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今年2月,我随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罗豪才率领的交流协会代表团访问泰国并参加了“中泰文化和经济繁荣研讨会”,之后又访问了缅甸。此行给我留下了美好、深刻的印象 。  相似文献   

2.
中泰建交以来,中泰关系稳步、健康发展。中泰两国已经建立起全方位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在中泰关系中,中泰文化交流日益活跃,成为中泰关系的一个亮点,中泰文化交流活动之频繁,涵盖面之广、内容之丰富、参与民众之多,都显示了中泰文化交流的活力。这从一个方面显示了中泰关系的密切程度。中泰文化交流对促进中泰关系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建设的双多边合作框架,有助于促进中泰合作提升层次、拓展领域、扩大规模,特别是为方兴未艾的投融资合作提供有利条件,契合泰国国家发展模式变革的现实诉求。不过,中泰铁路合作的一波三折,也深刻反映出中泰战略合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面临诸多挑战,从多边层面的地缘政治博弈,到双边层面对互利合作的认知差异,再到泰国国内的利益集团分歧,都有可能影响中泰关系发展。本文建议,有必要构造多层次全方位的"一带一路"交流与合作网络,进一步夯实中泰战略合作的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4.
朱振明 《东南亚》2005,(1):13-19
今年是中泰建交30周年。这30年是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发展的30年,是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巨大变化的30年,是中泰两国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不断调整发展战略,促进各自经济、社会发展的30年,也是中泰关系从建交初期的“礼貌往来”进入全面发展的30年。在中泰建交30周年之际,认真总结中泰关系的发展经验,有利于中泰两国在全球化时代进一步携手合作,促进中泰关系向着更加深入和更加广阔的方向发展。一1975年中泰正式建交,其最重要的意义是恢复了有着上千年交往史的中泰传统友谊,实现了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共同愿望。其次,对当时泰国政局的稳定起了…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泰国的文化交流是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泰之间文化源远流长。1975年中国与泰国建交后,两国文化交流更为广泛。中泰两国建交40年来,在文化领域的交流均衡稳步发展,不仅范围广泛,而且频率密集。两国间的文化交流日益繁荣,不仅增进了两国的友谊,同时也促进了两国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中国作为亚洲地区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积极加强与泰国的文化交流,对双方将是一种双赢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中泰建交20周年,这是中泰两国关系中的一件大事。在庆祝中泰建交20周年之际,回顾中泰关系的发展历程,总结中泰关系发展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探讨巩固和加强中泰两国在各个领域合作的途径,对于推动中泰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向着更加深入和广阔的方向发展,构筑面向21世纪的中泰关系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中泰自古以来就是友好睦邻,其经贸关系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后,中泰经贸关系虽然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但双边经贸关系仍取得较快的发展.回顾中泰经贸关系发展的历史,探讨中泰经贸关系的内在规律,从而预料未来,对我国进一步发展对外经济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东南亚》1992,(2)
1975年7月,中泰两国正式建交,中泰关系从此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随着70年代末期东南亚地区政治风云的变幻,特别是柬埔寨问题的出现,中泰两国加强了多方面的合作。中泰两国政治关系的改善和加强,为双方的经济合作创造了条件,大大促进  相似文献   

