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我国人大预算监督研究: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元贺  孟威 《人大研究》2012,(10):15-20
人大预算监督研究不仅要推动政治学科的发展,还要关注现实政治中重大问题,即实现科学使命与政治使命的统一[1]。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必须建立在对已有预算研究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检索可以发现,现有国内外相关预算监督研究基本上集中在三大领域内:基础理论研究、中国人大预算监督研究、预算监督理论模型研究等。  相似文献   

2.
为做好"以出色的工作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课题调研,日前,笔者赴浙江省学习考察了温岭市的参与式预算(民主恳谈预算)、乐清市的人民听证("一年三考副市长")、宁海县的政府实事工程人大代表票决制(以下简称"浙江三模式"),深感创新是人大工作的不竭动力,唯有创新,人大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於莉 《湖北社会科学》2007,26(12):38-41
公共预算与政治之间关系密切。或者更确切地说,公共预算在本质上就是政治性的。作为一种用文化来解释政治内容、政治结构和政治过程的理论,文化理论为解读公共预算的政治涵义提供了一些更具拓展性的分析视角。将文化理论引入到预算研究中来,有利于将财政资源的积累和分配与社会生活的其他许多方面联系起来,尤为重要的是,能够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偏好引入到预算中来。而在预算平衡、预算形式等公共预算的基本问题上,文化理论也提出了独到且深刻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当前,公安机关政治工作存在着政工干部不务"政"、政治工作制度体系建设滞后、政治工作"虚""实"失调等问题。为确保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应当借鉴军队政治工作经验,推进政治建警,提升队伍正规化建设水平,做到政工干部归位抓队伍,加快政工制度体系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民警思想建设,增强政治工作针对性。  相似文献   

5.
张昕宇 《前沿》2010,(16):63-66
"碳关税"作为一种与碳排放有关的政治经济博弈手段,根源于正在欧美蓬勃兴起的"碳政治"理念,服从于后金融危机时代其各自的国家发展战略。碳关税在本质上是一个国际政治经济问题,其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战略利益分配关系。本文试图从欧美不同的"碳政治"理念的形成出发,分析欧洲和美国在其特定"碳政治"理念主导下针对"碳关税"问题的不同立场,揭示各国在碳关税背后的利益博弈。  相似文献   

6.
未羊 《同舟共进》2011,(9):78-78
倘若有人问:"你爱国么?"很多人可能会说"爱";若又问:"持不同意见是爱国么?"一些人可能会说"不是";若再问:"你会对国家提意见么?"有的人可能会说"不会"(有意见烂在肚子里也不会当面提)。长期以来,我们有这样一种思维定势:爱国就要说国家好,说国家不好就是不爱国。国民要与国家保持一致,如果不一致,喜欢提意见,那就是政治问题、立场问题,甚至可能成为"罪人"。  相似文献   

7.
李小健 《中国人大》2011,(18):39-41
食品安全问题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我国"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政治问题。加强监管,保障食品安全,应广泛借助群众的智慧和力量。2011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建议集中反映的焦点: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半年过去了,国家政府部门是如何对待人大代表关于食品安全的建议的?近期,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8.
刘吉发 《前沿》2011,(1):18-21
核心政治是现代政治实践的主流模式,它表征着政治生活"主导结构核心化"的政治方式。随着阶级政治实践向核心政治实践的历史演化,人类政治生活也由意志政治向科学政治迈进,从而决定了人类政治思维从价值思维向实践思维转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核心政治,推进当代中国政治实践科学化,是构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化,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村落社会利益分割正在不断被刷新与重组,不同群体对国家政治体系的各个层面的认同出现差异性。文章以"政治文化"的三个方面,即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认同为出发点,论述了西部村落社会的政治认同现状,对如何因势利导地弘扬村落社会"政治文化"的正面效应、提升村民的政治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聂晓光 《前沿》2009,(11):142-145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在谈论教育的政治性时非常谨慎。但是,一些教育问题如果不用政治的视角去研究,就不能得到恰当的说明。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是一种人为的关系,并不完全是"客观"的关系,这使得在实践中保持教育与政治的适当关系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陈景云  杨少星 《前沿》2010,(2):59-61
本文解释了"作为公平的正义"从康德式的阐释向政治转型的内在动因,考察了"作为公平的正义"的政治性质,指出了罗尔斯"政治的"正义观念所具有的意义与局限。罗尔斯忽视了"政治的"正义观念有效性的条件依赖,没有看到二者之间是循环互动的过程;即使能建立起正义的制度,也不能保证秩序良好社会的持久实现。  相似文献   

