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土地征收具有合理的经济学理由,它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满足政府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需要。土地征收可以降低社会经济运行的交易成本,促进社会财富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对土地征收目的和“公共利益”应当做扩大的解释,从立法的角度,显然不能只规定公共利益为目的的土地征收,而忽视了对于非公共利益为目的的土地征收。非公共利益目的的土地征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土地征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曾雪梅 《人民论坛》2012,(20):34-35
土地征收中的两个问题需要引起人们关注:公共利益和补偿。虽然宪法规定了公共利益是土地征收的前提,但人们通常只关注补偿是否合理合法,而几乎不关注其是否符合公共利益,这其实是本末倒置。针对土地征收实践中公共利益被扭曲、被忽视的现状成因,文章尝试找出能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路径。  相似文献   

3.
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具有不确定性、发展性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对其进行判断的难度。美国政府由立法机关作出判断,而我国由政府作出判断,实践中产生了一些争议与矛盾。政府作为界定主体的相对优势在于其专业性,劣势则在于可能有失公平;人民代表大会因其工作方式不适合单独成为界定主体,但可对当地公共利益的类型进行确定,并发挥监督职能;而在争议发生后,司法机关应是唯一的界定主体。  相似文献   

4.
土地征收是宪法财产权制度的重要内容,其理念在于规制国家的征收权,实现对公民财产权的保障。我国的土地征收制度存在着土地使用权的财产权属性不明、征收范围过宽、公共利益缺乏限制性规定、补偿标准存在立法瑕疵等缺陷。完善我国的土地征收制度,首先必须在宪法中修改财产权条款,增加合理补偿要件;并制定专门的土地征收法。  相似文献   

5.
朱列玉 《求索》2010,(10):163-165
本文以我国土地征收中的利益平衡问题为视角,研究近年来我国土地征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社会矛盾。对土地征收、土地征收中的利益平衡以及土地征收制度中利益分配格局等问题进行了界定,在对产生当今利益分配格局的原因分析中,寻找我国政策法规的基本思路。本文认为应由立法机关明确界定"公共利益"的范畴,明确土地征收的目的,应选择行政征收的程序模式,并应设置合理的补偿安置标准和建立有效的土地征收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6.
《宪法》第十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土地管理法》、《物权法》等法律就相应的征收补偿问题作了详细的规定,形成了土地征收补偿系统的法律体系。但在实践中,现行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存在不足与缺陷,土地征收补偿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概念和性质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基础是土地征收制度,以土地征收权为  相似文献   

7.
论土地征收的程序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淡薄的程序观念,导致程序在对征收权的限制方面没能发挥应有的功效。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从宪政层面入手,引入正当程序观念,然后在具体制度领域建立公共利益目的的认定程序、确立补偿金的价格评估机制,同时在相关领域建立立法征收制度,这对于土地征收权的依法行使和被征收者权益的保障必将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土地征收是调整集体土地所有权与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强有力的公法手段,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影响。目前我国土地征收存在的问题很多,征地问题已成为影响农民生活的重大问题。笔者试对征地问题形成的原因和深层的根源进行探析,为改革和完善土地征收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公共利益是土地征收的前提性要件,而相关立法对公共利益的规定较为原则,造成实践中征收目的被泛化.文章从集体土地征收的公共利益理论出发,针对在我国现行集体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规定本身存在的问题,从实体与程序两方面对集体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规定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征收制度中的公共利益问题。一直是全国人民关注的热点。因为。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步伐的逐渐加快。必然要涉及到大面积的农村土地征收和城市房屋拆迁。而公共利益问题就是政府决定实施农村土地征收和城市房屋拆迁正当性的前提和基础。但是。由于我国在公共利益的认定问题上始终没有作出相应的法律规定。不仅导致我国的征收制度在法理上缺乏其存在的合理性。而且也为政府实施正常的公共利益项目设置了无形的障碍。甚至在某些地方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因素.严重影响了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有鉴于此。我国应该在法律上尽快地解决公共利益的认定问题,下面笔者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1.
罗文岚 《桂海论丛》2008,24(6):80-82
公共利益是启动国家征收的前提也是国家征收制度的核心内容。我国的公共利益法律界定模式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完全的列举模式。实践中,具体的公共利益的界定应由行政机关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依法定的符合公共决策规律的程序行使。人大可以通过对土地出让金、财政预算的监督,以及行使《监督法》赋予的对社会重大事项的监督权等方式间接控制行政机关“公共利益”的界定权。司法机关作为公共利益界定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法治国家必不可少的,应在体制上保障其中立地裁决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的征收纠纷。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以租代征”问题的法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世建 《桂海论丛》2012,(1):119-123
农村土地"以租代征"之所以屡禁不止,根源在于建设用地的国家管理制度。根据该制度,除兴办乡镇企业、乡镇公共事业等可以使用集体土地外,所有建设用地均需使用国有土地,然而,国有土地不仅指标有限,而且还要经过繁琐的转用审批手续和支付高昂的土地出让金,很多农村企业无力承担用地成本。因此,一律要求所有建设用地均使用国有土地,势必对农村的个体企业、私营企业造成事实歧视。为合理解决"以租代征"问题,应当考虑修改《土地管理法》,允许集体土地自由进入建设用地市场,同时鼓励中小企业与土地权利人通过市场交易方式实现建设用地自由流转,只有在市场交易失败时,国家才能强制征地。  相似文献   

13.
土地征用是政府为了公共利益而依法强制取得他人土地并给予补偿的行为,是政府引导土地利用的重要权利。也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制度。土地征用无论从法学角度或经济学角度都可以寻找到一定的合法合理因素,但就征用补偿而言,经济学角度分析比法学视角更为深刻和理性。  相似文献   

14.
行政征用是理论界有纷争的问题,文中着重分析了行政征用补偿的特征及其法律制度的不足,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完善我国行政征用补偿制度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我国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国家赋予的安全保卫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武装警察法》的制定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保证国家力量理性实施的需要,也是规范和保障武警部队履行使命的需要。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武装警察法》的制定见证了中国法治发展的足迹,彰显了法治的力量,必将在法治中国的建设过程中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修改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治安管理处罚法与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比,新法与民众的关系更加密切,处罚的范围扩大,处罚的种类增多,罚款的幅度大幅提高,进一步加强了执法监督和注重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更具人性化,其执行和处罚更加实用。  相似文献   

17.
吴兴国 《中国发展》2010,10(2):64-68
目前,中国理论界、实务界和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在反租倒包上存在“支持说”与“反对说”两种观点。该文提出,反租倒包是制度创新的产物,是农民意思自治的成果,没有损害农民的流转主体地位和承包权益,亦未违背《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应尊重农民的创造权,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赋予反租倒包应有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8.
在农村土地征收中确立公平补偿制度对于保护农民权益、规范政府行为、优化资源配置、维护社会稳定等具有重要意义。落实公平补偿应做到重塑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完全补偿原则,逐步扩大农地征收的补偿范围、合理拓展农地征收的补偿方式、完善征地补偿的程序与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9.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规定了警察违法或合法使用武器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时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由于相关规范抽象模糊,以致在司法实践中滋生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必要重新探讨警察用枪行为的性质,构建警察枪械致害赔偿案件统一的救济模式。同时,警察用枪合法与否的判断有赖于一套科学、公正的枪案调查制度。经客观、专业的枪案调查,如若警察用枪行为合法则,警察机关应承担国家补偿责任,相应的补偿渠道和补偿标准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揭示了劳动教养的性质为行政处罚.同时指出劳动教养的执行已与《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相违背,并且由于其在期限、程序等方面存在弊端,为其重新立法己无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