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黑社会犯罪与有组织犯罪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 ,前者揭示的是犯罪的社会形态 ,后者仅反映犯罪的组织形态。黑社会性质组织是指初具一定社会结构、功能和运行方式的犯罪组织 ,是由有组织犯罪中高级组织形态社会化演变而来 ,并向着黑社会犯罪演进的雏形形态。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与黑社会犯罪同“质”不同“量”,与有组织犯罪同“形”不同“质”。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具有犯罪社会性的组织结构、犯罪社会化的经济扩张、社会公共领域的渗透和称霸一方的反社会本质等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其产生原因主要有社会现实因素、历史文化因素和境外黑社会犯罪的渗透影响等。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打黑除恶”的斗争中 ,必须正确处理“黑恶势力”、“黑社会性质组织”、“流氓团伙犯罪”等的法律适用问题。“黑恶势力”并非法律概念 ,应按其作恶的程度和表现 ,分别按照刑法规定有关罪名定性处理。“黑社会性质组织”是当前黑恶势力发展的最高形式 ,其组织较严密 ,人数较多 ,一般有经济实体 ,同时在国家工作人员中寻求非法保护 ,在一定区域或行业里形成“恶名”和势力。“流氓团伙犯罪”的法律适用问题 ,应正确处理好共同责任和一罪、数罪问题。  相似文献   

3.
有组织犯罪概念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在理解有组织犯罪概念上 ,在关于有组织犯罪的主体、结构、目标和手段等四个方面存在分歧。从社会学角度对有组织犯罪的主体进行深入分析 ,有组织犯罪的主体是社会学意义上的群体或组织。有组织犯罪可以定义为以暴力、恐吓、贿赂等手段为后盾 ,为牟取经济利益而持续性地提供非法商品和服务或从事其他非法活动的群体或组织所实施的违犯法律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追求最大经济利益是有组织犯罪的根本特征。这包含两方面意义 ,一是有组织犯罪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产生和发展的 ,一是经济目的决定有组织犯罪的其他特征和行为。有组织犯罪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经济中心的大城市 ,并按规模大小呈金字塔结构。控制非法经济领域 ,投资合法领域 ,是其主要活动领域。  相似文献   

5.
邪教犯罪不是一般的有组织犯罪,而是对社会危害特别严重的有组织犯罪.邪教犯罪的危害与一般的有组织犯罪不同,它至少侵害了四种刑法法益对其成员实行精神控制,非法限制他人的宗教信仰自由权;进行恐怖暴力活动,破坏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制造故杀、自杀、自焚、自残事件,直接或间接地剥夺他人的生命权、健康权;疯狂的敛聚财物,侵犯他人的财产权.打击邪教犯罪,必须正确理解邪教犯罪的犯罪构成和有关的司法解释,正确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关系,这样才能发挥刑法打击罪犯,保护社会利益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李金 《公安教育》2002,(2):29-32
近年来,带有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以下简称“带黑犯罪”),在吉林省发展日趋严重,对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已构成威胁,因此对这类犯罪的打击和防范,已成为目前刑事侦查工作的重点。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是指组织团伙犯罪和黑社会性质犯罪。在实施新刑法的同时,要求我们必须分析和研究这类犯罪成因和对策,为有效地打击犯罪做好工作。一、“带黑犯罪”形成的主要原因(一)不良文化的传播、封建帮派意识的滋生是产生“带黑犯罪”的思想基础。文化、意识形态对于犯罪有着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预防和遏制犯罪作用一面,又有…  相似文献   

7.
当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或犯罪交易发生在两个以上地区或国家 ,即两个不同法域 ,并违反了它们的法律时 ,该犯罪就称谓跨境 (或国 )犯罪。其形式主要有 :发动侵略战争罪 ,有组织犯罪 ,洗钱犯罪 ,非法贩卖毒品罪 ,利用计算机犯罪和贪污贿赂犯罪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跨境 (国 )性 ,有组织性 ,犯罪手段现代化和犯罪目的在于攫取最多的财富。与跨境犯罪斗争的有效策略有 :发挥联合国及其安理会的作用 ;结成新的国际联盟 ,建立健全各地区和各国家间的司法协助 ;各地区和各国家自行打破自我保护主义 ,建立和健全刑事惩办与经济制裁相结合的刑罚体制。  相似文献   