9.
“零关税”协议下中泰蔬果贸易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泰两国自2003年10月1日起,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提前实现中泰之间蔬菜和水果的零关税,对188项农产品(8位税号)实现零关税,其中蔬菜类产品为食用蔬菜、根及块茎,共计108项;水果类产品为食用水果及坚果等,共计80项.而在这之前,中国从泰国进口蔬果的平均关税为28.7%~63.8%,泰国从中国进口同类产品的平均关税为60%.该协议的实施为中泰双边贸易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是对中泰蔬菜水果贸易产生了非常迅速和积极的影响.一年多来,中泰两国蔬菜水果贸易快速增长,有力地促进了双边贸易的迅速发展,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入世后对中泰贸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回顾中泰两国当前的贸易概况,然后分析了中国入世后对中泰两国之间贸易以及中泰两国与第三国之间贸易的影响,认为中国入世后泰国出口产品对中国出口会显著增加,中国与泰国的贸易逆差可能进一步扩大,泰国在短期内将从中获得较大利益。从长远来说,对中泰两国都有利,两国的经贸合作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1.
文化交流史是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史中的重要部分。本文对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史中的几个重要方面进行了论述.以体现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的丰富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程度更趋深化,人力、资金、商品、服务、知识、技术与信息等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与优化组合配置.由于教育与经济有着特殊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地导致教育全球化,促进各国教育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13.
在国与国的交往中,除了增加政治互信、推进务实合作外,很重要的就是推动人文交流①。人与人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是友好与合作的根本和归宿②。中国与东盟各国的交流源远流长。进入21世纪以来,双边的人文交流发展迅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中非关系源远流长,但中非法律界人士的交往却很晚。与其他大陆相比,双方交往次数也不多,无法满足中非关系发展的需要。中非法律界交往分为法院人员、检察机关人员、司法行政机关人员和民间往来4个层面。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与非洲国家法律交流与合作总体上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渐扩大的过程。20世纪60年代,中非法律交往逐步开展,但在文革中受阻。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召开后,中非法律合作大步发展。2009年发表的《沙姆沙伊赫行动计划》提出举办中非合作论坛——法律论坛,开创了中非法律合作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5.
古代中韩文化交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中韩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对双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文学艺术、体育娱乐乃至日常习俗等各领域,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形成了很多相似的文化传统。在今后的文化交流中,中韩两国既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也要相互尊重对方国家的独特性,扩大双方的共同性。  相似文献   

16.
尹锡南 《东南亚》2009,(1):37-41
本文以迄今为止中印关系曲折发展的历史进程为基础,从文化心理层面对中印之间的双向认知进行历史考古,回顾了印度对中国的认知与形象建构、中国对印度的认知历史,讨论了中印如何正确认识对方、文化交流在发展中印关系中的意义,并对通过文化交流深化中印关系进行了反思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印度与东盟的经贸往来态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往来持续增长,基础设施合作方兴未艾,共同应对金融危机,文化教育合作快速发展,中国-东盟自贸区也于2010年1月1日建成,中国-东盟合作态势良好。与此同时,印度与东盟的经贸往来明显扩大,印度-东盟自贸区建设取得突破,其他次区域合作机制续有进展。总体看,中国、印度竞相推进与东盟经贸关系的态势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8.
确立我国对俄罗斯的文化交流战略具有紧迫性 ,制定并实施积极的、全方位的对俄罗斯的文化交流战略必须提到高层领导的议事日程。对俄罗斯的文化交流战略可以描述为 :以传统文化为依托 ,以宣传改革开放的成绩为重点 ,以中国文化基金会为支撑 ,以文化中心为载体 ,以俄罗斯青少年为主要对象 ,以双边文化学术交流为纽带 ,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地展开对俄罗斯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9.
I.FriendshipbetweenChinaandPakistanisbasedonthesharedstrategicinterestsandhasbeengoingaheadallalonginachangeableworld.ChinaandPakistanestablisheddiplomaticrelationsonMay21,1951.Atthebeginning,exchangesbe-tweenthetwocountrieswereveryfew.Bothsideshadonlymaintainednormalrelations.Fromtheendofthe1950's,changesintheoutsideenvironmentbroughtaboutahistoricchangeintherelationsbe-tweenChinaandPakistan.Bothsideshadbecomefriendsascloseaslipsandteethfromordinaryneighborsduetocommonstrategicinterests.F…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黑河以"中俄文化大集"为平台,使官方对俄文化交流进入常态化、规范化;以黑河龙江国际文化展览有限公司的成立为契机,使民间对俄文化交流实现跨越升级;以黑河学院为龙头,使对俄教育交流确立了"桥头堡"和"枢纽站"地位。黑河对俄文化交流存在明显须解决的问题:对俄文化交流仍处于实践与探索中,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对俄文化交流的领域广泛,但发展不均衡,一些领域须加快发展。为了加快推进黑河与俄罗斯的文化交流工作,黑河应采取如下举措:创办高峰发展论坛、加大对俄研究力度、加强图书馆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