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我国经侦工作面临的矛盾及其协调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前经侦工作面临的突出矛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经济犯罪的严重危害性与社会公众、侦查主体的认知相对滞后的矛盾;经侦执法实践中的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以及地方利益之间的矛盾;经济犯罪的跨区域性、结伙性与经侦工作尚未形成统一的格局,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矛盾;经济犯罪活动的智能性、隐蔽性与经侦人员素质不相适应、侦查手段相对滞后的矛盾;经侦任务的长期性、艰巨性与经侦工作基础薄弱、后劲严重不足的矛盾。为此,要使我国的经侦工作协调、有序地发展,必须在思想观念、经侦体制与相关司法制度、经侦运行机制、队伍建设与基础业务建设等方面加强改革。  相似文献   

2.
树立情报导侦意识 践行经侦三大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市公安局经侦总队树立“经侦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工作”新理念,整合情报信息人员,建立全新的“一个中心、八个面、四十二个点”经侦情报信息新机构,并以此加强以经侦基层基础工作为主要内容的“三大机制”建设,增强打击经济犯罪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经济犯罪侦查协作制度是打击经济犯罪的社会需要与经济犯罪侦查管辖制度之间矛盾的产物 ,当前我国的经侦协作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探讨了如何从经侦协作制度、机制、内容上对现有经侦协作机制实行优化。  相似文献   

4.
经济犯罪侦查情报分析,是指为侦查与防控经济犯罪,对经济犯罪情报与其他相关领域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识别和呈现的活动。目前,经侦情报分析专业队伍已经初步建立;经侦情报分析机制已经初步形成;经侦情报平台建设已经初见效益;经侦分析方法不断创新。经侦情报分析尚处于起步阶段,在队伍建设、机制构建、平台完善和方法提炼等方面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经济犯罪案件与杀人、抢劫等传统刑事案件之间的巨大差异,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经济犯罪案件以及经济犯罪嫌疑人的特点,系统总结和归纳了在经侦实践中经侦民警需要学习和了解的讯问方法与技巧。具体包括:讯问时机的把握、科学讯问计划的制定、讯问场所的安排、讯问实施中的方法与技巧以及经侦讯问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公安高校侦查专业开设经济犯罪侦查专门化培养方向 ,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突出的时代特征 ,与我国的法律制度及警务制度的改革密切相关。我国两代中央领导人十分重视打击经济犯罪工作 ,他们所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 ,为开展经侦理论研究和打击经济犯罪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我国经济犯罪的严重危害和加入WTO的经济形势 ,迫切需要加强经侦理论研究和经侦工作。公安高等院校是培养合格侦查人才的主阵地 ,可采用多种方式培养经侦人才 ,而重点抓好经侦专门化方向培训 ,不仅是现实斗争形势的需要 ,也是当前我国公安高校侦查专业实施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经济犯罪发生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环节 ,侵犯的客体是社会主义经济秩序 ,犯罪主体大部分是自然人 ,单位可作为特殊的犯罪主体。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指出打击经济犯罪的重大意义。公安经侦部门应对经济犯罪作深入的调查研究 ,与检、法机关密切配合 ,实行开放的防控机制 ,形成经侦直管体制 ,建立高素质的公安经侦队伍。  相似文献   

8.
试论经济犯罪侦查专业机制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经济的发展伴随而来的是经济领域犯罪的日益增多,如何应对经济犯罪从量到质的转型是经侦改革的重要内容。当前经侦工作专业机制存在诸多不适应,因此,重构经侦工作专业机制是强化打防经济犯罪职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经济犯罪的特殊性以及经侦工作的实践经验 ,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经侦基础业务建设。经侦基础业务的范围目前尚无定论。但下列三项应当是主要内容之一 :经济犯罪情报资料 ,经侦协作 ,经侦隐蔽力量。要加强这三项建设 ,一是要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二是要科学规划 ,逐步推进 ;三是要增加投入 ,引进人才 ,建立自动化程度高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10.
公安部门经侦基础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只注重硬件投入,思想认识有偏差;机构体制不明确、系统化程度不高、基础保障不到位、考核与激励机制不健全;协作渠道不畅;信息研判不能及时发现经济犯罪活动的规律特点,致使经侦工作脱节,办案缺乏有效方法。公安部门应将经侦基础工作向基层派出所前移;确立信息工作在经侦工作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完善信息网络系统;制订经侦基础工作标准作业程序,夯实经侦基础工作根基;构筑经侦防控体系,提升侦查破案能力;建立健全与相关刑事司法部门、行政执法部门、社会中介机构的协作机制,加强经侦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1.
公安执法的方式、途径、态度对毒品犯罪的生成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公安禁毒工作考核项目的设定或有违基本的经济规律或自相矛盾,运动式禁毒行动存在着人为增多毒品犯罪的风险。毒品案件侦查"经营"的迷局和秘密侦查手段的运用难免会泛化毒品犯罪的产生概率;而强制性的隔离并没有让吸毒人员远离毒品圈子,某种程度上还会助推他们从违法者转向犯罪者。面对持续恶化的毒情,定政府"本职"、还公安"本位",规范公安执法或能控制毒品犯罪的生成规模、类型及刑罚。  相似文献   