8.
黑恶势力犯罪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和一般的恶势力犯罪的总称。我国当前的社会环境是滋生黑恶势力犯罪的温床,且黑恶势力犯罪的产生、发展和蔓延符合刑事犯罪由量变到质变的客观规律。黑恶势力犯罪严重侵蚀了社会肌体,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因此,“严打”斗争中,执法机关必须正确理解和适用法律,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战略方针,采取不同手段,利用不同措施,对其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9.
认定非法集资单位犯罪要从具体罪名的构成要件、单位主体资格、单位意志、单位行为、单位利益五个方面要件进行判断,“以单位名义”不是单位犯罪的要件之一.利益归属单位是认定非法集资单位犯罪的关键.单位犯罪和个人犯罪交织时,要分别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10.
犯罪根源论     
犯罪根源是犯罪学的重大基础理论问题。在罪固体系中,按照它们于犯罪结果发生所表现的作用程度与方式,有四个不同的层次──犯罪根源、犯罪原因、犯罪条件与犯罪相关因素。犯罪根源是犯罪因果链条中的最终端,从根本上决定着一个社会的犯罪形态和变化规律,可称为“原因的原因”,或犯罪的“终极原因”。长期以来,我们把私有制看成是产生刑事犯罪的总根源,这是犯罪根源认识上的一个重大误解,以马克思主义犯罪观为指导,深刻领会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深入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我们将发现,社会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才是犯罪的总根源。  相似文献   

11.
犯罪功能分析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犯罪有“促进社会”功能的观点,误导了学术研究,使犯罪有益论悄然兴起,将研究 引入了歧途。犯罪功能分析引出有“促进社会”功能的结论是荒谬的,荒谬的原因是单纯地把犯罪功能 看作是客观反应的现象,是事物的刺激因素,把受刺激事物的反应看作是其功能,导致了功能与其蕴涵的 事物分离的二元论,有违于功能的原意。功能属于总体活动中部分活动对总体活动所作的贡献。功能分析 通过考察社会要达到的目的或目标来解释社会活动,而不象犯罪功能分析者那样,脱离犯罪目的和目标, 通过犯罪者意料之外的结果考察犯罪,因而也导致了结论的荒谬。  相似文献   

12.
有组织犯罪的产生和发展是追求效益最大化在犯罪组织形式上的必然结果 ,有组织犯罪以内部成员的分工协作和有序运作 ,从而有可能实现犯罪要素的最优化配置 ,达到犯罪效益的最大化 ,有组织犯罪同个人及普通共同犯罪相比提高了犯罪效益。从犯罪经济学角度可得出结论 :有组织犯罪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 ,有组织犯罪是完全可以防控的。  相似文献   

13.
所有的群体共同犯罪,按其组织的严密程度、成员的稳定状况、犯罪的主要手段、首犯的权威态势和职业化犯罪水平等标准,可由轻到重依次称之为团伙犯罪、集团犯罪和黑社会犯罪。这是有组织罪的三个阶段。团伙犯罪为有组织犯罪的初始形态,集团犯罪为有组织犯罪的初级形态,黑社会犯罪则为有组织犯罪的高级形态。  相似文献   

14.
论犯罪学的恐怖犯罪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恐怖主义”、“暴力恐怖犯罪”等概念不应是犯罪学研究的概念范畴 ,“恐怖犯罪”概念才能更准确地体现犯罪学的学科特点。在这个概念体系下 ,恐怖犯罪的内涵既不同于恐怖主义 ,也不同于刑法上的恐怖活动 ;它与一般暴力犯罪的区别在于犯罪目标的不确定性和制造出了恐怖心理或恐怖气氛 ;恐怖犯罪的目的可以是多元化的 ,政治性不是恐怖犯罪的本质特征 ;恐怖犯罪既可以是集团、组织、团体实施的 ,也可以是个人实施的。  相似文献   

