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电视媒体的发展促进了少数民族电视文学的发展,少数民族电视文学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在这些阶段少数民族电视文学发展了传统文学,满足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文化生活,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交流,但少数民族电视发展也存在着经典作品少、投资不足、市场空间狭小等问题,面对少数民族电视文学发展的困境,少数民族电视文学应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培养专门的人才,获得国家扶持同时并增强自己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问题根源深远,开始是新中国建立之初,汉民族文化对少数民族的话语压力造成的认同危机,随着社会现代化的深入,现代性也引发了少数民族文化认同危机;最后是全球化加剧了全球性的身份认同危机。阐述了少数民族文学的创作概况及其在构建少数民族认同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少数民族文化认同构建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化寻根"是人类对基础文化结构进行追根溯源的一种认同与追思,而少数民族文学"文化寻根"是对少数民族文学现代感的强化,对中国文学的表述形式、中华文化的多元图景、中华多民族文学史格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由此为了确保少数民族文学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多元文化视角下对少数民族文学"文化寻根"探析,能够促进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促进少数民族与世界文学的接轨,对当前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创作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网络文学既是我国网络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当代文学的重要部分。在网络创作日益繁盛的背景下,少数民族网络文学范式及风格也表现出自身特点,如文体式样相对集中、母语创作比较活跃以及地域色彩明显等。从当代文学史建构层面而言,少数民族网络文学的出现丰富了现有文学版块、修正传统文学体制、并逐渐建立起新型的文学秩序。展望少数民族网络文学未来,大数据技术、多民族文学史观、全球化、全面深化改革的国内环境以及针对少数民族发展的西部大开发战略,都将重塑着少数民族网络文学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5.
刘云山 《传承》2012,(19):64-65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刨造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的壮丽篇章。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就少数民族文化繁荣发腱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有关部门专门召开全同少数民族文化工作会议,制订下发《关于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意见》,出台了许多有力的政策措施,为少数民族文学繁荣和文化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这些年,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广大作家创作热情空前高涨.  相似文献   

6.
宗教意识是宗教信仰的核心要素,在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中,可以发现创作者融入了少数民族的宗教思想,而不同少数民族题材的绘画创作所表达的宗教意识各不相同。结合彝族、傣族、藏族、维吾尔族、鄂伦春族和赫哲族题材美术作品,分析了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中的宗教意识,并进一步揭示了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中宗教意识的内涵,指出少数民族题材的绘画的创作者希望通过其作品表现"万物皆有灵"、"万物皆美"、"轮回因果"以及"天人和谐"的宗教思想。  相似文献   

7.
杨义 《今日民族》2006,(3):55-55
李鸿然的巨著《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论》(云南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的撰成和出版是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界值得祝贺的一件大事。一个学科应该有它“十年磨剑”的巨著,由一个有能力的学者花10年、20年、30年专心致志、孜孜以求、博涉旁搜、锐意探索,使这个学科在知识含量和学理深度上都有所创获,甚至开拓了一个新境界。这部《史论》便是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打开新局面的巨著,它凝聚了作者20年的心血,因而雄辩地证明,当代少数民族存在着强盛的文学文化创造力和繁花似锦的文学创作。全书分上下卷,上卷为通论凡8章,下卷为作家作品论,实际上是以文…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国的文学也是以汉族文学为主体的多民族文学。为了更好地研究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过程和现状.更好地为繁荣和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服务,为热爱和献身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创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个收集、珍藏、展示、交流、研究、教学的平台。建设“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研究中心”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馆”是十分必要的。这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也是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发展和繁荣少数民族文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一年深秋,在云南省昆明市美丽和富有神奇色彩的滇池畔,举行了一次“傣族文学学术讨论会”。这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云南分所、云南社会科学院民族民间文学研究所、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云南分会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云南分会组织的。出席会议的,有来自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方的著名傣族作家、诗人、歌手、翻译家及文教负责干部,有国家民委以及北京、上海、广西、内蒙古、湖北等地的汉、壮、蒙等族的专家、学者和民族文学研究工作者,还有各地的一些报刊、文艺出版单位的编辑、记者等共九十多人。以全国性的组织机构专为一个少数民族的文学召开学术讨论会,这还是第一次,而且规模也比较大。讨论会收到专题论文共六十多篇,其中有:有关傣族文学的源流、特点、传统、发展和它同各兄弟民族文学,以及宗教及东南亚各国文学的关系等,另外还涉及一些著名传统作品及现代作品的比较分析等。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工作曾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一年间,在全国大规模采风运动的基础上,全国共编写出二十多部少数民族文学史或文学概况。《白族文学史》和《纳西族文学史》就是其中的两个可喜成果。它的出版,不论在政治上还是文学上,都有重大的意义。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们祖国光荣悠久的历史,辉煌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但是在旧社会里,少数民族人民不仅在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文化上也受歧视。只有在解放后,在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时代,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伟大祖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多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曾给中国文学史贡献过杰出的作家、优秀的作品。记得革命导师恩格斯曾说过,就是经济上后进的民族,在哲学方面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其实不仅哲学,文学也是如此。一般地说,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我国各少数民族过去在经济上较汉族是要落后些,可是在文学的某些方面却反而处于优先地位。例如神话、史诗、长篇叙事诗……等,在汉族文学中,不是完全缺少,就是只有零星片断,可是在少数民族文学中,这类作品却无比丰  相似文献   