12.
张智 《前进》2014,(11):44-46
随着反腐斗争的深入,一个突出的问题越来越清晰地摆在我们面前,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中提出的政治生态问题。他说:"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总书记首次提出政治生态问题,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它不但延伸了作风建设、党的形象、党群关系、社会风气和我党执政地位的联系,更触及到一些地域领域腐败恶性循环的从政环境问题,为我们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政治生态化     
《新东方》2006,(8):7-7
所谓政治生态化,其实质是把生态环境问题提到政治问题的高度,进而使政治与生态环境的发展一体化,把政治与生态有机辩、辨证地统一起来,最终促进全球政治与生态环境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孔祥宇  葛德连 《前沿》2007,3(7):131-133
政治统治的合法化问题一直是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治关系将更加复杂,政治行为将更加多变,政治发展将更加迅速,政治问题将更加突出。要实现政治统治的合法化首先要实现政治的法治化,因为法治化的政治模式才可以得到最终的广泛性的认可。本文试着探讨政治法治化的基本构成要素,以期为政治统治的合法化研究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二战后联邦德国政治文化实现了由传统"权威政治"向"民主政治"的成功转型。本文从德意志的传统政治文化出发,梳理了二战后联邦德国政治文化转型的历史条件和基本历程,厘定了其政治文化转型的主要标志,并揭示出其政治文化转型的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区域化和信息化的复杂生态条件下,囿于行政区划基础上的封闭治理模式——行政区行政已难以通过自身调适有效解决日益"外溢化"和"区域化"的区域公共问题和公共事务,传统行政区行政模式必须向区域公共管理模式转变。这种后发外生型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必然涉及政治系统调整和改变。政治系统内部的认知差异、利益差异及相互妥协是区域公共管理模式实施的政治前提。  相似文献   

17.
聂兴超 《求索》2011,(1):119-121
当代政治哲学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要解决多元主义条件下人们的政治联合问题,也即人们"如何生活在一起"。自近代以来,多元主义逐渐成为社会发展之趋势。关于"多元主义",学界有"价值多元主义"和"多元主义事实"两种基本解释。价值多元主义是一个现代性概念,它是一种认为多样化的价值彼此间是不可公度的、甚至是相互冲突的伦理学说;"多元主义事实"用来指称社会的多元主义现象。正是有了多元主义事实,才需要发展一种政治的正义观念来解决社会的稳定性问题,以确保多元化价值的实现,确保各民族、各阶层利益的均衡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党内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个专有概念,孕育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它的演变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虽然没有完整的"党内思想政治工作"概念的说法,却能通过对与党内思想政治工作同等意义上的"党内教育"、"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概念来考证、演绎。  相似文献   

19.
2012年台湾"大选"以国民党胜出而降下帷幕。那些合资格首投族在"大选"投票的那一刻出现严重"窝票"现象。原因是:台湾青年普遍对"看得见的未来"缺乏信心;长期以来政治意识淡化的必然结果;逆反心理强化首投族对选战的反感;台湾青年在激烈选战中出现"审美疲劳";客观上考试时间与回乡投票冲突。"窝票"背后隐藏着的台湾青年政治价值观危机,随着两岸长期和平发展的进程而给未来台湾选举带来影响:台湾青年"窝票"仍将是"教训"政治人物的"杀手锏";公民意识的淡化造成选举投票率滑坡不止;缺乏政治经验使投票意向更加难以预测;两岸认同危机因教科书问题而继续存在。追踪台湾青年政治价值观的未来走向,是研究未来台湾政治选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胡绍元  钟纯真 《前沿》2011,(19):38-4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私营经济成为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私营企业主阶层也随之而产生。在政治参与过程中,随着"私营企业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及"扩大他们有序的政治参与"的进一步提出,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热情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并形成了相应的政治参与模式;但现行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与有序政治参与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本文试图探究私营企业主在现行政治参与模式下有序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