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9 毫秒
1.
滕燕萍 《理论月刊》2007,(5):177-179
高校德育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信息化趋势、社会转轨等社会生活巨大变迁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新课题。当前高校德育存在目标单一过于理想化、内容脱离现实、途径方法陈旧单调等诸多不足,革新高校德育应确立体现道德理想性与实践性统一的德育目标,树立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开放的现代道德教育观;适时更新德育内容,使道德理论与现实接轨;开发德育新途径,创新德育方法以增强德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单忠献 《前沿》2006,1(6):108-111
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育人新理念。科学德育观是科学发展观在德育工作领域的特殊体现,主张学校德育工作应以“以人为本”为贯穿指导理念、以主体性德育为基本实施途径、以“三教育”为基本实施内容、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教育目标。为了落实科学德育观的要求,实现德育工作的实效,就必须在树立德育首位观念、强化德育队伍建设、提高育人能力、改变教育方法、凸现学生主体地位和开拓教育渠道等一系列方面采取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3.
德育人本是基于"人学理论"指导下以帮助学生成人为目的的一种新的德育理念。目前高校德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德育目标的定位问题、德育内容的无根性问题和德育手段的反人本问题。高校德育人本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培养主体性道德人格为目标,遵循可接受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以实现德育目标的层次性,增强可操作性,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性,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并构建高校德育评价新体系为实现路径,以实现学生德性的完满发展,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主体性德育是指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的教育活动。我国主体性德育理论的研究经历了初探、繁荣和平稳三个阶段,研究内容涉及对传统德育的反思、主体性德育的内涵和特征、主体性德育模式、目标和内容以及实施策略等方面。研究中尚存在着理论化、范围局限化、模式探讨欠清晰化、忽视我国国情及传统文化的影响等问题。通过实证研究、个案研究,构建主题鲜明的德育模式以及策略实施具体化等途径,来落实主体性德育活动。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德育实效性偏低关键是学校德育中的学生主体性缺失,具体表现为:在德育的目标和内容上,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取向造成对主体德育需求的漠视;在德育的方式方法上,以灌输为特征的传统方法造成对主体认知发展规律的忽略;在德育的载体途径上,以学校为中心的德育体系造成主体价值选择的困惑;在德育的评价标准上,以道德认知为内容的评价体系造成主体人格的分裂。  相似文献   

6.
刘昂 《青年论坛》2003,(5):64-65
时代和社会的发展 ,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德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转变德育观念 ,构建适应时代特点的现代德育方法体系。在德育过程中 ,由单纯灌输转向双向互动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最大限度地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以保证德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公民教育与大学德育的契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校教育是公民意识培养的最基本的手段,大学德育是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重要途径。但大学德育不等于公民教育,大学德育本身还存在实效性不强的问题。公民教育要融入大学德育之中,使之成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大学德育要在坚持高标准的德育目标前提下,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8.
苏丽君 《求索》2007,(3):120-121
构建和谐社会在发展问题的价值选择上有着更高的道德伦理价值取向。高校德育应增强其实效性,围绕和谐社会的三个基本亮点,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现代礼仪习惯,发展学生的主体德育能力。  相似文献   

9.
优化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是贯彻“以德治国”的基础 ,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必须充分重视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 ,加强研究、开发和优化。  相似文献   

10.
张岩  刘越 《前沿》2012,(20):177-179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培养现代化人”这一新型教育目标的提出,原来德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已经有了进一步的拓展,传统德育在德育实践活动中已显露出疲惫与缺陷,德育的方法和内容不能满足学生主体素质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德育的实效性得到无法进一步提高,德育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人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的人性化教育,是适应于现代社会、现代人发展的趋势与发展需要,是现代德育深化发展、成效提升、持久生命力获取的必然性选择.  相似文献   

11.
高校当前的德育困境主要在于学生主体作用不明显,德育内化动力不足,德育通道受阻,从而造成德育效能低下。而大学生成才观教育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可以成为高校德育的重要载体,其优势在于大学生成才观教育需求大,动力强,成才观教育体系宽泛,可充实的内容多,而且成才观教育切合实际,能够抓住关键问题。因此,通过全面实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进一步加强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人生观教育.即“三生教育”,并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推行全程式就业指导教育等形式以全面落实大学生成才观教育.必将成为德育工作新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12.
德育首位论     
把德育放在首位 ,是人才生长规律的客观要求 ,是一切社会、一切阶级通行的教育方针和原则。思想道德素质对知识、能力的导向功能是无产阶级确立教育方针的依据。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催化知识、能力的生成、扩展和延伸的功能。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促进人才生长的内在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到单位实习是高校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而实习单位具有企业文化、先进人物、规范管理等重要德育资源。当前存在学校和实习单位对双方的德育和谐衔接认识不足、缺乏系统的衔接管理机制等。整体构建德育体系应当处理好大学德育与实习单位德育的和谐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期,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如何实施道德教育,成为新课题。本文分析了传统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新时期高校道德教育如何进行改革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高等学校德育教育面临着内外部的双重挑战。对此 ,应采取转变教育观念 ,超越传统的德育教育内容、方法 ,利用网络技术建立校园德育教育网络等方法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6.
司法警官院校担负着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特别是监狱、劳教系统培养专门人才的重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监所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素质,加强司法警官院校德育工作越显重要。所以,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司法警官院校德育工作,一定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探索德育工作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德育体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本质要求。在构建过程中,要牢固树立和谐德育体系理念,坚定指导思想,认真分析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现状,不断创新德育工作的机制和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8.
西方国家学校德育的经验和启示是:学校教育应以德育为先;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相互作用和相互协调的德育机制;注意德育目标和内容的层次性;强化隐性德育的渗透性;发展学生的道德思维和实践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校德育工作队伍。  相似文献   

19.
重视道德教育是中华民族千年承袭的优良传统。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内涵,为我国当代道德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教育资源。研究适合学校教育的道德传统精华,并通过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方法,探寻道德传统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德智体美劳教育中,美育与德育总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美育与德育的根本目标一致、内容相互渗透、作用相辅相成。美育在高校德育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育与德育的结合是高校培养21世纪人才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