12.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民经济蓬勃向上。少数民族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而,也必将要求它有新的发展。民族贸易作为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改善少数民族人民生活,增强民族团结的桥梁和纽带,亦愈加显得重要,因此,大力发展民族贸易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3.
张璐燕 《求索》2012,(4):156-158
"反英雄"的创作范式,解构了少数民族自古有之的"英雄情结",同时为少数民族文学人物与时俱进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途径。"反英雄"在态度上表现的是少数民族文学对真实生活的追求,而其丰富的类型诉说的则是民族价值、民族精神外在的表现。从积极向上的平凡一族到被驯化了的小人物,从麻木、迷茫的一代到空虚荒诞的一代,他们虽有不同的表现,但都同属一类。新疆当代"反英雄"经典人物的创作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它从真实的描述到深刻的反映,从隐匿性的内涵到显性的表征,从读者的接受到读者的共鸣,它为新疆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增添了有益的成分。  相似文献   

14.
王丙珍 《前沿》2012,(22):128-130
在文化全球化语境中,少数民族文学既有本民族文化的特征,又有跨文化建构的维度,少数民族文化、区域文化与本土文化根植于少数民族文学之中,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文学.在此,以鄂伦春族史诗“摩苏昆”为例,从文化认同功能的角度阐述作为文化承担者的普遍认同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覃志鹏 《前沿》2008,(11):89-93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创造力的集中体现,是对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想像力和文化意识的浓缩与传承,它是文化多样性的具体体现,是维护文化主体和文化主权的重要依据,因此,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高度评价民间文学。列宁曾经指出:“从社会政治的角度来整理这些材料,用这些材料是很可以写出非常出色的关于人民的理想和愿望的著作的。”(《列宁论文学与艺术》卷二,957页) 丰富多彩的云南民族民间文学,不仅给我们提供了文学上的审美价值,而且给我们提供了研究各民族人民世界观的形成、发展的科学价值。在人类的思想发展史上,无神论与有神论的斗争,曾经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军对战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种斗争,必然要反映到人民的口头创作中来。由于云南的少数民族直至解放前夕,还分别保留着原始氏族公社、奴隶制和封建制的不同社会形态,使我们能够透过他们的民间文学作品,看到人类社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无神论与有神论斗争的一些情景。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新闻、报刊、广播、文学、艺术、出版等部门,在宣传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和各族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已经得到广泛重视,并且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近几年,也不断出现一些歪曲、丑化少数民族形象,不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伤害和刺激少数民族感情的作品和出版物。有的书刊和文章着意夸张、渲染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中的落后方面,违背史实,胡编乱造。有的文学作品把编造淫荡、乱伦情节说成是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歪曲、丑化少数民族。有的历史题材的小说、戏曲、…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探讨近20年来台湾少数民族题材文学创作风貌的基础上,发掘从台湾少数民族主体这一相对边缘视角言说历史的再现与批判潜能,并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考察相关文学创作与诠释所折射出的台湾政治文化变迁。台湾少数民族与非台湾少数民族作家在处理台湾少数民族题材时的切入视角与美学策略有显著差异:台湾少数民族作家致力于追溯被汉文化入侵、改造和收编的历史,反思部落文化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溃败命运,并通过召唤部落文化传统来重建族群认同;非台湾少数民族作家侧重于以历史事件为扭结呈现创伤记忆,一方面流露出某种赎罪心理,另一方面也有淡化历史上台湾少数民族与汉民族冲突的倾向,以共构入史的策略将台湾少数民族的悲情转化为“台湾人”的悲情。本文认为,对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的分析应与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元文化论的兴起与本土化论述策略转型的社会背景的考察相结合,才能还原台湾少数民族议题在当代台湾的兴起与质变过程,进而把握近20年来文学领域对台湾少数民族题材的关注所呈现的历史眼光与意识形态心理变迁轨迹。  相似文献   

19.
8月的塞外山城承德,秋高气爽,山明水秀。23日至27日,“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在这里隆重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80余名少数民族文学专家学者及来宾参加了会议。两岸学者坦诚相见,畅所欲言,发表了自己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学、诗歌、音乐、民歌等诸方面的研究成果,显示了我国在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方面较高的学术层次。这次“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是由河北省承德市纳兰性德研究会和台湾历史文学学会共同发起和承办的。两会均系民间学术研究团体,在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上各有建树。承德纳兰性德研究会以我国清朝满族著名学者、词人…  相似文献   

20.
信息点击     
国内 我国少数民族全有了书面文学作家 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拥有了自己的书面文学作家。一支多民族、多语种、具有创作实力和创作潜质的少数民族作家队伍,正在使中华民族文学创作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 目前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有770人是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