15.
犯罪组织黑社会化是指犯罪组织与社会规范背道而驰、恶性发展成黑社会组织的过程.具体而言,是指一般的犯罪组织为了牟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建立保护伞,严密组织结构与管理,形成组织亚文化,垄断犯罪市场,逐渐演变成黑社会组织的过程,即一般的犯罪组织演变成黑社会组织的过程.包括组织结构黑社会化、犯罪活动黑社会化和组织安全黑社会化.犯罪组织黑社会化的动因既有个体动因,又有组织动因.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与有组织犯罪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在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 ,也给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传统等带来了冲击和挑战 ,从而在多方面助长了有组织犯罪的产生和发展。跨国金融、贸易的发展为有组织犯罪创造了生存和发展空间 ;经济体制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有组织犯罪提供了依附形式和组织成员基础 ;社会结构的变迁导致的社会失范和社会控制力弱化 ,腐败的大量滋生 ,家庭教育功能弱化和家庭暴力日益普遍为有组织犯罪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西方文化的冲击 ,不良亚文化的产生也是其孕育的土壤。上述因素对有组织犯罪的心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傅国平 《公安教育》2009,(12):44-47
路面常发性刑事案件也称“路面两抢一盗”案件或路面案件,是指两至三名犯罪嫌疑人以摩托车为主要犯罪工具,以不特定的车辆、人员、财产为作案目标,实施随机抢夺、抢劫、盗窃犯罪的统称。近年来,在福建泉州各市、县、区主要路段,此类犯罪目益猖獗,并成蔓延之势,其与入室盗窃犯罪并列成为一般刑事犯罪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有组织犯罪是三人以上的数个个体,为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利益,有意识地按照纪律和等级长久性地纠集在一起而进行危害性或危险性极大的共同犯罪的特殊犯罪形态。它具有严密而稳定的组织结构,以暴力、恫吓、贿赂腐蚀为基本犯罪手段,营利性是其主要犯罪目的,为逃避打击,其活动具有很大的掩饰性。目前,有组织犯罪的跨地区发展趋向明显。有组织犯罪因其危害能量、反社会性和腐蚀性严重地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危害社会治安,威胁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相似文献   

19.
常见的金融诈骗手段包括伪造、变造、签发空单、骗取票证等,具有实施犯罪前的预谋性,诈骗实施过程中的智能性和迷惑性,金融诈骗后果的严重性等特点。经济转型过程中社会的“失衡”与“无序”是金融诈骗犯罪的特定社会原因;行业的积弊和无序是金融诈骗犯罪的行业特殊原因。对金融诈骗犯罪的预防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包括:社会性预防──强化制约金融诈骗的社会控制;规范性预防──加快金融法规的建设步伐;机制性预防──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厦门金融风险防范体系。  相似文献   

20.
黑社会犯罪论纲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黑社会是指以获取非法暴利为主要目的 ,公然蔑视任何法律秩序 ,拉帮结伙 ,称霸一方 ,以使用暴力强取豪夺或者以提供非法物品及不正当服务为惯用手段 ,有组织地实施多种犯罪的社会邪恶势力 ,但与具有政治目的的党派或其他行帮、社团等有明显的区别。从历史的角度看 ,中国存在产生黑社会的肥沃土壤 ;港澳台黑社会势力的渗透是大陆黑社会形成的催化剂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经济和政治的不正常结合必然产生黑社会“怪胎” ;老板与雇员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 ,是黑社会产生的组织基础 ;一些弱势群体寻求保护 ,也成为黑恶势力滋生、壮大的温床 ;对罪犯的改造效果减弱 ,也是滋生黑社会犯罪的重要原因 ;官场腐败进一步促使黑社会犯罪恶性膨胀。为此 ,应提高对治理黑社会犯罪紧迫性的认识 ,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 ;大力开展调查研究 ,进一步摸清底数 ;改革公安体制 ,加强组织建设 ;改进“打黑”办法 ,注重长期经营 ;整顿、纯洁公安司法队伍 ;改善执法环境 ,增强改造效果 ;健全有关反黑立法 ;认真搞好党的自身建设和政府的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