12.
经济犯罪侦查难点和热点问题研究评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经济犯罪侦查理论与实践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主要可归结为以下五个方面 :经济犯罪侦查协作机制建设 ;经济犯罪侦查基础业务建设 ;经济犯罪侦查工作规范化建设 ;经济犯罪侦查工作涉及的法律问题 ;经济犯罪案件初查及侦查对策。总结现有研究成果 ,借鉴经侦实践成功经验 ,对上述问题进行剖析 ,探寻解决对策 ,是经济犯罪侦查理论研究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犯罪侦查的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的难点问题。取证难作为经济犯罪侦查工作的难点问题之一,经常给经济犯罪侦查工作带来许多困难。为了更好的解决经济犯罪侦查中的取证难的问题,使侦查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经济犯罪侦查人员在办理案件过程中遇到取证难的问题应该通过对经济犯罪本身以及经济犯罪中证据的特点出发。加强队伍建设、掌握经济犯罪规律、加强宣传教育以及与有关部门的协作是解决经济犯罪侦查取证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经济逐渐融入世界经济的轨道,涉外经济犯罪案件日益增多.中外不法分子相互勾结,利用法律和管理的漏洞,进行经济犯罪,破坏经济秩序,危害经济安全,影响社会稳定.本文就目前经济犯罪案件的特点和侦办难点进行了分析,如何正确认识当前涉外经济犯罪的特点和侦办难点,对于预防犯罪,打击犯罪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步和发展,社会现代化建设的水平不断提高,受经济形态和社会生产方式的影响,经济犯罪不断的出现,且形式多样,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导致经济犯罪呈现出不断变迁的趋势.引起这种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当属经济转型、社会结构调整以及社会控制.鉴于经济犯罪带来的巨大影响,我国政府必须要高度重视对经济犯罪的查处与防治,确保我国经济的安全,保证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6.
侦查制度结构分析及其改革要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司法改革的话语背景中,侦查制度虽然是一个被边缘化的话语对象,却也是一个不应回避的话语领域。在结构主义理论视野中,侦查制度的基本关系是事实与规范、权力与权利、犯罪控制与自由保障、集中侦查与分散侦查、一般化侦查与专门化侦查、政治手段与法律程序等要素的矛盾对立。中国侦查制度存在侦查权力根本主导程序进程、犯罪控制目标过于优先、职业化程度相对不足等问题。结合我国当前政治任务和经济发展等社会条件背景,改革我国侦查制度的根本方向在于侦查活动的法律程序化制度设计和侦查职业化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7.
诱惑侦查是刑事侦查手段之一,是侦查智慧和谋略的体现,但在我国经济犯罪侦查 中,它没有法律依据予以支持。为了有效地打击经济犯罪,我国应当对诱惑侦查进行立法规范,在 程序法上明确诱惑侦查的主体、范围、对象和效力,在实体法上明确诱惑侦查的法律责任,以利于 诱惑侦查在经济犯罪侦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刑事政策视野中的司法理念》一书是将刑事政策学的研究方法引入到刑事司法程序中来的重要理论成果。刑事政策视野中的司法理念是一种“有效率的正义”,强调刑事司法活动要重视对个人的教育与改善,关注犯罪治理的社会效果,而不是盲目追求形式正义。这是一种主张“通过程序治理犯罪”的新思想,它为我国现阶段的刑事司法改革研究打造了理论平台,促进了我省刑事和解等公诉改革举措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受国际毒潮的影响,我国的吸毒人员持续增多,吸毒引发的犯罪和疾病传染问题日渐严重,与毒品违法犯罪作斗争凸显重要。文章通过调查研究,探讨了美沙酮在戒毒中的维持治疗作用,以及社区对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影响情况,以期寻找有效的利用美沙酮戒毒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Weixing Hu 《当代中国》1996,5(11):43-56
Regionalism has become an interesting phenomenon in Asia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Driven by fast growing trade and investment, Asian countries have developed variegated patterns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a complex level of interdependence among themselves. Although the growing Asian regionalism is very much an economics‐driven process, it has profound impacts on regional political organization. This analysis examines Beijing's changing attitudes toward Asian regionalism and its policy choice in the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It is argued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the Chinese economy into the regional structure is promoted by the government as well as driven by market dynamics. Although Beijing has let the Chinese economy develop into the regional ‘flying geese’ structure, the best policy choice for China, as many Chinese scholars have argued, would be a three‐circle strategy of integrating into the world economy and a strategy of ‘market for technology’ in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This analysis also discusses the regional political obstacles impeding co‐operation across national borders. It is argued that healthy bilateral relations and more political will toward regional multilateralism on political issues would be instrumental for future regional prosperity and stablity in As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