相似文献   

4.
经济危机中的现代社会对专家意见的渴望,显示了企业家们对自己熟悉的经济领域问题的迷茫。经济学家的红火,正是建立新型中国经济管理体制的先声  相似文献   

5.
新论     
《民主与法制》2010,(18):20-21
社会公平谁说了算? 近年来,社会不公已经成为百姓最为痛恨的现象。温家宝总理认为“社会不公已经威胁到社会稳定”。但总有一些经济学家站出来,用所谓的“统计数据”或“研究成果”,提出类似“中国贫富差距被人为夸大”的结论;甚至有学者还撰文认为:“老百姓是因为公平观不正确导致认为社会不公平,当下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公平。”所以,关于社会公平与否到底由谁评价?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就非常重要了。  相似文献   

6.
时下,建立XX社会之口号颇多:法制社会、内需社会、和谐社会、节约社会、环保社会、学习社会、创新社会等等。笔者则以为最重要最当紧的是建立讲理社会。因为讲理是一个先进社会的基本标志。引发这个观念是由于最近读了经济学家茅于轼的文章《怨气从哪儿来》。文章提出了一个引起全社会共鸣的观点:"建立一个讲理社会。"强调"全社会必须恢复讲理的风气"。  相似文献   

7.
与社会     
有人就有社会,所有的人都只能在社会中生活。不同历史时代的经济关系,都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因此,人与社会的问题,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政治家要研究它,宗教家要探讨它,经济学家同样要研究它。  相似文献   

8.
<正>现代社会,危机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从我国近几年的情况看,突发事件有增多的趋势,有的甚至是极其恶劣、骇人听闻的事件。这些突发事件严重地影响了社会安定、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并造成极大的社会恐慌。1955年,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以西  相似文献   

9.
陆铭 《传承》2012,(3):91-93
最近的“占领华尔街”和“占领哈佛”等一系列事件也指向了经济学。经济学家不关心不平等问题吗?错。经济学家不仅关心不平等,而且非常关心不平等。差别在于,经济学家并不简单地将不平等看作是个“公平与否”的问题,而是更关注不平等是否会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中国,不平等往往与一系列的政策管制有关,要减少不平等,恰恰需要更自由竞争的市场体制。  相似文献   

10.
与社会     
王天玺 《创造》2011,(10):56-58
有人就有社会,所有的人都只能在社会中生活。不同历史时代的经济关系,都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因此,人与社会的问题,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政治家要研究它,宗教家要探讨它,经济学家同样要研究它。  相似文献   

11.
刚刚过去的一年,发生了太多有关民营企业的丑闻。我们今天理性审视去年的每一桩民营企业丑闻,可从不同层面得出不同结论。但我们至少可以从一个层面达成共识:中国需要有责任感的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要补社会责任这一课。民营企业家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有目共睹。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多年来我与同行一起致力于改善企业经营状况,努力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知道,经营好一家民营企业除了可以提供更多的税收,还可以解决地方上的就业问题。所以,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民营企业家的出现证明了中国的社会进步,也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中国经济缘何…  相似文献   

12.
<正>社会心态是一段时间内弥散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类别中的宏观社会心境状态,是整个社会的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社会价值取向。社会心态可能会通过某些机制对社会行为者形成模糊的、潜在的、情绪性的影响。要想全面把握社会心态和行为取向之间的社会心理机制,其中一个不应被忽略的重要成分就是动机。本研究从需要满足的角度对社会心态的动机成分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在需要层次理论的基础上,选取了与日常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几种基本需要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包括安全需要、信任需要、公平需要和社会支持需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注重发挥一定的社会心理机制的作用。社会和谐的社会心理机制是由社会需要、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态度等一系列社会心理因素及其机能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有效发挥社会心理机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不断走向和谐。  相似文献   

14.
社会表情是社会合作形成和延续的社会心理基石。一般而言,主要社会群体甚至整个社会可能呈现出社会幸福、社会安逸、社会冷漠、社会焦虑以及社会愤怒等不同类型的社会表情。从宏观的社会结构层面看,社会变革状态、社会财富配置、社会发展预期和社会调控能力等共同影响了社会表情的变化。在当代中国,形成和维持有利于社会合作的社会表情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引导下的社会群体间利益协商制度体系,还需要培育形成积极健康的社会心理氛围。  相似文献   

15.
对社会管理的行政化认知与实践导向逐渐显现其弊端,需要我们从社会维度,即社会政策与社会组织的视角对其重新理解和定义。社会管理是与公共福利和生活质量相关的社会政策的执行与实施,而社会组织逐渐成为除政府之外的另一个有效社会管理主体。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需要以真实的社会需求为导向,从建立分类管理制度、制定社会发展与影响指标、发展社会慈善资本及社会经济部门等多层面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坚实的社会建设理论支撑,当前中国社会建设理论需要系统化、体系化。厘清当代中国的社会建设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当代西方社会建设理论、中国传统社会建设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社会建设理论这四者之间的关系是构建当代我国社会建设理论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谢莉 《人民论坛》2012,(35):58-5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但需要社会性别的和谐,也需要社会与国家、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共同治理。文章在分析社会组织发展与社会性别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作用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女性社会组织能促使男女性别的平等和社会大众的公平意识,在鼓励女性更好地提升自我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刘延华 《传承》2014,(12):134-135
社会组织将在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所以需要完善政策扶持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应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对社会组织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创新社会组织管理,需要体制上的突破。社会组织应抢抓机遇,实现管理创新,充分发挥社会治理的协同作用。政府和社会力量携起手来,不断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共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效率与公平究竟谁为先?即究竟是先做大蛋糕,还是先切好蛋糕?这是经济学的一个难题,也是社会政策中一个极其棘手的问题分析效率与公平问题的两个基本工具专门研究社会分配问题的福利经济学对于效率与公平问题持有两种不同的立场:古典的福利经济学家们主张实施  相似文献   

20.
社会的有机团结需要以共同价值体系维系的社会共识的达成,而社会心态研完把社会的思考能力、反思能力看作是社会成长和成熟的标志,思维社会是健康社会应该具有的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